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28

自己住的地方

畢恆達老師在《找尋空間的女人》書中,有一篇文章是〈給我一個自己的地方〉。看著看著,就會覺得心有戚戚焉。

從小到大,我最大的願望就想要擁有一個自己的住所。我希望可以很自在地、不受干擾的在那裡看書、用電腦、聽音樂、種小植物,累的時候可以站起來隨意起舞,或是望著窗外發呆。

跨越

我周四要訪問一位跨性別者,現在卻千頭萬緒,擬不出稿子。從去年開始,我就在注意他的新聞,我很佩服他的勇氣,敢跟體制衝撞,他要求的不過是很簡單「做自己」。這個訴求看起來很簡單,但自我認同本身卻是極度困難,更遑論隨之而來的指指點點,往往逼死人。

因為不認同自己出生後被指定的性別,他忍受了二、三十年,決定要以自己最舒服的裝扮來生活。未料,面臨的卻是排山倒海的斥責、譏笑、辱罵。有人說他是死變態、有人說他很噁心、有人說沒關係只要他不要「礙」到他們、有人只是淡淡地說他很奇怪。

我們生活中,看似很簡單、很自然的事情,到了他身上,卻極度困難。比方說,上廁所這件事。

Q

不曉得大家寫作都是為了什麼?自從我知道某個在網路上廣受歡迎的諧星,真實面目其實是個機車愛挑剔的歐巴桑之後,我開始懷疑,有些人寫作,不過是一場表演。但這樣不累嗎?

還好,我不是熱門的諧星、也不是熱血憤青,不需要迎合大眾口味,我寫作,就是為了靠邀。沒寫作的時候,不是不想靠腰,有可能是已經無力靠邀了。當生活必須不斷在工作與家庭對抗之中,不曉得人還會有多少餘力可以靠腰?

2012-08-16

晚上回家後,有個很了解自己的人,在家裡等著你,分享今天的喜怒哀樂,那種感覺真的很好。


2012-08-07

懷疑

賴小貞說,我只享受到很短暫的喜悅與幸福,就被迫面對現實的繁瑣與殘酷。

2012-08-06

李林


2012倫敦奧運羽球男單,眾所矚目的當然是李宗偉跟林丹的決賽了。看完比賽,我心都揪在一塊了。但除了他們兩位,還有另外兩位陪我度過這幾年的看球時光:Peter Gade、陶菲克。

打球可以打到這種田地,這幾位選手無疑都(該)是受人尊敬的。

2012-08-01

我想我也能說些什麼


我相信,儘管旺中案吵到今日,還是有很多人不懂,為啥這件事,會引發十幾個大學的新聞系所主任、一大群老師、學生、媒體工作者、市井小民如此群情激憤。

我不是很想談NCC這個詭異的組織。對某些人來說,一個要求絕對新聞自由的地方,根本就不該有NCC這種東西存在,因為它會妨礙所謂的自由市場機制、而審查的本身就是限制言論的方式之一;但對另外一些人來說,因為很怕黨政軍介入媒體,所以希望有足夠的力量來制衡媒體、監督媒體自律,因此某種程度地寄望於政府,結果卻發現NCC依舊充滿濃厚政黨色彩。

但這種想法都太天真,真正有力量的,其實是公民。(我講出這種話,顯得我更加天真+愚蠢了)

好,說不談NCC,我又講了兩段。我其實真正想講的是:TMD不要跟我說人沒有拒絕的能力,那些記者或主管別假裝可憐要社會的同情。因為,身為媒體工作者,如果連基本的道德都不懂,只知道在被罵時要討拍拍,這才是整個社會真正的悲哀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