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04

什麼是公共?(採訪篇)

2008年12月23日

在公視工作邁入第九年,我很訝異我可以待得這麼久!

至今我還常常想起,當年面試我的柯金源導演(紀錄觀點製作人)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公共電視是一個很特別的工作環境,在這裡,你可以混水摸魚沒人管得了,也可以做得要死要活但是很快樂。看你要的是什麼?」

到底這是什麼樣的心情?我的體會又是什麼?我想,答案就在公共電視的【公共】二字上。

簡單來說,我在商業媒體跑新聞的時候,跟採訪組長的對話,常常是、、、

組長:「又是環評新聞喔,你跑這條有人要看嗎?」
記者:「我會做跟其他媒體不同的角度。」

組長:「不同的角度?畫面精彩嗎?」
記者:「現在都是開發至上,環境影響評估很重要,我會問更深入的訪問。」

組長:「你要怎麼做大?做辣?有爆點?」
記者:「這條不見得可以做辣,但我保證挖出更多訊息和分析!」

組長:「觀眾不要這個啦!看十秒就轉台了。」
記者:「可以試試看嗎?搞不好觀眾更想要知道更多的深入訊息。」

組長:「今天環評會吵架嗎?會有衝突嗎?」
記者:「不一定,不過環保團體會在場外抗議。」

組長:「抗議每天都有,找些有爆點的新聞啦!」
記者:「他們會演出行動劇,畫面應該還不錯,不過重點還是環評的程序過於草率,不做新聞出來,環保署不會有壓力啦!」

組長:「政策每天都在變變變,觀眾哪搞得清楚,做些簡單的、有爆點的!」
記者:「每條新聞都辣,搞不好觀眾會想要看清淡一點的。」

組長:「你不要想太多!」

*****************************************************************************************

然而,在公共電視台,我跟組長(或製作人)的對話,就有很大的不同。

記者:「我想去拍農地休耕的問題。」
組長:「好啊!很多人不了解問題的嚴重性,應該要去拍。」

記者:「可是我不想只拍蟲蟲危機,我想探討農地休耕背後的農業困境。」
組長:「有哪些困境呢?」
記者:「在全球化的潮流下,農民失去務農的動力,因為務農,賺不了錢。」
組長:「是喔!那就會談到WTO對農業的衝擊囉?」
記者:「是的。可是一定會帶到,政府面對WTO的態度過於消極,最後就是犧牲農民。」

組長:「那你要怎麼處理?」
記者:「試著把休耕政策講清楚,再搭配幾個農村的案例來說明政策施行現況。」

記者:「畫面可能要注意一下!」
組長:「休耕農地上,有些是種綠肥、有些是種能源作物,也有種像波斯菊那種的景觀作物,再加上農家的故事和農民的現身說法,應該還可以。」

組長:「好啊!政策題材比較硬,不容易吸引觀眾,可能要想一下場景畫面怎麼處理會比較好。」
記者:「好,我來規劃一下,再跟你討論。」


*****************************************************************************************

這就是我、一個小記者的實際體會,商業媒體與公共電視的確存在很大的不同。

以採訪的新聞選擇上來說,不同之處是:
商業媒體關心的,是辣、是大、是爆點,是衝出收視率的廣告收益。
公共電視期待的,是說清楚、是讓更多人知道,還有試著對政策提出批判。
商業媒體在乎的,是吵架、是衝突,是吸引觀眾的精彩畫面。
公共電視努力的,是底層的心聲、人民的互相了解,以及整個大環境的現況分析。

於是,我越來越努力、越來越有成就感,因為,
我充分真切地感受到我的投入,有助於這個社會內部的彼此理解。
宜蘭的農民會跟我分享,他很高興透過報導看到了,美濃的水圳和當地的社造經驗;
屏東的稻農會對我說,看了報導後他才知道,原來新竹的二期稻可以不灑農藥;
而南投的有機農民在求助無門時,會在第一時間打電話給我說:「縣政府要收回我們的農地了,怎麼辦?地方記者幾乎都是縣政府的人,沒有人要來關心我們,只有公共電視會來。」

我不太喜歡說,在公共電視跑新聞,做得要死要活但是很快樂的那種心情。
我也知道,正邁入第十年的公共電視,還有不少行政效率低落、公共服務不足等等尚待加強的問題。
可是,只要想到公共電視預算被凍結、立法委員拿監督之名企圖介入公共電視運作的種種紛擾,我就不斷地回憶起,當年柯金源導演跟我說的那些話,以及我在公共電視體會到的【公共精神】。


最後,想給立委諸公們一些建議:

監督問政可以稍微進步一些嗎?用最笨的方法,至少透過立法院的討論空間,廣納學者專家意見,協助建立一個全民的、理性的、專業的、具有公共討論性質的監督機制,讓公共電視的價值與運作,回到公共領域來處理,也讓更多民眾的意見,可以系統化地進入公視。這樣很難嗎?
如果立委堅持凍結預算、又欲修法增加董監事人數,一再以監督之名直接影響公視的獨立性,後果真的不堪設想。因為此例一開,國民黨可要保證永遠執政,免得一不小心變成在野黨,反而製造了執政黨左右公共電視的機會,到時候再嚷著說政治力介入公視,一切就來不及了!更慘的是,公共電視只要忙著在各政黨之間求生存、要預算就夠了,哪還有獨立自主的機會?
以新聞部目前的幾個節目來看,或許【我們的島】要改名為【我們的好】,專門吹捧政府德政;【獨立特派員】更名為【統一特派員】,符合兩岸高層期待;【紀錄觀點】可以換換口味叫作【只紀錄沒觀點】,還有那個最讓立委討厭的call in節目,乾脆就從【有話好說】改成【無話可說】好了!


出處:http://blog.roodo.com/finimay/archives/7920239.html#comment-1828922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