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11

費孝通《鄉土中國》心得

文/沈伶鎂

「中國傳統社會裏一個人為了自己可以犧牲家,為了家可以犧牲黨,為了党可以犧牲國,為了國可以犧牲天下。」

費孝通於1947年出刊的《鄉土中國》,被視為是瞭解前現代中國的佳作之一。其中,書中所提的「禮治秩序」及「差序格局」概念,或可謂為本書要旨。我認為,費孝通嘗試透過解析中國儒家傳統、民間習俗運作,進而討論這樣一套制度規範如何影響人民生活、社會秩序、治國藍圖等等。

觀察此書的出刊時機,我認為費孝通在當時提出迥異於位居主流地位的中共意識形態,而採用中國傳統社會中君臣父子倫理觀來分析中國社會情況,而非遵循著中共所採用的馬列主義階級分析架構看待中國社會,或許能稱其極有勇氣。畢竟,即便是現在我們處在所謂的自由民主國度,依舊甚少人敢於提出與主流價值觀不同的論調。

然而,我們或許亦能從另一角度來看待費孝通在40年代所發刊的這本書。在當時中國社會急於富強之際,積極的批判、修正或揚棄過去許多傳統的積弊之時,費孝通此書中瀰漫著對於儒家價值的擁護意涵(即便他有企圖批判的味道在,但我認為費孝通對於儒家褒勝於貶),不啻存在著某種保守、守舊的姿態。

其中,我最感興趣的部分則是費孝通對於中國傳統社會中的男女性別角色之描述。他首先分析了傳統社會中所謂的「男女有別」之狀,並似乎嘗試要對這種過度強調男女界分的社會結構提出批判性思考。例如,他提到「如果要維持著固定的社會關係,就得避免感情的激動。其實,感情的淡漠是穩定的社會關係的一種表示。」隨後他又指出,缺乏兩性間的求同的努力,也減少了一個不在實利上打算的刺激。

從上所述,或許能推敲費孝通欲透過反思這樣過度分割的性別角色對中國進展的阻礙。然而,書中多處卻一再流露出費孝通依舊無法跳脫出傳統性/別的價值觀。諸如他在書中所提:「變態的同性戀和自我戀究竟普遍到什麼程度,我們無法確說」等文句。

另外,我對於《鄉土中國》此書名亦有相當疑惑。從文中,我們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對於傳統中國社會中的基層社會結構進行相當詳細的描述。然而,作者是否可以就他所看見的情況,就推論所有的中國鄉村皆是如此,或更而據以推論整個中國其實就是這樣一個「鄉土中國」?我認為,這是費孝通在此書中似乎沒有言說詳細的部分。

然而,我認為,整體上來說,此書對於審視中共執政後的中國社會結構有著相當助益。畢竟,它提供了另一種有別於左翼思維的分析架構。



---
每個人要交兩百字的心得,我的閒話就是特多,硬是多了幾百字。但若要從第一章仔細評論下去,我看很有得談。因為我已經在文字檔中加了很多自己的疑問及想法。呼~還是部落格專心寫,比起上課交這報告有趣多了。:P


1 則留言:

  1. 費孝通一直不使用農村,而使用鄉土,表示他所謂鄉土並非真正的鄉村,而是一種社會形態。他要描述的不是中國的鄉村社會,而是整個中國社會基層的狀況。

    猜測所謂鄉土,是相對於「現代」而言,更直接的說就是所謂的傳統。

    另外,1947年的中國主流意識型態,恐怕不能以中共意識形態視之。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