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09

台灣首次深潛探勘 強勁海流阻攔


【記者沈伶鎂台東報導】夏威夷學者Richard Pyle率領的大深度潛水小組,昨日上午於綠島進行第一次深潛計畫,於海中發現不少疑似新魚種。但由於海流過於強勁,不斷將他們推送至淺海處,因此最深頂多潛至70米左右,小組期望今日再次深潛能有機會靠近採集魚體。

夏威夷檀香山的Bernice P. Bishop博物館動物學副研究員Richard Pyle博士、顧問John L. Eale及Brian D. Greene一行人昨日於綠島龜灣「大白沙」外海離岸約4公里處進行台灣首次深度潛水計畫,台灣方面則由愛之海資深潛水教練郭道仁及公共電視台紀錄觀點製作人柯金源負責水中攝影,並由愛之海工作小組王志純、蔡書銘、陳玉慧等人支援這項潛水工作。

然而,甫下水前卻發生一件意外插曲,John L. Eale的Cis-Lunar密閉式循環呼吸器潛水設備出現電子儀器故障狀況,因此昨日真正下水者僅Richard跟Brian兩人。John表示,為了此次深潛,這些天他們不斷準備並檢查潛水設備,沒想到百密仍有一疏,臨行前居然發生故障狀況,令他感到非常遺憾。不過,他認為在水上發現故障情況還算幸運,若下水後才出現這些狀況,屆時叫天不靈、叫地不應恐怕後果更不堪。

首先上岸的Brian D. Greene先指出,因為海流過於強勁導致他們頂多下潛至70米左右,便不斷被海流向上推升至淺海處。他說,這次發現一些有趣的魚類,有些看起來很熟悉卻仍無法判定魚種,有一些則疑似為世界首次發現的新魚種。然而,如前所述,他們根本難以靠近採集魚類便被推回淺海。

綠島海水清澈見底則令Richard Pyle博士驚艷不已,他不斷稱讚綠島海水非常乾淨,因此一般陽光只能透至40米左右,在綠島一直到60米都還能看見光線。在他印象中,似乎僅在帛琉見過這樣乾淨的海水,綠島則是第二處。雖然海域相當乾淨,不過Richard卻對於看不見大型魚類感到費解,他表示自己無法確定是否綠島當地魚體本身體型就小,或者肇因於捕撈過度。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代主任邵廣昭及其研究小組,昨日下午便將Richard等人採集的6隻魚體進行初步檢視,但目前只能確定其中一隻非新種,其餘則仍須帶回研究室觀察。

Richard Pyle博士表示,60至70米深度魚種較為普遍,因此他們希望今天能在離岸更遠處找到海流起點,先下潛至最深處再隨著海流上升。但他說這仍存有變數,假設海流向下恐致使他們被推壓至更深海甚至發生意外,因此他希望今天早上再次深潛天公能作美,讓他們至少下潛至100米處,並帶回一些世界新種給民眾認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