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09

百米深潛 綠島海底疑有新種魚類


【記者沈伶鎂台東報導】中研院與夏威夷學者合作的大深度潛水小組,昨日第二度於綠島進行深潛探測計畫,由於風浪過大,一度與岸上人員失聯,幸好下水3小時後,全員平安歸來,並帶回許多近似台灣新紀錄或世界新種魚類。而台灣資深潛水教練郭道仁則再次突破個人潛水紀錄,深潛超過百米進行水中攝影。

由來自夏威夷的Bernice P. Bishop、博物館動物學副研究員Richard Pyle博士、與John L. Eale及Brian D. Greene等人所組成的大深度潛水小組,與中研院合作的台灣首度大深度潛水探測計畫,昨日在綠島進行第二次調查行動,我方則由中研院委託愛之海潛水教練郭道仁進行水中攝影作業,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代主任邵廣昭及其研究人員則在船上等待。

該小組在上午7點多自港口出海運用魚探機勘查適合潛水地點,8點20分左右Richard Pyle、John L. Eale、Brian D. Green及郭道仁便潛入水中觀察。約莫1小時,郭道仁的浮球出現在外海他亦開始進行減壓,工作人員看到浮球後遂前往接應。然而,兩個小時過後卻始終遍尋不著RichardPyle等人的行蹤,大夥開始感到緊張並連絡附近船隻幫忙搜尋3名外國潛水者的浮球。幸好最後在綠島南寮漁港石朗潛水區找到深潛小組成員,他們也不負眾望帶回許多魚體。

郭道仁上岸後指出,由於天氣突然轉壞,風浪過大,因此他下水後不久便與Richard Pyle等人分散開,他被海流向外推至綠島北方海面,距離原先計畫在綠島西南面作業相隔至少10公里。他當時推測Richard Pyle等人應該是順著海流向上並向岸邊前進,因為他所使用的氣瓶與Richard所使用的不同,因此必須趕緊拋出浮球。不過,他這次已經突破個人潛水紀錄,下潛到至少100米深處的地方。

在眾人引頸期盼下,Richard Pyle、John L. Eale與Brian D. Green等人終於在兩個小時後出現在原先預定的探勘點之海面上,他們先回傳兩瓶裝有所採集魚類的蒐集瓶,3人再於海中完成減壓步驟後方上岸,讓所有人員鬆了一口氣。

Richard表示,這次看到很多有趣的魚類,許多可能是台灣新紀錄甚至是具有學術價值的世界新種,他們感到非常興奮,不過由於海流實在非常強勁,讓他們難以順利的採集更多魚類,最多只能潛至85米處。

John則指出,綠島海域非常清澈,不過他看到一些奇怪現象,例如許多魚類都只是一隻個體而非成群結隊出沒,魚體也非常小,這與其他地點觀察到的情況迥異,此外他還看見很多廢棄寶特瓶與廢漁網等垃圾在海底。他建議台灣政府,應該在綠島海域劃設保護區,以法令約束民眾與漁民不得進入該地從事捕捉破壞魚類及珊瑚礁的活動,「只能看而不能摸」,這樣不久後相信會有更多魚群。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代主任邵廣昭則表示,這些採集到的魚體必須帶回中研院進行調查研究,預計在26日上午記者會中,可以向國人公布這項或許是台灣史無前例的海洋資源新發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