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16

無知


關於樂生的事情,我的思緒一直很複雜,情感的收放向來我難以拿穩,曾經涉入太多的那些錯綜複雜事件,更是不斷在心中盤踞著、徘徊著。遲遲無法為文,大抵也是因為找不到較為恰當的姿態去面對這整件事,面對這些朋友們。

是運動,就避免不了人群,或說這是成功關鍵,同時也是問題所在。該怎麼聚集力量,而不是讓各種矛盾不斷削弱彼此戰力與內部團結,是每個運動都該學習的,也是我們都該學習的。

有點離題了,但剛看見管老的文章,轉過來給大家瞧瞧。


誰讓我們「無知」

這幾天在課堂上問了學生幾個問題,「有沒有人知道最近『樂生院』拆遷的事?」大概不到3分之1的同學舉手;「有沒有人知道最近中正紀念改名及拆牆的事情?」知道的人就比較多了,大約有9成的同學聽過這個消息。

我接著問:「你知道為什麼樂生院要拆遷嗎?拆或不拆的理由是什麼?」勉強有位同學回答說:「因為是古蹟,政府拆要掉,引起學生抗議,所以就造成衝突。」「那……中正紀念堂呢?支持或反對拆牆、改名的理由的是什麼?」有同學斷斷續續說了些原因,不過,大多偏向藍綠政治的觀點,也就是我們在政論節目經常看到的那種觀點。

「有沒有人可以從文化、空間、生活經驗、經濟、階級等等不同面向來談談你對中正紀念堂更名或拆牆看法?或者,說說你看到的媒體如何從這些面向報導這些事?」這時,課堂通常一片靜默。

我們許多時候經常處在一種「無知」的狀態,也就是對社會發生的事物缺乏了解。有時候這種「無知」是很個人的,沒有什麼好與壞,對與錯的問題,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選擇,各自有對自己領域的興趣與了解。

不過,除了我們自己,還有誰讓我們無知呢?

人們的「無知」有時是來自於資訊不夠充分,或者受限於資訊供應者的有意選擇。在現在社會中,往往是資訊提供者的有意隱藏或引導,或者,因為大眾媒體的偏向或忽略。換句話說,即使人們對社會事項有很強的興趣,但仍可能受限於媒體的資訊供應者的阻礙。

這陣子如果我們想從大眾媒體(特別是商業電視及報紙的新聞版面)了解樂生院或者中正紀念堂(或中正文化中心)到底發生什麼事,恐怕大多只留下衝突的印像,以及形式主義的客觀中立與兩極對立的簡化立場,如果想知道媒體在這些事上提供什麼樣的觀點,大多也只能找到慣有的藍綠思維,所謂的文化、空間、生活經驗、經濟、階級等面向,卻很少看見。

當然,這不單是媒體的問題,包括政府、政黨等有權力的資訊提供者,並不願意促成社會對這些議題更多了解,選擇自己有利的部分恣意妄為,將公民當作是被動員的部隊,挑動情緒,搖旗吶喊,不願提供更多的資訊讓民眾判斷,或者促成公共討論,讓不同立場能彼此對話。而這也是我們對社會事件「無知」的另一原因。

「無知」往往是極權主義的起始,不論媒體與權力者有意或無意因私己立場選擇性的提供資訊,都可能因此阻擋民眾透過大眾媒體認識更多社會的現實,除非,我們更用力要求權力者及媒體吐露真言,或者,透過另類的通道盡情散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