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22

公視十年,內憂外患

2008/12/19 苦勞報導

蕭立峻/苦勞網特約記者

「公共電視的內憂外患,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嚴重過。」一位公視員工感歎。18日有一場名為「搶救公視,全民監督」的公聽會,由公視基金會主辦,邀請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全國教師會等社團代表,以及關心公視的立委、學者、導演等,一起談談公視所面臨的危機、與可能的出路。雖名為公聽會,但等來賓都講過一輪,就已過了兩個小時,沒有太多時間給來參與的民眾發言,也無深入的討論,不過還是點出了公視正面臨着,內在與外在的考驗;這是一次危機,或許也是改變的開始。

外患:政治控制與預算凍結

12月12日時,媒改團體因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通過公視明年度預算的附帶決議,曾拜會提案人立委林益世。此項附帶決議要求公廣集團旗下四個頻道,包括公視、客家台、原民台、宏觀等,經費都需要報請主管機關核可,才能動支。媒改團體認為這是政治力要插入公共電視運作的手段,但林益世堅持用國家的錢,就要受監督。當年公視的重要推手,公共媒體催生聯盟召集人瞿海源感慨,10年前,國民黨就處處阻擋公視成立;10年後,是想把它變成政府電視台。

媒改社劉昌德認為,林益世的觀念沒有錯,公視當然應該受監督,但林益世提出的方法有問題;目前公視的決策核心在董事會,董事由行政院提名,立法院推舉社會公正人士進行審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基本上公視是以這樣的方式自我管制,並維持其獨立性,監督的方式應該是透過自我管制過程的透明化,讓全民都有機會了解公視運作情況,這樣的監督是為了確保公視的公共價值。

雖然此項附帶決議的影響深遠,更緊急的或許是遭凍結的下半年度預算4.5億。公視總經理馮賢賢指出,公視之所以還發得出薪水,用得是歷年累積下來3億的器材更新費,但這已經使得員工被迫使用老舊的設備,一些即將開始的計畫面臨付不出頭期款的窘境,更別說是中長期的規劃受阻;公視一直以來都是電視、電影人才的搖籃,預算凍結對這個產業來說都有不好的影響。

導演曾文珍就提到,從十年前開始拍紀錄片,就是跟公視合作,公視提供的補助以及優質製播環境,讓很多獨立製片有機會生存,受到公視預算案的波及,她也一年沒工作了。導演曹瑞原更感歎,他的青春都獻給公視了,原因沒別的,就是公視不像其他商業電視台囉哩叭唆,一下要應酬一下又要怎樣的;不過一直以來,他也很不甘心台灣的節目製作經費和國外差太多,打不出去,政府增加經費都還來不及,怎麼反而把錢卡着。

內憂:管理階層與工會的對立、工會內部矛盾

工會與管理階層的對立,可以從工會對預算凍結的聲明中看出「工會有條件支持預算解凍:一、徹底檢討現任管理團隊是否適任。二、落實公視產業民主,建立正式協商機制。」公視工會某常務理事曾對記者表示「就算領不到薪水,也要把總經理換掉。」工會兩幹部也因遭到記過處分,十分不滿,認為是管理階層打壓工會,以工會名義進行勞資調解,兩者之間的衝突看似一觸即發。

再以主管評鑑為例,工會要求對員工對主管的評鑑應佔20%,並以此為邁向產業民主的一步;管理階層僅可接受10%,且希望第一次為試辦,認為應有更好的方式,來增加員工參與經營。即使表面上目標一致,兩種方案中間,並沒有妥協的餘地。

公視的管理階層與工會,嚴格來說不算是勞資雙方,畢竟都是領薪水的受雇者,但對比一般的勞資爭議,卻有過之而無不及;工會一再要求撤換總經理跟董事長,指責他們漠視勞工權益,管理階層則認為工會應該凝聚會員共識,而不是被少數人掌控。這些,媒改團體或許都看在眼裡,劉昌德就提醒,讓員工能對管理階層做考核,對促進公視內部民主很重要,但要小心如何不流於私人恩怨。

除此之外,工會的內部也有矛盾,不管是公聽會、或12日協同媒改團體到立法院的抗議,參與的員工都以新聞部的為主,一新聞部的工會幹部對記者說明,自從2007年新聞部移到華視大樓上班後,新聞部的工會會員在參與工會事務上,就變得非常不方便,這是先天上的不良;而新聞部的員工,也大多認為最近工會一系列的動作,並沒有試圖跟管理階層溝通,而是直接製造對立與衝突,並常以針對總經理個人,取代對整體制度的批判。最令新聞部員工無法忍受的,還有工會似
乎打算跟林益世合作,來對總經理開刀,這名新聞部工會幹部認為,這根本就是自己要求政治力介入公視運作。

媒觀林麗雲說:「我們捍衛公視,是要它向公共化再往前一步。」公視十年、十年公視,下一步該怎麼走?

出處:http://www.coolloud.org.tw/node/32306



1 則留言:

  1. 工會是對的,
    當時的公視自2007年後的管理高層,不但讓公視失去了媒體管理的專業,也失去了公視應有的媒體的中立,
    找立委來解決,只因為公視當時的不少節目在管理高層的要求下多找外包來製作,而漸漸讓公視員工失去應有的專業工作機會。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