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20

【環境事,自己拍!拿起攝影機,看見土地生命!】

這周六11/22一起去影展吧!



公視【我們的島】第一屆環境紀錄短片影展曁頒獎典禮,誰是得主?

在臺灣各種環境大小事每天都在發生,許多人希望透過媒體的報導,讓社會大眾知道,讓政府重視,進而能夠產生改變,但是環境的議題有時很難吸引媒體的目光,「環境事,自己拍!從拿起攝影機,開始認識自己的家鄉土地!」是公視「我們的島」節目,舉辦第一屆環境紀錄短片徵件的主要用意,希望透過攝影者的雙眼,看見更多的環境故事,也讓更多的人關心這塊土地。

這次入選的作品中,有一些導演都是非專業的媒體工作者,甚至還有的是第一次剪輯製作影片,像是「四草紀事」就是由一群台大的研究生獨立完成的,長期研究生物的他們,對於影片製作一竅不通,只憑藉著一股熱情,慢慢的剪出一部作品,或許製作手法不太純熟,但是透過他們的眼睛,我們更真實的看見四草濕地開發的驚人速度,也從心體會研究人員的無奈與真誠的感動!

「何日再見溪哥」則是居住在當地的影像工作者拍攝的作品,當他看見家鄉的鶯歌溪開始變貌,就抽絲剝繭的追查原因,滿是泡沫的鶯歌溪,畫面令人震憾,而從消失的溪哥生態,也看見了導演想要找回家鄉記憶的用心。

有些影片則是充滿了改變的生命力,像是「河流筆記」,則是紀錄了一群海佃國小的學生,小朋友童稚的旁白,娓娓道出他們眼中的嘉南大圳,他們不明白為什麼每天上課經過的水圳總是臭臭的,在老師的帶領下,他們開始了孩童的行動,到底一群十歲左右的孩子,能做些什麼?看了這部影片,你不得不豎起大姆指!

另外,還有描述在南台灣的珊瑚礁小島,小琉球潮間帶的「多仔坪之歌」,從有機農業到追查污染元兇的「有機‧有鴨‧有米樂」,還有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流浪動物的「流浪邊緣」,每部環境短片,都呈現出感動人心的樸質美感。

這只是一個開始,未來,我們的島節目將會持續舉辦環境紀錄短片徵件活動,鼓勵大家拿起攝影機,紀錄身邊的環境故事,更希望透過您的雙眼,一同關懷這塊土地。
 影展時間:11/22(六)下午1:30(詳細流程請見邀請函附件)
 影展地點:台北國際藝術村 幽竹廳http://www.artistvillage.org/about_map.htm
 現場備有有機素食茶點
 入圍的六部短片,將從11月24日起連續六週,在每周一晚間十點公視十三頻道「我們的島」節目中播出。
 聯絡人:公視 廖婕妤 0953255382,詹佳霖0912101284


【影片介紹】
■《河流筆記》—林冠伶
一群海佃國小的學生,每天沿著嘉南大圳的河堤走路上學。只是不知道為什麼,嘉南大圳不但沒有清澈的河水,每天經過的時候還有一點臭臭的。2005年,老師同學和家長組成了走讀台江讀書會。讀書會沒有課本,一群大人小孩開始了「用行動向大自然學習的課程」。走出校園,從飼養螢火蟲,到為嘉南大圳請願,到底一群十歲左右的孩子,能做些什麼?

■《何日再見溪哥》—吳柏佑
走在鶯歌溪旁,我們常常會聞到空氣裡陣陣的惡臭,溪水烏黑變色且帶著刺鼻的怪味,大多數人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有這些味道,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溪裡的魚蝦消失了。工廠導致水質污染,河川生態只能默默接受這樣的改變。在有意和無意之間,「溪哥」的家被剝奪了,希望有一天能在鶯歌溪再見到牠。

■《多仔坪之歌》—潘佳修
透過當地民宿業者阿添豐富的生態解說,陳述在南台灣被遺忘的珊瑚礁小島小琉球潮間帶─多仔坪。這片豐富的潮間帶,遇到觀光發展、毒魚事件、研究單位等的衝擊時,阿天的解說不是只有美麗生態,更多的內容是生態危機。

■《四草記事》—楊曼瑜
五年前,為了監測南科對水鳥棲地的影響,一群台大學生從台北到台南,開始了長期的環境評估計畫。五年來,他們目睹了漁塭被填土成為平地,平地又變成工廠,熟悉的四草景象不斷在改變。雖然今年東方環頸鴴的幼鳥順利長大,秋天的候鳥也逐漸抵達台灣,但明年又會怎麼樣呢?

■《有機‧有鴨‧有米樂》—陳樂人
苗栗火炎山苑裡沖積扇平原生態人文發展協會,在協會的認知裡,真正在產地看到生態才是有機,推出自家品牌「鴨耕米」。如今他們面臨外來水源導電度過高,未來可能影響有機認證及長期土壤鹽化的問題,他們決定以生態工法,改善水源。

■《流浪邊緣》—王別丘
台灣寵物市場有高達200億元的商機,狗狗的生活應該愜意幸福,但事實上,還是隨處可見狗狗在流浪。一波波寵物飼養熱潮下就是一批批被棄養的犬隻,狗狗被人類拋棄而流浪,拋棄狗狗、藐視生命的人類的心,是不是也在流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