2006-12-09
愛台灣? 先搶救台灣阿鳊
【記者沈伶鎂台北報導】一個古老的魚種,究竟如何遭到人類驅離?台灣細魚扁流離失所的故事,或許又是另一個人類摧殘自然的實證。
民間團體昨日召開記者會為「阿鯿」請命,盼政府盡速將牠列入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中,別讓台灣本土魚類再消逝一種。
在「台灣淡水魚之父」大島正滿所身處的20年代,不用費心尋找便能看見台灣細鯿(Rasborinus formosae)銀黃色身軀優游於北部河川湖泊中。然而,逾半世紀後的今日,台灣細鯿竟從家鄉中逐漸消失,甚至名列中研院日前公布的「台灣魚類現況調查總報告」中的台灣瀕危魚種。
荒野保護協會昨日會同立法院永續會委員田秋菫、民進黨團總召趙永清等人召開記者會,公開呼籲農委會等相關單位應重新檢討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並研議該如何有效保護自然棲地,別讓本土魚種一再消失於台灣。
中研院在16日舉辦的第7屆印度太平洋魚類學國際學術會議(7th Indo-Pacific Fish Conference,IPFC),會中所發表的最新台灣魚類現況調查報告指出,河川水泥化、棲地破壞、山坡地濫墾濫伐、土石流、外來種入侵、毒魚、電魚等因素,已經導致78種台灣特有種本土魚類中,6種滅絕、9種瀕臨滅絕。
荒野保護協會秘書長張宏林表示,魚類原棲地陸續消失是當前台灣魚類生存最大隱憂,加上外來種競爭與掠食,恐怕導致未來復育或野放地點遍尋不著。
以台灣細鯿為例,早期台灣北部多數水域大湖、內湖、汐止一帶皆能見到牠的蹤跡,如今依照農委會特生中心研究調查,發現台灣細鯿分布範圍僅限於北部近郊零星水域,甚至退縮到只剩下汐止山上的小水池。
長期在翠湖一帶觀察生態的社區大學講師林智謀搖頭嘆道,5年來他眼看著台灣細鯿數量不斷銳減,從一開始滿池子隨處可撈的台灣細魚扁,到了3年前已經必須用誘餌才能抓到幾隻。
今年幾乎看不見台灣細魚扁了,過了兩個小時或許才能幸運地找到一隻,其他全都是吳郭魚、泰國鯉、錦鯉等外來種魚類。
林智謀說,釣魚的人想釣大魚,放了一堆外來種到河川湖泊中,頂多長到10公分的台灣細鯿根本無力對抗。此外,人類因為怕被蛇咬而拔光所有水草,更讓台灣細鯿生存棲地嚴重損害,再加上建地及水土保持不良等因素所造成的泥沙淤積,使得這些原本生長在古老湖泊中的古老魚種,不堪一次次干擾,漸漸從故鄉水域中消逝,將來恐怕全世界再也見不著牠們的身影。
這幾年來,國內學者及保育團體開始進行台灣細魚扁復育工作,而荒野保護協會所進行的搶救細鯿行動,也因為原棲地不斷遭受破壞使這些「阿鯿」依然流離失所。他們認為,農委會再不重新檢討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將不需保護的物種剔除,改列入實際瀕危的本土魚種合法保護的話,以目前物種滅絕速度之快,將來恐怕不僅台灣細鯿沒時間等,甚至其他魚類也會面臨相同窘境。
列席記者會的農委會林務局保育組長方國運,對於是否將瀕危物種列入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並未給予正面答覆。他表示農委會沒有人力可以整天整理確認哪些物種是否為保育類野生動物,因此需要民間一同協助。
荒野保護協會則表示,農委會雖口說要民間幫忙,但每次農委會野生動物委員會開會時,類似荒野保護協會等民間團體都不得其門而入,無法參與討論。他強調,政府不該將民間聲音排拒在外,應妥善利用民間監督力量才有可能為台灣環境一同盡力,因此希望政府機關正視上述所有問題,別再讓台灣魚類消失在台灣人手中,否則拿什麼來談愛台灣?
標籤:
新聞存稿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