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09

綠島深潛隊 發現4種新魚類


【記者沈伶鎂台北報導】內太空新發現!中研院昨日公布台美首度聯手進行的綠島海域深潛魚類探勘計畫,指出此次成功觀察逾200隻魚類,並採集到4種世界新種及多隻台灣新紀錄種。深潛小組指出綠島海域雖美,但垃圾之多卻是他們前所未見!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代主任邵廣昭會同夏威夷Bernice P. Bishop Museum動物學副研究員Richard Pyle博士、John L. Earle與Brian D. Greene等人所組成的大深度潛水小組、以及台灣資深潛水教練郭道仁昨日共同召開記者會,發表台灣首度深海珊瑚礁探勘計畫成果及相關深潛畫面。邵廣昭表示,23、24日在綠島進行的珊瑚礁魚類探勘計畫,總共採獲10科30餘種魚類標本,其中有4種世界新種,分別是隆頭魚科的絲鰭魚、離鰭魚,以及兩種雀鯛科的光鰓魚;此外還有10多種台灣新紀錄魚種,諸如弱棘魚、馬氏似弱棘魚、紫似弱棘魚、恩氏擬花(魚旨)、飯島式新連鰭(魚銜)、魚翁、鰭塘鱧等等。

此外,過去在日本圖鑑上曾看過的魚種,這次也在50公尺以下海域發現到許多淺處見不到的魚類,例如渡邊頰刺魚、半紋背頰次魚、鐵紅刺尻魚、三點阿波魚、仙女刺鯛魚及黃鱗魨屬等魚類。

Richard Pyle表示,綠島海底非常美麗,第一天探勘因為海流湍急且無明顯大礁,多為沙地,因此收穫不多,只試採了7、8種約10尾魚類,第二天深潛發現一塊約10公分高、30-40公尺寬的大礁石,其上滿布珊瑚並聚集許多魚類,過沒多久又找到一塊60公分深的礁石,他們共採集了10科20多種標本,觀察到上百種魚類,其中約有20種他們過去從未見過。Richard說,潛水多年來很少碰到像綠島這樣強烈的海流,因此許多魚類都在他們眼前迅速溜走,無法進一步採集研究。

「我必須老實說,我在綠島海裡看見的垃圾,恐怕是我過去潛水到現在所見到最多的!」John Earle則表示,他看到很多漁網與垃圾纏繞著珊瑚礁,另外他在綠島海底還發現一個奇怪現象,許多在菲律賓等地成群結隊出沒的魚類,在綠島卻是形單影隻。Richard認為,或許是因為海流過急,所以帶來許多魚類聚集在綠島,而牠們的可能原生地不是在綠島,所以個體數量才會這麼少;另外還有個可能便是,台灣「過漁」情況相當嚴重,所以才導致珊瑚礁魚類大量銳減,並且只剩下小型魚類。

深潛小組呼籲台灣加速海洋保護區MPA的畫設,並設法改善台灣人捕食珊瑚礁魚類的不良習慣,建議能設立珊瑚礁保護區,相信不久的將來台灣人便能體會到保護區所能帶來的生態潛水觀光收益有多大,便更懂得珍惜這片海洋。

至於這些魚類標本,邵廣昭表示將交由中研院拍照、鑑定、分類研究、並採集液態氮及酒精組織標本與成魚標本典藏,將來亦將與美國學者Richard Pyle共同發表學術報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