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31

評論 : 我們報業工作者的團結-一些前提與方向 /張時健

出處:http://www.twmedia.org/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554

2008年六月《中國時報》宣布大量解雇員工,人數超過全員1/3,再次說明了台灣報業面臨的轉型危機的深刻性,已無可迴避。這個轉型有幾個層次,和稀泥的說法是傳播科技(communication tech.)變遷所致,即網路與電子媒體的普及改降低了閱報需求,這也是報老闆們裁員時愛用的理由。對我們工人而言,首先要釐清老闆如何利用新科技改造勞動過程、聘雇關係與管理技術,揭穿人役於物(科技變遷不得不然)的託詞,雖然這並不是容易的事。

關於產業的變遷,為人熟知的是本地市場閱報率的下降,導致報業廣告量一路走跌。十年之間,廣告量由433億元的廣告量衰退為134億元(1997-2007),期間關門的報紙有自立報系、大成報、中央日報、新生報、台灣日報、民生報與中時晚報等。報業廣告衰退同步發生的,是有線電視與新媒體的廣告量成長。乍看之下,媒體老闆捨報業就電子媒體是非常合理的策略,也是中時正在幹的事。

在同一期間內,香港的壹集團於2003年在台開張,很快搶占了發行量的龍頭位置,與八○年代末才崛起的自由時報不相上下。台灣戒嚴四十年來特許經營的中時聯合兩大報,至今萎縮至每日發行不到二十萬份的窘境,約僅自由或蘋果的1/4至1/3。這種地盤互易的結果,是個別資本家之間競爭的表現,反映了經營技術的高明與否。這要與前段的產業趨勢分開來理解。

產業的性質-歐美vs.台灣

九○年代以來歐美報業變遷最為人熟知的,首先是不斷發生的業內兼併。這是產業總體擴張面臨瓶頸時資本的因應之道,即大資本透過購併或聯合行為,侵吞中小資本的資產與市場。在美國,由於報業不斷的朝向集團化與壟斷化的方向前進,報業的毛利一度衝達30%,引起了其他部門財閥的覬覦而參與所有權交易,推升了所有權的價格,終而在利潤衰退時(不見得是虧損)泡沫化, 資方為了自保不得不裁員因應。由於積累的利潤在泡沫長成的過程中為金融部門占取並結構化,報業不再有承擔短期虧損的能力,更難說是要應變產業的衰退與轉型。

與美國相比,台灣的報業根本沒有公開發行股票,所有權多為單一家族獨占,十年來也沒有可與歐美比擬的業內兼併的事例。倒閉減併潮首先發生在獨立經營的中小資本上(有如自立報系)、其次波及到大型報業(聯合、中時);期間他部門財閥的插手投資,比如對自立、台日、勁報、麗台體育報,都以退場告終(唯一例外就是土地資本支持的自由時報), 這個現象是產業總體規模衰退的反映,已經由廣告量與閱報率的下降造成的虧損說明了。而中央日報、新生報的關門,則歸因於黨國直接勢力的敗退,屬於我們社會發展階段的特殊性範疇。

因此在這個時候對我國報業資本的批判,複製他國經驗會失焦。我們鬥爭的目標,在總體層次上也就不會是反兼併與反壟斷。

為資本主義生產關係服務的新科技

然而我們總體報業資本的發展階段性雖慢於他國,但是面對的衰退並無二致,一般性原因是新傳播科技的普及化。歐美報業應對之道是縮編全職工作者,增聘非典型雇用員工,包括外包記者與編輯工作、增加自由寫手的專欄。根據國際記者協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Journalists, IFJ)2006年發佈的全球新聞工作調查報告, 非典型雇用在薪資、保險、職災保障等條件上遠遜於全職工作,而比例上確實隨著報業集團化、全球化與新科技的普及同時上升。但我們必須注意,美國報業的大量裁員不過是近一年以來的事,同時將外包工作正當化為解決問題的靈丹。受惠於通信科技的即時性,這種外包已經跨越國界,讓先進國家的工作由第三世界的廉價勞工執行。比如曾為英國殖民地的印度,因為語言文化的親近性,就為英美媒體的外包工作提供充份的儲備人力, 原本正職工作者生產的剩餘就此被擠壓出來。

我們應當注意,勞雇關係的轉變首先是由於壟斷資本的安排,而新科技作為方便這種安排的手段,而不是相反。

在台灣,我們可以看到中時轉型後的「菁英報」廣開名家專欄,擺明了要吃自由作家(freelancer)豆腐。在雜誌出版業,也不乏業者將手伸向網路部落客的「免費」文章,以低稿酬要求文章主人改寫以利轉載。目前雖然這些內容占總體的比例上仍低,彈性的關係也還不成氣候,但確實有出版界人士見識到免費分享的商機,主張「[出版商]不必付版權費、稿費[給部落客]、甚至印刷費,就可以累積成書系來玩行銷;如果書系中有書大賣,不妨再簽下來做傳統出版。」

而新媒體業者,主要藉搜尋引擎、入口網站或架設部落格平台搜括免費的內容從而賺取廣告,才是吃豆腐的高手。歐美的報業(包括影音產業)與搜尋引擎巨人Google周旋許久,就是無法忍受Google藉他們生產的有價內容襲奪了廣告收益。無怪Google老愛暢言自由分享,因為自由卅免費的(free)的內容是Google獲利的第一前提!在媒體沒有廣告不能獨活,而廣告商只認消費者目光的當代,不必花錢生產內容而崛起的新媒體也以自由之名破壞了傳統文字生產者的勞雇關係。我們都知道,在網路上創作的內容生產者不自覺地被捲進生產體制中,他們不計酬生產出來的內容確實也生產了價值,但價值歸屬於新媒體業者所有。這個現象外溢到傳統媒體中,一面襲奪了傳統媒體的廣告,一面加速傳統媒體彈性化生產的進程。

資本的更迭-治理技術現代化

除了一般性的原因,我們還需注意到中時與聯合敗退的在地脈絡。在進入台灣報業市場前,香港壹傳媒的負責人黎智英判斷中時聯合的經營手法老舊過時,自己贏面很大,就結果來看此言可說不虛。要解釋壹傳媒的成功,浮面的說法是指其善於炒作八卦煽色議題,以眩目的圖象勝過兩報的單調文字與排版,但這是就商品差異性與市場口味間作簡單連結,是後見之明。決定一起一落關鍵要因,是經營管理技術的更替與相應勞動過程的變異。對我們工人而言,首先要把握的就是對生產端的分析。

聯合報最為人知的組織文化,是威權的家父長制,自命有照顧員工生計的責任;中國時報余家,則以開明文人的風骨自居,有「養士」的傳統。兩報的治理都有強烈的封建性格,上層的管理權力由家族成員或親信把持,底層員工的薪酬與升遷體制僵硬。這種封建性的物質前提,是戒嚴時期的報業經營特許制,允許兩報的利潤混合並混淆租金與勞動價值兩種成份,妨害對勞動力價值的理性計算,經營者推進剝削率、增進生產力以及向外擴張的動力因而舒緩。
解嚴後,報業經營自由化加重了競爭,同業的加入促進了人力的流動,摧毀了封建體制的前提,但是封建遺緒仍在。中時自稱自2001年起本業開始虧損; 聯合據稱沒有獲利久矣,景況與中時差不多。但面對同業競爭與報業衰退,兩報應變的策略都被批評為緩不濟急、經營階層保守苟且,這些批評可在民生報、中時晚報關門前夕員工的反彈聲浪中見諸一二。自兩千年以降,兩報都以優退優離的方式裁汰資深員工,全面縮減福利與津貼,以更低薪招募新進員工換血人事,但由家族治理的方式基本未變。但目前為止,這些調整也都不能起死回生。不能不注意的是,與其他部門資本外移造成的惡性關廠相較,這些報業資本遣散員工的方式較人道,可說是對前代經營者照顧員工的溫情主義的繼承,雖然這種人道在成熟的資本主義體制可以是不必要的。

細緻地看,根據傳學鬥2007年年中對蘋果與聯合兩報記者的勞動過程進行的訪調, 總結蘋果的工作者受到管理階層更緊迫與直接的控制。壹傳媒首先以頻繁的市場調查與商品測試確定績效標準,從而可以定期「搖大樹」與不定期解聘績效不良記者;透過中級主管的經常遷調確保命令的貫徹,一面解除他們與底層工作者聯合抗命的可能性。記者的勞動過程則受到更密集的監控與調動,在外言行成為社內主管意志的延伸。主管更多時候在乎的是發行量,而不是教忠教孝的社會責任或不合時宜的新聞學教條。

受到競爭的壓力,聯合報也日漸緊縮記者工作的自由度,但是這種緊縮可說是量的不同,而不是在質上的躍進。因為聯合報欠缺系統可信的商品滿意度調查,員工的績效考評只能以上稿量、字數或是主管主觀判斷計算,難以與價值貢獻、目標讀者反應作直接連結。

綜上,我們以反壟斷或反兼併的認識批判有封建性格的報業資本,並不濟事。大膽地說,我們的報業資本的現代化還沒完成,還沒來得及發生壟斷聯合階段,可能就要個別地被報業的總體衰退擊垮。

我們的團結

「工人的大規模集結,還不是他們自己聯合的結果,而是資產階級聯合的結果……但是隨著工業的發展,無產階級不僅為數增加了,而且它結合成更大的集體,它的力量日益增長,它越來越感覺到自己的力量……單個工人和單個資產者之間的衝突越來越具有兩個階級的衝突的性質」。這是《共產黨宣言》的說法。

我們可以先看看美國經驗。「美國報業工會」(Newspaper Guild)於1933年成立,背景在一次戰後的經濟危機高點時。為因應危機,總統羅斯福以國家之力調節資本的過剩生產,手段之一是增強工人與資方鬥爭的權能,目的在恢復民間購買力。其《國家產業復興法》規定工人能合法組織工會,與資方訂定團體協約,並強制資方遵守最高工時和最低工資的規定。但報業資方成立的「美國出版業協會」(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Publisher)強力遊說政府,指記者編輯不屬於工人,不受法令保障。部份進步的新聞工作者不甘資方扭曲事實,於是發起報業工會,不斷地爭取工人加入,向政府與資方爭奪團結權。這個鬥爭的過程中,工會會員一再地遭到老闆刁難或解雇,資方更聯合拒絕承認工會的協商代表性,並且持續在產業刊物《編輯與出版家》(Editor&Publisher, E&P)上調動論述,以記者編輯加入工會將違背新聞的中立客觀守則為由,在思想上壓迫工作者。但是資方的聯合行動愈是清楚,也就愈將工人的階級屬性與連帶感照映出來,激發了新聞工作者的勞動意識。工會遂在一次次與資方的鬥爭中,逐漸壯大。

我們都知道新聞工作的特性在自主性高,經常獨立作業,常因對工作倫理的堅持而忽略一己的勞動者位置。但這些抽象理由無妨於新聞工作者是勞動者、是無產階級的客觀性。問題在於,這種客觀性在具體條件裡能有多確定明白。照前段所引馬克思的說法,資產階級愈是聯合,無產階級的客觀存在就愈清楚,團結也就愈有可能。

前面的分析指出了,台灣報業資本的聯合還來不及發生,中小資本已陸續破產,而具封建性格的大資本則岌岌可危。一次次的關廠或勞資爭議不斷被個別化,大資在離退條件上的寬容也助長工人的階級意識模糊(這是與大資本的封建性格相適應的);加上新聞工作者的轉職不難,失業者被其他部門吸收的彈性較大,使得「隨人顧性命」的說法很容易流行。

馬克思對判斷團結條件的根據,一面在資方貪婪無厭地榨取勞動價值,一面在資本聯手逐漸使勞動過程同質化,兩者都刺激工人滋生同屬感。在台灣,小資與封建大資陸續退場之後,被裁汰的工人必然體認階級現實;而蘋果、自由更現代的管理手法,體現為對勞動過程更緊迫且標準化的控制,也將剝除工人自以為藝匠(artisan)的條件。就此而言,我們的勞動者意識應該是愈來愈成熟。但是勞動者意識如何過度成為團結組織,得靠團結組織的發起與捲動。美國報業工會籌組至今有34000名會員,正是靠不懈的爭取才有的規模。

面對目前報業的主導者,自由時報與壹傳媒,全面禁絕工人從事&參與工會活動,我們的處境似乎更加不利,但這一方面正好是資本聯合的進一步表現,我們不能放棄揭露這個現實,從而鼓勵工人加入組織。並且,新聞工作彈性化,以及新媒體不斷以自由分享為名榨取內容生產者價值的趨勢刻正發生,任何單一的內容生產者直接面對資方(或通路平台商)都有所不利,新聞工作者組織更有必要加緊團結的腳步與規模,第一步要爭取更合理的價值分配,並且不斷要為改造生產關係而鬥爭。


2008-12-30

對全民負責 公視簽承諾書

2008.12.25-30公視相關新聞蒐集。



咱的傳媒:公視問題 其實不只藍綠

2008-12-25 中國時報 【閻書孝/北縣新店(教)】
 
近來公共電視問題浮上台面。做為一個非商業電台,公共電視台很容易因為政府預算而動輒得咎。但公視一直以來更重要的問題是資源不足,以及在整個電視產業裡
面扮演的角色。

首先,就國人休閒娛樂及收視率調查來看,一個有趣現象是:看電視是國人最愛的休閒活動,遠勝於閱讀或是各式文化活動,但公視並不因此而受青睞,反而是商業
台的政論、戲劇、綜藝、新聞一直是國人收看的主要類型。公視事實上難以改變台灣媒體的現象。

同樣是公共電視,日本NHK電視台甫播畢的大河劇《篤姬》,五十集電視劇每集收視率都超過二○%,遠勝過民間商業電視台,意味著只要努力企畫製作,公共電視並
非票房毒藥。這點應該是我國公共電視應積極思考的要點。

公視因為資源不來自市場機制,確有很多高品質作品,如今年五月「國家的遠見」系列,有深刻反省及跨國性規模。公視應該更積極引領國人的收視習慣,不只製作
好節目,更讓國人願意看好節目。



搶救公視 10萬人上網連署


【聯合報╱記者江祥綾/台北報導】 2008.12.27 03:56 am

公視4.5億預算遭凍結後,公視高層四處奔走呼籲解凍,目前距離12月31日解凍只剩6天,一直到昨天已突破了10萬人上公視網站連署呼籲「搶救公視」。

公視方面昨天也表示,該網站從12月13日起,人數快速累積,顯示台灣民眾對政治力退出公視的強烈要求。

除了公視在下周三能否順利解凍4.5億預算令外界關注外,包括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等團體,也已決定在明年元月1日號
召舉行「人體骨牌倒立院—搶救公視‧監督國會」大遊行。

當天遊行隊伍下午1點將在自由廣場集合,沿著中山南路、青島東路、鎮江街、濟南路,最後以人體骨牌的方式圍繞立院。

當天的遊行訴求為要求解凍4.5億應捐贈給公視的預算,及撤回箝制公廣集團營運的公視法第13條修正案及附帶決議。



2008-12-27
公視董事增加案 藍強勢逕付二讀

〔記者陳曉宜/台北報導〕為抗議國民黨團以預算審查及修法增加董事席次企圖干預公視內部自主權,台灣媒體觀察基金會等民間社團將於元旦下午一點,舉行「搶救公視!監督國會大遊行」。但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林益世昨先下馬威,提案將攸關公視領導階層人事異動的「公視法第十三條修正草案」逕付二讀,隨後民進黨要求朝野協商,暫時擋下,進入一個月冷凍期。

不過,林益世已揚言,立院這會期來不及通過,下會期也一定會表決通過。

根據「公視法」第十三條,公視基金會設董事會,由董事十一至十五人組織之。依國民黨團提出的版本,將增加董事六席,也就是增加為十七到二十一人。目前公視董事席次共十五席,其中有九席是在民進黨執政時代提名聘任,六席是國民黨執政時代補提名聘任,因此,國民黨希望能增加董事席次,搶下席次優勢。




2008-12-29
搶救公視 元旦上街頭

〔記者陳曉宜/台北報導〕為抗議立法院凍結公視四點五億預算、國民黨團提案修正「公視法第十三條」增加董事席次,以及國民黨團提案公視動支預算前需經主管機關審查明細之附帶決議,至今已有近十萬人、近百個民間團體上網連署反對,同時元旦下午一點將舉行「搶救公視!監督國會」大遊行,強烈表達民間反對聲音。

上網連署反對者包括導演侯孝賢、林正盛、魏德聖、楊力州、曹瑞原等一百多位電影及紀錄片導演,另外還有許多國際組織包括國際記者聯盟、無疆界組織、亞太廣電聯盟、大英國協廣電協會等,都表達嚴正關切。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長管中祥與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執行長何宗勳皆表示,支持公視獨立營運,不受政治力干預,並不表示公視不受監督,而是支持公視由全民監督,但堅決反對立院利用預算逐項審查等方式行政治控制之實的作法。

何宗勳表示,立法院凍結公視預算以及國民黨的相關提案,不僅違反黨政軍退出媒體的社會共識,同時違背馬英九總統就職演說時所強調「絕不干預媒體」的承諾,讓公視的獨立自主精神蒙上陰影,已使新聞自由排名亞洲第一的台灣顏面全無,將嚴重影響國際社會對台灣的觀感。

另對國民黨立院黨團以公視內部勞資爭議為由,持續凍結公視預算,並在上週將攸關公視領導階層異動的「公視法第十三條修正草案」,以表決方式逕付二讀,已經引起公視內部基層員工反彈。

公視節目部企劃趙荃表示,十二月十八日當天,有兩位公視工會幹部與國民黨立委林益世一起召開記者會,已引起公視內部反彈,認為公視內部的經營管理問題,應由公視自主解決,不該訴諸立委,這已讓外解誤解,以為公視員工同意立院凍結預算,以及修法或提案附帶決議,對公視內部自主進行箝制,這是不對的作法。

趙荃表示,許多員工對立委將公視領導階層貼標籤的方式十分不以為然,總經理馮賢賢的經營管理問題,公視內部一直看法兩極;即使改革過程出現爭議,也應以內部自主的精神解決。




強化公眾監督 公視董事長簽社會承諾書

2008-12-29今日晚報

【中央社】公視預算遭立法院凍結,民間團體雖反對,但認同應建立公眾監督機制,公視董事長鄭同僚今簽署「對社會大眾承諾書」,承諾公視營運、財務等上網公開,強化外部評鑑與監督機制。

鄭同僚上午在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等團體要求下,簽署「對社會大眾承諾書」,內容包括:公視營運、財務、公部門往來相關文書上網公開,解決既有勞資爭議,強化公眾參與的外部評鑑與監督機制。

鄭同僚表示,所有承諾會在明年1月23日前,提出具體規劃時間表。

媒觀董事長管中祥表示,立法院應修改公視法,建立公眾監督機制,而非「假監督之名,行政治控制之實」,而公視也應落實公眾監督,自我檢討。


2008-12-30
對全民負責 公視簽承諾書

〔記者謝文華/台北報導〕在民間團體疾呼下,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董事長鄭同僚昨天簽下對社會大眾的承諾書,允諾落實產業民主、多元發聲、資訊透明、公眾監督的經營原則,並將在明年一月二十三日前提出具體規劃時間表。這是台灣媒體首次回應社會批評,公開簽署承諾書的行動。

發起社團有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等。媒觀董事長管中祥表示,公視的老闆是全體人民,人民有權要求監督。公督盟執行長何宗勳說,今天上午將會見立法院長王金平,呼籲支持解凍公視預算、撤銷國民黨黨鞭林益世提出的公視法第十三條修正案及要求未來公視節目須送審再撥預算的主決議。

昨天的簽署行動在台北NGO會館前廣場舉行,承諾書內容包括公視應貫徹公視法精神,將有關營運、財務、公部門往來的文書,上網公開;並以最大誠意與行動解決既有的勞資爭議,內部的管考、績效評估、協商與決策機制應強化員工參與;另強化公眾參與之外部評鑑與監督機制,定期透過節目及其他形式,與公眾進行溝通。

鄭同僚表示,公視是公共的資源,當然應接受全民監督,並以上述承諾作為改進落實的方向。

聲援團體、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曼麗說,公視節目最適合全家觀看,孩子看公視,家長最放心。千里步道籌畫中心執行長周聖心表示,公視「我們的島」長期關注台灣環境議題,也只有公視記者跟著他們深入各鄉鎮報導千里步道倡議的慢速旅行,這是商業電視台做不到的。

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指出,目前僅公視開闢有非營利組織觀點的節目,關注弱勢團體。她並強調,國民黨籍立委提案公視節目須送審的作法,令人不可思議,沒有任何國家的公共頻道須接受此項政治干預。

管中祥表示,支持公視獨立自主的連署已超過十萬人,創下台灣最多人連署紀錄,一月一日的遊行至少三千人參加,包括「囧男孩」導演楊雅喆、「無米樂」導演顏蘭權、莊益增,及曾獲金馬獎的紀錄片導演鄭文堂、金曲獎音樂人林生祥、政大新聞系教授馮建三等人都將走上街頭。


邁向公共化 政院明討論收購華視民股價格

2008/12/29 21:32:29

(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台北29日電)為讓華視邁向公共化,政府將買回華視約20%的民股,明天上午行政院將召開股權審議會議,不過,新聞局官員表示,核定收購股價只是第一步,目前尚無法確定華視何時完全公共化。

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明天上午將主持「處理無線電視事業公股股權轉讓審議小組第12次會議」,新聞局官員表示,明天主要是召開華視股價鑑價會議,將由財務顧問公司提出每股股價分析與建議。

新聞局官員說明,華視將與公視組成公共廣電集團,為邁向公共化,政府將買回華視約20%的民股,而關鍵的每股收購股價,將送明天公股股權轉讓審議小組討論。

這位官員表示,民進黨政府時期也曾多次要處理收購華視民股問題,但由於華視的資產牽涉到其它單位,較為複雜,因此迄今未有結論。

官員說,核定每股收購價格只是華視公共化的第一步,接下來民股要不要賣,又是另一個問題,不過,雖然目前不能確定華視完全公共化的進度,但政府會持續努力。

--

2008-12-26

最後一次


這種場合果真不適合我,怎麼想都覺得自己應該留在家裏寫論文,而不是去吃一肚子氣。這麼多人的餐會,居然沒有稍微安排一下座位,結果一堆人到七點還沒位置坐。我就是太雞婆,看見四個同學沒位置坐(實際上是六個,有兩個稍後才到),他們又一副有點難過想轉身就走的樣子,就雞婆的想去幫忙喬位置。人家主辦的人都不擔心了,還要我們那些同學站在旁邊「等到所有人都坐定位再說」。眼見人陸陸續續進來,怎麼可能坐定位了還有位置?那些畢業很久的學長姐,因為沒有認識的朋友在場,所以幾乎是一個人、兩個人坐一個空桌,而後續來的碩、博班學生卻沒位置坐。請主辦的學姐、學弟去問問,是否能商請那些學長往前坐,沒想到他們都說「座位不是我管的,可能幫不上忙喔~」

考慮到班上這些同學,想聚在一起聊天,因此問問他們是否想擠在一桌。他們同意了,於是我去請服務生的領班幫我們多加幾張椅子。領班本來很不願意,因為她說有些餐點是一人一份,每桌只有十份,我跟她說沒關係,這些同學只是想要一起吃飯、聊天,畢竟這幾個月後大家都會各自畢業。

終於領班勉為其難的答應了,幫我們加了兩張位置,因此我們也很開心大家終於可以坐下來聊聊。沒想到,我才回到位置沒多久,就發現我們班好好先生阿榮還站在牆邊,我又過去問他怎麼不坐下來,好不容易橋出位置還不坐,這樣領班為難,後續到的人也難找位置。

沒想到阿榮他們幾個有點無奈又生氣的跟我說「哪有位置」我聽到就更覺得莫名其妙,位置才剛剛橋出來,怎麼會沒有?這才知道,原來本班某位小姐,居然全然不顧我們幾個好不容易弄出幾個位置,問都沒問一聲,就幫另外一個同學「佔位置」。拜託,阿我在那邊跑來跑去幫他們幾個喬位置,你是沒看見嗎?就算沒看見,基於禮貌不是也該問問那些位置是不是有人坐?這是什麼世界阿?你難道不懂得開口問問大家嗎?就這樣悶不吭聲把位置留給你的朋友,阿難道站在你身邊這四五個人就不是你朋友嗎?

差不多八點我就跟阿榮一起離開了。我跟阿榮說,這應該是我最後一次參加這種聚會。阿榮也無奈的說,如果來了沒位置坐也不會有人想來吧。

回家路上愈想愈氣。氣的是,我何必跟那種小人計較呢?偏偏我就看不慣有人這樣欺負別人啦。對啦,你很會在老師面前裝「好學生」,一副唯唯諾諾的模樣,私底下動不動就罵哪個老師怎樣又怎樣。拜託,有骨氣一點好嗎?有本事你就直接對他們表達你的不同意見,別在那邊偽善!你有本事就去跟所上其他老師說,你之所以要做台商研究是因為你覺得「這樣比較有前途」啦!

想到這些、想到我自己的反應,就又忍不住覺得自己很笨、很傻。為什麼要把不開心寫在臉上?怎麼不學學那些虛偽的人群,用假笑來掩飾一切?為什麼我的脾氣這麼急躁?怎麼不學學他們如此「會.做.人」?反正他們只是要來交際,何必跟這些人認真呢?不會有人在乎你們這些默默無聞的小研究生,甚至這些小研究生們也是很甘於生活在這種權力結構中,畢竟他們將來要靠這些學長姐們「提拔」阿!

我真是做了錯誤的決定,不該去這種地方。最適合我的還是跟幾個知心,隨便在河堤吃個家鄉滷味配啤酒啦!




【敬邀參加】搶救公視․監督國會 大遊行(1月1日)

圖片提供:公視.寶哥
(部落格右側欄位那個「黑手禁入公視」的圖也是寶哥做的,這兩天他又傳給我左邊這張,做得太精美了,忍不住貼上來~XD)

人體骨牌倒立院-搶救公視․監督國會 大遊行

【遊行日期】2009年1月1日(四)13:00集合
【集合地點】自由廣場
【遊行隊伍】NGO大隊、公視之友大隊、公廣大隊、公民大隊
【遊行路線】自由廣場→中山南路→青島東路→鎮江街→濟南路
【注意事項】請自備禦寒衣物、水壺、健保卡、歡迎自備標語(請與遊行主題有關)


民間搶救公視基地http://savetbs.wikidot.com/(關於這次公視事件,詳細資料請參閱此站)

我們已經忍無可忍了!立法院12月9日所通過的決議,立法委員意圖將政治的黑手,伸入全民的電視台-公共電視,我們認為,如果政府連溫和的發聲管道都不留給人民,人民只有選擇走上街頭,點燃改革烽火,發出人民怒吼,讓政客聽到人民的聲音,讓政府看到改革的烽火。

一個代表人民的國會,人民卻無法看到國會開會,放任立委胡作非為,這在民主國家之中,最不可思議的事情竟然會發生在「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合國-中華民 國」的身上,過去,我們尊重國會自主,我們相信國會議員的專業,但越來越多的案例,讓我們覺得國會已經不再代表人民的利益,取而代之的是國會議員自已的利 益,甚至只是國會議員自已的好惡而已。公共電視預算一半被凍結將近一整年,杯葛客家及原民台的預算,只是冰山的一角。

公共媒體獨立營運,不受政治力干預,並不表示公視就獨立於監督之外,在制度上立法院監督公視,本就是天經地義之事,而在制度外,公視更要接受全民的 監督,我們要求立法院應建立一套多元參與的監督公視機制,取代目前的政治力監督,我們也要求公視資訊公開、產業民主、公眾參與,並且建立公視內部監督機 制,從業人員可參與決策營運製播與重大議題,落實台內民主。

1月1日,社運界將全國大串聯,號召人民走上街頭,以人民頭家的身份,要求立法院立即開放隨選視訊系統,讓人民看到國會的一舉一動,要求立法院立即解凍,應依法捐贈公共電視的預算,並且還給公共電視獨立營運的地位。

【活動說明】

預計14:30到達立法院後,參與民眾圍立法院一圈。每個路口皆有指揮站,請大家聽從指揮站指揮,進行「人體骨牌倒立院」。 15:00至17:00在濟南路我們有搭公民肥皂箱,有表演、演講、民間團體攤位,歡迎一同參與。

【遊行訴求】

一、針對國會

1.要求立即開放隨選視訊系統

2.要求立即解凍4.5億應捐贈給公視的預算

3.要求立即撤回箝制公廣集團營運的公視法第13條修正案及附帶決議

二、 針對公視

1.資訊公開: 依照公視法資訊公開精神,將公視相關資料,及和行政、立法部門等往來公文全部上網公開。

2.產業民主: 建立員工參與、共同決定,符合產業民主機制,董事會及管理階層應以最大的誠意與行動解決公廣集團勞資爭議。

3.公眾參與: 建立公眾參與的外部評鑑與監督機制,並定期透過節目與外界進行溝通。

三、針對新聞局

1. 捍衛公視預算,拒絕立院提案,協助公廣集團真正公共化

2. 立即依無線電視公股處理條例精神,提撥華視負附擔捐贈,並買回華視民股。

【發起團體】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公民監督國會聯盟

【合辦團體】1.台灣新聞記者協會 2.台灣小留學生家長協進會 3.台東南島社區大學 4.勵馨社會福利基金會 5.永續台灣文教基金會 6.台灣人權促進會 7.台灣勞工陣線 8.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 9.廢除死刑推動聯盟 10.綠黨 11.台灣蠻野心族生態協會 12.台灣電磁波公害防治協會13.宜蘭社區大學14.羅東社區大學15.人本教育基金會16.永和社區大學17.婦女新知基金會18.台灣北社19.台 灣小留學生家長協進會20.納稅人監督政府聯盟21.台灣紅絲帶基金會22.台灣和平草根聯盟23.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24.台南縣環境保護聯盟(陸續增 加中)

2008-12-25

新球拍

吼,今天下午拿了新球拍去打球,超.好.打!可是我太豬頭了,毛巾布纏的太厚,所以有點握不太住。五點開始跟學長練球,練到七點多,深深感覺到我老了~~(哭

連我曾經最引以自豪的平球,我現在都有點力不從心。天阿~~以前連體保生學長、學弟們都很難招架住我的平球耶,沒想到我現在力氣變小那麼多。今天我抓著我右手那不爭氣、萎縮的肌肉,決定要把它們練回來!

原來星期三、五學校教職員會去球場打球,還有一些畢業許久的學長姐也都會來。之前介紹我來政大球場這時段打球的老師,是新聞所博士班畢業的,現在他在口傳系任教。而且,沒想到他居然在前幾個月得了曾虛白新聞獎,嘖嘖~

本來以為今天應該很多人會去過什麼耶誕節,球場上的人應該不多。但沒想到,今天體育館場地都沒空著,排球、籃球、羽球、桌球場都有人在使用。心理系籃球隊據說換了服裝,穿著白底燙金字樣的籃球衣,在球場打到六點左右才離開。

上週聽學長說,過去政大會收羽球體保生的系,只有應數系。天阿,光想我就覺得很恐怖。聽說好幾個體保生不是被退學,就是自己休學,因為根本念不下去。真是可惜,如果他們去體院或者師院,應該就不會這麼慘吧。

呼,運動運動果真腦筋清醒很多,心情也愉快很多。繼續看書去啦,明天一早要去國關中心,黃丹丹要不要一起來阿,一起來圖書館認真阿,雖然不是漂亮、溫暖的綜圖。

說到這,忍不住就要感嘆政大學生真的很幸運,好比說體育館更衣室的淋浴設備,簡直就是超高級,每週去球場打球我都一定要在那邊快樂的淋浴,水好熱、好強阿。以前世新的田徑老師,那時候還求我們要多多使用學校的淋浴設備,不然經費一直被砍掉,可是有時候我們也很為難,因為那個水溫不是很穩定,冬天打球後洗到冷水真的是很@#$%。

上週末跟黃阿丹去政大後山爬山,我們兩個人居然找不到樟山寺啦,真是遜斃了,被好多人恥笑。山上網球場旁邊的那段階梯路,根本是好漢坡吧,怎麼那麼長阿,我們走十步就休息了一下,後來居然從文學院後方那個超級無敵陡、摔死人不要命的階梯下了山。天阿,那個階梯真的太陡啦,勾起了我爬萬里長城的慘痛回憶。2007年初以及夏天,各去爬了一次長城,我實在太佩服以前的人怎麼做出這種東西,往上爬很累就算了,爬到上頭根本就不想往回走,真是太恐怖啦,我總覺得我會掉出城牆外。而且,冬天爬的那個「天下第一關」那段長城,到後來,我真的是用「爬」的,因為太陡太陡啦,我的小短腿根本跨不到上一階。夏天爬的另一段長城則是因為我太搞威,講話講太多,結果爬上去後短暫缺氧,半暈倒在垃圾桶旁邊。嗚~

吼,重點是,政大藝文中心現在也太高級了吧,嘖嘖,感覺就是咖啡館阿!改天再次挑戰樟山寺吧!!

什麼...距離我說要去「繼續看書」,已經過了好幾段了。我話真多,唉。

2008-12-23

樂生拆遷及保留問題公聽會

時 間:2008年12月24日(三)下午14:30
地 點:立法院群賢樓802會議室(濟南路)
主辦單位:立法委員林淑芬國會辦公室、青年樂生聯盟、樂生保留自救會
出席委員:林淑芬、鄭麗文、田秋堇
邀請出席:衛生署、文建會、環保署、樂生療養院、台北縣政府文化局、台北市捷運局

今年12月3日,台北縣政府動用大批警力將長期關心樂生問題的學生及院民驅離,並且強制拆除樂生房舍,引發軒然大波。雖然台北縣政府對外指稱,此強制拆遷的舉動係根據工程會會議的結論:「原地保留40棟、異地拆遷重組9棟」(2007年5月30日原決議「原地保留39棟、異地拆遷重組10棟」,2008年1月1日7日另行增加為「原地保留40棟、異地拆遷重組9棟」),然而,此「拆遷重組」方案,仍有許多爭議尚待解決,在爭議未釐清前,台北縣政府動用警方公權力強制驅離學生及院民,並且拆遷其中一棟建築物,實有不當,而衛生署、文建會、環保署等中央主管單位,在這其中是否有應作為而不作為之虞,更應一併釐清。因此,我們召開此公聽會,試圖將社會各界關心已久之樂生問題一一釐清,為保留樂生作作最大的努力。

討論題綱:

一、強制「拆遷重組」9棟房舍是否失當?

1.未有「拆遷重組」的計畫前,即行強制拆遷,是否失當?(工程會2007年5月30日決議,「拆遷重組」之9棟建築物應「納入園區整體規劃擇要重建」,換言之,「拆遷重組」應提出計畫並納入園區整體規劃中,擔至目前為止,台北縣政府僅有拆除計畫,無重組計畫)

2.磚造物及鋼筋水泥如何「重組」?

3.院民於12月3日倉促被迫搬遷,至今仍未安頓妥當如此破遷計畫是否過於草率?

二、目前院民之權益(樂生保留區(非工區)架設施工圍籬之適法性、出入問題、居住安全問題等)如何照顧及保障?


三、為何樂生遲遲無法被指定為古蹟?

1.根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5條:「建造物所有人得向主管機關申請登錄歷史建築,主管機關受理該項申請,應依法定程序審查之。」,因此,衛生署身為樂生療養院之主管機關,應主動提報樂生為古蹟。

2.根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5條:「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依本法應作為而不作為,致危害文化資產保存時,得由行政院、中央主管機關命其於一定期限內為之;屆期仍不作為者,得代行處理。但情況急迫時,得逕予代行處理。」,樂生目前面臨強制拆遷,是否適用本條文?


四、在尚未完成環境差異分析之審查作業前,即行動工拆除樂生,是否有違法之虞?

1.台北市捷運局就捷運新莊線工程,有關新莊機廠之開發涉及使用樂生療養院用地,因有變更工程內容之規畫,而提出之「台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後續發展路網新莊線、蘆洲線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變更內容對照表」之環境影響評估差異分析案,目前尚在環保署審查中。


五、樂生現址之新莊機廠,是否應依「環境影響評估法」重提環評?

1.捷運新莊線於1994年之環評時,僅考慮未來新莊機廠工程可能以樂生療養院為其用地,但並未依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第6條第2項、第11條第2項規定,提出「替代方案」,更未就地質及地下水之情況進行審慎評估。

2.環境影響評估法第16條之1規定:「開發單位於通過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審查,並取得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發之開發許可後,逾三年始實施開發行為時,應提出環境現況差異分析及對策檢討報告,送主管機關審查。主管機關未完成審查前,不得實施開發行為。」捷運新莊線工程於84年1月即已有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於取得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發之開發許可後三年內,仍未實施開發行為。

3.依「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第31條第11款規定:「安養中心、老人福利機構(長期照護機構、養護機構、安養機構)之興建或擴建工程符合第6款第1目至第3目者」,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另依同條第6款第1目引用第1款第3目規定可知:樂生療養院之拆遷重組工程,屬安養中心、老人福利機構(長期照護機構、養護機構、安養機構)之興建,且「位於山坡地、開發面積超過一公頃」,依法應進行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

4.因此,依據環評相關法律,樂生現址實應重提環評審查作業。

2008-12-22

媒觀的聲明與公告 : 民間團體將發起「搶救公視!監督國會」大遊行,並要求公眾監督、公視自我檢討

發表者 admin 於 2008-12-22 16:47:52 (23 人氣)

今(22)日上許10點半於立法院中山南路正門口前,由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共同舉辦「人體骨牌倒立院搶救公視!監督國會大遊行」記者會,現場邀請藝文界人士,包括紀錄片《海洋練習曲》導演林正盛、紀錄片《無米樂》導演莊益增、獨立樂團拷秋勤主唱范姜;與資深媒體人楊憲宏、全國教師會的社會發展部主任許志文和家長代表陳昆龍,聲明支持公共電視獨立自主的宣言。

曾經榮獲威尼斯影展銀熊獎的林正盛認為,當前台灣政治對立的狀態下,已經迫害公共電視獨立運作的可能;《無米樂》導演莊益增認為,在台灣願意深入報導公共議題、給予紀錄片工作者有發表空間的平台的頻道,幾乎僅有公共電視辦得到,如今預算凍結,那麼便是扼殺台灣優質節目的製作人才與播放管道,過去在沒有治政控制的環境下,才有機會做出像是《無米樂》的作品,如果未來任何經費預算、企劃腳本都要經過政府的審核管制,那麼真正的創作絕對無法產出;獨立樂團拷秋勤主唱范姜則表示,他從小到大都生活在有公共電視節目的環境中,很多創作的靈感也都來自公視的節目,所以無法想像公共電視被政治控制後的日子,會變成什麼樣子。

全國教師會的社會發展部主任許志文表示,公共電視的節目不同於其他商業電視台的節目,有非常豐富多元的兒童青少年節目,而這些節目幾乎是老師們的上課教材之一,也是媒體識讀教育的正面教材。他認為,國外的公共電視是保持完全的獨立自主性格,絕對不會受到政府或政治力量的介入或控制,台灣目前對於公共電視的控制,絕對是全世界各國前所未有的笑話。身為板橋社區大學學員、家長、PEOPO公民記者的陳昆龍則在現場念了一首送給公共電視的詩,這首詩的內容包括了全家人對於公視的各類節目的喜愛,詩中有一句提到「如果沒有公共電視,教我們如何打開電視?」最後陳昆龍提醒大家「一年公視預算九億卅一張消費券三千六=二十五萬人」,更是引起在場許多人的共鳴。

資深媒體人楊憲宏則呼應家長陳昆龍的說法,表明自己將會捐出10張消費券,除了呼籲社會大眾以捐出消費券來支持公視,也鄭重向立法院長王金平提出建議「應該做對的事」。

2009年1月1日下午一點的「人體骨牌倒立院搶救公視!監督國會大遊行」也將邀請所有喜愛收看公共電視的觀眾一起來支持公廣集團,且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長管中祥與公民監督國會聯盟何宗勳一同呼籲公共媒體獨立營運,不受政治力干預,並不表示公視不受監督,我們支持公視需要監督的主張,但堅決反對利用預算逐項審查,行政治控制之實的作法。要求立法院應建立一套多元參與的監督公視機制,取代目前的政治力監督。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強調,公共電視面對外界的批評應虛心檢討、自我反省,遊行發起團體近日將拜訪公共電視要求簽署承諾書,落實資訊公開、內部監督、公眾監督的基本原則,並用最大誠意解決內部勞方與管理階層的爭議。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也表示,將拜會立法院長王金平要求其正視林益世及國民黨團的提案,切勿讓立法院成為干預公視獨立自主的罪人。

遊行訴求:

一、針對國會

1.要求立即開放隨選視訊系統
2.要求立即解凍4.5億應捐贈給公視的預算
3.要求立即撤回箝制公廣集團營運的公視法第13條修正案及附帶決議

二、 針對公視

1.資訊公開:依照公視法資訊公開精神,將公視相關資料,及和行政、立法部門等往來公文全部上網公開。

2.產業民主:建立員工參與、共同決定,符合產業民主機制,董事會及管理階層應以最大的誠意與行動解決公廣集團勞資爭議。
3.公眾參與:建立公眾參與的外部評鑑與監督機制,並定期透過節目與外界進行溝通。

三、針對新聞局

1. 捍衛公視預算,拒絕立院提案,協助公廣集團真正公共化

2. 立即依無線電視公股處理條例精神,提撥華視負附擔捐贈,並買回華視民股。


出處:http://www.mediawatch.org.tw/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1083

抗議國民黨團干預公視 元旦舉行大遊行

抗議國民黨團干預公視 元旦舉行大遊行

【記者陳曉宜/台北報導】為抗議國民黨立院黨團以預算審查干預公視內部自主權,台灣媒體觀察基金會、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公民監督國會聯盟今天在立法院門口舉行記者會,宣布將在元旦舉行「搶救公視﹗監督國會大遊行」,公視顧問楊憲宏指出,國民黨凍結公視預算,是有政治目的,自從政黨輪替後,國民黨內部不斷在問,「為什麼我們執政後,公視還不是我們的﹖」。

 楊憲宏表示,凍結預算是立法院的錯,不是公視的錯,立法院是有政治目的的,立法院長王金平應出面解決,如果公視真有問題,也是人民來救,不需要立院來救。

 媒體觀察基金會董事長、世新大學助理教授管仲祥表示,這次遊行訴求分為三大部份,第一是針對國會,要求國民黨立即撤回箝制公廣集團營運的公視法第十三條修正案及附帶決議,且立即解凍四點五億元捐贈公視預算﹔第二是針對公視,要求公視依照資訊公開法精神,將公視資料,及行政、立法等往來公文全部上網公開,且建立員工參與決策的民主機制,並建立公眾參與的外部評鑑與監督機制。第三是針對新聞局,將要求新聞局悍衛公視預算,拒絕立院提案,協助公廣集團真正公共化,並立即依照無線電視公股處理條例,買回華視民股,讓華視真正公共化。

出處:http://iservice.libertytimes.com.tw/liveNews/news.php?no=162572&type=%E6%94%BF%E6%B2%BB


救公視遊行駁回 民間社團想走水溝蓋

〔記者謝文華/台北報導〕為搶救公視獨立不受政治干預,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將舉行遊行,電影製片李烈、導演林正盛、莊益增都將走上街頭,目前連署人數已達四四九三○人。由於十八日申請廿八日遊行時,北市政府以未達活動前八天申請為由駁回,民間團體被逼急了,甚至考慮走水溝蓋遊行,凸顯集遊惡法。媒觀表示,遊行日期及細節今將公布。

公督盟執行長何宗勳質疑,集會遊行法第九條明訂六天前提出申請即可,「台北市使用道路舉辦臨時活動管理辦法」卻規定八天前申請,還不包括申請日當天。北市政府自訂的行政規範明顯與集遊法母法牴觸!他並指,圍城之後北市規定更嚴格,一人最多申請兩條路權,因遊行預定包圍立法院,將由兩人申請四條路權,保證金從三萬變成六萬,窮人怎麼遊行?

媒觀董事長管中祥痛批,依目前無線電視公股處理條例,政治黑手將伸入影響公廣集團製播、採購權限,媒體自主將走回頭路。

北市府︰走水溝蓋也要申請

何宗勳表示,根據集遊法規定,道路歸警察局管、集會空間和人行道歸台北市政府新工處管,有人因此倡議走水溝蓋遊行,排除集遊法障礙。

民間團體將走水溝蓋遊行構想放上PTT網站,網友讚嘆創意無限,但有網友提醒:「要小心大陸黑心水溝蓋」;也有網友天真地問:「有人摔進去的話,能不能請求國賠啊?」

〔記者洪敏隆/台北報導〕台北市新建工程處長吳俊賢說,集會遊行法規定申請集會遊行必須先取得路權,申請集會既然訂定六天前申請,北市府規定申請路權要在八天以前,絕對合情合理,且從未有人反映有問題。

吳俊賢說,水溝蓋應該也算是道路範圍,因為只要會妨礙用路人或交通安全,都應申請路權,但台北市警察局之前好像解釋過,水溝蓋不屬於路權範圍,因此新工處會尊重警察局的權責。

出處: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dec/22/today-p9.htm


公視 應由全民來監督

記者陳曉宜/特稿

國民黨與公視戰火煙硝瀰漫,已經混淆真相,這場媒體自主的戰爭應分為三個問題討論。

第一、監督公視問題。戰火起於國民黨立委林益世想用預算審查權監督公視,使公視長期監督機制不完善被正視,這是林益世在此爭端上的「貢獻」。但大眾必須清楚認知,依公視法與公視成立的精神,政府和立委都無權,也不能以此干涉。

因為維護公視自主,不受政治力介入,是為維護最高民主價值。公視法載明,監督公視年度經費的單位是公視基金董事會,採行的是自我監督機制,如果要由立委或政府直接監督,法律何須規範由立院聘公正人士成立審查委員會遴選董事?

公視監督機制不足的真正問題是,董事會經常被執政黨把持,這也是國民黨這次要修法增加董事席次,令人質疑之處。而公視員工對經營團隊的監督機制和公民參與的全民監督機制闕如,這正是公視應積極改善,向全民負責之處。

其次、公視的管理問題。這是公視變成公廣集團過渡期的必然現象,但公視領導團隊無法平息內部員工怨氣也是事實,這必須靠勞資間互信協調解決,無法解決問題者,就該被董事會汰換。但若立委認為,有權以員工不滿領導階層為由,干涉公視自主權,那就大錯特錯。

第三、公廣集團問題未獲解決。從民進黨到國民黨執政,公廣集團問題在政策上、法理上都未獲明確共識。馬英九上台至今,對公廣集團的定位一直沒有完整藍圖,假如想要藉由政黨或國會多數席次之力,左右公視的自主,除了粗暴二字,還有什麼可以形容!

出處: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dec/19/today-fo2-3.htm


捐消費券救公視 25萬人可為公視募1年預算

〔中央社〕公共電視今年度下半年預算新台幣4.5億元到現在仍未解凍,板橋社區大學學員陳坤龍今天發起民眾捐消費券救公視運動,1人3600元,25萬人就可為公視募足1年9億元預算。

公視下半年4.5億預算遭凍結至今,98年度預算又遭立法院決議必須逐項審查後始得動支。繼上周公視董事長鄭同僚率公視同仁呼籲立委解凍預算,並撤銷決議後,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公民監督國會聯盟今天在立法院大門召開記者會,要求政治力退出公視,影視音樂製作人林正盛、莊益增、范姜峻宏等多人聲援。

陳坤龍表示,他們全家都是公視的忠實觀眾,「如果不看公視,叫我們如何打開電視?」消費券發放在即,他建議,民眾捐出消費券,1人3600元,25萬人就可為公視募足1年9億元預算。

身兼公視和大愛電視台顧問的文化評論人楊憲宏率先響應,並表示將捐出10張消費券。楊憲宏說,他聽說有人質疑「為何國民黨執政了,公視還不是我們的?」因此,他相信凍結預算是政治問題,並非公視做錯事。

楊憲宏表示,既然是政治問題,立法院長王金平一定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他呼籲王金平出面「做一件對的事」。

他認為,立法院製造的災難自己收拾,救公視不能靠立法院,何況公視所需預算10倍於目前所編列的數字;他籲請民眾踴躍捐贈消費券給公視,當捐贈金額高出9億時,就請立法委員「閉嘴」。

媒觀會等團體原訂28日舉行搶救公視遊行,由於超過申請時間被打回票。媒觀等團體代表今天以走水溝蓋的方式表達抗議,並象徵性地遊行。不過,媒觀等團體已重新提出遊行計劃,訂1月1日下午1時在中正紀念堂集合。

出處:http://iservice.libertytimes.com.tw/liveNews/news.php?no=162629&type=%E7%94%9F%E6%B4%BB

拉高格局看公視爭議

2008-12-22 中國時報

鄭同僚

 近日台灣社會對公共電視的關注,是公視成立十年以來所少有,似乎變成一個機會,讓台灣社會重新反省我們究竟需要怎樣的公共電視。

 最近公視課題的癥結點,主要是社會上還有很多人把公共電視當成政府電視。他們的邏輯是,政府編預算給公視,當然有責任審查公視節目與新聞的預算細目。這種說法乍聽有理,卻隱藏大危機。民主社會中,政黨會輪替,政府會「換人做做看」,如果讓政府握有控制公共電視的機制,公共電視就很容易變成政黨的傳聲筒。沒有人能永遠執政,但控制的慾望卻永遠活在政治人物心中。公視若無法獨立超然於政府控制之外,誰執政誰就控制公共電視,惡性循環下去,公共電視將只剩游離黨性而無公共性與可信性。公視法中明文規定,「公共電視屬於國民全體,其經營應獨立自主,不受干涉」。公共電視不該是政府電視,其理在此。

 公視在台灣藍綠對峙中堅持走「獨立自主」的路,很辛苦。以今年總統大選為例,有人罵公視偏藍,有人罵公視偏綠;兩面挨轟之際,有位BBC 的朋友提醒:根據英國經驗,當兩邊都罵你時表示你做對了。公視自知新聞與節目需要改善的還很多,但我們謹守的,只是所有國人共同在乎的優質視聽需求,遠遠超乎藍綠狹隘政治視野,這可由公視節目歷年來總囊括幾乎過半的大小金鐘獎獲得證明。

 公視獨立自主辛苦之二,是經費長年不足。公視不能播廣告,收入主要靠政府每年捐贈九億。比諸英國BBC一年有兩千六百億台幣,日本NHK有一千九百億台幣,韓國公視體系有四百七十六億台幣,台灣公視就算計入原、客、宏三台預算,一年仍不足廿億。由國際格局看來,台灣何其小哉!韓國電視節目外銷量與過去十年相比,增加廿倍,台灣竟是主要輸入國之一。有人主張公視要「小而美」,看看韓國,若台灣要與人競爭,不淪為他國影視文化殖民地,我們至少要追求「稍稍中而美」吧?

 政府對公廣集團徒生而未善養,讓台灣公視體系嚴重缺乏與鄰國競爭的物質條件,令人扼腕遺憾。政府應該趕快提出具國際視野與數位匯流思維的國家廣電政策,並儘速修公視法讓已具雛形的公廣集團能有更穩定的經營環境。

 最近遇到一位在對岸投資多年的台商,他語氣深重說:「面對中國,台灣很需要公視。」他說,中國發展迅速,很憂心台灣全面失去競爭優勢,還好我們有對岸不敢學也不能比的民主制度,而一個獨立自主的公共電視體制,是台灣民主制度最重要的象徵之一,一定要守。旨哉斯言。

 用兩岸或亞太競爭的高度來看公視面臨的預算凍結、政府審查與修改公視法董事人數等,都是島內自亂陣腳而於國際競爭大局毫無裨益之舉。執政者有權也有責,對公視究竟應採「包容」或「壓制」,兩者之間,格局天差地別,於民眾觀感也大異,應該不難抉擇。

 (作者為公視基金會董事長)

出處:中時電子報

公視十年,內憂外患

2008/12/19 苦勞報導

蕭立峻/苦勞網特約記者

「公共電視的內憂外患,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嚴重過。」一位公視員工感歎。18日有一場名為「搶救公視,全民監督」的公聽會,由公視基金會主辦,邀請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全國教師會等社團代表,以及關心公視的立委、學者、導演等,一起談談公視所面臨的危機、與可能的出路。雖名為公聽會,但等來賓都講過一輪,就已過了兩個小時,沒有太多時間給來參與的民眾發言,也無深入的討論,不過還是點出了公視正面臨着,內在與外在的考驗;這是一次危機,或許也是改變的開始。

外患:政治控制與預算凍結

12月12日時,媒改團體因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通過公視明年度預算的附帶決議,曾拜會提案人立委林益世。此項附帶決議要求公廣集團旗下四個頻道,包括公視、客家台、原民台、宏觀等,經費都需要報請主管機關核可,才能動支。媒改團體認為這是政治力要插入公共電視運作的手段,但林益世堅持用國家的錢,就要受監督。當年公視的重要推手,公共媒體催生聯盟召集人瞿海源感慨,10年前,國民黨就處處阻擋公視成立;10年後,是想把它變成政府電視台。

媒改社劉昌德認為,林益世的觀念沒有錯,公視當然應該受監督,但林益世提出的方法有問題;目前公視的決策核心在董事會,董事由行政院提名,立法院推舉社會公正人士進行審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基本上公視是以這樣的方式自我管制,並維持其獨立性,監督的方式應該是透過自我管制過程的透明化,讓全民都有機會了解公視運作情況,這樣的監督是為了確保公視的公共價值。

雖然此項附帶決議的影響深遠,更緊急的或許是遭凍結的下半年度預算4.5億。公視總經理馮賢賢指出,公視之所以還發得出薪水,用得是歷年累積下來3億的器材更新費,但這已經使得員工被迫使用老舊的設備,一些即將開始的計畫面臨付不出頭期款的窘境,更別說是中長期的規劃受阻;公視一直以來都是電視、電影人才的搖籃,預算凍結對這個產業來說都有不好的影響。

導演曾文珍就提到,從十年前開始拍紀錄片,就是跟公視合作,公視提供的補助以及優質製播環境,讓很多獨立製片有機會生存,受到公視預算案的波及,她也一年沒工作了。導演曹瑞原更感歎,他的青春都獻給公視了,原因沒別的,就是公視不像其他商業電視台囉哩叭唆,一下要應酬一下又要怎樣的;不過一直以來,他也很不甘心台灣的節目製作經費和國外差太多,打不出去,政府增加經費都還來不及,怎麼反而把錢卡着。

內憂:管理階層與工會的對立、工會內部矛盾

工會與管理階層的對立,可以從工會對預算凍結的聲明中看出「工會有條件支持預算解凍:一、徹底檢討現任管理團隊是否適任。二、落實公視產業民主,建立正式協商機制。」公視工會某常務理事曾對記者表示「就算領不到薪水,也要把總經理換掉。」工會兩幹部也因遭到記過處分,十分不滿,認為是管理階層打壓工會,以工會名義進行勞資調解,兩者之間的衝突看似一觸即發。

再以主管評鑑為例,工會要求對員工對主管的評鑑應佔20%,並以此為邁向產業民主的一步;管理階層僅可接受10%,且希望第一次為試辦,認為應有更好的方式,來增加員工參與經營。即使表面上目標一致,兩種方案中間,並沒有妥協的餘地。

公視的管理階層與工會,嚴格來說不算是勞資雙方,畢竟都是領薪水的受雇者,但對比一般的勞資爭議,卻有過之而無不及;工會一再要求撤換總經理跟董事長,指責他們漠視勞工權益,管理階層則認為工會應該凝聚會員共識,而不是被少數人掌控。這些,媒改團體或許都看在眼裡,劉昌德就提醒,讓員工能對管理階層做考核,對促進公視內部民主很重要,但要小心如何不流於私人恩怨。

除此之外,工會的內部也有矛盾,不管是公聽會、或12日協同媒改團體到立法院的抗議,參與的員工都以新聞部的為主,一新聞部的工會幹部對記者說明,自從2007年新聞部移到華視大樓上班後,新聞部的工會會員在參與工會事務上,就變得非常不方便,這是先天上的不良;而新聞部的員工,也大多認為最近工會一系列的動作,並沒有試圖跟管理階層溝通,而是直接製造對立與衝突,並常以針對總經理個人,取代對整體制度的批判。最令新聞部員工無法忍受的,還有工會似
乎打算跟林益世合作,來對總經理開刀,這名新聞部工會幹部認為,這根本就是自己要求政治力介入公視運作。

媒觀林麗雲說:「我們捍衛公視,是要它向公共化再往前一步。」公視十年、十年公視,下一步該怎麼走?

出處:http://www.coolloud.org.tw/node/32306



無國界記者聲明相關


馬總統尊重新聞自由 無國界記者要求守信

【中央社╱台北十七日電】 2008.12.17 10:40 pm

「無國界記者」組織今天呼籲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遵守諾言,尊重公共媒體的中立。

無國界記者今天發布新聞稿說,馬總統在寫給無國界記者秘書長朱利亞(Jean-Francois Julliard)的一封信中表示:「我們認為,有關我們政府干涉台灣媒體的指控,所根據的是一些錯誤的資訊或誤解。」

無國界記者表示:「台灣應該是亞洲新聞自由的模範,公共媒體的中立性是新聞自由和多元化的重要元素之一。我們願意相信馬英九總統的保證,但諾言要轉化成實際行動。」

這個總部設在巴黎的組織說:「我們知道政治勢力對公共媒體施壓的做法並非沒有前例,前任(民進黨)政府就做過類似的事情,但...給媒體一個有利的立法和政治環境是非常重要的事。我們敦促馬總統下令調查政府干預媒體的各項指控,並建立確保媒體中立的機制。」

根據新聞稿,馬總統在回覆朱利亞的信中說,他的政府「絕不會試圖控制或干涉媒體活動。中華民國政府充份瞭解媒體自由在強化我們民主的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台灣執政黨及反對黨都珍惜我們人民所享有的自由」。

朱利亞在10月底寫信給馬總統,要求對當時國家媒體,尤其是中央廣播電台和中央社最近承受政治壓力的指控提出說明。馬總統就此項要求做了回覆。

出處: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4648412.shtml



無疆界記者組織斥馬「未遵守公媒獨立性承諾」

〔編譯羅彥傑/綜合報導〕以捍衛新聞自由及推動民主人權為宗旨的「無疆界記者」組織,十七日以「儘管政府矢口否認,公共媒體獨立性受威脅」為題發表聲明,對台灣近日的媒體工作者權益受損或言論自由受壓制情況表達關切。

無疆界記者組織呼籲馬英九總統遵守對其許下的承諾,尊重公共媒體獨立性。

反駁馬的回函解釋

馬在寫給「無疆界記者」秘書長的信函中提到:「我們相信,現任政府干預台灣媒體的指控是來自若干錯誤資訊或誤會。」但本組織已收到令人不安的報告,指執政黨國民黨決策破壞公共媒體的獨立性。

無疆界記者組織表示:「台灣應該是亞洲新聞自由的模範,而且公共媒體獨立性乃是自由與多元新聞制度的關鍵要素之一。我們希望相信馬總統的承諾,但這些承諾必須化為行動。」

該組織強調:「我們知道,對公共媒體的政治壓力不是新鮮事,而且在前任政府時期就已存在,但重要的是,不論政黨如何辯論,媒體應擁有良好的立法與政治環境。我們呼籲總統下令調查干預的各種指控,並建立保障媒體獨立的機制。」

要求調查干預行動

馬總統在回覆給「無疆界記者組織」新任秘書長朱利亞的函文中寫道,他的政府「絕不會試圖掌控或干預媒體的活動。」

朱利亞在十月底的信函中,要求對最近政治施壓國家媒體的案例,尤其是中央廣播電台與中央通訊社給予解釋。信中說,「無疆界記者組織曾獲告知,若干官員習慣打電話給記者,要求他們重寫新聞。如今,官員企圖透過任命政府主要支持者來經營媒體,施展更普遍的控制。」

監督公共電視台、客家電視台、原住民電視台以及華視的公視文化事業基金會董事長與其他十名高級主管,十二月十日曾發表聲明,譴責國民黨企圖控制這一些媒體,並且呼籲保障其獨立性。

似乎從立法院決定凍結公視文化事業基金會預算半數後,國民黨就開始強化重拾對公視各台影響力的行動。

同時,立法院兩個委員會決議,客家電視台、宏觀電視台與原住民電視台應在執行明年度預算時,逐項報請主管機關核可同意始能動支。


出處: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dec/18/today-p1.htm




虽然官员承诺保证媒体自由,公共传媒独立性仍受到威胁

无国界记者呼吁台湾总统马英九遵守诺言,尊重公共媒体的独立性。在给无国界记者秘书长的一封信中,马英九称 : “我们认为,指责我们政府干涉台湾媒体,是来自一些错误的信息。”但是,无国界记者得到的报告,却显示执政党国民党某些决定妨碍了公共媒体的独立性。
 无国界记者表示,“台湾应该是亚洲新闻自由的榜样,公共媒体的独立是新闻自由和多元化的重要指标。我们愿意相信马英九总统的的保证,可是,诺言要转化成实际行动。我们知道政治势力对公共媒体施加压力的做法屡见不鲜,前任政府就做过类似的事情。在政客们争论之余,给媒体创造有利的法律、政治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求总统先生对政府干预媒体的行为下令调查,并切实建立保证媒体独立性的系统。”
 马英九在给无国界记者新秘书长Jean-François Julliard的回信中说:“政府绝不控制、干涉媒体活动。中华民国政府明白媒体自由对民主制度的重要性。台湾执政党及反对党坚决支持赋予人民自由的权利”。
 Jean-François Julliard在十月底要求对当时国家媒体,尤其是中央广播电台(RTI)、中央社(CNA)承受政治压力一事作出解释,Jean-François Julliard写道,“根据无国界记者得到的证据,某些官员经常打电话给记者,要求改写报道。目前,这些官员试图指定亲政府人士进入媒体的管理层,以达到全面控制媒体的目的。”

2008年12月10日,公共电视的董事长及其它在公共电视服务的一级主管发布了一条公告,揭发执政的国民党试图控制电视台的行为。他们要求保证公共电视的言论自由。公视集团包括公共电视、客家电视、原住民电视、中华电视公司。
 在议会冻结公共电视一半的预算后,国民党似乎加紧对公共电视台的控制。同时,议会的两个委员会决定,客家电视、台湾宏观电视、原住民电视的节目都要经过有关政府部门的审查。国民党这些议员还要求在新闻局审核公共电视台节目内容通过后,公共电视台才可以获得政府拨款。

国民党有影响的议员也要求重新审核公视法,以求国民党能控制董事会。据几个消息来源透露,林益世议员可能宣称要取消谈话节目《公共电视台-有话好说》,因为这个节目批评政府过于严苛。

10月,国民党占多数席位的议会决定任命公共电视台董事会六名新成员。这六名成员在执政党的主导下产生。

出處:http://savetbs.wikidot.com/rsf

採訪通知】全民搶救公共電視大遊行 記者會

【發起團體】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
◎時間:2008年12月22日(星期一)上午10:30 ~ 11:00
◎地點:立法院大門口(中山南路前)
◎與會貴賓:
李 烈(電影《冏男孩》製作人)、
林正盛(紀錄片《海洋練習曲》導演、威尼斯影展銀熊獎得主)、
莊益增(紀錄片《無米樂》導演)、
楊憲宏(公共電視台顧問、大愛電視台顧問) 確認中
許志文(全國教師會的社會發展部主任) 吳昆龍(板橋社區大學學員、家長)
主持人:周聖心(社大全促會常務理事)


公視預算目前持續遭到凍結,立法院國民黨團更提出傷害電視獨立自主的法規,此舉已引起社會各界及國外媒體組織的強烈反彈。我們再此重申,公共電視不是「政府的電視」、不要政治控制;公視要全民監督、要內部民主。

我們曾試圖和提案的林益世委員溝通,要求撤銷提案,但至今提案未撤,預算仍不解凍。支持公共媒體、公共價值的朋友只好選擇走上街頭,發出更大的不滿,讓政客聽到人民的聲音,讓政府看到改革的烽火。社會各界將舉行大串聯,號召人民走上街頭,用溫柔堅定力量提出我們的訴求,在遊行之前,我們邀請藝文界、影視界、教師團體、社區大學等團體召開「全民搶救公共電視大遊行」記者會,表達我們的怒吼!

◎活動流程:

10:30~10:35 主持人開場

10:35~10:40 老師家長挺公視 (請許志文、吳昆龍發表挺公視宣言)

10:40~10:48 媒體工作者挺公視 (請李烈、林正盛、莊益增、楊憲宏發言)

10:48~10:52 重申宣言(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長管中祥)

10:52~10:55 遊行活動解釋(公民監督國會聯盟何宗勳)

10:55~ 記者會結束

歡迎各界採訪 【新聞聯絡】管中祥、何宗勳

2008-12-21

瑪莉

盧梭在《愛彌兒》(Emile,1762)寫了一段令人做噁的東西:

男人和女人是為對方而存在,然而他們的相互依賴性是不平等的。沒有女人男人依然存在,沒有了男人女人的存在便有問題。女人依靠男人的感覺而活,依靠男人對他們的獎賞而活,依靠男人對他們的吸引力、依靠男人對他們的美德所設定的價值而活。女人一生的教育都應該依照和男人的相對關係而計畫,女人是要取悅男人、要貢獻給男人、要贏得男人的愛和尊重,要哺育男人、要照顧男人、要安慰、勸慰男人,並且使男人的生活甜蜜且愉悅。
出處:Susan Alice Watkins著,朱侃如譯,《女性主義》(台北:立緒文化,1998)。

後來,有些人開始挑戰類似盧梭這套滿足男性自我崇拜的說法,瑪莉.伍史東考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就是其中之一。(每次講到瑪莉,就會想到之前政治學讀書會大家幫她的名字取了個好記的暱稱?XD)

瑪莉宣稱所謂女性氣質是一種結構性問題—女人生而平等,但卻被教育成附屬的、柔弱的、沒有思考能力的人。「她被教育成是男人的玩物,一隻在男人身邊發出聲響的玩具,不論男人要求取悅他的理由是什麼,她都必須隨時在一邊陪笑著。」
出處:Susan Alice Watkins著,朱侃如譯,《女性主義》(台北:立緒文化,1998)。

瑪莉當時疾呼,男女行為標準應該一致,女性應該有獨立工作、受教育、享受公民及政治權力的權力…「如果她們女人能夠在更有秩序的學習方式下受教育、女人可以從事政治和各種不同的工作。不知道有多少女人虛擲了生命?她們極可能成為執業醫生,可以管理農場,經營店舖,會因為擁有自己的事業而獨立站出,而不再垂頭喪氣,沒有自信。

後來瑪莉談戀愛了,沒想到也跟我們一樣傻呼呼的、跌跌撞撞的。

瑪莉於1793年到法國實地考察法國大革命進行的情形。在巴黎,34歲的她深深愛上一個自陸軍上尉退役的美國人,吉伯特.英列(Gilbert Imlay,1754-1828)。瑪莉期盼與英列終身廝守,但身為冒險家,曾涉入不名譽商業交易的英列並不這麼想。

在法國大革命的恐怖高峰期,身懷六甲的瑪莉獨自一個待在巴黎,當時正有無數犧牲者喪生斷頭台下。她連續寫了好幾封信給英列。「我的靈魂是脆弱的—我的心生病了。」在他們的孩子芬妮誕生時,英列回到瑪莉身邊,但是沒過多久,又以籌措資金為由,派遣瑪莉到北歐半年,在這段期間內,英列和一位女演員在巴黎築了香巢。

受盡愛情折磨的瑪莉在1795年跳下普尼橋(Putney Bridge)試圖自殺。她自殺不成卻因禍得福,自對英列的迷戀中解脫。可嘆的是,她只剩下兩年的生命了。

瑪莉再度過起自力更生的日子,並開始和無政府主義的哲學家威廉.葛溫(William Godwin)交往。葛溫在1790年叛國罪大審判中,曾極力為英國的共和主義人士辯護。瑪莉於1797年因為難產去世,嬰兒小瑪莉幸而存活下來。小瑪莉長大後和英國註明浪漫詩人雪萊(Percy Bysshe Shelley)結婚,並寫下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幻小說之一《科學怪人》(Frankenstein,1818)。
出處:Susan Alice Watkins著,朱侃如譯,《女性主義》(台北:立緒文化,1998)。

吼,親愛的丹丹,你有沒有看出我的用意阿~XD 我是想說,你看歷史上也有這種可憐的例子,而且她又是個聰明的人(我沒有暗示你笨喔XD),也曾經為了感情這麼傻、這麼不顧一切。沒有什麼值不值得,或者需要遺憾的啦。只不過,將心力放太多在男人身上,總是浪費時間而且多餘,生命中除了男人還有更多重要的事阿(比如說我阿,哈)。一個爛男人,不代表全世界的男人都不是好東西,真的啦,要有信心。

2008-12-18

給小魏阿北...





魔獸世界-巫妖電視網

「沒玩過魔獸世界也看得懂喔,有玩的當然不能錯過」→→那個部落格上是這樣介紹啦,我是有點懷疑沒玩過的會不會覺得這遊戲很奇怪 XD

阿,順便再次跟黃小丹推薦,失戀就玩玩WOW吧,小魏阿北他們都會很樂意照顧你的。而且我今天看見書上的一句話(關老推薦李小江,《解讀女人》)寫著:別夢想輕鬆的生活;但快樂是存在的。要我們自己去創造。

出處:http://variousv.blogspot.com/2008/12/blog-post_245.html

1218公視公聽會相關新聞

搶救公視預算 學者籲:別走回頭路

2008-12-18 今日晚報

【中廣新聞/彭群弼】公視預算持續遭到凍結,今天上午有多個民間團體及學者召開公聽會出面聲援!當初催生公共電視,並擔任第一屆董事的瞿海源教授感嘆的表示:公共電視不是「政府的電視」,國家應該給予充分預算,但對於內容應該要充分尊重,他呼籲藍營立委放下一黨之私,還給公共電視一個「公共的空間」。全國教師會及媒體觀察基金會則是聲援公共電視存在的價值,但同時也認為:公共電視唯有更透明,更公開,才能取得社會大眾的支持,抵抗政治力量的介入。


公共電視半數預算凍結了將近一年,眼看年關將至,卻依舊解凍無望,甚至來年還必須面對節目遭到「審查」的困境,上午多個民間社團以及關心公共電視的團體及學者再次出面聲援,公共電視也出動大批記者採訪,公聽會的會場裡擠得水洩不通!

公共電視董事長鄭同僚認為:修改公視法,擴大社會參與,提供穩定財源,是公共電視的訴求,但現階段,預算問題不解決,公視的生存將面臨嚴重危機。

十年前參與催生公視的瞿海源教授感嘆的表示:當初推動公共電視的成立,立委親手通過的法案,就是強調公共電視的「公共性」,他表示:公共電視不是「政府」的電視,雖然拿的是政府的預算,但是就像教授的研究內容一樣,政府不能干涉,要維護公共電視的自主。

可惜的事,十年過去了,這樣的共識基礎薄弱,如今又面臨政治力量的介入,因此他呼籲藍營立委不要只為一黨之私,必須給公視一個活路,一個很好的活路。

全國教師會代表李志文表示:公共電視需要檢討資訊公開,取信於社會。媒體觀察基金會代表林麗雲教授則是以芬蘭的做法,組成由民間組織的監督委員會,強力監督審議,透過內部與外部的更公共化,尋找社會支持的力量,抵抗政治勢力的介入。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30502+132008121800971,00.html




公廣抨政治介入 藍黨團:高層黑幕重重

中廣新聞網 (李人岳報導)
(2008-12-18 17:30)

公共電視高層和國民黨立委因預算所引發的爭議越演越烈,公視今天召開公聽會抨擊國民黨政治力介入媒體運作。國民黨團也不甘示弱,大黨鞭林益世強調,國民黨從來沒有要求審查節目內容,公視方面的說法完全是扭曲事實,公視高層才是綠色黑手。立委洪秀柱也說公視經費動支問題重重,連員工都看不下去。工會成員也出面表示,不希望高層用民粹的方式解決公司的問題。

國民黨立委提案要求,公廣集團所屬的原住民、客家等電視台下年度經費在動支前,必須報請主管機關審核。公共電視台召開公聽會抨擊國民黨的作法,是政治力介入媒體運作。國民黨中央政策會執行長林益世表示,立法院針對公視預算的四項附帶決議,從來沒有要求對節目內容進行審查,公視高層的動作根本是刻意扭曲事實、抹黑國民黨。林益世翻出過去公視和政府單位的合約質疑,過去的條文和立院的決議完全相同,為什麼到今年立院具體提出要求了才說是政治力介入?

公廣集團的工會代表也出面表示,不希望公廣高層用民粹方式解決公司面對的困難,不排除對經營者發動不信任投票。國民黨立委洪秀柱說,公視內部管理問題重重,許多採購的花費太過離譜,甚至連員工也看不下去。洪秀柱指出,公視高層坐領高薪,還拿公視之友會的錢去登廣告批評立法院,根本是「打著媒體獨立的名號為所欲為」。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081218/1201493.html


搶救公視 維護媒體中立與弱勢權益

(2008/12/18 下午 12:49:46 康紀漢)

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97年度4.5億元預算,已經遭到立法院凍結將近一年之久,公視今天(18)與民間社團代表召開公聽會呼籲立法院應該要遵守公視法相關規定,不要讓政治力介入媒體運作,以維護公共電視的獨立自主。

針對日前立法院國民黨團提出預算附帶決議,要求公廣集團旗下的公視、原視、客家電視及宏觀等電視頻道的年度經費,從98年度起,所有預算執行都須逐案報請主管機關審核同意後才能夠動支,以及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林益世提案修改公視法,增加公視董事到21席。公視董事長鄭同僚表示,公共電視不是政府電視,是一個不受政治力和政黨介入的中立客觀及獨立自主媒體,只接受社會各界公民的約束監督,對於4.5億元預算未解凍和立法院提出公廣集團所有節目製播前必須經過主管機關逐一審查的決議文,不能夠接受。而儘管公廣集團在今年的金鐘及小金鐘獎囊括近半數的獎項,但在經營績效仍然會檢討努力,並期盼公民監督,平衡商業電視的發展,也呼籲立法院能夠修法讓公廣集團財源穩定及公民監督機制更趨完善。

全國教師會社會發展部主任許志文則指出,公共電視目前是學校老師最重視的媒體來源,但是公視的預算卻從短期凍結變為長期凍結,並且公視的定位走向,立法院也沒有讓公民公開參與討論。因此,他除了建議公共電視的董事與顧問,擴大納入非營利組織和家長教師等民間弱勢團體,使得公視的角色更彰顯外,還希望立法院應該將公視凍結的預算儘速解凍。

圖:公視董事長鄭同僚(左)與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中)邀集民間團體召開搶救公視 全民監督公聽會


http://web.ner.gov.tw/culturenews/culture/culture-detail.asp?id=95860


公視和相關團體籲維護公視獨立自主

中央社

公共電視基金會董事長鄭同僚今天會同媒體監督機構等相關社團代表以及公視後援會,呼籲立法院遵守公共電視法相關規定,不要讓政治力介入媒體運作,維護公視的獨立自主。

公視97年度下半年預算新台幣4.5億元被凍結近1年,最近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又提出附帶決議,要求公廣集團下的公視、原住民族、客家和宏觀等電視台,98 年度經費必須報請主管機關審核後才能動支。公視今天邀請相關學者專家和團體代表參與「搶救公視全民監督」公聽會,討論公視的未來。

鄭同僚表示,民意代表對公視最大的誤解就是認為公視是「政府電視」,以為公視預算來自政府,政府就可以予取予求。他呼籲有權力的人對台灣有重要價值的公視更多的包容,同時建議修改公視法,讓公廣集團維持穩定預算。鄭同僚並允諾會配合研修法令,讓公民監督機制更好。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執行長何宗勳在會中預告將在28日發動「搶求公視!監督國會」遊行,要求立即解凍公視4.5億預算元,同時建議公視建立公眾參與的監督機制。

包括導演曾文珍和曹瑞源、民進黨籍立委田秋堇、陳瑩、陳節如、公視後援會會長彭康雄等人也到場聲援公視。

http://iservice.libertytimes.com.tw/liveNews/news.php?no=161300&type=%E5%8D%B3%E6%99%82%E6%96%B0%E8%81%9E


藍營:未要求審查節目 公視應檢討管理問題

〔中央社〕公共電視今天呼籲立法院遵守公共電視法,不要讓政治力介入媒體運作。國民黨團表示,黨團從未要求審查公視節目內容,公視應先檢討內部管理及資源浪費問題。

公視董事長鄭同僚今天會同媒體監督機構等相關社團代表以及公視後援會,呼籲立法院遵守公共電視法相關規定,不要讓政治力介入媒體運作,維護公視的獨立自主。

國民黨團下午召開記者會,國民黨中央政策會執行長林益世表示,原住民族委員會、客家委員會及僑務委員會委託公視製播節目,契約規定委製單位得審查製播經費;國民黨團從頭到尾沒有要求審查公視節目內容。

國民黨籍立委洪秀柱表示,公視成立10年,用了人民納稅錢新台幣200多億元,但在內部管理及績效上出現問題,包括之前與華視整合失敗花費6000多萬元、購買上億元的兩輛OB車 (戶外實況轉播車)、花了1000多萬元購買高畫質攝影機等浪費公帑的做法。

洪秀柱指出,公視高層坐領高薪,還拿公視之友會的錢登廣告批評立法院,「打著媒體獨立的名號,為所欲為」;她質疑公視的做為是否符合公共價值,要求公視應回歸正常化。

與會的公視工會常務理事謝啟民表示,公視高層管理能力非常差,公司高層高喊捍衛「公視法」,號召員工走上街頭抗議,卻沒有員工相挺。他認為公視不應把內部問題變成外部問題,應由內部員工參與董事會,共同改善公視面臨的問題。

http://iservice.libertytimes.com.tw/liveNews/news.php?no=161400&type=%E6%94%BF%E6%B2%BB

2008-12-17

重建公視監督體制

2008-12-17 中國時報 【魏玓、劉昌德】
上周立院國民黨團黨鞭林益世立委提案,要求公共電視動支經費需經行政主管機關核可,聲稱此舉是要「監督公視」。此一提案等於是將公視改造成政府電視,違反普世公共媒體的建立精神與運作原則,除了國民黨意圖藉著這些過程上下其手,外界很難想像其他的答案,也引發公視及觀眾和民間團體的強烈抗議。

 林委員提案表面上仗的是一個理由:公視應該被監督。當然!誰曰不宜?正如同民主社會裡面所有被賦予權利的公共建制,包括立法院在內,都應該有某種接受監督的機制,公視以公共預算行公共之事,又哪有不該被妥善監督的道理?問題是,林委員的提案卻給了一個謬誤的答案。行政機關經由預算箝制進行直接控制、或者國會中各政黨對預算進行政治審查,都只會掐死公共電視。

   那麼,究竟怎樣的監督是合宜的?

 首先,我們得確認公視的建制性質,才能合宜地談監督。公共媒體建制是當代民主國家的一個特殊設計,其目的是創造一個不為國家或私人企業所控制的公共平台,達成包括提供所有公民高品質內容服務、呈現社會和文化多樣性、以及促進政治民主等任務。因此,它既不是行政機關的一部份,不受立院直接監督;也不是私人媒體企業,所以不歸特定行政機關轄管。為了保障公共媒體的獨立自主,監督的原則和建制相對複雜,可以從三個面向來說明。

 第一個面向是整體管制架構。在此一架構中,首先,除了在法律上賦予公共媒體特殊地位、明訂義務與責任之外,還需建立一套評量其內容是否履行責任的標準,包括基本普及率、及提供新聞資訊或弱勢族群服務之節目比例等相關規定。

 再者,更需要設置一套監督建制,用以評估公共廣電機構的整體表現。雖然各國的方式不盡相同,但最重要的共同原則是:以事後報告和長期評估為原則,並分散監督主體,避免單一機關主控公視。以英國BBC為例,董事會為自我管制主體,傳播主管機關可提供政策建議但不介入運作;BBC董事會每年向國會提供年度報告,接受國會批評和建議;最後每隔十到十五年女王會任命獨立委員會,定期重新檢討BBC的預算和任務,等於是對BBC最關鍵的考核。

 第二個面向是內部稽核和組織民主。除了前述董事會作為民眾代表,負責在內部從制高位置監督公視的運作和成果,公視在營運層次尚須訂定節目製作準則、設置財務稽核單位,以及透過組織民主精神,讓公視員工適當參與決策和檢討機制;而且以上相關資訊都應向社會以及相關機關公開。

 第三個面向是公民社會的參與和監督。公視負責的主要對象,其實是全體公民,但是因為公民社會缺乏跟政府、國會相應的組織和權力,需要法令設計以及公視主動建立管道來讓公民學習和參與,例如設立直接向董事會負責的閱聽人諮詢委員會,以及其他各種節目反應調查機制。

 最後,我們必須指出,要討論公共媒體功能和任務,「監督」並非是最好概念,而應是「確保」。僅僅聚焦監督,只能說是謬誤地看到硬幣的反面。硬幣的正面是,必須提供公視足夠資源,特別是穩定經費使其得以妥善運作。要確保公共媒體發揮應有的積極功能,保障跟監督同樣重要,保障與監督並行,才是認真看待公共媒體之道。

(魏玓為交大傳播與科技系助理教授,劉昌德為政大新聞系助理教授,二人皆為媒改社執委)


出處:中時電子報

12/18「搶救公視 全民監督」公聽會

一、時間: 97年12月18日(週四)上午10:00-12:00

二、地點:台大校友會館三樓B室(台北市濟南路一段2-1號三樓)



說明:公視基金會97年度預算遭立法院凍結近一年,且現於立院進行中之相關附帶
決議事項,公視、原視、客家電視、宏觀電視等頻道年度經費,須附具年度事業計
畫及收支預算,報請主管機關核可後始能動支等事宜,引發社會各界關注。特邀請
行政院新聞局、立法委員、學者專家、社會團體、公民代表等參與公聽會,針對公
視未來營運經費、方針等面向,共同討論,接受全民監督,歡迎撥冗參加。


公聽會流程
◎主持人: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
10:00-10:10 主持人引言,並介紹與會來賓
10:10-10:15 公聽會議程事項說明
10:15-10:20 公民連署人數公佈
10:20-11:10 討論要點
(1) 公視預算4.5億被凍結
(2) 附帶決議文-公視、原視、客台、宏觀等頻道年度經費,須附具年度事業計畫及收支預算,報請主管機關核可後始能動支
(3) 立委提公視修法,增列董事為21席
(4) 全民對公共媒體之監督與期許
11:10-11:40 公民現場提問
11:40-12:00 綜合結論
12:00  結束,開放媒體採訪


2008-12-16

個別學者接受社會性別觀念的問題。


具有影響的男女學者和所謂主流中國研究,仍然沒有全然地接受社會性別觀念。對於他們來說,社會性別不是一個與階級或種族具有相同價值的分析範疇。他們認為社會性別不能用作一個方法論工具來進行研究,並且認識不到用這個範疇進行研究的潛力。為了促進他們將社會性別視角融入其研究,我們應該不斷提出重要的問題和論述,並示範如何從社會性別視角進行研究。也許我們應該轉變我們的視角:不是從婦女以及追尋我們如何描述她們在特殊歷史事件和時期中的歷史角色,而是從流行於本領域的主導歷史敘事開始,追問在每個社會機構、決策和政策中女性和男性的能動性和非能動性。

個人的接受問題,與知識生產的社會實踐,定位的、具有象徵性的和集體的(網路性的)權力機制,對出版的控制和資助制度密切相關,而且我認為資助制度仍然是由男性和主流觀念所統治。當然現在歷史領域的局面和十九世紀晚期、二十世紀初期大相逕庭—當時社會竭力將婦女排斥在工作之外,那時「男人被視為兄弟、學者和同事;女人被視為他者」。現在存在著用更為精密的手段來維繫「社會團體」的男性取向,和保持對女性的封閉,特別是對於那些被視為「女權主義者」的婦女。在宣稱這些採用社會性別研究方法的學者對於主流研究重要性的同時,我認為社會性別角度本身,仍然意味著具有解放的意圖、反對支配性霸權、反對對政治和社會問題的統治性態度。

出處:游鑑明、羅梅君、史明主編,張瑾等譯,《共和時代的中國婦女》〈民國時期的婦女、社會性別和主流研究—理論與研究中的問題〉(台北:左岸文化,2007),pp31-32。




布希被伊拉克記者丟鞋子 XD


Watch CBS Videos Online

Man Throws Shoes At Bush
"CBS News RAW:" At a press conference in Baghdad with Prime Minister Nouri al-Maliki, President Bush got a reminder of the fervent opposition to his policies when a man threw two shoes at his head.

(CBS/AP) President Bush made a farewell visit to Iraq, a place that defines his presidency, just 37 days before he hands the war off to a successor who has pledged to end it.

The trip was supposed to be a chance to celebrate the new agreement between the Iraqi government and the United States over the future presence of U.S. troops in the country, reports CBS News correspondent Shelia MacVicar.

But not everyone was as happy to see him as Iraqi Prime Minister Nouri al-Maliki, as American pool reporter, Martha Raddatz told CBS Evening News.

"Just as the men were shaking hands, an Iraqi reporter in the small crowd stood up and hurled not one, but two shoes, at the president, forcing Bush to duck to avoid getting hit," Raddatz said. "His press secretary, Dana Perino, was hit in the eye by a microphone as the man was wrestled to the ground and pulled out of the room, screaming all the way."

"This is the end!" shouted the man, later identified as Muntadar al-Zeidi, a correspondent for Al-Baghdadiya television, an Iraqi-owned station based in Cairo, Egypt.

"This is a farewell kiss, you dog," he yelled in Arabic.

Mr. Bush ducked both throws; neither leader was hit.

"Don't worry about it," the president said as the room erupted into chaos.

"So what if the guy threw a shoe at me?" Mr. Bush said, comparing the action to political protests in the United States.

"If you want the facts, it was a size 10," he joked.

In Iraqi culture, throwing shoes at someone is a sign of contempt; Iraqis whacked a statue of Saddam Hussein with their shoes after U.S. Marines toppled it to the ground in 2003.

Al-Baghdadia's Baghdad manager told the AP he had no idea what prompted his reporter to go on the attack.

"I am trying to reach Muntadar since the incident, but in vain," said Fityan Mohammed. "His phone is switched off."

The station issued a statement on the air Sunday night asking the Iraqi government to release al-Zeidi "to spare his life."

A Victory Lap Without A Victory

His legacy forever linked to an unpopular war, Mr. Bush visited Iraq under intense security Sunday and declared that a long, hard conflict was necessary to protect the United States and give Iraqis hope.

The president wanted to highlight a drop in violence in a nation still riven by ethnic strife and to celebrate a recent U.S.-Iraq security agreement, which calls for U.S. troops to withdraw from Iraq by the end of 2011.

"There is still more work to be done," Mr. Bush said after his meeting with al-Maliki, adding that the agreement puts Iraq on solid footing. "The war is not over."

In many ways, the unannounced trip was a victory lap without a clear victory. Nearly 150,000 U.S. troops remain in Iraq fighting a war that is intensely disliked across the globe. More than 4,209 members of the U.S. military have died in the conflict, which has cost U.S. taxpayers $576 billion since it began five years and nine months ago.

Polls show most Americans believe the U.S. erred in invading Iraq in 2003. Mr. Bush ordered the nation into war against Saddam Hussein's Iraq while citing intelligence claiming the Mideast nation harbored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The weapons were never found, the intelligence was discredited, Mr. Bush's credibility with U.S. voters plummeted and Saddam was captured and executed.

For Mr. Bush, the war is the issue around which both he and the country defined his two terms in office. He saw the invasion and continuing fight as a necessary action to protect Americans and fight terrorism. Though his decision won support at first, the public now has largely decided that the U.S. needs to get out of Iraq.

In the news conference with al-Maliki, the U.S. president applauded security gains in Iraq and said that just two years ago "such an agreement seemed impossible."

"There is hope in the eyes of Iraq's young," Mr. Bush said. "This is the future of what we've been fighting for."

Said al-Maliki: "Today, Iraq is moving forward in every field."

Air Force One, the president's distinctive powder blue-and-white jetliner, landed at Baghdad International Airport in the afternoon local time after a secretive Saturday night departure from Washington. In a sign of security gains in this war zone, Mr. Bush received a formal arrival ceremony - a flourish absent in his three earlier trips.

Mr. Bush soon began a rapid-fire series of meetings with top Iraqi leaders.

He met first with Iraqi President Jalal Talabani and the country's two vice presidents, Tariq al-Hashemi and Adel Abdul-Mahdi, at the ornate, marble-floored Salam Palace along the shores of the Tigris River. Defending the war, Mr. Bush said, "The work hasn't been easy, but it has been necessary for American security, Iraqi hope and world peace."

Later, Mr. Bush's motorcade pulled out the heavily fortified Green Zone and crossed over the Tigris so he could meet al-Maliki at the prime minister's palace. A huge orange moon hung low over the horizon as Bush's was ferried quickly through the city.

The two leaders sat down together for probably the last time in person in these roles. They signed a ceremonial copy of the security agreement.

Mr. Bush's national security adviser, Stephen Hadley, said the trip proved that the U.S.-Iraq relationship was changing "with Iraqis rightfully exercising greater sovereignty" and the U.S. "in an increasingly subordinate role."

The Bush administration and even White House critics credit last year's military buildup with the security gains in Iraq. Last month, attacks fell to the lowest monthly level since the war began in 2003. Still, it's unclear what will happen when the U.S. troops leave. While violence has slowed in Iraq, attacks continue, especially in the north. At least 55 people were killed Thursday in a suicide bombing in a restaurant near Kirkuk.

It was Mr. Bush's last trip to the war zone before Obama takes office Jan. 20. Obama won an election largely viewed as a referendum on President Bush, who has endured low approval ratings because of the war and more recently, the U.S. recession.

Obama, a Democrat, has promised he will bring all U.S. combat troops back home from Iraq a little over a year into his term, as long as commanders agree a withdrawal would not endanger American personnel or Iraq's security. Obama has said that on his first day as president, he will summon 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 to the White House and give them a new mission: responsibly ending the war.

Obama has said the drawdown in Iraq would allow him to shift troops and bolster the U.S. presence in Afghanistan. Commanders there want at least 20,000 more forces, but cannot get them unless some leave Iraq.

The trip was conducted under heavy security and a strict cloak of secrecy. People who made the 10½-hour trip with the president agreed to tell almost no one about the plans, and the White House released false schedules detailing activities planned for Mr. Bush in Washington on Sunday.

The new U.S.-Iraqi security pact, which goes into effect next month, replaces a U.N. mandate that gives the U.S.-led coalition broad powers to conduct military operations and detain people without charge if they were believed to pose a security threat. The bilateral agreement changes some of those terms and calls for all American troops to be withdrawn by the end of 2011, in two stages.

The first stage begins next year, when U.S. troops pull back from Baghdad and other Iraqi cities by the end of June.

Gen. Raymond Odierno, the top U.S. commander in Iraq, said Saturday that even after that summer deadline, some U.S. troops will remain in Iraqi cities.


出處:http://www.cbsnews.com/stories/2008/12/14/iraq/main4667669.shtml



懶記者與爛新聞!

為什麼我會這麼激動(好啦,我一直很激動)?問題就出在東森新聞還有這則新聞。我自己就看了類似的新聞、同樣的受訪者連續兩年!真的是連續兩年喔!而且是同樣的受訪者喔!是怎樣,每年都要做一次這種新聞說什麼景氣不好賣血、試藥,而且每年還要用同樣的受訪者嗎?

為什麼我知道是同樣的受訪者,阿咧,那個陳先生我超熟的啦!那個影片是兩年前某位政大俄文系學生去東森新聞實習,帶他的記者採訪的新聞,受訪者也是政大學生。所以,嚴格來說,這個訪問片段,這兩年多來,被用了三次!三次喔!前年採訪用一次,去年的懶記者用一次,前天那個更懶的記者又用一次。

東森新聞這麼令人瞧不起,真不是沒有理由。以後都不要出去採訪啦,都用片庫就好,記者也別那麼無恥說什麼「記者xxx台北報導」之類的,直接改成「東森新聞片庫報導」就好啦!反正又不是你們親自採訪的新聞,別往自己臉上貼金。是怎樣,每年台灣的經濟、景氣都是同樣情況嗎?還那麼剛好都有同樣的陳先生講同樣的話?陳先生早就換了髮型還有體型啦!

今年6月,立報記者也有做過這個藥物試驗的新聞,人家就找得到新的受訪者,阿你們東森就只會用資料畫面(而且還不標明那是資料畫面),搞得好像那個陳先生每年都接受你們採訪一樣,真是太超過了啦!!

吼,愈想愈生氣,現在採訪Daily News的電視新聞記者是有多忙、多辛苦?特別又是台北的電視新聞記者,阿你們是有像地方記者一樣的找線壓力嗎?沒有阿!大部分新聞都是人家餵給你們的、寫好熱騰騰的新聞稿捧給你們,不是嗎?如果連這種親自採訪的動作都沒有,還寡廉鮮恥地用過去資料畫面假裝「新聞」,這算什麼記者?整天穿的漂漂亮亮,在剪接室過個音就好了喔?!拜託,我真是非常鄙視這種人,你們不配當記者,別污辱了記者。

影片請大家點文末連結「欣賞」東森年度大作,眼尖的人或許就會發現「陳先生」你我都認識,只不過兩年前瘦了點...。
人體白老鼠! 不景氣「以身試藥」一天賺2千

(2008/12/14 15:26)

失業賺「血」汗錢,賣血試藥豁出去。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經濟多不景氣,竟然有失業民眾,為了補貼家用,為了500元賣血,甚至越來越多的人為了賺錢,以身試藥,當起人體實驗的白老鼠。

藥品試驗民眾陳先生說,「早上吃一顆藥 ,接下來就不停的抽血,中午吃飯 、下午就邊睡覺然後睡一睡就起來抽血,兩天大概8千到9千元。

真的不誇張!景氣不好,為了貼補家用,有人當起人體實驗白老鼠「以身試藥」,身體健康先擺一邊,賺錢擺中間,就是為了賺生活費。曾參加人體試驗者陳先生就說,「大二的時候做了兩次,都是4天,就是兩個禮拜然後賺8千。」

4天賺8千,等於一天能賺2千元,在這波裁員減薪的不景氣時代,大家為了賺錢豁出去了,甚至有人甘願賣血,只為了500元的營養金,聽到這種案例,讓捐血民眾直呼不可思議。

景氣寒冬,為了維持家計,民眾開源節流無所不用其極,只是賺錢固然重要,但是枉顧身體健康,也要小心得不償失。(新聞來源:東森新聞記者韓佩穎、黃鈞豪)


出處:http://www.nownews.com/2008/12/14/327-2380530.htm

2008-12-15

抗漲!食衣住行超省錢祕訣N招(12/4新增)

這篇文章是從窮學生的懶人食譜:943的食衣住行省錢祕訣分享-省錢其實是一種環保轉來的。

酷斃了,其中有幾點恰巧跟我差不多,ㄎㄎ。好比說,本來想買個置物箱,但是跑了好幾個賣場,猶豫好久,因為怕買了將來搬家或啥的不適用,送出或丟掉都很浪費,再來就是,現在那種置物箱也都太貴了吧~~總之,有一天晚上睡前突然想到,何不去弄個紙箱來,自己改裝一下捏?所以隔天趁著去新店家樂福買食材時,拿了三個紙箱(感覺比好事多的好用),回家之後就改裝成兩個置物盒,一個放襪子(我懶得捲襪子咩,洗乾淨後整把丟進箱子比較快>////<),另一個拿來當衣櫃隔層順便裝夏天的裙子。衛生紙我也砍了一半再使用,為了對抗我那種下意識就想抽兩張的舉動,砍一半抽兩張等於才抽一張咩~XD

943的食衣住行省錢祕訣分享-省錢其實是一種環保

已經持續數年的全球不景氣在今年又遭逢油價糧食上漲,但往好處想,越來越多人開始以惜物的態度來節省資源也是好事。在此也分享943自己實行多年的省錢經驗,拋磚引玉。以下分享的經驗以台灣為主:

<食>
1. 不花錢買飲料:
很多包裝飲料都是用地下水做的,不如自己買茶葉來泡,白開水最健康。

2. 自己煮飯:
蔬果營養又好吃、以前覺得必吃的蛋奶肉,943後來發現其實不用吃那麼多,健康又省錢。兩三種菜色煮一大鍋,可替換吃兩天,簡單又營養。成功挑戰過一個月買菜錢500元的生活(2008年初回台北期間,上黃昏市場自己煮素菜,吃得不錯)、一週生活費10英鎊(約台幣600)的生活(在英國,含購物交通買菜錢,每天都有雞腿、義大利麵、蛋糕甜點可吃)。

3. 省瓦斯&電費:
A. 用電鍋煮飯順便蒸其他菜,例如把水煮蛋放在米上蒸熟再浸醬油做免開火滷蛋、順便蒸熟地瓜或自製麵點當宵夜或隔天早餐。
B. 煮麵到7分熟時熄火悶5-10分鐘,硬度剛好。青江菜、小白菜、A菜、地瓜葉等易熟蔬菜不用開火煮水燙,電鍋跳起後迅速將洗揀好的菜丟入再關上鍋蓋,5分鐘即可悶熟沾醬吃(無須使用保溫功能),完全不耗費能源。
C. 用一般保溫瓶以滾水將麵和配料悶熟,完全不多花瓦斯費煮麵,近日推出。 (2008/12/4新增)
D. 用保溫瓶取代飲水機、加熱盤,也可省下每次喝水用微波爐的電費,冬天也能隨時喝到熱水。(2008/12/4新增)
E. 自己孵豆芽、用水瓶種蔥。943其他省燃料費方式請見之前整理的[省錢節約料理10大訣竅]

4. 若要外食,大學附近通常有很多便宜又大碗的美食小吃。

5. 不用保鮮膜:改用鍋蓋、盤子、乾淨塑膠袋包,用完後洗一洗還可以繼續使用。

6. 節省錫箔/鋁箔紙:除非沾滿食物油漬,否則若是烤花枝丸、烤香菇等食材,其實還可再利用,可將用過的一面往內包,四周反折鎖緊,乾淨的一面即可繼續使用,一張可用數次,減少垃圾污染。

<衣>
1. 需求不多所以很少買衣服。要買時買品質好的衣鞋可以穿很久。
2. 襪子一次買同花色的好幾雙,少一隻也能湊對繼續穿,完全不浪費。
3. 自己剪髮:反正943的髮質無論剪了多好看的髮型最後也只能綁馬尾。自己剪很省,已經N年沒上美容院了。若家人互剪還可增進親情。

<住>
1. 用紙箱DIY家具:
943搬家N次沒花錢買過傢具,都是用紙箱做置物櫃抽屜、書架、CD架、鞋架、垃圾桶。用紙盒做筆筒、抽屜分隔盒、各種收納盒。絕不花錢買塑膠製品,省錢又環保。每次到超市都會順便挑美觀又堅固的紙箱紙盒。用在學校拿的過期英文報紙當包裝紙,看起來有書卷氣又省錢,傢具色調也統一。紙箱紙盒做傢具的好處有三:一是省錢又環保。二是搬家的時候直接封箱不用另外打包,三是搬家時紙盒紙箱若不要了也可以直接回收,節省搬一堆大型傢具的體積和重量。

2. 省水:
A. 廚房水龍頭底下也放個臉盆接住洗碗的流水,當日內洗其他碗盤時就可直接放入水中搓洗,比用流動的水節省,洗完後當日內沖馬桶,一水三用。(2008/12/4新增)

B. 淋浴或洗手洗碗時把水用臉盆或水桶盛住,用來沖馬桶。 洗澡前的冷水沖馬桶、洗澡水刷地板(先塞住排水孔)、第一輪洗菜水在洗完抹布後沖馬桶、第二輪洗菜水當洗碗的第一輪水,第二輪洗碗水則沖馬桶,洗米水澆花或洗碗。馬桶水箱裡放玻璃瓶減少用水。沖馬桶也有祕訣,如對準儲水處沖,水流會成漩渦狀,久了容易累積尿垢。最好是對準斜坡面沖水,這樣髒水接觸到馬桶的面積較小,不容易髒。其他請參考[只用1盆水洗完一桌碗盤-進化版]

C. 淋浴的洗澡水要儲存很簡單:在蓮蓬頭和站立處中間放一臉盆或水桶,洗澡時抬手抬腿洗,就連洗背部時也能接住大部分的用水,只要小心防滑即可。(2008/7/6新增),http://blog.xuite.net/iq943/recipe原創

3. 省電:
夏天盡量在外面書店看書吹冷氣,在家用溼毛巾擦身上可保持乾爽,沖澡也很消暑,整個夏天都不用開冷氣。將冰箱內容物列清單貼在冰箱門上,看好要拿什麼再開冰箱,透明大塑膠袋或用過的雨傘套剪開貼在冰箱內部做條狀透明帘防止冷氣外洩。

4. 買電器省錢:
以2折價買電器其實很簡單—以5折價買入二手的耐用廠牌,買使用沒幾次就脫手的九成新物品,好好愛惜使用,不用時還可以三手價3折賣出,這樣等於只花2折價買電器,選擇信譽好的廠牌可賣好價錢也容易脫手。每次花錢時均考慮此支出日後是否可收回成本。用充電電池、省電燈泡較環保。

5. 省衛生紙:
衛生紙撕一半再用,夏天時仿效新加坡人用蓮蓬頭充當免治馬桶,省錢又環保。

6. 省洗碗精:
夜市有賣一種特殊的20元洗碗布(珍珠布?),布的材質會輕易的把油脂帶走,所以除非很油否則不需要清潔劑,可以減少吃進化學清潔劑的機會。平常洗米水就可以留起來洗比較油膩的碗盤。

7. 省洗髮精:
到化工材料行買無香精洗髮精,僅市售洗髮精1/3價。或用手工皂取代洗髮精、洗面乳、沐浴乳,一塊只要18元從頭洗到腳,不怕化學物質危害人體。自己DIY香皂更好,據說澳洲人在被廣告催眠以前,都是用燕麥洗頭,天然又無化學污染呢!

8. 除溼除臭:
用舊報紙吸收櫥櫃溼氣,或過期咖啡豆打碎裝在舊襪子中可除鞋櫃臭味,完全不用花錢。朋友送的精油蠟燭放在薰香燈內可去鞋櫃味道(但要非常小心,每層不可放超過3分鐘以免隔板溫度太高起火)。

9. 以物易物:
用不到又不能捐的東西就拿去交換生活消耗品,如牙線、棉花棒、女性用品等,已經好幾年沒花錢買這些東西了。

10. 愛物惜物:很多小地方其實都可節省利用,只要能找到替代品的就不用花錢買。例如廠商送的便利貼可自行用剪刀剪成細條(末端剩2公釐)做書籤用,這樣就不用花錢買長條型的便利貼了。(以下為12/4新增)過期的洗髮精、沐浴乳、泡澡液、洗衣精可用來洗馬桶或當免費馬桶清潔錠。用過的透明塑膠雨傘套至少有種用途:可剪開成長條狀貼在冰箱內部做條狀透明帘防止冷氣外洩、作成冰箱內容物備忘板(近期將介紹)、包覆家電遙控器以保持清潔、塞入玻璃窗與紗窗的縫隙或門縫以防蚊子飛入室內。

<行>
1. 騎腳踏車。或上網規劃大眾運輸路線,利用轉乘節省車費。到外縣市時則上共乘板找共乘或搭巴士。

2. 行程規劃盡量在同一天做完。例如買菜就挑上班上學回程時順便到黃昏市場買。平常專程上菜市場要花來回公車錢$15x2=30,若利用回程時順便買菜,則搭捷運時利用1小時轉乘優惠,只需$6即可搞定買菜的車錢。

3. 有關旅行的省錢方法已分享在943的另一部落格「窮學生超省錢旅行祕笈」。

<育>
每週都坐在書店看書。943因為書太多搬家搬怕了,所以後來除非必要就不買書,重要的從圖書館借回做筆記或翻拍。

<樂>
1. 看電影:上圖書館看電影,如台北市立圖書館、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國父紀念館等,943曾經一年看一百多部經典電影,當場看或借閱,通通不用花錢。
2. 聽音樂:聽網路電台,推薦AccuRadio,不用塞滿硬碟就能聽各種音樂。
3. 看報紙:上網看報吸收新知。
4. 通訊:用skype講國際電話。在台灣時用免月租費的PHS,接多打少,沒打就免付錢,常常通話費帳單好幾個月都是0元。

省購物欲:

買東西之前先找不花錢的方式變通或取代,其實很多事情都可以用不花錢的方法輕鬆解決。 例如剝蒜頭器可用洗碗橡膠手套取代、除溼劑可用舊報紙取代、保鮮膜可用乾淨塑膠袋包覆碗盤取代、飲水機可用保溫瓶取代...(2008/12/4新增)

省時省力:

太多了,例如離開房間上廁所時順便做很多事,例如順便喝水、到其他房間取物等。出門時順便把垃圾拿到大樓統一收垃圾處、所有事情盡量排在同一時間出門。郊遊時順便把家裡用不到的完好物品送給目的地附近的公益單位,到開發中國家時順便多帶2件衣服、2支鉛筆給當地小朋友,多背一公斤。

轉載圖文務請註明本站站名及網址,請勿當成自己創作,謝謝。

出處:http://blog.xuite.net/iq943/recipe/17593225#message

Mg看這次公視事件...

這篇要轉貼的是公視工會的部落格、留言板等連結。為什麼轉貼這個?因為我覺得工會的聲音也不該被忽視,儘管他們現在似乎有些混亂、分歧。這兩天看了工會裡面的文章,我覺得相當值得一看,這樣說並不代表我贊成他們的全部論述,畢竟裡面有很多情緒性字眼,以及我無法證實的「傳言」。然而不可諱言的,文中指出了許多公視積藏已久的問題,而這些問題,不是公視員工,或許很難理解。

我自己感想是,當前最該檢討的,或許是公共電視存在價值究竟何在?從工會成員文章中、立委反應、民眾反應等等,我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大家似乎都對於公視有種模糊的想像,以至於理當清楚公視定位的立委,居然還以為公視是政府的,就更別提一般大眾了,我也遇過很多人跟我說「阿公共電視不就是政府的電視嗎?」

這個問題很嚴重,公視必須很認真檢討,為什麼過了這麼多年,大家還不認識公視,甚至連最基本的「公視不是政府的媒體」這件事也未能讓社會大眾理解。現在情況是,傳播科系出身的學生、媒體人大致都清楚公共電視「不是政府的」,然而廣大閱聽人卻只當公視是個為政府喉舌的媒體,主要功能只是製播些所謂「優質節目」。也因此,不少人對於公視節目評論時事的態度相當敏感,因為他們把「乾淨」與「不碰政治議題」劃上等號。然而,公視存在的價值,難道就只是做一些曲高和寡的「優質節目」?

對啦,政治很髒、很齷齪,但是我們這個社會中,哪個事情與政治沒關係?問題在於,一旦與執政者、當權者的意見不同時,就會產生緊張關係,這時候就是看媒體有沒有道德良知,勇於堅持追求真相,或者只想苟延殘喘與政治勢力妥協。我個人支持公視的理由就在於此,公視許多節目敢於挑戰權威,只為了能呈現真相。

我認為,工會與管理階層的緊張、矛盾關係,本屬正常,而且工會本來就不該只幫資方講話。然而,這次公視的事件,涉及的不僅是工會跟資方的關係,更牽扯到整個公共媒體存在價值。我們究竟對公共媒體有著什麼樣的期待、想像與理想?公視工會提出了公視管理階層許多問題所在,這點值得鼓勵,畢竟經費已經少得可憐的公視,真的不該浪費太多錢。然而,工會文中提到諸多官僚現象,講到管理階層如何「排除異己」來達成個人私利等等,這些事情倘若屬實,則應該大加撻伐。但是,工會如今卻想藉由政客介入公視來「改善」公視?我自己覺得有點荒唐,這種手段難道不就是工會文中所指責的行為嗎?況且,政治力一旦介入媒體,讓政客們嚐到操縱媒體的爽快滋味,要怎麼維持公共媒體的獨立性?請神容易,送神難阿。

如果說,公視員工、社會大眾、政府都認為公共電視沒有存在必要,與其讓政治操控媒體,搞成一個為政黨服務的媒體,不如乾脆關了它吧!否則,這個時刻,大家都要好好思考我們究竟想要什麼樣的公共媒體,公視內部的矛盾得儘快解決,否則面對政治力在一旁虎視眈眈想介入其中,傷害最大的肯定是台灣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公共發聲平台。




公視工會留言板: http://gbook.xuite.net/index.php?bookid=21252595&listfrmt=1&sortnote=1&sortthrd=3

公視工會日誌: http://blog.xuite.net/union_pts

公視工會部落格: http://xuite.net/union_pts

留言精選:

http://gbook.xuite.net/index.php?bookid=21252595&ctgid=10&listfrmt=2&pgnum=1&thrdid=¬eid=&recnt=1

Wahoho的文章: http://blog.xuite.net/union_pts/block

我見我思─黨政軍退出媒體了嗎?

2008-12-14 中國時報 【莊佩璋】

國民黨立委認為公視太綠,拚命想把人塞進公視董事會;此外,怕公視「搞怪」,還掐住脖子,要求公視預算需逐項報請主管機關核可,始能動支。

公視,還真是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民進黨執政時,綠營怪它太藍,公視對大陸配偶、樂生療養院、高鐵、蘇花高、蚊子館、紅衫軍…等議題的處理,綠營府、院、黨都非常感冒。綠營始終認為「台灣的媒體結構,根本就是深藍的,新聞工作者全是黨國遺孽;政黨一輪替,就故意唱衰台灣」。

扁政府時,綠營政客當做「自己人」的新聞工作者,十根手指頭可以數完;而絕大部分的公視董監事可還不夠格當「自己人」。

當時的公視總經理胡元輝私下就常自嘲為「門神」,「門開著,外人看他在裡面;門一關,他其實也是外人」。

儘管對媒體結構不滿,但民進黨政府卻莫可奈何。因為稍微「整頓」一下TVBS、東森,馬上鬧成國際新聞;即使想「改善」公視結構,也因藍軍掌控國會,董藍事需經國會審議通過,而難以下手。

就在這種綠掌行政、藍控立法的恐怖平衡下,「公」視名符其實,成為台灣少有既公正又客觀的電視台。雖然綠的批、藍的罵,「門神」還是僥倖地沒被劈掉當柴燒。

遺憾的是,國民黨「完全執政」後,形勢完全失衡。就如同陳水扁說「任內絕不會關任何一家電視台」,並不代表民進黨尊重新聞自由;馬總統宣示「絕不以政治力干預媒體」,也不保證國民黨會容忍公視成為「自走砲」對執政黨而言,「公正」,其實就是不友善,不出手教訓一番,豈不辜負「完全執政」

福克蘭戰爭時,BBC據實報導戰事不利的新聞,惹毛了首相「鐵娘子」柴契爾夫人,痛批BBC「不愛國」。沒想到BBC比她還「鐵」,竟公開聲明「對媒體而言,真相比愛國更重要」。當然,對英國人而言,BBC絕對比政府更重要,懾於民意,霸氣如鐵娘子,也始終不敢動BBC一根汗毛。

當初,我們照BBC的形狀,塑造公視。如今,國民黨似乎想毀掉公視精神,讓以前的「老三台」借屍還魂。黨政軍退出媒體,看來又是春夢一場!

出處: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4+112008121400065,00.html

中時社論:在朝當思在野時

2008-12-14 中國時報 【中時社論】

俗話說,君子報仇三年不晚。照這個標準,執政的國民黨實在算不上是君子!為了公廣集團的年編預算,國民黨立院黨團從去年尚未執政開始,就和公共電視台槓到現在;最近,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初審通過九十八年度公廣集團旗下各電視台的預算,卻做了一個莫名其妙的附帶決議,除了擴大董事席次,還要求未來各電視台必須提報節目製播企畫和細目等,經主管機關核可後始得動支,等於要對公廣旗下媒體進行節目的「事前審」,國民黨此舉不但是走回頭路,還是走回兩蔣時代的回頭路,不能等閒視之。

在台灣這個藍綠立場對立難消的變態社會,要搞任何「公共」事務都是困難的,唯其困難,更要珍惜。公共電視自成立以來就是波折重重,朝野都自認公正卻又都想干預公視;誰當家,就希望公視是政府的政策宣傳工具。尤其是扁政府八年,不擇手段地把政治的手伸進媒體,從威脅到利誘簡直讓人深惡痛絕。但是,公共電視台和扁政府時代成立的原民、客家等電視台到底做了多少不符合新聞專業的事呢?除了節目收視率還是沒辦法和講究重口味的有線頻道相提並論,以至營收有限,還得靠政府每年編列巨額預算支應外,有偏差到嚴重違反所謂「公共利益」或不符「媒體中立」的具體事實嗎?

馬政府就任以來,從政府部門到事業單位,人事陸續更迭,即使外界仍有酬庸之譏,但多少還符合任期原則,任期屆滿該換則換,誰也沒話說。公廣集團董事長去年才更迭,遑論依照公視法的規定,其董事名單由行政院推荐之後,還得送立法院,由立法院依政黨比例推派的評審委員通過;換言之,凡有藍綠色彩過重者,根本通不過立法院的評選,這一屆董事會的組成就是這麼來的,立法院既已經同意通過董事長,何須又要以附帶決議的方式,干預公廣集團的正常運作呢?難不成重新執政半年,國民黨就忘了,曾經完全同意且欣然接受黨政軍退出媒體的社會共識?

國民黨已經完全執政,在國會擁有最大多數席次,反對黨連基本的委員會提案權都有問題,國民黨還有什麼可怕的?媒體監督政府是天職,只要行得正、所談合乎公共利益,不能因為他是公廣集團就禁止他做媒體應為之事。執政者手握權力、資源,格外要自我警惕,否則就會步上扁政府的後塵,徒然惹人厭恨。偏偏,最近國民黨立院黨團的作為,實在讓人不敢恭維,除了審查公視預算,硬帶上一筆附帶決議外,還放任個別立委闖關,硬把選舉訴訟二審定讞改為三審定讞的提案排進院會,準備進行三讀,嚴重違反社會觀感。

選舉訴訟遷延時日早為社會詬病,過去總是官司打完任期也已屆滿,官司定讞與懲戒作用完全無關。當選無效訴訟二審定讞基本上符合社會要求,選不對的人,在最短時限內可有改變機會,何況三審都是法律審、書面審,僅就二審引用法令是否有誤進行審查,而非事實審查,以選舉訴訟二審定讞並不為過;國民黨立委在提案文中指,無法接受「法官虛偽正義感」的速審速決,卻忽略了,社會大眾也無法接受「民代無視正義」的故意拖延。這個修正條文從國民黨立委提出就引發爭議,國民黨一方面指會多聽社會意見,另方面卻又一路闖關大搞兩面手法,這是堂堂正正最大執政黨所應為之事嗎?

國民黨在野八年,理應生聚教訓,深切體會民之好惡,那有執政才半年不到,就故習重犯?不要忘了,國民黨能拿回執政權,靠的不只是立委們批綠鬥扁,靠的是國民黨還有一個正派形象不變的馬英九。馬英九的正派為國民黨撐起了一片天,但是,這片天光靠馬英九個人是撐不了多久的,國民黨得要向社會大眾證明:國民黨就是正派的黨,不搞私利私怨的黨;否則,民意如風,今日來明日去,上得了台就下得了台。國民黨得行由正道,至少不要讓自己下台太早吧。

出處: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4+112008121400061,00.html

公視風波》監督色彩 不限藍綠

公視風波》監督色彩 不限藍綠

【聯合報╱卡維波/中央大學哲研所教授(桃縣中壢)】 2008.12.14 01:54 am

在過去一段時間裡,公視集團在政治效果上可說幾乎成為親綠的官方電視,這也是國民黨現在想要向它開刀的原因。

過去民進黨政府根本不必公開直接介入操縱公視集團,因為綠營有台獨的意識形態,這可以成為一種黏合劑,把不同領域沒有關係的人與事黏合起來,不約而同有默契地形成一種政治效果。國民黨因為是世俗政黨,沒有理念信仰與夢想,沒有意識形態,一切講求實用與利害,所以根本缺乏能力與人才把公視的意識形態變成親政府。盲目干預的結果最後只會落得毀壞公視制度的罪名,又撈不到什麼好處。

這不是說目前公視集團不需要改革,但是不管怎麼改革制度,最後做出來的節目必須要符合「公共」精神:公共應該是天下為公的,而不是被壟斷的,否則「公共電視」只是掛羊頭賣狗肉徒具虛名。公共因此必須藍綠左右統獨共存,主流邊緣都有,傳統保守與激進前衛並進;公共就是多元勢均力敵地彼此制衡,而不是只有中產階級品味、高等文藝、主流保守的排他道德,偶爾點綴著有正當性的弱勢,這種偽多元的假公共才應該是國民黨改革的目標。

換句話說,國民黨要批評監督的應該是排他壟斷的「偽公共」。既然用藍壓制綠根本行不通,在做法上就應該看到還有「紅」、「橙」、「黃」、「紫」等其他諸多顏色的意識形態。公共電視若能容納其他意識形態,這不但符合真正的公共精神,也對獨大壟斷的綠意識形態起了制衡作用,國民黨也就不用擔心公視的綠營政治效果,因為公視內還有其他批判綠營的意識形態。

國民黨若明白宣示以促進真正多元的目標來監督公視,干預公視是為了使各種意識形態與邊緣前衛節目能進入公視,那麼在歷史上就是政績一件,即使是綠色知識分子也都是不能不贊成的。

出處:http://udn.com/NEWS/OPINION/X1/4643052.shtml


--------------------------------------------------------------------------------



公視風波》擔心黑手 不如自強


【聯合報╱莊伯仲/文化大學新聞系副教授(台北市)】 2008.12.14 01:54 am


公視年度預算四點五億已凍結一年,而日前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及內政委員會更通過決議,要求公視、原民台、客家台、宏觀台未來在新聞與節目企畫、製作與播映等費用明細,須經主管單位同意才能動支。在當前氛圍下,此項決議不可能在院會獲得通過,倒是有些被吾人忽略的層面應予思考。

首先是新聞局莫名其妙地揹了黑鍋。很多人把怨氣出在該決議所指稱的「主管單位」新聞局。預算本是公廣集團的經營命脈,而藍營又在立法院佔有絕對優數,所以予人「政治黑手伸入公視」、「公視淪為政府傳聲筒」的負面聯想。國民黨立院黨團吃相難看,卻是陷新聞局於不義,令人慨嘆。

再者,則是民進黨變成正義化身,發言力挺,名為支持公廣集團自主權,實則黨同伐異。在過去國民黨年代,在野的民進黨堅持黨政軍退出媒體,有道德基礎,也有所貢獻。只不過政權輪替後,也步上國民黨後塵,那件醜事沒少幹過?現在的公視高層也不脫官派董事、經理人的御用色彩,竟然有嘴說別人,沒嘴講自己。

公視製播新聞的能力如何,業界自有公斷,但這回處理起自家事,突然變成一尾活龍。倘若處理其他新聞事件也能如此,何愁沒收視率。

最後,則是「攘外必先安內」,日前公視工會代表與筆者晤談,對管理階層的專業能力,以及處理員工異議的方式,就表達出種種質疑。公視高層若有足夠智慧,就該反求諸己。




--------------------------------------------------------------------------------


蘇世一/公(台北市)

最近公視之友會在報上刊登廣告,責怪立法院未解凍公視預算,還干預其運作。立委則表示公視受政府機關委託製播節目,本應依委託人指示製播,何來干預。這段恩怨,要從公視財源說起。

公視主要財源有二,一為新聞局補助款,另一為客委會、原民會及僑委會委託製播款,而後者即為癥結所在。以九十七年為例,這三委員會委託公視製播節目之金額高達九億五千二百萬元,是維持公視人力之主要財源。

問題是,三委員會委託公視製播,並非心甘情願,而是「無線電視事業公股處理條例」所規定;委託製播節目又並非於公視頻道播出,而是於客家、原住民、台灣宏觀電視原有頻道播出。

因此,三委員會每年都會與公視訂定委託契約,詳細載明製播節目之範圍、理念、審查、檢查、付款條件等,公視須預先提出企劃書供審查、議價,與一般商務契約之性質並無不同。三委員會依契約約定事項審查、檢查公視代為製播之節目內容,係雙方合意事項,何來黨政黑手伸入之說?

出處:http://udn.com/NEWS/OPINION/X1/4643050.shtml


搶救公視、民間監督—我們要持續行動

12月12日,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媒體改造學社、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等八十多個民間團體及公視員工將近200人在立法院前抗議,要求國民黨及林益世撤回影響公共電視獨立運作的提案。

公民團體在前一日即與國民黨張碩文立委連絡拜訪黨團,張表示,這件事要直接找林益世,而和林委員連絡後,林益世卻說,要拜會黨團就要找張碩文。幾番折衝後,林委員勉為答應。不過,12日上午,卻讓公民團體代表苦等兩個小時才與代表會面。在一小時的溝通中,林委員雖然表達考慮對提案內容小幅修改,但大部分修文仍然堅持已見,對於林益世的「善意」,我們並不滿意。我們仍然堅持林益世委員必須:

1.撤銷干預公廣集團運作的主決議文。
2.將擴增董事會員額至21人之提案,修改為董事會提審程序須符合資訊公開、公眾參與之原則。
3.立刻依公視法主管機捐贈公視經費的精神,解凍遭凍結的4.5億預算。
4.此次事件涉及公視法修改,修法內容必須全盤考量,我們要求國民黨團及林益世委員在俢法之前召開公聽會廣納民眾意見。

只要林益世不撤案,公民團體將持續進行抗爭,我們仍然邀請關心公視的朋友在這段期間持續向林益世委員、國民黨黨團,以及您支持立法委員表示意見,發起團體也會持續進行遊說工作,我們相信人民的監督力量越大,對立委的壓力也會越大!

我們反對林委員提案內容,但同意公視需要監督的主張,然而,監督公共媒體不是任由政治干預,而是在制度上建立與落實資訊公開、產業民主、公眾參與的內部與外部監督精神,因此,我們要求公廣集團必須:

1.依照公視法資訊公開精神,將公視的業務計畫、基金管理、經費使用、薪資結構…,以及和行政、立法部門等往來公文全部上網公開。
2.公視應建立一套員工參與、勞資共同決定,符合產業民主的管考、機效評估與決策機制,資方並應以最大的誠意與行動解決目前公廣集團內部的勞資爭議。
3.在公視法修法前,公視董事會應主動建立公眾參與的外部評鑑與監督機制,並定期透過節目及其它形式與外界進行溝通。

更多的消息請洽「民間搶救公視基地」:http://savetbs.wikidot.com/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媒體改造學社、台灣新聞記者會、公民監督國會聯盟


出處:民間搶救公視基地

【新聞稿】聲援公視 公民團體齊聚立院抗議 林益世不撤案 抗議活動不停止

抗議團體:林益世不撤案 抗議活動不停止

不滿國民黨籍立委林益世提案修改公視法,八十多個公民團體與數十名公共電視員工今天(12日)上午前往立法院陳情,要求林益世撤回這項影響公共電視獨立運作的提案。不過,林益世除了同意考慮部分細節條文的修改外,並未有任何退讓,堅持不撤案,也未承諾預算解凍。對此,公民團體表示,只要林益世不撤案,公民團體將持續進行抗爭活動,並要求新聞局長史亞平說到做到,積極捍衛公視預算及媒體之公共價值。

林益世今天讓公民團體代表苦苦等候兩個小時才與代表會面,與公民代表協商時也不願對提案內容多做讓步,僅表示對提案內容會有小幅修改。

林益世日前在立法院提案修正公視法,並通過附帶決議要求公視「自98年度起,政府捐贈之財團法人公視基金會年度經費,應附具年度事業計畫及收支預算(包含新聞節目製作購買費用、一般節目製作購買費用、節目企劃購買費用、節目製作播映作業費用等相關細目),報請主管機關核可同意始能動支」;除了公共電視之外,客家電視台、原住民電視台與宏觀電視台也將比照辦理。此外,林益世也提出將公視的董事席次增加到二十一席。

包括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媒體觀察基金會、媒體改造學社以及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等團體,認為林益世的提案已嚴重違背公視法賦予公共電視獨立營運的精神,因此號召公民前往立法院抗議,同時並推派代表進入立法院拜會林益世,期待林益世不要辜負群眾的期望,讓政治力干預公共電視的獨立運作。

協商代表之一、台灣新聞記者協會會長莊豐嘉指出,在會面的過程中,林益世雖然表現些許善意,卻只願考慮修改部份條文細節。例如,林益世認為,「新聞節目製作購買費用、一般節目製作購買費用、節目企劃購買費用、節目製作播映作業費用等相關細目」可以考慮修改。但對於公視等單位預算必須「報請主管機關同意始能動支」的條文則堅持不能改。

此外對於公民團體提出讓客視、原視、宏觀等電視台依照契約製作、購買節目等意見,林益世也不肯讓步。公民團體皆認為,節目製作或購買前,必須「報請主管機關同意核可」才能同意,形同實施言論審查制度,此舉大開民主倒車。

對於公視今年年度預算新台幣四億五千萬元,至今還沒解凍一事,在今天的協商過程中,林益世未承諾解凍預算,理由是公視並未提供詳細的預算資訊讓他了解。公民團體代表當場建議林益世可以召開公聽會,集思廣益,並由公視根據公視法的資訊公開精神將所有經費運用及公文往返全部上網公開,向全民報告預算細項,但林益世無意召開公聽會,對後者也不置可否。因此,公民團體轉而呼籲新聞局長史亞平能信守承諾,扮演更積極的協調角色。

12日上午除了八十多個公民團體在立法院捍衛公視之外,公視「我們的島」、「獨立特派員」、「紀錄觀點」、「有話好說」等節目製作群及新聞部記者,都以具體行動捍衛公共電視的獨立運作環境。他們喊出「公視製播,獨立自主」、「媒體自由,不容干預」等口號,抗議立法院以「監督之名,行媒體審查之實」。

除了這項抗議陳情活動之外,媒觀等團體也發動「民間搶救公視基地」連署活動,鼓勵全民一同捍衛公視的獨立自主。除了社運團體之外,也吸引不少影視創作者的聲援,包括當紅電影「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悲情城市」導演侯孝賢也都加入聲援公視的行列。

聯絡人:台灣新聞記者協會 劉嘉韻 0928-868-839

影視創作者支持公視連署聲明(12/11)

各位電影圈的前輩及夥伴們

十二月九日,立院程序委員會通過將國民黨立法委員林益世所提的,公視法第十三條修正案,排入議程,這項提案,把公共電視的董事會成員增加六名,另外還通過附帶決議, 98年度起,公廣集團中的公視、原住民電視台、客家電視台、宏觀電視的節目費用動支,(包含新聞節目及一般節目製作購買費用、節目企劃購買費用、及節目製播費用等相關細目)都必須先報請主管機關核可,才能動支。 我們認為這樣的做法,已經違反了"黨政軍"退出媒體的社會共識,並且有"事先審查"的意圖。更多新聞請參考http://0rz.tw/cf592

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目前已發起「一人一信,抗議公視預算凍結不合理」。請參考民間搶救公視基地http://savetbs.wikidot.com/p:start

在此呼籲各位電影人一同站出來,捍衛大家的創作自由,懇請大家轉寄給所有關心公視的電影人,並回信至news60105@mail.pts.org.tw同意加入連署,日後如將召開記者會或有更進一步的行動,也敬請大家支持!

影視藝文創作者連署聲明

我們一再被提醒,不要重回從前街頭抗爭的老路,因為我們已經是一個民主自由的國家。但美好的台灣一直有兩個揮之不去的噩夢,那就是惡質的政治鬥爭,與弱智聳動的媒體。公視是台灣媒體不被政治污染僅剩的畸零地。沒錯!它不夠完美,它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但讓它更完美的方式絕對不是任何政治勢力,假藉監督之名,以財務透明為藉口,施行言論檢查與思想的控管。相反地,我們該做的是敦促公視發揚中立多元、不畏威權、關注弱勢、不斷往外開放的包容胸襟與視野,因為那就是「公視精神」。

我們拒絕任何以政治立場或顏色為出發點的排它性,更痛恨以政治目的為依歸,企圖染指或收編藝術創作的技倆。倘若在這條防線上有絲毫的退讓與妥協,公視就將完全失去它存在的價值與意義。當我們的民主自由受到威脅,當「公視精神」受到扭曲,當所謂「我們已經是一個民主自由的國家 」是一個謊言,我們將被迫站出來,傾所有的力量去悍衛這僅剩自由的存在。因為這個自由不但是台灣之所以美好的原因,更是所有藝術創作的根本。

我們呼籲

一 、立刻解凍公視今年預算

二 、明年起不再以凍結公視預算為干預手段

三 、請停止對公視進行行政干預

連署人:

侯孝賢、林正盛、鄭文堂、魏德聖、楊力州、戴立忍、蔡崇隆

王派彰、王傳宗、王嬿妮、田欣樺、朱詩倩、朱詩鈺、朱賢哲、李公元、李中旺、李泳泉、李香秀、李南衡、李靖惠、李冠儀、李惠雅、李公元、李國安、吳米森、吳佳玲、吳英珍、卓 立、林育賢、林志儒、林永志、林文重、林文宗、林用、林惠娟、林家緯、林江丞、林書瑄、林珈帆、侯季然、姜芯蕙、奚 浩、唐修儀、徐漢強、孫銘德、許伯鑫、連奕琦、陳生慶、陳正勳、陳志和、陳芯宜、陳怡燁、陳香松、陳俊蓉、陳素香、陳曉東、陳蔚爾、陳麗貴、陳麗娥、陳松川、陳建興、陳秀真、陳建元、陳琪惠、陳資婷、陳資涵、梁任宏、梁皆得、莊益增、張世倫、郭正煌、曾文珍、黃信堯、黃皓傑、湯湘竹、賀照緹、蔡孟嫻、游智煒、葉如芬、楊錦煌、詹麗明、劉武朝、劉耀鴻、蔡之今、蔡宗瀚、鄭明修、鄭進發、樓一安、賴芳玉、賴孟秀、賴俊羽、鴻 鴻、鍾 權、盧 泓、顏蘭權、


出處:民間搶救公視基地

2008-12-14

李豐 醫師:《我賺了30年》

圖片出處:羽拍王

轉貼這篇李豐醫師的文章,真的是再次提醒我運動、情緒管理的重要阿~(關老的話猶言在耳阿~~)運動真的很重要捏,雖然我的身體還是病痛不斷,可是這陣子比較常運動、也沒亂吃東西,自己感覺好像有比較好一點啦~~XD

上週四在世新打羽球,恰巧遇到有老師也在政大打球,因此接著每個星期三晚上應該都在政大球館打球。雖然我還是比較喜歡在世新打球啦,因為政大這邊有一種莫名其妙佔球場習慣,嘖嘖,居然大家都用衣服、球袋、包包去佔位!天阿,我長這麼大,第一次看到這種情況。唉,所以經常有球場是空的,旁邊卻一堆人無法上場打球!當然我也是其中無法上場打的可憐人之一,然後很沒品的在心中不斷咒罵。今天上午再去政大球場得出一個心得:古怪的佔位方式,讓許多在政大打羽球的人技術都無法精進。(其實我只是在酸葡萄心理啦~~)

週三晚上去看看老師推薦的那群人(他說跟我一樣很多是很久沒練球的校隊,或者體保生等等選手一起打的),感覺不錯的話就可以就近在政大打啦~喔耶,而且我即將有新球拍(如圖)入手,第一次買這種閃亮亮的球拍,以前都很低調用銀色的。>口< ---------
李豐 醫師:《我賺了30年》

30年前,當我還在加拿大的多倫多研究所進修,正慶幸尚有一年,研究所的功課便可以結束時,竟被發現患了癌症。手術證實是癌症的第二天,我工作機構的老板來看我。首先,說了一大篇他心裡如何難過的客套話。

癌症經過手術,很多個療程的放射性治療,因為療效不佳,經過一年多,仍然時好時壞地原地打轉,癌並沒有完全消失。最後只剩下化學治療一個辦法。當時的化療,以目前的眼光看起來,是相當粗糙的。治療了一段時間後,血小板變得很少,不小心一碰,到處都會瘀青,如果內部大量出血,就可能致命。與主治醫師商量,是否可以暫時停止治療,主冶醫師竟然不同意。

在這種「吃藥會出血致死,不吃藥又會病死」的情形下,做病人的我,的確非常為難。考慮再三,決定作個反叛的病人,我自己把化學治療停掉了。現在回想起來,是當年的反叛救了自己。

丟掉藥罐子調養身心

直到回到國內,回到熟悉的環境,不但重新獲得舊日友情的溫暖,而且,還很幸運地恢復了工作。這些轉變,使我的情緒漸漸由消極轉變為積極,癌雖然還在,我卻漸漸學到如何與它和平相處,它並沒有再發。可是由於身體很孱弱,治療後的副作用層出不窮,不斷住院又出院,我也變成肚量很大的藥罐子。

一直到十多年前,因為高燒兩個星期不退而住進了台大醫院,經過諸多檢查及會診,醫師宣布我第三度得到肺結核。當時我當然很沮喪,可是也只好乖乖認命,照醫師的處方服藥。在服藥第三天抽血檢查時,竟發現還因服抗結核藥物而罹患了中毒性肝炎。

於是我很自然地又反叛醫命,停止服藥。每天不是睡覺,就是靜坐。經過一個月,再照胸部放射線檢查,發現醫師說的肺結核竟然不見了。這個發現讓我瞭解,一個月前的肺結核應該是誤診,因為肺結核是不可能不吃藥而在一個月內痊癒的。這個發現,讓我不斷深思,平白吃這麼多藥,卻惹來一身副作用。

我以後到底是會因癌症而死?還是因其他併發症而死?
這次住院,讓我下了決心,從此不再靠藥物,果然從那以後,我沒有再吞過任何一顆藥丸。

信念:健康靠自己/方法:自我反省

世上絕對沒有這種「好好的就突然生病的事情」。以感冒為例,如果真要病人作自我反省的話,通常患者都會表示,自己在感冒之前,曾經一連熬了好幾個通宵;有些人會說,自己最近吹了冷風、淋了雨;有些人則說,工作的壓力很大,常常頭痛又失眠。事實上,諸如此類的現象,都是導致感冒的因素,接句話說,假使病人的敏感度及警覺性夠的話,自然能夠做到「防患未然」的目標。

以我的親身經驗為例,在加拿大唸研究所時,所以會得到癌症,同樣是其來有自。首先,我天生怕冷,卻選擇到加拿大唸書,基本上已經違反了健康的大原則。其次,為了負擔家計,邊唸書、邊工作。常常為了多省下一些錢寄回家,以致於早、午餐都只吃一個三明治夾起司,到了晚上,才煮些麵條並搭配超市冷凍的青豆及便宜的雞胗、鴨胗。事後,我才明白,原來自己長時間吃進許多可怕、有害健康的食物。再加上老闆又是猶太人,對員工非常嚴苛,其身心所承受的壓力自然是可想而知。在那段工作緊張、沒有朋友,一天天重複著上班、下班及唸書的日子中,健康情形自然是每下愈況。還好,後來癌症救了我,讓我有足夠的理由離開那樣的環境,找到生路。

生病,不是細胞叛逆,是自己無知對細胞加壓。其實,身體發生了疾病,並不是細胞叛逆,違反了主人的命令,而是主人無知,拚命對細胞加壓,卻不知道早已超過細胞能夠容忍的限度,於是,細胞只好應變。生病,不過是受不了委屈的細胞在喊救命的聲音而已。如果把觀念改一改,承認生病該由自己負責,對自己的行為,心生慚愧,而努力自我反省,並感恩不盡地以滿心歡喜的心情去看待自己的改變,儘量善待自己的細胞,努力不讓它們受到委屈。

我曾在顯微鏡下觀察,一位已治療好的鼻咽癌病人,26年來癌症沒再發,在他去世後,其鼻咽組織仍看得到癌細胞,只是癌細胞被正常細胞包圍著而已。所以,改善體內環境,使癌細胞沒法生長,是個一輩子的功課,偷懶不得。調整飲食習慣是改善體質最直接而快速的方法。一般人的營養,都是從嘴巴吃進去的。

這是說,製造體內負責新陳代謝的每一個細胞的材料,都是由飲食而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可以這麼說:你就是由你吃下去的食物變成的。所以,如果飲食中充滿致癌性物質,日後又怎麼可能不患上癌症?

食品添加物,是另外一個使食物的品質發生改變的因素。因為食品添加物有很多都是致癌物質,如果常吃加過工食物,到底會同時吃進多少致癌物質,還真沒有辦法知道。飲食的量,也會影響營養。過去,在貧窮的時代,吃得不夠,營養不良,當然會影響體質。現在,經濟情況良好,倒是吃得太多,而造成營養不平衡,也累垮消化組織,引起所謂的文明病,像高血壓、心臟病、肥胖症、糖尿病等等,使體質受到影響。針對這些情形,要做的飲食習慣改變,原則上,是保持飲食平衡,不吃添加物,不吃腐敗食物,不吃肉類,多吃蔬菜、水果。

五種癌一定要吃素 吃素身體越來越好

由於並沒有任何宗教因素驅使我非吃素不可,因此,我知道,面對這種情形,是腸胃要求我不要再吃這類食物了。一直到今天,吃素十多年,看著自己的身體因為飲食習慣的改變而愈來愈好後,每當遇到胃癌、大腸癌、子宮頸癌、乳癌及前列腺癌的患者時,我一定會力勸這些病友要改吃素食,至於其他癌症患者則可依照「四條腿的先不要吃,兩條腿的慢慢戒,最後再從沒有腿的著手」的原則,逐步改掉吃肉的習慣。至於為什麼這五種癌友一定要吃素?

因為子宮頸癌、乳癌及前列腺癌與荷爾蒙息息相關,而肉類不但含荷爾蒙多,而且也易轉變為荷爾蒙,增加致癌因子。其實腸胃原本只需要穀物、蔬果,就足夠達到新陳代謝的目的。一味地吃肉,只會增加腸胃的負荷,累積有害身體的不潔物罷了。

飲食如藥 須先了解病況體質 妥善配合

全然生食,並非人人於各條件下都適合,有人問說是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吃生機飲食?吃素食可以吃蔥蒜嗎?我的經驗認為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完全用生食,而且,嚴格說來,東方人的體質大部份都不適合全然生食(須配合熟食天然穀類等),如果一定要吃生食的話,最好先找對生機飲食也有體驗的中醫師把把脈,作整體評估,看看體質是否適合吃。至於蔥蒜的問題,以蒜來說,一個人如果身體狀況良好的話,絕對不需要靠蒜來殺菌,而蔥則會影響身體荷爾蒙的分泌及情緒變化,對健康不見得有正面幫助。

又有人問說吃素食時,需不需要喝牛奶、吃雞蛋?我認為牛奶是養小牛的,不是養人的:至於雞蛋原本是孵小雞的,其實,一粒糙米就像雞蛋一樣是完整營養,多吃糙米,與吃雞蛋沒有兩樣。

另一方面,有些人可能擔心鈣質攝取量不夠的話,容易罹患骨質疏鬆症,其實,骨質疏鬆的問題並不像大家所想的那麼嚴重,根據調查顯示,全球骨質疏鬆症罹患率最高的地區是阿拉斯加,其次是美國和歐洲,中國大陸則很少,原因為何,因為阿拉斯加人常年吃魚,美國和歐洲人民又經常吃肉所致。只要多運動、多吃糙米和全麥麵包,自然就可避免骨質疏鬆症。


運動是改變體質的根本辦法

運動可使身體內在環境的細胞,藉促進血液循環,以帶動氧氣和營養,反過來,又使細胞增加活力。因此,人體的免疫力,便能增加。病後,我開始做的運動是爬山。我說的爬山,並不真是去做爬上高山的運動,只不過是在那些有產業道路的小山走走而已。

現在,體力增加了,走20 公里路,已是家常便飯,甚至還有過一天走40公里的紀錄。幾年前,還在經過兩年的準備之後,登上玉山,來作為對我的體能的考驗,結果,我很歡喜我的成績,我通過了。兩年前,我改變了工作環境,每天早上先去爬山,在山上吸它兩個鐘頭的芬多精,回家洗個澡才去上班,現在看到我的人,都說我比以前健康,我則會加上一句:「天天爬山,明年會更好。」你的細胞看起來很累,趕快去爬山補充氧氣,癌細胞會回歸正常。

在實驗室養癌細胞,如果加氧,癌細胞就養不好,如果加二氧化碳,癌細胞就養得很好。表示,我們自己把體內環境弄到缺氧,細胞才無可奈何變成癌細胞來適應環境,如果把環境裡的缺氧因素刪掉,補充氧份,其實癌細胞是會回歸正常的。30年來,我看過無數病人,那些肯聽我話而去爬山,甚至天天爬山的人,身體的改善都很明顯。現在,每當我透過顯微鏡看到病人或友人的細胞顯出缺氧的狀況時,我都會提醒對方:「你的細胞缺氧,看起來很累,趕快去爬山。」

笑、不生氣、正面看、放鬆 四招多活三十年

除了生理因素之外,要克服病魔,還必須從心理層面下手,像笑、不生氣及以正面態度看待一切事情,還有學習放鬆,即是我這麼多年來能夠降服疾病的一大原因。學習笑是一項很特別的功課。因為我知道,笑的時候,尤其是大笑的時候,身體內的細胞是放鬆的。細胞只有在完全放鬆的時候,才能圓圓潤潤,充滿活力,足以應付外侮。

生氣是別人做錯事 我懲罰自己

別人在挑釁,馬上逃到看不到挑釁的地方,再慢慢調整自己的情緒;然後,我漸漸不需要逃離現場也能壓住脾氣,可是還需要在心裡說:「你好可憐。」來平衡自己的情緒;現在,我什麼都看到,卻可以一直保持笑容。

恭喜病人得癌症

甚至有癌症患者來找我時,我會說「恭喜你得癌症」,對方一聽,自然會覺得莫名其妙,我解釋,「假如你不得癌症,怎麼會改變飲食習慣?怎麼會開始運動?又怎麼會學笑呢?再說,從今天開始,你的生活會一天天地變好、一天天地有品質,這樣一來,怎麼會不值得恭喜?」

善用「多賺30年的法寶」

如果凡事從正面思考,事事會變得非常美好;反之,凡事都從負面思考,事事都變得相當糟糕。就像我先生為了我好,毅然決然地把家裡的電話線拔掉,以免我下了班後,還要接聽一大堆電話,雖然這似乎對我有些不方便,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能夠安安靜靜地利用下班時間做瑜伽、運動,對身體不是反而有很大的幫助嗎?再說,真有什麼重要的事,隔天打到辦公室就可以了,何須罣礙在心?放鬆看起來很容易,其實卻是最困難的,因為放鬆要從心做起。

心真的放鬆,身體的細胞才能放鬆。而心要放鬆,必須放下很多現世間的價值觀,包括名、利、情……等。我的方法是從清抽屜開始,久已不用的東西,馬上送走、放開,衣服物品也是,甚至延伸至人際關係,於是人變得活得很簡單、很樸素,人就輕鬆了。當年,醫生宣判我只有六個月的生命,如今,我認為自己「多賺了30多年」。為何如此?笑、不生氣及正面看事情、學放鬆應該是重要的法寶!

改得越多好得越快

這些年來,我不但看了不少癌症病人,更與其中一部份病人變成朋友,共同奮鬥,分享彼此的經驗,互相鼓勵,努力活下去。我們發覺,活得超長及活得越有聲有色的人,往往都是勇於自省,及堅持修正自己的生活方式的人。「改得越多,改得越徹底,好得越快。」已經成了我們的原則。

營養是細胞藉以維生的資糧,如果天天吃下充滿抗生素及賀爾蒙的家畜肉類,細胞想不生病也不成。充滿農藥及加工化學物質的食物,也會使細胞中毒。只有回歸自然,才能使細胞恢復生機。運動的好處是使身體的循環順暢,把養分及氧氣帶到該去的地方,對生病的細胞,尤為重要。如果選擇一、兩種自己喜愛或適合的運動,持之以恆地做下去,總有一天,成績會自然顯露出來

敬邀參加-YES 2008青年國際志工─從我到我們經驗分享會

敬邀參加

2008青年國際志工─從我到我們經驗分享會

行動力 是青年與生俱來潛在的超能力!

我們 相信 熱情可以相互渲染,

只要勇敢 追逐,願意付諸行動,就能擁抱世界。

邀請你與我們一起來 聽青年人講故事

關於他們如何 參與 / 啟動 國際志工計畫的歷程

12/20() 1340-1640

Youth Hub青年交流中心 (台北市忠孝東路1311)

指導單位:行政院青輔會、僑務委員會、外交部、教育部

主辦單位:YES台灣青年數位服務協會 (http://www.yestaiwan.org)

贊助單位:新光人壽慈善基金會、臺灣民主基金會、吳東進基金會



參與對象

l大專校院服務學習課程教師、相關計畫承辦人員。

l有興趣之學生與社會青年。

時間


內容

1340-1400


報到(20mins)

場次一


青年參與:「YES國際志工」經驗分享

1400-1410


開幕式 (10mins)

與會貴賓致詞、影片欣賞

1410-1425


海外資訊服務分享 (15mins)

2008協助泰緬邊境縮減數位落差計畫

分享人:廖奕勝(台灣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

曾建勛(台灣大學資訊管理所博士班)

1425-1440


海外華語文教學分享 (15mins)

2008泰國華語教學暨文化交流計畫

分享人:黃詩月(中原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

溫亭羽(中原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

1440-1455


海外僑校服務分享 (15mins)

菲律賓海外僑校服務-資訊、華語教學計畫

分享人:林志緯(台灣青年數位服務協會)

許明章(台灣青年數位服務協會)

1455-1500


2009YES海外計畫說明 (5mins)

1500-1520


Q&A (20mins)

1520-1530


交流/休息時間 (10mins)

場次二


青年啟動:「聽台灣青年如何從我到我們」

1530~1610


「Me to We」青年座談 (40mins)

主持人:蔡義昌(台灣青年數位服務協會理事長)

邀請國內青年國際志工自組團隊分享其團隊經營

與談人:林佳瑩(臺灣大學國際事務研習社-緬甸再見家鄉服務隊)

黃盈倩(台北教育大學藝術學系-柬埔寨藝術教育服務團)

1610~1640


綜合討論 (30mins)

1640


賦歸

※活動聯絡人:林志緯0953-088819、何思緯0920-987636 (yes@yestaiwan.org)

關於活動主辦單位

台灣青年數位服務協會(Youth E-Service,簡稱 YES)源自台灣公民社會,是一個原先以學生自組團隊方式參與國內資訊服務逐步走向國際志工服務的青年團體。透過數位機會發展、數位典藏分享及導入數位學習等服務,推動縮減國際數位落差,落實跨國青年交流為目標的非營利組織。以結合社會資源,提供資訊科技服務,鼓勵青年以實際行動與互助合作,促進青年公共參與及國際交流為宗旨。

場次一:「YES國際志工」經驗分享-計畫簡介

l YES-2008協助泰緬邊境縮減數位落差計畫
http://blog.yam.com/tmbit

本會自2005年起以學生自組團隊轉型成民間社團至今,每年即利用寒暑假時間,派遣青年資訊志工,前往泰國美索鎮,與在地克倫族青年共同合作在泰國偏鄉、緬甸移工學校舉辦資訊啟蒙營隊,教導在地學生運用電腦;2006年4月於泰緬邊境梅道診所成立電腦訓練中心,提供診所青年資訊學習環境,同時以駐點接力的方式,協助梅道診所等非政府組織辦理資訊教育訓練課程,共同為在地資訊化、人才培育工作而努力,三年來持續派遣青年資訊志工,派遣人數超過50人次。

l YES-2008泰國華語教學暨文化交流計畫
http://blog.yam.com/tmbit

本會為因應全球華語熱,自2007年1月起開始辦理海外華語志工專案計畫,應邀至泰國美速智民學校進行需求評估、舉辦華語文學習營隊,並與甘烹碧皇家大學漢語系學生進行交流。同年7月,持續派遣華語系志工,分別在泰國美速智民學校、合艾樹強學校、清萊光復中學等校,舉辦華語文學習營隊以及協助師資培育工作;2008年4月透過公開徵選招募6名華語志工再赴智民學校,青年志工運用生動活潑的教學法,進行課堂示範教學並以多媒體融入文化課程教學。

l YES-菲律賓海外僑校服務-資訊、華語教學計畫
http://blog.yam.com/tmbit

行政院青輔會與僑委會,自2007年起為鼓勵台灣青年參與國際志工服務,結合大專院校及民間團體,運用青年所學專長與知識技能,協助海外僑校業務,擴展台灣青年的國際視野及關懷世界,特舉辦青年國際志工海外僑校服務活動;2008年有鑑於僑校志工需求人數增長,故擴大辦理年度計劃,並同時邀請本會參與,先後派遣青年赴菲律賓靈惠、晨光、能仁、聖公會等中學,協助海外僑校資訊、華語教學推廣,進行短期志工服務及需求評估工作。

場次二:「聽台灣青年如何從我到我們」-團隊介紹:

l 臺灣大學國際事務研習社-緬甸再見家鄉服務隊
http://return2myanmar.blogspot.com

「緬甸再見家鄉服務隊」是由台灣大學國際事務研習社於2007年所組成,主要目標為結合國內在台緬甸學生,提供在台緬甸學生與台灣學生合作機會,將在台灣所學之新知及專業技能回饋到家鄉的母校,同時藉由服務緬甸華文學校,提升當地華文教育之創新以及提供基礎生命教育,並於2008年配合前聯合國緬甸顧問U Thein Aung年度社區計畫:在緬甸弄曼村增設一所大雨托兒所,提供在雨季因為農業工作而無法照顧家中幼兒的家庭免費的專業照顧,除了幼兒教育課程,學校也供應基本的飲食和醫療衛生照顧。

l 台北教育大學藝術學系-柬埔寨藝術教育服務團
http://www.wretch.cc/blog/combodiaart

「柬埔寨藝術教育服務團」是由台北教育大學藝術學系一至四年級的同學自願組成,希望藉由學校的學習擴展到對世界的關懷,2008年獲得知風草文教協會的協助,前往柬埔寨波貝地區進行志工服務。同學們在經費拮据、語言隔閡、不同文化背景的情況下,透過藝術教育來進行人文關懷。前往當地學校進行藝術教育,寄宿在孤兒院,帶領院童及當地中學生進行各學科融合藝術之課程,培養學童合作、互助互愛、愛心不分國界的精神,利用創作提升其學習的意願,並藉此培養台灣學生之教學專業與人文素養。

交通資訊

l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6號出口

l 公車:忠孝東路0南.15.22.25.36.113.202.205.212.232.253.257.262.276.281.299.605

1. 忠孝幹線(審計部或善導寺站下車)

2. 林森北路:49.208.211.246(善導寺站)

3. 林森南路;36.261.265.615(善導寺站)

l 停車:來來停車場(華山商務大樓北平東路30號B2‧30元/Hour)


--
台灣青年數位服務協會(Youth E-Service, Taiwan)
E-mail: yes@yestaiwan.org
Website: www.yestaiwan.org


2008-12-12

(轉) KMT主席信箱回覆: 反對凍結公視預算

行政院還沒回覆我,看來會石沉大海。回覆如內文..

作者: steven1002 (小智) 看板: pts
標題: KMT主席信箱 回覆: 反對凍結公視預算
時間: Thu Dec 11 17:21:53 2008

剛剛收信看到的 挑釁意味非常重

立法院教育委員會本週通過決議,要求公共電視執行預算時,必須報請主管機關核可同意始能動支。但包括公視、民進黨立委等,卻認為是政府干涉媒體自由。然而,依公視法規定,公共電視屬於國民全體,經費來自於政府預算編列,就等同是人民的納稅錢,新聞局身為主管機關,當然有義務監督公視預算的執行項目;而立法院本於職責所在,也有責任要求公視主管機關監督及確保授權公共電視教化人心工作的成功,這種種作為都是在看管人民的荷包,將這樣的監督扭曲、誤導成為政治力介入媒體,難免讓人懷疑是混淆視聽!而公視口口聲聲說快沒錢營運,但卻能在各大報刊登廣告批評立法院,豈不怪哉?

事實上,公視在民進黨主政時,新聞報導立場偏頗,屢遭社會大眾質疑其公正性。如今,立法院依法審查原委會、客委會、僑委會預算,做出上述單位應確實負起監督之責的決議,如果這叫干預媒體,未免太小題大作。若要說干預媒體,民進黨才是始作俑者,民進黨在主政時期,曾恣意搜索媒體、以換照壓迫立場、用廣告與司法手段規範媒體,口中說「黨政軍退出媒體」,但主政時卻將全部股權收歸政府的「公共化」政策。種種結果顯示,民進黨透過人事佈局,掌控公營媒體,甚至利用行政資源打壓媒體,民進黨根本是「有嘴說別人,沒嘴說自己」!

我們希望全民都能共同了解,讓屬於全民的媒體平常真正回歸全民所屬,而不是目前讓這些由過去民進黨任命的媒體經營者所掌握的「公器」,而如今民進黨幾大天王揚言要籌款辦媒體,恐怕才是真正的「干預媒體」吧!


----------------------原始信件---------------------


您好,我是一位支持公共電視獨立運作的公民。依照公共電視法,新聞局每年捐贈九億元作為公視運作經費,皆由公視提出預算,立法院通過後動支,主管機關並無審核公共電視事業預算之權力,其目的維持公共電視財源之穩定與經營之獨立性之設計,不應輕易改變,也不容任何人破壞;而公視董事的代表性不在於比人數多少,而是在於審查過程的正當性。行政院跟立法院應該重新檢討立委介入公視董事審查以及審查過程黑箱化的問題,而非以增額董事轉移焦點,貴黨林益世委員近日對公視的提議將製造更多政治介入的機會,並癱瘓公共電視運作,與實務運作背道而馳。在此希望貴黨黨團正視此問題,實踐馬總統就任時絕不以政治力干預媒體的宣示。




-----------

※ 編輯: steven1002 來自: 140.127.71.2 (12/11 17:22)
推 JayWilliam:立場偏頗=綠色(環境保育)社會大眾質疑=既得利益者抗議? 12/11 17:30
推 in09:我也收到回信了 一模一樣的內容 =_=||| 12/11 19:17
推 hambear:第二段完全是在遷托別人 第一段在胡說八道 難道其他先進 12/11 19:29
→ hambear:國家的國會是監督不力 所以其他國家公共電視才會這麼自由? 12/11 19:30
推 cordeliatai:跟民進黨什麼事情壓 12/11 19:31
→ integrand:這篇如果真的來自國民黨 那它真是比我想的還爛 12/11 19:49
推 ceab:真沒水準的政黨 12/11 20:20
推 goodfine:公視根本沒錢登廣告,廣告上都說了是「公視之友」贊助 12/11 21:38
推 NiinnO:回應一定要灌上綠黨就是了! 我們可不是用綠黨角度去反應的! 12/11 22:20
推 zaq1xsw2121:猶記得羅大佑事件 誰執政公廣集團就變敵對顏色 真哭哭 12/12 01:09
推 k7system:他們認為要公視真的有員工拿不到薪水才能靠北。 12/12 03:34
推 drymartini:這哪是一個執政黨黨主席該寫出來的東西啊? 被盜帳號嗎 12/12 04:26
推 vulao:並不是指出別人的錯誤,自己的行為就能就地合法化, 12/12 09:47
→ vulao:難道寫出這篇回應文章的人不了解,不因為別人是錯的所以你 12/12 09:48
→ vulao:就變成對的道理嗎?= = 12/12 09:48
→ Hayatoabe:又要回到媒體洗腦的獨裁時代了 唉 每天鼓吹政府好才行 12/12 12:27
推 freaky555:媽的 可悲!!!!!!!!!!!!!!!!!!!!! 12/12 14:44

出處:ptt

1212立法院前。個人牢騷

今天上午去立法院門口,真是驚喜連連。

首先是停車時巧遇好久不見的朱政麒,那傢伙正好去另外一個抗議場子。接著,遇到好幾個月沒碰面的余陽洲老師啦(還是一樣帥氣耶 >/////< )後來又遇到好久不見的學妹,現在跑去警廣當記者,今天第二天上班。XD

最令我驚訝的是,沒想到參與的人比我預期的還多很多。本來我還以為只有小貓兩三隻,但沒想到居然聲勢挺浩大的咧。公視的記者、主播、後製人員等等,很多都請假來參加這次的陳情活動。

還有什麼很令我驚訝的嗎?

喔喔,就是對岸的莫名其妙媒體,居然眼睛瞎了指說我們這些去立法院的人都是親綠份子啦!!阿他是哪隻眼睛看見、哪裡有證據可以證明我們都是親綠份子?靠,這簡直是莫名其妙!他就當我們所有人都跟他們一樣,眼中只有藍、綠嗎?批評執政黨的人,永遠會被當成反對黨派來的奸細,是這樣嗎?腦殘的人才會這樣思考啦!想到這就很不爽,這些人不能接受人家任何一點質疑與批評,民進黨遇到批評就說人家是藍營的;國民黨遇到批評就說人家是綠營的。告訴你們,不是全世界的人都跟你們一樣,眼睛裡面只有兩種顏色啦,我們的眼睛正常的很啦!別用這種低能、低級又無聊的手法來攻擊異己,太幼稚了,拜託,加油好嗎?

吼,愈想愈覺得台灣愈來愈可悲。一大堆無恥的政客,整天就想這些花招,不是整天找網工去鬧別人的部落格(幼不幼稚阿,請你去大陸,那裡的這種事業更發達啦),不然就是想盡辦法胡亂指責人家在誣陷你,哇咧,你們有權有勢有名又有錢,我們這些下賤又貧苦的老百姓,怎麼比得上你們這些太上皇們?!對啦,你們成長的時候可以享受言論自由,我們以後的小孩就不行享受喔?天曉得繼續被這些政客搞下去,台灣會不會哪天又有文字獄啦!我們有被害妄想症?先看看你們自己的大頭症有多嚴重再說吧!

又激動起來了,心臟差點負荷不了...Orz

喔喔,還有什麼很令我驚訝?就是我們在立法院門口等了半小時以上沒人理會我們,派代表進去黨團想要見見委員,委員們好像都很忙(還是大牌?)都不願接見。這中間,上台發言的信聰(公視「有話好說」製作人兼主持人)提到,有政府官員要公視不准再播「有話好說」這個節目。這真是太扯了啦,接下來就會把刀動到「獨立特派員」,再來搞不好「我們的島」也會淪陷。莫名其妙咧,真的連一點點不同的聲音都不能接受?而且,昨天又有傳言指出,有個立委「指示」原民台將「部落面對面」這個節目關掉。

這些立委說什麼他們沒有干涉媒體?說什麼大家胡亂指責他們!他們究竟有沒有良心?果真是靠著一黨獨大,所以立法院跟行政院毫無制衡能力,只會互相包庇,然後一起欺負別人嗎?這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這些對大家都不重要嗎?當以後我們連在學校發言討論、部落格、信件、電話中或各種地方、各種媒體都沒辦法暢所欲言(我可不是指誹謗之類的喔)之際,我們都要顧忌著會不會被批鬥、被清算之際,那時候還有多少人有勇氣站出來捍衛這最基本、最微薄的言論自由?我看到那時候,早就沒站出來的人啦,因為都被批鬥光了、被消音了。然後呢?大家繼續沉默,過著想像中的和諧社會?

覺得我有被害妄想症?隨你開心吧,對於那種只會取笑、指責別人上街頭很愚蠢的人,我個人沒什麼話好跟他們說。每個人都可能有不得不上街頭的理由,沒有誰的理由比較高尚,或者誰的理由比較可笑。如果體制內可以解決那些問題,誰想上街頭,誰想冒著各種亂七八糟的抹黑、指責與不諒解走上街頭?別在那邊鄉愿說啥體制內一定可以解決,說啥別人愛搗蛋。體制內可以解決所有事情,那弊案哪邊來?

對啦,理論很重要,但是行動也很重要阿,兩者都不該偏廢。很有理論基礎的人,也別老是躲在書本、電視、電腦後面,然後指著那些上街頭的人說他們只是烏合之眾,取笑人家理論基礎不夠。你這麼有辦法、邏輯那麼好,為什麼不出來幫忙?說穿了就是沒熱情,只想在旁邊指東道西,然後哭邀說誰也改變不了現狀?當然阿,現狀怎麼可能說改就改,哪有這麼好康的事情,但如果連最基本的關心與熱情都沒有,什麼都別談啦。說到底,至少他們有勇氣走上街頭,勇於面對那些只會幸災樂禍的人的冷嘲熱諷,這點就值得稱許啦。

1212立法院前。黑手禁入公視。管中祥老師發言



管中祥老師今天在立法院門口的發言,影片終於上傳好啦~~我聽打了影片中的發言,後面有一段聽不是很清楚,請大家見諒啦~總之,請看。


::管中祥::

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的公共電視的監督,是用預算逐條審查的方式來進行控制的,也就是說林益世委員是以監督之名,行政治控制之實。我們在這裡要最大的表達抗議,來唾棄林益世委員的這項作法。

我要告訴各位,這樣的一個作法,其實不只是台灣,在短短的幾個小時之內,有八十幾個團體來聲援我們這次的行動,來譴責林益世的作法。在國際,包括ABU、IFJ、這些國際的媒體組織,國際的公共電視組織,他們在昨天也紛紛發表聲明,來譴責林益世以及國民黨的作法。

我昨天在林益世的部落格上面,看到林委員非常盛讚海角七號對台灣文化的貢獻。但是,我要在這裡告訴林益世委員,海角七號的導演,魏德聖導演,他也反對你這項作法。不只魏導演,在台灣目前有七十幾位導演,包括侯孝賢、包括楊力洲、包括魏德聖導演都反對你這項作法。

所以我們在這裡告訴林益世、告訴國民黨,趕快撤案,立刻取消、立刻解凍4.5億的預算。第二個,我們要要求林益世委員、國民黨黨團,立刻撤案、立刻撤銷公視法的修正案。我們希望全民來監督媒體,不是由政治、不是由所謂的新聞局來監督、控制媒體。因為林益世的這項提案,根本就是幫所謂的新聞局主管機關開了一個大門,讓他們的手可以%&*@控制了這樣的一個所謂的公共媒體。

我們再一次來喊一下口號:公視要自治!政治別控制!林益世撤案!國民黨撤案!

馬英九總統他還說,他在任內絕對不會干預媒體。史亞平局長也說,過去不會干預公共電視、未來也不會干預公共電視。

所以我們要接下來喊:馬英九說到做到!史亞平說到做到!公視要自治!政治別控制!馬英九管管林益世。

我在這要謝謝所有的聲援團體,我們在這裡看到在這邊有數十個團體,他們有勞工團體、他們有婦女團體、他們有家長團體、他們有性別團體...。我要告訴林益世委員,這就是台灣多元文化的表現。

1212立法院前。黑手禁入公視。相片集錦 01

















 
 
 
 


Posted by Pica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