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04

台灣掀起藍綠紅媒體戰爭 (呂一銘)

2009年01月02日蘋果日報論壇

2008年「520」二次政黨輪替的前後,是台灣媒體的一個重要分水嶺。也就是說,媒體已由「工具」轉變為「武器」,變成政治鬥爭外的新戰場,過去注重的新聞專業或新聞倫理,乃或扮演社會公器的角色等,變得模糊和混淆不清,並因兩岸的開放,台灣又掀起了紅、藍、綠的媒體競技角力場。一旦媒體因政治掛帥,失去了維護民主公平正義人道(人權)的職責,那麼媒體已不復為媒體,反使民主多元社會變成盲目失聰,甚或心盲,那才是真正的可悲!

如果翻開台灣的媒體史,解嚴和報禁開放前後,媒體是催生民主化、本土化的巨輪動力,到了2000年首次政黨輪替,像黨政軍退出媒體,設立公共電視網等,可說是社會的主調,可惜變成半吊子,直到今天問題依然層出不窮。

藍紅吹捧兩岸和平

而2004年總統大選為了兩顆子彈,泛藍政黨不服選舉結果,政局始終動盪不安,亦造成媒體非關新聞專業的對幹,復以民進黨政府發生若干涉貪事件(包括陳水扁的國務機要費弊案),爆料特多,烏龍亦多,更形成不負責任的「爆料」歪風,幾無視新聞專業及倫理,變成被社會詬病的公害和亂象。

直到第二次的政黨輪替,國民黨已是完全執政,復以新黨國姿態,變本加厲,不僅將國家電台、公共電視、通訊社等「黨政化」,猶開放中國黨公營媒體駐點,無怪半年多來,只要與兩岸有關者,無論「國共論壇」、「連胡會」、「胡蕭會」、「吳胡會」、「江陳會」,或參加北京奧運、外交休兵、倡國防守勢,以及快速開放大三通等等,紅、藍媒體皆空前絕後地相互唱和,大鳴大放,創造一股和平氛圍,連「台灣」也不見了,只剩「中華台北」或「中國台北」,還硬拗主權沒矮化。即便是「江陳會」在台發生流血衝突事件,或陳雲林稱呼馬英九為「您」,香港和中國媒體仍強調:「馬英九面子和裡子都有了」,足見「520」後,台灣媒體的版圖亦一樣輪替了,而且藍、紅色的影響區塊更大。

簡而言之,二次政黨輪替亦是媒體角色的轉換,像親綠媒體就變成在野黨,轉守為攻,批判火力不亞於扮演先前的執政黨;就政治角度而言,藍綠畢竟屬於島內的媒體,自家兄弟鬩牆,反易為紅色媒體所乘,不如回歸新聞專業,才是正辦。

媒體可以有政治顏色,但新聞則只有遵守報導「真實」的普世鐵律,不得摻有一絲虛假或顏色。遺憾的是,在「520」前的新聞錯假,或有聞必錄、夾議夾敘等缺失,泰半是查證不足或消息來源有誤,或未能平衡報導等,屬於新聞專業規範的問題;但「520」後,除了老毛病未變外,「主觀建構」式的編寫現象嚴重,譬如涉及兩岸政經新聞,報紙便增擴好幾個版面,加油添醬,日積月累下來,亦自然成了「催統」的有力工具;若是涉及政治性、司法案件,更扮演「媒體審判」角色,還能「指揮辦案」及「未審先判」,無疑成了政治鬥爭的「武器」。

新聞最重視公信力

加拿大萊爾森大學新聞系傑出客座主任傑弗瑞˙德佛金(Jeffrey Dvorkin)教授最近來台訪問就指出,新聞報導最重要的就是「公信力」,必須正確、公正與平衡,使媒體善盡社會責任;而公信力更繫於媒體的獨立性。北美報紙雖有政治立場,但僅限於社論或評論,新聞報導本身還是中立的。

不可諱言的,現階段台灣媒體已裂解成藍綠,與中國媒體成了「三國演義」般的戰爭,朝野政客往往利用媒體專業(像主觀建構的編寫)擔綱政治殺手,漸失「公器」的理想,且無視民主、國家尊嚴、自由人權淪喪的危機,這才是令人憂心的所在。

作者為前《台灣新生報》發行人兼社長


出處:http://1-apple.com.tw/index.cfm?Fuseaction=Article&Sec_ID=1&ShowDate=20090102&IssueID=20090102&art_id=31282334&NewsType=1&SubSec=6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