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11

龐克的哲學─不只是噪音


「在一個機械化與去個人的世界裡,人會有一種無法明說的失落感。感到生活...變得貧乏,生活孤立斷根。社會與人性都被原子化,關係因而更加複雜,人際相處,跟可以賦予生活工作意義的事物,已經分離。」Charles Taylor,"Man Alone"

現代社會的異化已經如此強大而普及,因此人們大多習以為常,司空見慣。有些人追溯異化的根源,乃來自工業革命之初,不分老少都把工作場所當成第二個家。其實,想要了解大量生產以及追求效率如何造成異化,並不需要馬克思主義者或博學的社會學家來教導我們。隨便哪個鉚釘工人、電話銷售員或倉庫管理員都可以告訴我們這些。

問題是,大家都一直在製造這種感覺,並且都有共識,把它看成是常態。或許在二十世紀末,我們已經無法理解什麼是不異化了,我們只能承接那些引起異化的負面結構。對於如下的看法,大家都無法反駁:「西方人已經機械化、規律化,像是個被馴服的物品(東方人也逐漸如此);在更進一層的意義上,已經失去了作為創造者的主體與權力。」

但每個人都想與眾不同,只想扮演自己,不是扮演他人。許多哲學家、社會學家跟神學家單想要證明當前我們這種原子式的、疏離的生活有多荒謬。對於這類見解,知識份子常常會有一套大架構的說法,但是這類洞察力多半只存在學術出版品或高等教育學會裡頭。由於這些象牙塔的精英主義與需要高額的金錢花費,讓得以進入學術界、願意忍受教授壓制的人總是維持在極少數。

但是,在我們這些被異化的人當中,總有一些團體開始感到不對勁,這種自覺,來自對主流社會的抗拒,或是被主流社會排擠。這些團體或者可以拒絕異化,或者是非自願性地受到主流社會排擠。黑人、同性戀、愛滋帶原者、低下階層等等;他們或是體認到所處的階級的現實,或是受到有當權者支持的權勢所威脅而被迫站在同一陣線。值得注意的是,即便認知到自己屬於邊緣團體,並不意味著會以同理心來看待其他邊緣團體。人們總是只感受到自己的痛苦,但是對他人的痛苦卻一無所知。


引自:Craig O'hara,"The PHOLISIPHY OF PUNK: MORE THAN NOISE!"

3 則留言:

  1. 早跟妳說過,這本書不錯吧。

    回覆刪除
  2. 呵呵 是阿 挺不賴的 不過有幾頁是粘起來的耶 莫非你自己也沒看完 :P

    我們班有幾個同學要組讀書會
    想讀跟社會、經濟有關的東東
    你會有興趣嗎

    突然覺得上面這段話問電腦工程師實在有趣
    你真是一個富有人文氣息的電腦工程師阿 XD

    回覆刪除
  3. 是有幾頁沒有念完就付之高閣..cc 之後就陷入一種小說狂熱.

    身為人,就該要有人文,電腦工程也是人文的一部份啊.....

    btw,對經濟有些一竅不通,不過社會倒是有點興趣。需要填些什麼表格嗎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