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這樣嘛,不過是失戀,真的沒什麼大不了,特別是回頭想起那一切,總是會忍不住笑自己的痴傻。但現在這種痛苦也不需要壓抑,用力的發洩吧!或者像我一樣很不厚道的在部落格痛罵、跟姊妹們一起指出他的幼稚與不成熟。
我們都遇到了長不大的男孩,雖然年紀已經到了/過了而立之年,但他們卻不肯誠實面對自己,不敢勇敢直視自己的瘡疤與懦弱,卻用自以為的堅強與「為你好」的藉口來掩飾無能為力的可笑。
這種人,放手讓他們自己成長吧。或者,他們可以遇見跟他們一樣天真(或更精確一點幼稚?)的另一半,老媽子這種角色還輪不到你我來扮演。
現在我可以講的那麼輕鬆自在,是因為在我最失落、難堪的時候,有你們陪伴著我。所以,不管怎樣,我也會陪在你們身邊。說好了,要一起成長、一起走完豐富的人生,不是嗎?
我不後悔曾經看走了眼,雖然麻煩了很多人照顧我實在有點丟臉,但這也是人生的一部分呀,小小的一部分。不用強迫自己遺忘過去,畢竟那都是成就你我的根基,無論歡笑與悲傷,總是消化了即可。消化不良的時候,記得幫自己找個出口阿(就像便秘久了很不健康一樣XD),千萬別憋著,這樣可是非常傷身、傷神喔。
大三暑假車禍開刀那次,我曾經以為自己從此不能講話,臉也會變得比科學怪人更恐怖。但是溫老一句「大難不死,必有後福」讓我重拾對生命與自己的信心(看來我還真容易被擺平XD)。就算只剩下一絲希望,只要還有一絲希望,都沒有放棄的理由,對吧?更何況,世界那麼大,不可能遇不到那個對的人,是吧是吧是吧!而且許多社會重男輕女,讓男人簡直快塞滿他們生活週遭每寸土地,沒必要被眼前這根枯草絆倒了美好的人生旅程,不然也有很多好女人等著人疼愛阿(別趁機跟我告白)。
(不負責任統計、但負責任的強烈推薦阿姆斯特丹是全球帥哥密度最高的城市!>//////<)
所以說阿,不管將來我們又會遇到什麼樣的挫折與困難,把彼此找出來互相恥笑、相互擁抱後,就繼續一起勇敢往前邁進,不就好了嗎?失望、難過、自卑、無力、自責、不確定感、寂寞、痛恨...等等情緒不要刻意壓抑、隱瞞,用力宣洩吧,然後用力呼吸(儘管可能一度喘不過氣來),然後曾經一度遺落的快樂與自在,總會回到我們身邊。需要人陪,歡迎隨時摳我(我最近有特別注意手機了,有沒有很感動)。
2008-11-29
2008-11-28
修養不足?
雖說管到別人腦子裡面在想些什麼實在太超過,而且又為了這種自己也搞不清楚狀況的事情生氣更是無聊。但我一直對於不少男生喜歡的A片跟H-game感到很不舒服。為什麼?因為在我終於知道那是什麼之後,我才知道這裡面存在著多少對女性的歧視與莫名其妙的幻想。
幻想沒啥不好,只不過當某些整天關在家裡的人,以為這個世界就跟他們在影片中、電玩中、漫畫或遊戲中所看見的是一樣的,或者是所謂的翻版時,我就感到很不以為然。
我對宅男的定義不懂,也不會隨便幫人套上宅男的稱號。但我心中有一種很瞧不起的人,就是整天在屋子裡漫無目的哭邀的人,然後以為出門後的世界會有他想像中的情景。當然,抱持著希望總是活下去的動力,我不置可否。
最近路上公車、電視上廣告等,一直出現一個我覺得很不可思議的電玩廣告。Lxxa的遊戲。本來,我已經告訴自己,這社會上有很多人,各式各樣都有,大家有不同的喜好與想法,別去評論人家,這樣很缺德。
然而,晚上讓我在電視上看見這個遊戲的廣告,真是燃起我心中熊熊怒火。在我看來,這遊戲就是對一種不可能出現在真實世界中的「幼齒」女生的意淫。人物特徵是:國小左右年紀的臉龐與身高(但是有超乎尋常的大胸部);佔去臉部1/2範圍的大眼睛;不合比例的超長、超細的雙腿;然後動不動眨一下眼睛、扭一下屁股、然後還「不經意」露出內褲。
我很用力的想辦法讓自己很冷靜的去思考這種現象。可是因為自己知識淺薄,再怎麼用力回想過去心理學、文化研究所學的一切,都無法平息我的不以為然與憤怒。
男生愛看A片、玩H game這件事,以前的老師總是說這是他們生理需求所致。但我覺得這是這個社會變態的壓抑、排擠面對「性」這件事。於是,這些男生們將這種在日常生活無法接觸卻又相當好奇的事情,轉而求助於A片或遊戲,然後有些人就這麼不幸的接收了那些媒介所傳達的一切。不幸在哪?當他們以為那就是真實世界時,不僅是他們本身,任何存在於這社會上的女/男/雙性/變性/...人也跟著遭殃了。那種片面的,有時候甚至是誇大的、扭曲的影像傳播,對於接受單一資訊來理解社會的人來說,實在很恐怖。也許他們以為,這個世界上就只有男性跟女性、異性戀的存在,而女性就該像那些媒介中所表現出來的一樣:美麗、永不衰老、骨瘦如柴卻又有誇張豐滿的胸部等等。
哪個白痴男生會相信這種事情阿?我前男友就是其中之一。
拜託,學一下生理學好嗎?不然問問醫生或啥,一個人要瘦,根本就不可能有什麼局部瘦,一定都是全身一起瘦。另外,那些體重輕的女生,不見得比較瘦,因為脂肪本來就比肌肉還要輕。我現在看起來比以前瘦、體重也比以前輕,是因為我以前是運動員,身上已經很多肌肉(而非脂肪),然而很久沒運動後,我的肌肉都萎縮了,當然體重就下滑了,而我身上剩下的也多是脂肪而非肌肉。路上那些瘦不拉機的女生,有一半以上都是不會運動的傢伙,所以當然會有那種鳥仔腳阿。而這種「柔弱」的特質,剛好迎合很多大男人主義者的口味。還有,媒體有太多東西都是「做」出來的,天殺的誰會相信那些藝人說沒整形、沒隆乳?拜託這些想要要求自己女朋友跟那些藝人一樣的男生,自己先照照鏡子看看自己的模樣吧,憑什麼一味要求女生的外貌,卻把自己搞得一塌糊塗卻還自以為率性?
吼,講到前男友,就忍不住激動起來。
好啦,也許這些人只是追求某種感官刺激?我也沒啥立場評斷人家。不過,當我又在網路上看見某大學學生在所謂新一帶設計展上想呈現的東西居然是基於下列理由,我就更不爽了。
這就是一直以來許多廣告、行銷手法的問題。他們真的在賣產品嗎?還是在賣肉體?那些展場裡面留著口水的男生們,看見的多半不是產品設計有多好吧?所有的這一切只不過是再次告訴社會大眾,在這個社會裡,女生的肉體是可以被販賣的,而且多數時候都不是出於自願。
性,這種東西,應該處於一種平等的、對等的情況中,在這當中任何幻想都可以被接受。然而,如果相反的想用自己的幻想來期待整個社會的女性都是如此的話,也未免太自以為是了吧。
關於那個Lxxa遊戲,也許我真的太過「沒童年」,所以不懂得欣賞所謂的「萌」?天阿,我最怕的就是莫名其妙的裝可愛,然後將對成人的性幻想生硬的套在幼童身上。忍不住找了wiki對於「萌」的定義,全文大家自個兒去看。
吼,氣到睡一半起床寫網誌,我真是修養不足。這樣我今天中午打球會不會沒力氣阿Orz
相關文章:
萌-維基百科
為什麼宅男會被討厭
【極樂大學】主任!大四畢業展我們要做H GAME!
幻想沒啥不好,只不過當某些整天關在家裡的人,以為這個世界就跟他們在影片中、電玩中、漫畫或遊戲中所看見的是一樣的,或者是所謂的翻版時,我就感到很不以為然。
我對宅男的定義不懂,也不會隨便幫人套上宅男的稱號。但我心中有一種很瞧不起的人,就是整天在屋子裡漫無目的哭邀的人,然後以為出門後的世界會有他想像中的情景。當然,抱持著希望總是活下去的動力,我不置可否。
最近路上公車、電視上廣告等,一直出現一個我覺得很不可思議的電玩廣告。Lxxa的遊戲。本來,我已經告訴自己,這社會上有很多人,各式各樣都有,大家有不同的喜好與想法,別去評論人家,這樣很缺德。
然而,晚上讓我在電視上看見這個遊戲的廣告,真是燃起我心中熊熊怒火。在我看來,這遊戲就是對一種不可能出現在真實世界中的「幼齒」女生的意淫。人物特徵是:國小左右年紀的臉龐與身高(但是有超乎尋常的大胸部);佔去臉部1/2範圍的大眼睛;不合比例的超長、超細的雙腿;然後動不動眨一下眼睛、扭一下屁股、然後還「不經意」露出內褲。
我很用力的想辦法讓自己很冷靜的去思考這種現象。可是因為自己知識淺薄,再怎麼用力回想過去心理學、文化研究所學的一切,都無法平息我的不以為然與憤怒。
男生愛看A片、玩H game這件事,以前的老師總是說這是他們生理需求所致。但我覺得這是這個社會變態的壓抑、排擠面對「性」這件事。於是,這些男生們將這種在日常生活無法接觸卻又相當好奇的事情,轉而求助於A片或遊戲,然後有些人就這麼不幸的接收了那些媒介所傳達的一切。不幸在哪?當他們以為那就是真實世界時,不僅是他們本身,任何存在於這社會上的女/男/雙性/變性/...人也跟著遭殃了。那種片面的,有時候甚至是誇大的、扭曲的影像傳播,對於接受單一資訊來理解社會的人來說,實在很恐怖。也許他們以為,這個世界上就只有男性跟女性、異性戀的存在,而女性就該像那些媒介中所表現出來的一樣:美麗、永不衰老、骨瘦如柴卻又有誇張豐滿的胸部等等。
哪個白痴男生會相信這種事情阿?我前男友就是其中之一。
拜託,學一下生理學好嗎?不然問問醫生或啥,一個人要瘦,根本就不可能有什麼局部瘦,一定都是全身一起瘦。另外,那些體重輕的女生,不見得比較瘦,因為脂肪本來就比肌肉還要輕。我現在看起來比以前瘦、體重也比以前輕,是因為我以前是運動員,身上已經很多肌肉(而非脂肪),然而很久沒運動後,我的肌肉都萎縮了,當然體重就下滑了,而我身上剩下的也多是脂肪而非肌肉。路上那些瘦不拉機的女生,有一半以上都是不會運動的傢伙,所以當然會有那種鳥仔腳阿。而這種「柔弱」的特質,剛好迎合很多大男人主義者的口味。還有,媒體有太多東西都是「做」出來的,天殺的誰會相信那些藝人說沒整形、沒隆乳?拜託這些想要要求自己女朋友跟那些藝人一樣的男生,自己先照照鏡子看看自己的模樣吧,憑什麼一味要求女生的外貌,卻把自己搞得一塌糊塗卻還自以為率性?
吼,講到前男友,就忍不住激動起來。
好啦,也許這些人只是追求某種感官刺激?我也沒啥立場評斷人家。不過,當我又在網路上看見某大學學生在所謂新一帶設計展上想呈現的東西居然是基於下列理由,我就更不爽了。
因此要吸引顧客上門還是要先理解顧客內心所需要的是什麼?除了完美漂亮、互動式的有趣設計,還有更重要的就是正妹加持!!少了正妹,你的設計在會場只是一個屁;少了正妹,沒有人來驚嘆你的設計;少了正妹,出了會場你會遭人設計。在我們這所男校裡,萬事具備只欠正妹,為了學校的未來,為了我們的人才不被埋沒,只好退一步化真實為虛擬,將三者合一,我們要做─────H GAME!!
這就是一直以來許多廣告、行銷手法的問題。他們真的在賣產品嗎?還是在賣肉體?那些展場裡面留著口水的男生們,看見的多半不是產品設計有多好吧?所有的這一切只不過是再次告訴社會大眾,在這個社會裡,女生的肉體是可以被販賣的,而且多數時候都不是出於自願。
性,這種東西,應該處於一種平等的、對等的情況中,在這當中任何幻想都可以被接受。然而,如果相反的想用自己的幻想來期待整個社會的女性都是如此的話,也未免太自以為是了吧。
關於那個Lxxa遊戲,也許我真的太過「沒童年」,所以不懂得欣賞所謂的「萌」?天阿,我最怕的就是莫名其妙的裝可愛,然後將對成人的性幻想生硬的套在幼童身上。忍不住找了wiki對於「萌」的定義,全文大家自個兒去看。
宮崎駿身為一位女性主義的支持者,是完全地反對這些「萌系」人物柔順、服從的特性的。比起扮演傳統的角色,他認為對於女性角色的描述不應只是可愛但也應當描述他們勇敢堅強且足智多謀的一面,但從這看出其實宮崎先生並不真正了解萌,因為事實上「倔強」「堅強」等都可以是萌屬性。宮崎駿在他執導的動畫電影中,已實踐了自己的論點。對於御宅族將具可愛特質的女性角色的物化的現象,宮崎駿評道: 「這是個難題。她們立即成為「蘿莉控的玩物」。就某方面而言,如果要以肯定、正面的態度描繪某個角色,除了儘可能使她們討人喜歡以外別無選擇。但是現在,有太多人以無恥的方式描繪她們(那些女主角),好像他們只想要什麼寵物一樣,而這種情況是越來越嚴重了。」[2]
吼,氣到睡一半起床寫網誌,我真是修養不足。這樣我今天中午打球會不會沒力氣阿Orz
相關文章:
萌-維基百科
為什麼宅男會被討厭
【極樂大學】主任!大四畢業展我們要做H GAME!
2008-11-27
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全國婦聯)
歷次全國婦女代表大會
中國婦女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949年3月24日—4月3日在北京舉行。出席代表500多人。董必武代表中共中央致詞。蔡暢致開幕詞。鄧穎超作了關于《中國婦女運動的方針任務》的報告,李德全作《國民黨統治區民主婦女運動的現狀及其任務》的報告。大會正式宣布成立中國婦女群眾組織的最高領導機構--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合會,選舉產生了全國婦聯執行委員會。雷潔瓊致閉幕詞。在全國婦聯一屆一次執委會上,何香凝被推選為全國婦聯名譽主席,選舉蔡暢為全國婦聯主席,鄧穎超、李德全、許廣平為全國婦聯副主席。
中國婦女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1953年4月15日—23日在北京舉行。出席代表900多人。饒漱石代表中共中央致詞。許廣平致開幕詞。鄧穎超作《四年來中國婦女運動的基本總結和今後任務》的報告。大會確定婦女運動的中心任務是:大力發動和組織廣大婦女群眾參加工農業生產和祖國各方面的建設。章蘊作了綜合發言。李德全致閉幕詞。大會修改通過了《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合會章程》,選舉產生了全國婦聯第二屆執行委員會委員和候補委員。在二屆一次執委會上,宋慶齡、何香凝被選舉為全國婦聯名譽主席。選舉蔡暢為全國婦聯主席,鄧穎超、李德全、許廣平、史良、章蘊為全國婦聯副主席。
中國婦女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1957年9月9日—20日在北京舉行。出席代表1,260多人。朱德代表中共中央致祝詞。蔡暢致開幕詞。章蘊作《勤儉建國、勤儉持家,為建設社會主義而奮鬥》的報告。大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聯合會章程》,選舉了全國婦聯第三屆執行委員會。鄧穎超致閉幕詞。在三屆一次執委會上,選舉宋慶齡、何香凝為全國婦聯名譽主席,蔡暢為全國婦聯主席,鄧穎超、李德全、許廣平、史良、章蘊、楊之華、劉清揚、康克清為副主席,羅瓊為全國婦聯書記處第一書記,田秀涓、李寶光、吳情、吳衡、胡耐秋、曹孟君、曹冠群、曾憲植、楊蘊玉、董邊為書記。
中國婦女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1978年9月8日—17日在北京舉行。出席代表近2000人。鄧穎超致開幕詞。康克清作《新時期中國婦女運動的崇高任務》的報告。大會總結二十一年來婦女運動的經驗,討論和制定新時期的婦女運動的新任務,修改並通過《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章程》,選舉產生第四屆全國婦聯執行委員會。宋慶齡致閉幕詞。在四屆一次執委會上,選舉康克清為全國婦聯主席,史良、羅瓊、吳貽芳、曾憲植、雷潔瓊、林巧稚、李寶光、郝建秀、黃甘英、林麗蘊、關建、阿沛·才旦卓嘎、瑪依努爾為全國婦聯副主席。在全國婦聯常務委員會首次會議上設立全國婦聯書記處,決定羅瓊為書記處第一書記,李琴、李寶光、黃甘英、吳全衡、田秀涓、李淑錚、董邊為書記處書記。
中國婦女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1983年9月2日—11日在北京舉行。出席代表2,011人,其中特邀代表64人。鄧穎超代表中共中央致詞。雷潔瓊致開幕詞。康克清作了題為《奮發自強開創婦女運動新局面》的工作報告。大會選舉產生了第五屆執行委員會,通過了《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章程》。大會表彰8568名全國“三八”紅旗手,1391個全國“三八”紅旗集體、9888戶全國“五好 ”家庭。五屆一次執委會上選舉康克清為全國婦聯主席,羅瓊等13人為副主席,張幗英為全國婦聯書記處第一書記。
全國婦聯五屆執委會三次會議:1985年11月11日—16日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郝建秀到會講話。會議通過決議,號召全國婦女奮發圖強,改革創新,在實現“七五”計劃中充分發揮“半邊天”作用。會議同意羅瓊、郭力文、黃甘英不再擔任全國婦聯副主席職務的請求,保留常委、執委的職務。
中國婦女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1988年9月1日—9月6日在北京舉行。會議代表共1183人,其中特邀代表114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家主席楊尚昆以《中國婦女是建設和改革的一支偉大力量》為題發表了祝詞。第五屆全國婦聯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張幗英代表全國婦聯五屆執委會向大會作題為《自尊、自信、自需、自強,為深化改革,振興中華建功立業》的工作報告。會議通過了全國婦聯第五屆執委會工作報告的決議、關于修改全國婦聯章程決議和全國婦聯會徽圖案的決議。會徽圖案為圓形,外圍由英文字母``W''組成的花朵形狀,會徽的色彩為紅色和金色。在1988年9月5日召開的全國婦聯六屆一次執委會全體會議上,陳幕華當選為全國婦聯主席,康克清為全國婦聯名譽主席,張幗英等10人為副主席。9月6日,全國婦聯六屆一次常委會推舉張幗英為全國婦聯書記處第一書記,黃
啟璪等4人為書記處書記。
中國婦女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1993年9月1日─6日在北京舉行。江澤民、李鵬、喬石、李瑞環、朱鎔基、劉華清、胡錦濤等領導同志出席了大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書記處書記胡錦濤代表黨中央向大會致祝詞。第六屆全國婦聯執委會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黃啟(王+‘噪’的右半部)受全國婦聯第六屆執委會的委托向大會作了題為《全國婦女團結起來,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努力奮鬥》的報告。大會通過了關于中國婦女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的決議、關于修改《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章程》的決議。大會選舉陳慕華為全國婦聯執委會主席,黃啟璪等13人為全國婦聯執委會副主席。推舉黃啟璪為全國婦聯書記處第一書記,趙地等7人為書記處書記。
中國婦女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1998年8月31日至9月5日在北京召開。大會總結了中國婦女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來我國婦女運動的經驗,部署了今後一個時期的工作,會議動員億萬婦女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五大精神,為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而奮鬥。全國婦聯副主席顧秀蓮作了《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團結動員各族各界婦女為實現我國跨世紀的宏偉目標努力奮鬥》的報告。大會認真審議並通過了工作報告;修改了《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章程》;大會選舉陳慕華為名譽主席,彭珮雲為主席,顧秀蓮、巴 桑(藏族)、沈淑濟、孔令仁、謝麗娟、錢易、韋鈺(壯族)、劉海榮、 彭鋼、劉雅芝、田淑蘭、華福周為副主席。
中國婦女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2003年8月22日至26日在北京召開。這次大會的主要任務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總結中國婦女八大以來婦女工作的新發展和基本經驗,確定今後5年中國婦女事業發展的目標和任務,選舉產生全國婦聯新的領導機構。大會的主要議程是:聽取和審議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第八屆執行委員會報告;審議通過《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章程》(修正案);選舉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第九屆執行委員會。新一屆全國婦聯執委會由245名委員組成。全國婦聯第九屆執委會第一次會議,推舉陳慕華、彭珮雲為全國婦聯名譽主席。會議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選舉顧秀蓮為全國婦聯主席,黃晴宜、巴桑、沈淑濟、謝麗娟、劉雅芝、汪紀戎、張梅穎、陳秀榕、黃彥蓉、吳啟迪、莫文秀、趙少華、劉曉連為副主席。會議還選舉產生了31名全國婦聯常務委員,推選黃晴宜為書記處第一書記,沈淑濟、陳秀榕、莫文秀、趙少華、洪天慧、甄硯、張世平為書記處書記。
中國婦女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2008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賀國強代表黨中央發表了題為《充分發揮婦女“半邊天”作用 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貢獻智慧和力量》的祝詞。大會選舉產生全國婦聯新一屆領導機構,大會還通過了關于《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章程(修正案)》的決議。
www.XINHUANET.com 來源: 新華網
出處: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4-11/15/content_2220569_1.htm
2008-11-23
(轉) 檢舉「鑽石夜總會」違反動保法、野保法
檢舉「鑽石夜總會」違反動保法、野保法
據11月20日媒體報導,台視由利菁主持的「鑽石夜總會」錄影現場,製作單位找來「北美白鼬、沼林袋鼠、藍舌蜥蜴、黃金蟒」等稀有野生動物,供來賓戲謔、娛樂。報導更以來賓李佩甄小姐懷孕大膽扛起黃金蟒,卻遭蟒蛇鑽裙下為題,用不雅字眼如「毒龍鑽」來描述動物爬行的自然行為,並以「肯定是懷孕憋壞了,連巨蟒都不放過」來嘲諷懷孕女性,有性別歧視之嫌。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表示,該節目以戲謔、騷擾動物為噱頭,忽略動物是有感知的生命,除了剝削動物福利外,對社會大眾對動物的態度更有不良影響;相關行為更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下稱野保法)、動物保護法(下稱動保法)規定,已於21日函文向農委會檢舉,要求農委會儘速查明下列事項:
一、野生動物的來源是否合法?
北美白鼬、沼林袋鼠、藍舌蜥蜴、黃金蟒等稀有野生動物皆非台灣本土物種,農委會應查明是否為公告之「保育類野生動物」或「適用野保法之人工飼養、繁殖野生動物種類」;並調查上述野生動物的來源,是否符合野保法第24條第1項規定,「野生動物之活體及保育類野生動物之產製品,非經中央主管機關之同意,不得輸入或輸出。」並依同法第29、31條規定,辦理檢疫及檢驗,並填具野生動物資料卡並報請主管機關備查?且同法36條另規定,經營野生動物之飼養、繁殖、買賣、進出口者,應向主管機關申請許可,領取營業執照。
若飼主違反上述規定,農委會應依野保法第40、49、51條規定處份。
二、鑽石夜總會製作單位、主持人、來賓的行為已違反動保法,無故騷擾、虐待或傷害動物!
藝人在主持人、來賓鼓躁下,將蟒蛇纏繞於身,牽著或抱著白鼬等,再加上攝影棚陌生吵雜的環境,均會造成動物緊迫,屬不必要之騷擾,違反動保法第6條,「任何人不得惡意或無故騷擾、虐待或傷害動物。」農委會應儘速確認製作單位、主持人、現場來賓的身份,調查當天節目對這些野生動物是否還構成其他虐待、傷害情形,依據同法第25、30、32條規定處分。
農委會身為動物保護主管機關,依職權更應主動告知各家電視公司,不應製播違反動物保護法之節目,同時並與國家傳播通訊委員會研商如何事前防範,或禁止已錄製節目的播出。
三、飼主提供野生動物供節目玩樂,違反動保法規定的飼主責任,避免管領動物遭受惡意或無故之騷擾、虐待或傷害!
農委會應儘速查明這些野生動物的飼主,由於該飼主提供野生動物給製作單位,並供主持人、來賓玩樂,已違反動保法第5條第2項規定,應「避免其遭受惡意或無故之騷擾、虐待或傷害」,未善盡飼主之責。應據同法第25、30、32條處分。
「看電視」已成了現代社會全民運動,電視內容對大眾影響更甚以往。但許多研究報告則指出,電視中出現的戲謔、虐待、殘殺動物的內容,傳達歧視生命、忽視他者痛苦的意涵,容易造成閱聽者的錯誤認知、行為模仿,甚至擴及對他人的侵犯、暴力。
出處:http://www.east.org.tw/e_paper_content.php?e_id=118
據11月20日媒體報導,台視由利菁主持的「鑽石夜總會」錄影現場,製作單位找來「北美白鼬、沼林袋鼠、藍舌蜥蜴、黃金蟒」等稀有野生動物,供來賓戲謔、娛樂。報導更以來賓李佩甄小姐懷孕大膽扛起黃金蟒,卻遭蟒蛇鑽裙下為題,用不雅字眼如「毒龍鑽」來描述動物爬行的自然行為,並以「肯定是懷孕憋壞了,連巨蟒都不放過」來嘲諷懷孕女性,有性別歧視之嫌。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表示,該節目以戲謔、騷擾動物為噱頭,忽略動物是有感知的生命,除了剝削動物福利外,對社會大眾對動物的態度更有不良影響;相關行為更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下稱野保法)、動物保護法(下稱動保法)規定,已於21日函文向農委會檢舉,要求農委會儘速查明下列事項:
一、野生動物的來源是否合法?
北美白鼬、沼林袋鼠、藍舌蜥蜴、黃金蟒等稀有野生動物皆非台灣本土物種,農委會應查明是否為公告之「保育類野生動物」或「適用野保法之人工飼養、繁殖野生動物種類」;並調查上述野生動物的來源,是否符合野保法第24條第1項規定,「野生動物之活體及保育類野生動物之產製品,非經中央主管機關之同意,不得輸入或輸出。」並依同法第29、31條規定,辦理檢疫及檢驗,並填具野生動物資料卡並報請主管機關備查?且同法36條另規定,經營野生動物之飼養、繁殖、買賣、進出口者,應向主管機關申請許可,領取營業執照。
若飼主違反上述規定,農委會應依野保法第40、49、51條規定處份。
二、鑽石夜總會製作單位、主持人、來賓的行為已違反動保法,無故騷擾、虐待或傷害動物!
藝人在主持人、來賓鼓躁下,將蟒蛇纏繞於身,牽著或抱著白鼬等,再加上攝影棚陌生吵雜的環境,均會造成動物緊迫,屬不必要之騷擾,違反動保法第6條,「任何人不得惡意或無故騷擾、虐待或傷害動物。」農委會應儘速確認製作單位、主持人、現場來賓的身份,調查當天節目對這些野生動物是否還構成其他虐待、傷害情形,依據同法第25、30、32條規定處分。
農委會身為動物保護主管機關,依職權更應主動告知各家電視公司,不應製播違反動物保護法之節目,同時並與國家傳播通訊委員會研商如何事前防範,或禁止已錄製節目的播出。
三、飼主提供野生動物供節目玩樂,違反動保法規定的飼主責任,避免管領動物遭受惡意或無故之騷擾、虐待或傷害!
農委會應儘速查明這些野生動物的飼主,由於該飼主提供野生動物給製作單位,並供主持人、來賓玩樂,已違反動保法第5條第2項規定,應「避免其遭受惡意或無故之騷擾、虐待或傷害」,未善盡飼主之責。應據同法第25、30、32條處分。
「看電視」已成了現代社會全民運動,電視內容對大眾影響更甚以往。但許多研究報告則指出,電視中出現的戲謔、虐待、殘殺動物的內容,傳達歧視生命、忽視他者痛苦的意涵,容易造成閱聽者的錯誤認知、行為模仿,甚至擴及對他人的侵犯、暴力。
出處:http://www.east.org.tw/e_paper_content.php?e_id=118
標籤:
轉文
2008-11-21
關於笨不笨
關於「笨」總統爭議的幾篇文章。
這件事告訴我們...有名的人在媒體上講話最好小心一點,馬先生手下的官員有時候也別太雞婆害了他。XD
2008.11.15
總統不笨,金管會太「英明」
【聯合晚報╱社論】
「豬」罵「馬」笨,馬沒吭聲,卻有旁人不服氣,於是罰豬不准叫一個月,豬只好改口稱馬「英明」。這是這兩天發生的最令人發噱的童話故事,聞者莫不捧腹。
事情原委是萬寶投顧董事朱成志寫了一篇文章,叫「為笨總統上一堂信用交易課」,因文中出現兩個數據錯誤,於是挨主管機關金管會的罰。金管會裁罰朱成志停權一個月,期間禁止寫專欄、上節目評論等。朱成志出錯在先,是事實;但輿論普遍認為,關鍵可能不在數據差錯,而是題目上的「笨總統」。
這事說大不大,說小卻不小。大多數人只不過莞薾一笑,把它當成茶餘飯後解憂話題。但也有人用見微知著、一葉知秋的觀點,大罵這是新的文字獄。
這事當然不必小題大作,叫白色恐怖「有那麼嚴重嗎?」!此事頂多「笑果」延伸:朱成志可謂活該,有人笑稱他怎麼洩露了「國家最高機密」,當然挨罰。嚴肅一點的,則會就事論事批評,外資放空台股,外國信用評等機構將台灣降等這些大事,金管會都噤聲不語,只會拿自己人開刀。尤其事件隱身於「笨總統」的標題,金管會也太會拍馬屁了吧!
朱成志很聰明,被罰了之後並不辯駁,趕緊改稱馬英九「總統英明」。他的聰明倒不在於自知因「言」賈禍,趕快改口,而在於改口的效果很好笑,也令人深思政府官員的「笨」是否其來有自。
馬英九其實很無辜。此事應不會是總統下的命令,「文字獄」說法不能成立,原因也在此。統治者箝制人民思想和言論自由,在台灣早就不存在,也絕對執行不了的。馬英九哈佛博士,民選出身,說「笨」和「反民主」同樣是不可能。不過,被金管會「好心過度」的結果,從此人人記得這個有關「笨總統」的笑話,真是划不來。
最笨還是金管會。罰人的理由看似義正詞嚴,卻不能服人,反而提醒了大家注意那個「笨」字。投資顧問的文章,本來只有少部分投資族看得到,如今卻搞得舉國皆知,豈不是適得其反?揣摩上意,曲意逢迎,卻惹出一身腥。總統如果不笨,應該要求下屬官員不要再有這種拍馬屁之舉,免得總統笨不笨也成話題。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4602056.shtml
2008-11-18
笨總統風波 藍委批金管會行文字獄
〔自由時報/記者梁世煌/台北報導〕股市名嘴朱成志因為「笨總統」文章遭金管會處以一個月暫停執業的處分,昨天引起立法院財委會高度關注,由於藍綠立委譏諷金管會主委陳樹「好官自我為之」、「掀文字獄」,引發陳樹罕見動怒,當場反嗆「非常不能認同」發言立委的言論,場面一度相當火爆。
主委陳樹動怒反嗆 場面火爆
昨天立院財委會審查金管會各項業務預算,國民黨立委賴士葆在質詢時,出示一份檢察官投書媒體指責金管會不該放任銀行將連動債賣給個人,出事後又將責任推給這些散戶投資人的文章,他問陳樹,金管會到底對於這篇文章有沒有加以回應?
就在陳樹表示「金管會不可能對每篇投書都加以回應」時,賴士葆話鋒一轉,質疑陳樹既然如此,那為何金管會要對一個股市分析師的文章如此大張旗鼓的處分?他批評金管會只要有人提到總統就反應,豈不是在搞文字獄?
賴士葆接著指出,研考會最近研擬調整各部會職權,金管會的金融決策權幾乎確定被拔掉,每個立委都贊成。
結果此語一出立刻引來陳樹強烈反駁,他提高聲調表示,「我一直很尊敬你,但你的話非常不公道,我非常不認同」。賴士葆則不甘示弱的回敬陳樹,「你會有這樣的反應是因為踩到你的痛處」。
立委罵處分不符比例原則
對於金管會對朱成志的處分,立委盧秀燕、潘維剛、黃偉哲均認為,金管會就算想整頓分析師的言論,也不好一開始就拿標題跟總統有關的文章來開刀,畢竟這會引起社會對政府產生不准批評總統的誤解,同時金管會如此大張旗鼓的處罰一個股市分析師,「也太抬舉他了吧」,處分也不符合比例原則。
針對立委的猛烈砲火,陳樹則是一再澄清自己並非是因為朱成志一案而動怒,而是有立委批評金管會的決策能力,他必須站出來表達他的立場,更何況朱成志的文章引用錯誤數字,外資放空部位被放大十倍,「我能不處理嗎?」類似案例金管會過去也有處分過,怎能說是金管會是為了特定原因才祭出罰則?
陳樹最後強調,金管會的任何處分及裁罰均依法行政,也都有其一致性,未來只要有分析師引用的數據出錯,金管會都會一視同仁予以處分,絕沒有任何例外。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nov/18/today-p9.htm
2008.11.18
立委連環砲轟 陳樹火了
【經濟日報╱記者李淑慧、邱金蘭/台北報導】
金管會主委陳樹動怒了。立委昨(17)日批評金管會處理禁止放空是否提前解除、處分萬寶投顧董事朱成志等方式不妥,又無政策辯護能力,主張對金管會「削權」,拿掉其金融政策權,陳樹激動到用幾近哽咽的語調強力反駁。
陳樹修佛,向來給人好脾氣的印象,極少大動肝火,他事後說:「好像金管會都處理不好,要把你裁撤掉、削權,我不能接受,這關係到金管會的士氣,我要適度表達。」
立法院財委會昨天審查金管會基金預算案,立委賴士葆質詢時說,金管會說要提前解除禁止放空規定,最後高層說不可以,就又不做了。
賴士葆話鋒一轉又說,台南地檢書一位檢察官投書媒體說,連動債原本不能賣給個人,散戶是透過信託給銀行方式投資,銀行應盡善良管理人責任,「你們也沒有針對這個見解說明。」陳樹回應說,如果每個投書都回應,金管會哪有辦法?
賴士葆接著又說,為什麼雜誌社的一篇文章(朱成志被罰案)?你就回應呢,只因為標題是「笨總統」,跟總統有關就回應,不應搞文字獄,又沒有政策辯護能力,地檢署檢察官的投書,會輸給一篇雜誌文章?
陳樹此時終於忍不住,語氣高昂地說:「我非常尊重委員的質詢,但你的用字非常不公道,非常不認同。」陳樹愈講愈激動,幾近哽咽說:「一味誇大,造成社會大眾的誤解,不處理怎麼辦?」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4605732.shtml
2008/11/21
罵笨總統 封口封筆
自由廣場 ◎ 胡智忠、黃宗哲、黃松茂
金管會針對知名投顧老師朱成志所寫的一篇標題為「為笨總統上一堂信用交易課」的文章(簡稱「朱文」),引用的數據有誤與用語不當,處分命令「停止董事朱成志一個月業務之執行」。
首先,我們認為朱文縱有錯誤,亦不該當證券投資顧問事業負責人與業務人員管理規則(簡稱管理規則)第十五條第二項第五款所指的「虛偽、欺罔、謾罵或其他顯著有違事實或足致他人誤信之行為」。這可從第十五條第二項第五款以外的其他十八款文字比較看出來,因為其餘的十八款主要涉及二種態樣:一為與特定客戶有業務往來,一為對不特定人作投資分析或預測。在這樣的體系下,第五款的行為,也必須是「與特定客戶有業務往來」或「對不特定人作投資分析或預測」,才有加以規範的必要。單純文章的引用數據錯誤或措詞的不當或欠妥,並不足以給予金管會懲處的權限。細察朱文的脈絡,主要涉及政策上的建議,此種文章內容毋寧屬於言論自由的層次,是憲法所極力保護的基本權利。如有不當或欠妥,並不是不可以處罰,但是要有相當嚴謹的條件與明確的法律規定。金管會不當地援引管理規則作為懲處的依據,我們擔心,這是過分壓縮言論自由的活動空間。
其次,朱文的錯誤或措詞的不當,亦不該當證券投資信託及顧問法第一百零四條所謂「證券投資顧問事業之董事、監察人……執行職務,有違反本法或其他有關法令之行為,足以影響業務之正常執行者」。因為依該法第四條第三項的規定,證券投資顧問事業經營之業務是指證券投資顧問業務、全權委託投資業務或其他經主管機關核准之有關業務。
朱成志寫文章投稿在自己公司所屬的雜誌上,可以算是執行(上述經營業務之)職務嗎?再說,文章縱有二處錯誤或不當,可以說是足以影響業務之正常執行嗎?
最後,證券投資顧問事業的董事工作,只是參與董事會的開會。好吧,就算是停止董事一個月業務之執行,也不過是不能參加董事會的開會而已,怎麼包括禁止人家去寫文章或演講?
(作者皆為律師)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nov/21/today-o7.htm
聰明的馬英九,愚笨的馬「總統」
新華澳報
鄧國超/文
「走了一個混蛋,來了一個笨蛋,全民都完蛋。」這是眼下不少臺灣年輕人在MSN上的標誌性用語。
經濟打擺子,馬英九感到寒意
馬英九實在不走運,上臺的時候,國際經濟環境日趨惡化,尤其是在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下,臺灣股市慘淡,物價高漲,人們怨言紛紛。但令人吃驚的是,馬英九不知是誠實過了頭,還是存心吃選民豆腐,竟然在9月份接受墨西哥報紙採訪時,公開聲稱要把他的競選承諾「633」計劃延遲到8年後才兌現。(所謂的「633」計劃,即要讓臺灣每年經濟增長6%,失業率降到3%以下,國民所得平均3萬美金。)
馬英九的這一炮放得有點不對路,2008年8月30日,民進黨搞嗆馬遊行,非常容易的就聚集數十萬人上街頭,原因無他,主要就是質問「馬英九你在搞什麼?」而一些人乾脆在標語牌上寫著幾個大字「馬無能」。
民進黨民調中心最新公佈的數字顯示,臺灣民眾對馬英九施政不滿意度達到了62.1%,其中泛藍選民不滿馬英九近45%,中間選民不滿意度更高達65%,泛綠選民超過92%。而《蘋果日報》做的一個調查「馬英九將‘633’計劃推遲8年,你後悔選他當‘總統’嗎」,結果有37.09%的人表示「後悔」。
自馬英九上任百多天以來,臺灣當局的一籮筐救市政策仍然不起作用,股市持續下探,經濟依舊不振,臺灣人不禁想起了馬英九的搭檔——「副總統」蕭萬長。因為這個被許以「臺灣經濟總設計師」似乎很久沒露面了。
臺灣的媒體開始逼問馬英九:「蕭萬長幹什麼去了?」蕭萬長事實上是被馬英九藏了起來,因為馬英九一直認為副總統就應該淡泊政界,除非總統因故不能視事。
在媒體的努力下,9月14日,馬英九正式授權蕭萬長經濟重任,幫助「行政院」過問一下經濟事宜。在蕭萬長的協調下,臺北證券交易稅立即減半,股民們直喊「阿彌陀佛」,一顆懸在半空的心終於有著落了。
但是馬蕭團隊的努力似乎沒有立即得到回報,接下來的幾天,華爾街風雨大變,一些曾經叱詫風雲的投行、金融機構紛紛墜入喝西北風的日子裡,臺北股市也狂跌近300點。馬英不得不站到了台前,大聲為臺灣打氣:「這個難關我們一定沖得過去!」
一年前,馬英九曾經雄赳赳氣昂昂質問競選對手謝長廷:「你把它(高雄市)搞成什麼樣子,難道一點感覺都沒有嗎?」而現在,臺灣民眾把這種抱怨發洩到了小馬哥身上,炮轟小馬哥的呼聲越來越高漲,不知道聰明的馬英九心裡還有何想法?
兩個總統:一個貪,一個笨
一年前,馬英九的形象是何等正面,何等令人期盼,而現在到了他正式執政後,臺灣卻淪落到討論兩位壞總統和笨總統的差勁程度的地步。前者陳水扁犧牲公益,玩弄法律以中飽私囊;後者馬英九做壁上觀,逃避責任以維持清高。
現在人們對馬英九最大的不滿就是他對貪腐之徒阿扁太過縱容,前不久陳水扁竟然放話出來:「馬英九再追殺我,2012我就選總統」。阿扁的一番話驚得網絡一片罵聲,大家都說阿扁無恥之尤,馬英九太懦弱,沒魄力,有網友甚至勸馬英九改名成「豬英九」。
而國民黨內部也對馬英九在陳水扁案上一再優柔拖延迷惑不已。國民黨宜蘭縣黨部在一次黨代表座談會上,槍口對準馬英九,一些代表諷刺馬英九,「不知民間疾苦,把執政當兒戲。」也有人譏諷「馬上好」變「馬上倒」。
總統,首先是個人,其次是個公民,再來是個能見度最高的公眾人物。在做人做公民做公眾人物上,馬英九比陳水扁好得多,正因為臺灣受夠了陳水扁,才讓馬英九順利當選。然而換另一個角度看,似乎也就是這種風格力量,讓馬英九誤以為當總統最重要的,就在展示清白人格而已。
馬英九執政以來,處處展示其「溫良恭儉讓」、「不粘鍋」的執政風格。他小心翼翼、首鼠兩端、扭扭捏捏,具體表現為:儘管開放大陸遊客觀光,但卻嚴格限制大陸遊客的行動,將每一個人視為隨團潛逃的嫌疑犯,限制重重,這種待遇的觀光旅遊,全然不顧遊客的尊嚴與自由;兩岸開放包機直航,但附加條件是限時、限點還要繞經第三地,繞下來機票價格不減反增,乘客也沒有感覺到方便,自然是各地機場冷冷清清;審理陳水扁「國務機要費」、「海外洗錢」,明知有串供可能,就是不敢採取果斷措施,任其自由活動。其結果自然是陳水扁和家人及相關人有充分時間串供,甚至反撲,案件越審越混沌。
馬英九的表現讓臺灣人失望至極。曾經是馬英九的朋友南方朔毫不留情在報紙上刊文指出,「馬英九和他的核心手下都一向沾沾自得於他的人格特質,而事實上那種人格特質根本就是臺灣特定社會下所形成的扭曲式誇讚,他的畏首畏尾,不敢在大問題上表白離場的躲閃,被說成溫和、包容;他那種拙於研究問題,卻過度作秀的習性,則被說成親民」。
清白人格可以幫馬英九在陳水扁遺留的烏煙瘴氣中贏得選戰,卻絕對不夠讓馬英九做一個負責、稱職的總統。在國家政務上,馬英九的責任認知遠遠不足。
「走了一個混蛋,來了一個笨蛋,全民都完蛋。」這是眼下不少臺灣年輕人在MSN上的標誌性用語。
給馬英九一點時間
平心而論,就安定島內民心而言,百日執政,馬團隊是相當成功的。馬英九至少終結了陳水扁時代那種動不動就要操開族群爭鬥,動不動就要挑撥省籍仇恨,動不動就要撩撥藍綠衝突的政冶氛圍。馬英九固然不像陳水扁,總是把什麼「全民領導人」的口號掛在嘴上,固然不像陳水扁總是把「愛臺灣」掛在嘴邊,可是陳水扁說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
馬英九完全終結了陳水扁的民粹主義、威權主義傾向。馬英九上任數月,試問,他的言行舉止,有偏袒任何一方的事情嗎?非但如此,馬英九在維繫社全和諧,穩定社會人心方面,也已初見成效。
再者,為政不在多言。固然許多台灣傳媒動輒以「宅男」揶揄馬英九。可是,相較於過去兩位民選領導人,馬英九從不隨意發言,從不製造口舌之爭,更不斤斤於言語是非,於公於私,有為有守,至少合乎中國儒家所謂「言忠信,行篤敬」,合乎「君子不重則不威」。這樣務實的領導人,即使短時間末見「馬上會好」,然而,絕大多數智慧的台灣百姓會明白,馬英九的經濟成績單不能單看這幾個月。
一言以蔽之,馬團隊執政百日,固然未能讓台灣一夕脫貧致富,但是,至少未再讓台灣繼續向下沉淪,更值得安慰與慶幸的是,馬英九上臺以來,在兩岸關係方面,獲致了空前的和解與和平氣氛。外國友人也承認,李登輝、陳水扁執政的20年間,兩岸關係從來不曾像這一刻那麼平靜和緩。眾所周知,只有和平穩定的社會與區域環境,才可確保經濟的持續發展,更能確保人民安居樂。
http://www.waou.com.mo/detail.asp?id=31364
這件事告訴我們...有名的人在媒體上講話最好小心一點,馬先生手下的官員有時候也別太雞婆害了他。XD
2008.11.15
總統不笨,金管會太「英明」
【聯合晚報╱社論】
「豬」罵「馬」笨,馬沒吭聲,卻有旁人不服氣,於是罰豬不准叫一個月,豬只好改口稱馬「英明」。這是這兩天發生的最令人發噱的童話故事,聞者莫不捧腹。
事情原委是萬寶投顧董事朱成志寫了一篇文章,叫「為笨總統上一堂信用交易課」,因文中出現兩個數據錯誤,於是挨主管機關金管會的罰。金管會裁罰朱成志停權一個月,期間禁止寫專欄、上節目評論等。朱成志出錯在先,是事實;但輿論普遍認為,關鍵可能不在數據差錯,而是題目上的「笨總統」。
這事說大不大,說小卻不小。大多數人只不過莞薾一笑,把它當成茶餘飯後解憂話題。但也有人用見微知著、一葉知秋的觀點,大罵這是新的文字獄。
這事當然不必小題大作,叫白色恐怖「有那麼嚴重嗎?」!此事頂多「笑果」延伸:朱成志可謂活該,有人笑稱他怎麼洩露了「國家最高機密」,當然挨罰。嚴肅一點的,則會就事論事批評,外資放空台股,外國信用評等機構將台灣降等這些大事,金管會都噤聲不語,只會拿自己人開刀。尤其事件隱身於「笨總統」的標題,金管會也太會拍馬屁了吧!
朱成志很聰明,被罰了之後並不辯駁,趕緊改稱馬英九「總統英明」。他的聰明倒不在於自知因「言」賈禍,趕快改口,而在於改口的效果很好笑,也令人深思政府官員的「笨」是否其來有自。
馬英九其實很無辜。此事應不會是總統下的命令,「文字獄」說法不能成立,原因也在此。統治者箝制人民思想和言論自由,在台灣早就不存在,也絕對執行不了的。馬英九哈佛博士,民選出身,說「笨」和「反民主」同樣是不可能。不過,被金管會「好心過度」的結果,從此人人記得這個有關「笨總統」的笑話,真是划不來。
最笨還是金管會。罰人的理由看似義正詞嚴,卻不能服人,反而提醒了大家注意那個「笨」字。投資顧問的文章,本來只有少部分投資族看得到,如今卻搞得舉國皆知,豈不是適得其反?揣摩上意,曲意逢迎,卻惹出一身腥。總統如果不笨,應該要求下屬官員不要再有這種拍馬屁之舉,免得總統笨不笨也成話題。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4602056.shtml
2008-11-18
笨總統風波 藍委批金管會行文字獄
〔自由時報/記者梁世煌/台北報導〕股市名嘴朱成志因為「笨總統」文章遭金管會處以一個月暫停執業的處分,昨天引起立法院財委會高度關注,由於藍綠立委譏諷金管會主委陳樹「好官自我為之」、「掀文字獄」,引發陳樹罕見動怒,當場反嗆「非常不能認同」發言立委的言論,場面一度相當火爆。
主委陳樹動怒反嗆 場面火爆
昨天立院財委會審查金管會各項業務預算,國民黨立委賴士葆在質詢時,出示一份檢察官投書媒體指責金管會不該放任銀行將連動債賣給個人,出事後又將責任推給這些散戶投資人的文章,他問陳樹,金管會到底對於這篇文章有沒有加以回應?
就在陳樹表示「金管會不可能對每篇投書都加以回應」時,賴士葆話鋒一轉,質疑陳樹既然如此,那為何金管會要對一個股市分析師的文章如此大張旗鼓的處分?他批評金管會只要有人提到總統就反應,豈不是在搞文字獄?
賴士葆接著指出,研考會最近研擬調整各部會職權,金管會的金融決策權幾乎確定被拔掉,每個立委都贊成。
結果此語一出立刻引來陳樹強烈反駁,他提高聲調表示,「我一直很尊敬你,但你的話非常不公道,我非常不認同」。賴士葆則不甘示弱的回敬陳樹,「你會有這樣的反應是因為踩到你的痛處」。
立委罵處分不符比例原則
對於金管會對朱成志的處分,立委盧秀燕、潘維剛、黃偉哲均認為,金管會就算想整頓分析師的言論,也不好一開始就拿標題跟總統有關的文章來開刀,畢竟這會引起社會對政府產生不准批評總統的誤解,同時金管會如此大張旗鼓的處罰一個股市分析師,「也太抬舉他了吧」,處分也不符合比例原則。
針對立委的猛烈砲火,陳樹則是一再澄清自己並非是因為朱成志一案而動怒,而是有立委批評金管會的決策能力,他必須站出來表達他的立場,更何況朱成志的文章引用錯誤數字,外資放空部位被放大十倍,「我能不處理嗎?」類似案例金管會過去也有處分過,怎能說是金管會是為了特定原因才祭出罰則?
陳樹最後強調,金管會的任何處分及裁罰均依法行政,也都有其一致性,未來只要有分析師引用的數據出錯,金管會都會一視同仁予以處分,絕沒有任何例外。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nov/18/today-p9.htm
2008.11.18
立委連環砲轟 陳樹火了
【經濟日報╱記者李淑慧、邱金蘭/台北報導】
金管會主委陳樹動怒了。立委昨(17)日批評金管會處理禁止放空是否提前解除、處分萬寶投顧董事朱成志等方式不妥,又無政策辯護能力,主張對金管會「削權」,拿掉其金融政策權,陳樹激動到用幾近哽咽的語調強力反駁。
陳樹修佛,向來給人好脾氣的印象,極少大動肝火,他事後說:「好像金管會都處理不好,要把你裁撤掉、削權,我不能接受,這關係到金管會的士氣,我要適度表達。」
立法院財委會昨天審查金管會基金預算案,立委賴士葆質詢時說,金管會說要提前解除禁止放空規定,最後高層說不可以,就又不做了。
賴士葆話鋒一轉又說,台南地檢書一位檢察官投書媒體說,連動債原本不能賣給個人,散戶是透過信託給銀行方式投資,銀行應盡善良管理人責任,「你們也沒有針對這個見解說明。」陳樹回應說,如果每個投書都回應,金管會哪有辦法?
賴士葆接著又說,為什麼雜誌社的一篇文章(朱成志被罰案)?你就回應呢,只因為標題是「笨總統」,跟總統有關就回應,不應搞文字獄,又沒有政策辯護能力,地檢署檢察官的投書,會輸給一篇雜誌文章?
陳樹此時終於忍不住,語氣高昂地說:「我非常尊重委員的質詢,但你的用字非常不公道,非常不認同。」陳樹愈講愈激動,幾近哽咽說:「一味誇大,造成社會大眾的誤解,不處理怎麼辦?」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4605732.shtml
2008/11/21
罵笨總統 封口封筆
自由廣場 ◎ 胡智忠、黃宗哲、黃松茂
金管會針對知名投顧老師朱成志所寫的一篇標題為「為笨總統上一堂信用交易課」的文章(簡稱「朱文」),引用的數據有誤與用語不當,處分命令「停止董事朱成志一個月業務之執行」。
首先,我們認為朱文縱有錯誤,亦不該當證券投資顧問事業負責人與業務人員管理規則(簡稱管理規則)第十五條第二項第五款所指的「虛偽、欺罔、謾罵或其他顯著有違事實或足致他人誤信之行為」。這可從第十五條第二項第五款以外的其他十八款文字比較看出來,因為其餘的十八款主要涉及二種態樣:一為與特定客戶有業務往來,一為對不特定人作投資分析或預測。在這樣的體系下,第五款的行為,也必須是「與特定客戶有業務往來」或「對不特定人作投資分析或預測」,才有加以規範的必要。單純文章的引用數據錯誤或措詞的不當或欠妥,並不足以給予金管會懲處的權限。細察朱文的脈絡,主要涉及政策上的建議,此種文章內容毋寧屬於言論自由的層次,是憲法所極力保護的基本權利。如有不當或欠妥,並不是不可以處罰,但是要有相當嚴謹的條件與明確的法律規定。金管會不當地援引管理規則作為懲處的依據,我們擔心,這是過分壓縮言論自由的活動空間。
其次,朱文的錯誤或措詞的不當,亦不該當證券投資信託及顧問法第一百零四條所謂「證券投資顧問事業之董事、監察人……執行職務,有違反本法或其他有關法令之行為,足以影響業務之正常執行者」。因為依該法第四條第三項的規定,證券投資顧問事業經營之業務是指證券投資顧問業務、全權委託投資業務或其他經主管機關核准之有關業務。
朱成志寫文章投稿在自己公司所屬的雜誌上,可以算是執行(上述經營業務之)職務嗎?再說,文章縱有二處錯誤或不當,可以說是足以影響業務之正常執行嗎?
最後,證券投資顧問事業的董事工作,只是參與董事會的開會。好吧,就算是停止董事一個月業務之執行,也不過是不能參加董事會的開會而已,怎麼包括禁止人家去寫文章或演講?
(作者皆為律師)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nov/21/today-o7.htm
聰明的馬英九,愚笨的馬「總統」
新華澳報
鄧國超/文
「走了一個混蛋,來了一個笨蛋,全民都完蛋。」這是眼下不少臺灣年輕人在MSN上的標誌性用語。
經濟打擺子,馬英九感到寒意
馬英九實在不走運,上臺的時候,國際經濟環境日趨惡化,尤其是在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下,臺灣股市慘淡,物價高漲,人們怨言紛紛。但令人吃驚的是,馬英九不知是誠實過了頭,還是存心吃選民豆腐,竟然在9月份接受墨西哥報紙採訪時,公開聲稱要把他的競選承諾「633」計劃延遲到8年後才兌現。(所謂的「633」計劃,即要讓臺灣每年經濟增長6%,失業率降到3%以下,國民所得平均3萬美金。)
馬英九的這一炮放得有點不對路,2008年8月30日,民進黨搞嗆馬遊行,非常容易的就聚集數十萬人上街頭,原因無他,主要就是質問「馬英九你在搞什麼?」而一些人乾脆在標語牌上寫著幾個大字「馬無能」。
民進黨民調中心最新公佈的數字顯示,臺灣民眾對馬英九施政不滿意度達到了62.1%,其中泛藍選民不滿馬英九近45%,中間選民不滿意度更高達65%,泛綠選民超過92%。而《蘋果日報》做的一個調查「馬英九將‘633’計劃推遲8年,你後悔選他當‘總統’嗎」,結果有37.09%的人表示「後悔」。
自馬英九上任百多天以來,臺灣當局的一籮筐救市政策仍然不起作用,股市持續下探,經濟依舊不振,臺灣人不禁想起了馬英九的搭檔——「副總統」蕭萬長。因為這個被許以「臺灣經濟總設計師」似乎很久沒露面了。
臺灣的媒體開始逼問馬英九:「蕭萬長幹什麼去了?」蕭萬長事實上是被馬英九藏了起來,因為馬英九一直認為副總統就應該淡泊政界,除非總統因故不能視事。
在媒體的努力下,9月14日,馬英九正式授權蕭萬長經濟重任,幫助「行政院」過問一下經濟事宜。在蕭萬長的協調下,臺北證券交易稅立即減半,股民們直喊「阿彌陀佛」,一顆懸在半空的心終於有著落了。
但是馬蕭團隊的努力似乎沒有立即得到回報,接下來的幾天,華爾街風雨大變,一些曾經叱詫風雲的投行、金融機構紛紛墜入喝西北風的日子裡,臺北股市也狂跌近300點。馬英不得不站到了台前,大聲為臺灣打氣:「這個難關我們一定沖得過去!」
一年前,馬英九曾經雄赳赳氣昂昂質問競選對手謝長廷:「你把它(高雄市)搞成什麼樣子,難道一點感覺都沒有嗎?」而現在,臺灣民眾把這種抱怨發洩到了小馬哥身上,炮轟小馬哥的呼聲越來越高漲,不知道聰明的馬英九心裡還有何想法?
兩個總統:一個貪,一個笨
一年前,馬英九的形象是何等正面,何等令人期盼,而現在到了他正式執政後,臺灣卻淪落到討論兩位壞總統和笨總統的差勁程度的地步。前者陳水扁犧牲公益,玩弄法律以中飽私囊;後者馬英九做壁上觀,逃避責任以維持清高。
現在人們對馬英九最大的不滿就是他對貪腐之徒阿扁太過縱容,前不久陳水扁竟然放話出來:「馬英九再追殺我,2012我就選總統」。阿扁的一番話驚得網絡一片罵聲,大家都說阿扁無恥之尤,馬英九太懦弱,沒魄力,有網友甚至勸馬英九改名成「豬英九」。
而國民黨內部也對馬英九在陳水扁案上一再優柔拖延迷惑不已。國民黨宜蘭縣黨部在一次黨代表座談會上,槍口對準馬英九,一些代表諷刺馬英九,「不知民間疾苦,把執政當兒戲。」也有人譏諷「馬上好」變「馬上倒」。
總統,首先是個人,其次是個公民,再來是個能見度最高的公眾人物。在做人做公民做公眾人物上,馬英九比陳水扁好得多,正因為臺灣受夠了陳水扁,才讓馬英九順利當選。然而換另一個角度看,似乎也就是這種風格力量,讓馬英九誤以為當總統最重要的,就在展示清白人格而已。
馬英九執政以來,處處展示其「溫良恭儉讓」、「不粘鍋」的執政風格。他小心翼翼、首鼠兩端、扭扭捏捏,具體表現為:儘管開放大陸遊客觀光,但卻嚴格限制大陸遊客的行動,將每一個人視為隨團潛逃的嫌疑犯,限制重重,這種待遇的觀光旅遊,全然不顧遊客的尊嚴與自由;兩岸開放包機直航,但附加條件是限時、限點還要繞經第三地,繞下來機票價格不減反增,乘客也沒有感覺到方便,自然是各地機場冷冷清清;審理陳水扁「國務機要費」、「海外洗錢」,明知有串供可能,就是不敢採取果斷措施,任其自由活動。其結果自然是陳水扁和家人及相關人有充分時間串供,甚至反撲,案件越審越混沌。
馬英九的表現讓臺灣人失望至極。曾經是馬英九的朋友南方朔毫不留情在報紙上刊文指出,「馬英九和他的核心手下都一向沾沾自得於他的人格特質,而事實上那種人格特質根本就是臺灣特定社會下所形成的扭曲式誇讚,他的畏首畏尾,不敢在大問題上表白離場的躲閃,被說成溫和、包容;他那種拙於研究問題,卻過度作秀的習性,則被說成親民」。
清白人格可以幫馬英九在陳水扁遺留的烏煙瘴氣中贏得選戰,卻絕對不夠讓馬英九做一個負責、稱職的總統。在國家政務上,馬英九的責任認知遠遠不足。
「走了一個混蛋,來了一個笨蛋,全民都完蛋。」這是眼下不少臺灣年輕人在MSN上的標誌性用語。
給馬英九一點時間
平心而論,就安定島內民心而言,百日執政,馬團隊是相當成功的。馬英九至少終結了陳水扁時代那種動不動就要操開族群爭鬥,動不動就要挑撥省籍仇恨,動不動就要撩撥藍綠衝突的政冶氛圍。馬英九固然不像陳水扁,總是把什麼「全民領導人」的口號掛在嘴上,固然不像陳水扁總是把「愛臺灣」掛在嘴邊,可是陳水扁說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
馬英九完全終結了陳水扁的民粹主義、威權主義傾向。馬英九上任數月,試問,他的言行舉止,有偏袒任何一方的事情嗎?非但如此,馬英九在維繫社全和諧,穩定社會人心方面,也已初見成效。
再者,為政不在多言。固然許多台灣傳媒動輒以「宅男」揶揄馬英九。可是,相較於過去兩位民選領導人,馬英九從不隨意發言,從不製造口舌之爭,更不斤斤於言語是非,於公於私,有為有守,至少合乎中國儒家所謂「言忠信,行篤敬」,合乎「君子不重則不威」。這樣務實的領導人,即使短時間末見「馬上會好」,然而,絕大多數智慧的台灣百姓會明白,馬英九的經濟成績單不能單看這幾個月。
一言以蔽之,馬團隊執政百日,固然未能讓台灣一夕脫貧致富,但是,至少未再讓台灣繼續向下沉淪,更值得安慰與慶幸的是,馬英九上臺以來,在兩岸關係方面,獲致了空前的和解與和平氣氛。外國友人也承認,李登輝、陳水扁執政的20年間,兩岸關係從來不曾像這一刻那麼平靜和緩。眾所周知,只有和平穩定的社會與區域環境,才可確保經濟的持續發展,更能確保人民安居樂。
http://www.waou.com.mo/detail.asp?id=31364
(轉)我們的島♦又見油污
採訪/撰稿 于立平
攝影/剪輯 陳慶鍾
播出時間11/17(一)22:00首播
11/22(六)10:00重播
冷冽的東北季風,吹襲著北海岸,空氣中瀰漫中濃濃的油味,烏黑的重油混雜著柴油,不斷隨著海浪沖襲上岸,海岸線已經整個被黑油覆蓋,滿身油污的螃蟹,難以在油海中脫身,這樣的場景,你我並不陌生,海洋油污事件,又再次在台灣北部的石門海岸上演…
油污事件的元兇,是這艘巴拿馬籍貨輪,原本預計在11月10日晚間進入基隆港停靠,卻因為不了解當地海象不幸擱淺,擱淺後船艙發生破裂,船艙內有493噸的重油和64噸的柴油,估計洩漏出100噸以下的重油,由於貨輪擱淺地點離岸邊只有300公尺,洩漏的重油也馬上污染了約3公里的海岸線。
環保署立即在11日清晨,召集相關單位成立了緊急應變小組,持續監控油污的污染範圍和貨輪殘油的洩漏狀況,由於貨輪擱淺的位置,鄰近核一廠的進口,是否影響核電廠的運作,也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另一方面,為了防堵油污流入石門漁港,影響漁民作業,也緊急在漁港出入口放置攔油索。
不過目前受害最嚴重的,就是石門海岸,濃稠的重油一旦上了岸,不只清理困難,對潮間帶的生態影響更是難以回復,而今油污不只沾黏在岩石表面,甚至已經滲入礫石底層和礁岩縫隙中,對於底棲性的潮間帶生物來說,等於是一夕之間,家園變色。
長期研究螃蟹生態的何平合老師,在污染發生之後趕來現場,他發現潮間帶的潮池已經變成油池,沾滿重油的螃蟹無法呼吸,紛紛趁著退潮時爬出潮池尋找生機,何平合才沒走幾步路,就發現一隻又一隻的螃蟹,其中還有順著溪流而下,來到海邊繁衍後代的毛蟹。
這個季節剛好是毛蟹的繁殖期,毛蟹會從溪流來到海邊交配,並且將卵產入海中,等到發育成熟後,牠們才會溯溪而上,回到原本的棲息地,一生中最重要繁衍期,卻遇上了這場油海風暴,海洋學者不免感到憂心。
要搶救潮間帶生態,首要就是要搶時間清理岸上的油污,並且防止船艙內的殘油繼續洩漏,雖然除油的工作在第一時間就開始進行,但是清除的速度卻是相當緩慢。
關於船舶造成的海洋污染事件,依照海洋污染防治法應該是由船東負責處理,而環保署則有監督之責,目前船東委託了海歷海事工程公司全權負責,第一天清除油污的工作人員只有20位左右,他們一瓢一瓢的將潮池的油舀到水桶裡,再以人力接駁的方式,倒入大型的汽油桶,然後再利用馬達把油抽上岸,扣除岸上的工作人員,實際上在潮間帶上清油的人員還不到10位,單薄的人力,只能清一點算一點。
第三天,海事公司以一天兩千元左右的工資,聘請當地居民進行清污工作,人力也增加到120位,居民合力擺放起吸油索,厚重的積油逐漸變少了,但是現場還是飄散著刺鼻的油味。在風雨中,居民只穿著簡易的雨衣,在沒有防護設備的狀況之下,進行除污工作,不免讓人有點擔心他們的身體健康。
這次石門的油污事件,政府的緊急應變能力雖有進步,但是為何無法在第一時間,動員大批人力,以最快的速度清除油污,也引發討論的空間。
環保署表示,清除油污所需的費用,是由船東負責,若政府主動動員人力,未來船東可能不願支付清污費用,不過換個角度想,一旦喪失了搶救的黃金時刻,污染的影響就會愈來愈大,畢竟環境生態等不及漫長的行政程序,因此如何修改海污法,打破行政程序,將環境生態的損失降到最低,才是海洋污染事件發生時,最重要的第一步。
另外長期以來,台灣的海岸缺乏基礎的生態調查,到底這次油污事件,損失了多少的生態和漁業資源,並不清楚,有些生物很可能跟著油浪,無聲無息的消失在石門海岸,不只造成後續的生態復育有些困難,就連生態及漁業損失的賠償金額,都可能無從舉證。
目前,石門海岸的油污危機還沒有解除,該如何移除船艙的殘油,或將船體移除海岸地帶,成為棘手的問題,在空警隊的協助下,國外的海事處理公司進入擱淺的船隻內進行勘查,決定等待天氣好轉之後,可能即刻進行抽油作業。
台灣位處國際航運頻繁地帶,船隻來來往往,隨時都有可能發生船舶擱淺或污染事件,但是我們做好了準備了嗎?
回想到2001年1月,阿瑪斯貨輪的那一場油海風暴,讓我們犧牲了珍貴的海洋生態,卻也給我們上了一堂很寶貴的海洋污染防治課程,但是近七、八年來,連續又發生了蘭嶼油污事件、宜蘭吉尼號油污事件,而今石門海岸的海洋污染,再度給我們嚴酷的考驗,一旦黑色的浪潮再度來襲,之前的錯誤代價,能否轉化成守護海洋的能量呢?
出處:http://www.pts.org.tw/php/html/island/list.php?pbeno=1237
攝影/剪輯 陳慶鍾
播出時間11/17(一)22:00首播
11/22(六)10:00重播
冷冽的東北季風,吹襲著北海岸,空氣中瀰漫中濃濃的油味,烏黑的重油混雜著柴油,不斷隨著海浪沖襲上岸,海岸線已經整個被黑油覆蓋,滿身油污的螃蟹,難以在油海中脫身,這樣的場景,你我並不陌生,海洋油污事件,又再次在台灣北部的石門海岸上演…
油污事件的元兇,是這艘巴拿馬籍貨輪,原本預計在11月10日晚間進入基隆港停靠,卻因為不了解當地海象不幸擱淺,擱淺後船艙發生破裂,船艙內有493噸的重油和64噸的柴油,估計洩漏出100噸以下的重油,由於貨輪擱淺地點離岸邊只有300公尺,洩漏的重油也馬上污染了約3公里的海岸線。
環保署立即在11日清晨,召集相關單位成立了緊急應變小組,持續監控油污的污染範圍和貨輪殘油的洩漏狀況,由於貨輪擱淺的位置,鄰近核一廠的進口,是否影響核電廠的運作,也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另一方面,為了防堵油污流入石門漁港,影響漁民作業,也緊急在漁港出入口放置攔油索。
不過目前受害最嚴重的,就是石門海岸,濃稠的重油一旦上了岸,不只清理困難,對潮間帶的生態影響更是難以回復,而今油污不只沾黏在岩石表面,甚至已經滲入礫石底層和礁岩縫隙中,對於底棲性的潮間帶生物來說,等於是一夕之間,家園變色。
長期研究螃蟹生態的何平合老師,在污染發生之後趕來現場,他發現潮間帶的潮池已經變成油池,沾滿重油的螃蟹無法呼吸,紛紛趁著退潮時爬出潮池尋找生機,何平合才沒走幾步路,就發現一隻又一隻的螃蟹,其中還有順著溪流而下,來到海邊繁衍後代的毛蟹。
這個季節剛好是毛蟹的繁殖期,毛蟹會從溪流來到海邊交配,並且將卵產入海中,等到發育成熟後,牠們才會溯溪而上,回到原本的棲息地,一生中最重要繁衍期,卻遇上了這場油海風暴,海洋學者不免感到憂心。
要搶救潮間帶生態,首要就是要搶時間清理岸上的油污,並且防止船艙內的殘油繼續洩漏,雖然除油的工作在第一時間就開始進行,但是清除的速度卻是相當緩慢。
關於船舶造成的海洋污染事件,依照海洋污染防治法應該是由船東負責處理,而環保署則有監督之責,目前船東委託了海歷海事工程公司全權負責,第一天清除油污的工作人員只有20位左右,他們一瓢一瓢的將潮池的油舀到水桶裡,再以人力接駁的方式,倒入大型的汽油桶,然後再利用馬達把油抽上岸,扣除岸上的工作人員,實際上在潮間帶上清油的人員還不到10位,單薄的人力,只能清一點算一點。
第三天,海事公司以一天兩千元左右的工資,聘請當地居民進行清污工作,人力也增加到120位,居民合力擺放起吸油索,厚重的積油逐漸變少了,但是現場還是飄散著刺鼻的油味。在風雨中,居民只穿著簡易的雨衣,在沒有防護設備的狀況之下,進行除污工作,不免讓人有點擔心他們的身體健康。
這次石門的油污事件,政府的緊急應變能力雖有進步,但是為何無法在第一時間,動員大批人力,以最快的速度清除油污,也引發討論的空間。
環保署表示,清除油污所需的費用,是由船東負責,若政府主動動員人力,未來船東可能不願支付清污費用,不過換個角度想,一旦喪失了搶救的黃金時刻,污染的影響就會愈來愈大,畢竟環境生態等不及漫長的行政程序,因此如何修改海污法,打破行政程序,將環境生態的損失降到最低,才是海洋污染事件發生時,最重要的第一步。
另外長期以來,台灣的海岸缺乏基礎的生態調查,到底這次油污事件,損失了多少的生態和漁業資源,並不清楚,有些生物很可能跟著油浪,無聲無息的消失在石門海岸,不只造成後續的生態復育有些困難,就連生態及漁業損失的賠償金額,都可能無從舉證。
目前,石門海岸的油污危機還沒有解除,該如何移除船艙的殘油,或將船體移除海岸地帶,成為棘手的問題,在空警隊的協助下,國外的海事處理公司進入擱淺的船隻內進行勘查,決定等待天氣好轉之後,可能即刻進行抽油作業。
台灣位處國際航運頻繁地帶,船隻來來往往,隨時都有可能發生船舶擱淺或污染事件,但是我們做好了準備了嗎?
回想到2001年1月,阿瑪斯貨輪的那一場油海風暴,讓我們犧牲了珍貴的海洋生態,卻也給我們上了一堂很寶貴的海洋污染防治課程,但是近七、八年來,連續又發生了蘭嶼油污事件、宜蘭吉尼號油污事件,而今石門海岸的海洋污染,再度給我們嚴酷的考驗,一旦黑色的浪潮再度來襲,之前的錯誤代價,能否轉化成守護海洋的能量呢?
出處:http://www.pts.org.tw/php/html/island/list.php?pbeno=1237
標籤:
轉文
沒事別亂崇拜
無意間看見一個不認識的人的部落格,講到他參加什麼政治營的感想,well,文末幾段講到我認識的人,所以特別留意了他說些什麼。唉,我記得以前上心理學這門課時,老師有提到偶像崇拜這種現象,嘖嘖,我覺得這是一種很恐怖的心態。
引文:
這小朋友不知道有沒有多想一點,假設他認為他所提的兩位是所謂「傳播界的巨匠」,那麼為何面對媒體亂象這兩位卻「只能興嘆」?阿咧,要是所謂「巨匠」也只能感嘆,而無法作為些什麼,那這小朋友瞧不起的那些「小咖」們為何要承受著這麼多批評與攻訐?
看了整個很火,他到底知道人家努力了什麼,究竟在敬佩些什麼?
我還是認為,握有愈大的權力,就該負更多責任、做更多事情,而不是已經位高權重了還在哭腰說自己莫可奈何。誰沒有苦衷?誰沒有無奈?誰沒有壓力?如果在上位者忘了當初的理想,拼命找藉口掩飾自己的無能,就有骨氣一點別把責任都推給在下位者。
我會這麼怒,當然是因為想到過去曾經也與屠姊相當親近,她家就在我家附近,她經常很好心的送我回家,她兒子又很可愛。於私,她是個不錯的大姐;於公,我認為她應該更努力去實踐對媒體的理想與熱情,畢竟她已經有著不同於小記者的權力了。唉,可能我還是過於天真?但既然握有改革的權力,怎麼可以妥協、屈服於惡勢力呢!!
引文:
各種課程和系友論壇我幾乎都有專心聽和作筆記,
不過針對高中生的課程相對我們來聽就過淺了一點,找不太到重點。
大多是講者Q&A時間比較有收穫。
尤其是錢復、屠乃瑋這場,和江宜樺老師,真是讓我印象深刻。
屠乃瑋學姊、和倪炎元教授兩人都是現在傳播界的巨匠,
但兩位對於媒體亂象,似乎都只能興嘆,而沒有什麼實質的解決之道。
如果可以期待觀眾選擇,那麼公共電視也許該是收視最好的電視台。
這樣的市場制度,是否是「市場」帶來的最大「效益」呢?
屠乃瑋的努力也許很辛苦、效果很差,但我仍然敬佩這樣的精神。
而江宜樺老師在Q&A時間,
對於關於價值相對/絕對價值,和關於探求效用/責任倫理的論述,都給我很多新的思考角度。
相較之下,外交部參訪則是失望透頂,找一個不知道在幹麻的小咖來,講的東西不清不楚,
感覺很不受尊重,和之前中外上課參訪待遇差太多了。
這小朋友不知道有沒有多想一點,假設他認為他所提的兩位是所謂「傳播界的巨匠」,那麼為何面對媒體亂象這兩位卻「只能興嘆」?阿咧,要是所謂「巨匠」也只能感嘆,而無法作為些什麼,那這小朋友瞧不起的那些「小咖」們為何要承受著這麼多批評與攻訐?
看了整個很火,他到底知道人家努力了什麼,究竟在敬佩些什麼?
我還是認為,握有愈大的權力,就該負更多責任、做更多事情,而不是已經位高權重了還在哭腰說自己莫可奈何。誰沒有苦衷?誰沒有無奈?誰沒有壓力?如果在上位者忘了當初的理想,拼命找藉口掩飾自己的無能,就有骨氣一點別把責任都推給在下位者。
我會這麼怒,當然是因為想到過去曾經也與屠姊相當親近,她家就在我家附近,她經常很好心的送我回家,她兒子又很可愛。於私,她是個不錯的大姐;於公,我認為她應該更努力去實踐對媒體的理想與熱情,畢竟她已經有著不同於小記者的權力了。唉,可能我還是過於天真?但既然握有改革的權力,怎麼可以妥協、屈服於惡勢力呢!!
標籤:
阿咧
陳水扁被抓 v.s. 海賊王
雖然這已經是舊聞了,但一直沒寫些什麼。看見有網友惡搞陳水扁被抓的影片還有圖,挺有趣。政府官員貪污犯法最不能原諒了,先前就對阿扁一直說什麼他被政治迫害覺得很反感,怎麼不說他當總統的時候是不是也迫害過一堆人?犯了法還想找一堆理由企圖脫罪,簡直連一點尊嚴都沒有。在我看來,這些政治人物都一樣啦,不管是藍還是綠,都是髒兮兮的一群人。為了人民嗎?多數都只為了自己的私利吧。
另外有張圖一直沒找到,只找到下面這兩張:
身為總統,貪污實在太可恥了,不虛心檢討自己卻還老是想著狡辯、編織著謊言,嘖嘖。不過,我這人比較悲觀一點,不覺得抓了他就會有什麼特殊效果,或者讓台灣的政治人物手腳從此乾淨一點之類的。但能把貪污的人抓起來,確實值得嘉許。小時候想著念政治系、想著當政治家的我,過去聽著身邊長輩、朋友對政治人物的批評,總是會辯駁說「又不是每個人都這麼黑!」。愈長愈大,這種話我愈說不出口。現在的我覺得,政治人物沒有一個是白的,雖然不到全黑,但多半都是灰色,大家想盡辦法從自己的身份、地位獲得一些權與利,也想盡辦法塑造出自己的清廉、正派模樣。真的很有心「為人民服務」、很有良心與正義感的政治家,也許有吧,但孤陋寡聞的我不認得就是了。
只要跟權力沾上邊,就一定會牽扯到利益分配,這時候所謂的人性黑暗面經常不自覺流露出來。
吼,來說說這個影片的背景音樂,這是海賊王這部漫畫的卡通版配樂。原本歌詞內容主要是日文,之所以說「主要是日文」是因為很多這種日本卡通配樂都很喜歡在裡面夾雜著英文,而我們也都知道許多日本人說起英文、唱起英文總是有著濃濃的日本腔。就是那個R、L發音很特殊阿,嘖嘖。
記得當我妹還在念高中的時候,她就很喜歡看海賊王這卡通,當時我總是嗤之以鼻,因為覺得那個人物畫的很醜,加上也沒有深入瞭解劇情是啥,還有覺得「海賊王」這名字也太奇怪了吧(海賊有啥好炫耀稱王?),所以根本不想碰。後來發現,我爸有時候會跟我妹一起看這卡通,於是偶爾我也會看到(遙控器通常都不是在我手中),不過我還是不懂劇情是啥,動畫省略很多漫畫上的細節,為了凸顯角色的衝突性並讓劇情顯得較有爆發力,動畫版通常都會很拖戲,一集的卡通內容有時候只有五頁漫畫。
anyway,那時候我對海賊王的印象就只剩下一個嘴巴張的大大、手腳伸縮自如的奇怪橡膠死小孩,整天大喊著「我要成為海賊王!」然後四處跟人家幹架。
現在在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念MBA的昌陶是海賊王的愛好者之一,當時我們兩個都在準備GRE時,他總是說等我考完GRE他就要拿整套海賊王借我。不過那時候我對另一個卡通火影忍者比較感興趣。現在回想,可能是因為自己一個人準備考試,總是需要某種激勵人心的東西吧,這兩個卡通剛好又觸及這種「孤獨」、「自信」、「奮鬥」、「義氣」、「決心」、「認同」、「合作」、「向前衝」、「永不放棄」...等等要素。
後來,因為火影忍者作者居然讓主角之一「我愛羅」死掉,於是我就再也不看那個漫畫了,口亨~我愛羅簡直是將大家族裡頭單親家庭小孩在外頭受盡滄桑表現的淋漓盡致阿,再加上他有特殊能力,對於這個無法忍受異己的世界來說,更是無法被接受。這不就讓人聯想到這社會上那些老是被人排斥的人嗎?他們心中是多麼孤單、陰暗與悲傷阿。這種角色怎麼可以讓他死那麼快!!(翻桌
前陣子,我終於看了海賊王的漫畫,才瞭解這個漫畫不單純只是「白爛」而已,作者對於某些細節看來相當講究。整部漫畫的中心思想,就我看來相當勵志與天真。作為主角的草帽海賊團,以船長魯夫為頭頭,為了「成為海賊王」開始了人生的冒險。我自己的感覺是,魯夫可能一開始根本也不懂什麼是海賊王,他只是為了完成自己的這個夢想,於是開始拼命努力磨練自己,期許有一天真能探索至世界盡頭。或許到時候,海賊王這稱號對他而言早就不再重要。
除了魯夫以外,許多主角剛開始是痛恨海賊,但為了達成夢想,也踏上了這條路。比較有趣的是,他們這團草帽海賊團,雖然被稱為「海賊團」卻從來沒有燒殺擄掠,反而經常幫助被欺負的人,重建家園或重拾對人的信賴感。我覺得,他們比較像是探險隊。呵呵,不過歷史上有些所謂的探險隊,其實跟海賊船可能也差不多吧,侵略、攻擊、掠奪資源。
索隆,過去專門抓海賊給政府領賞的。後來因為反抗他所處之地的政府暴行而被判刑,魯夫救了他並邀請他成為夥伴,他心中也懷抱著要成為世界第一劍豪的夢想,於是跟著魯夫出海。
娜美,最痛恨的就是海賊,親眼目睹海賊殺害她的至親並摧毀她們家園。然而,為了贖回被惡勢力買走的整個村子,她在海賊手下擔任航海士的工作,負責繪製地圖,平常則是到處偷錢想辦法湊滿高額贖金,好讓整個村子的民眾可以早日獲得自由。然而八年後,那群海賊卻反悔,後來魯夫一夥人協助她與村民一同打倒惡勢力。
香吉士,從小就想當一個偉大的廚師。某次因為大浪與他後來餐廳老闆一同受困海中巨石上,飢餓到已經瀕臨死亡,已經想舉刀殺死身旁的大叔,這才發現這位大叔將所有的糧食都給了香吉士,自己完全沒進食呆坐著等著飄緲的救援希望出現。香吉士放下手中的刀,發誓將來一定不浪費食物,為此他必須做出頂尖的料理,讓吃的人非常喜愛的吃光光。總之,他為了成為最頂尖的廚師,為了尋盡世界上所有的食材,他也下海了。XD
羅賓,為了追尋上母親探求知識的腳步,她始終獨自一人努力唸書,年僅八歲就被頒了考古學家的頭銜。她所居住的村子有群學識淵博的學者,非常努力地挖掘不為人知,或說是被當權者刻意隱瞞的「空白的歷史」,這群學者目的不在於揭露所謂「歷史真相」,而是想要聆聽並保護過去的聲音,讓歷史得以傳承到未來。然而,這群學者的研究,卻觸怒了政府,而政府為了所謂「正義」,下令消滅那整座島的生物。羅賓是唯一一個倖存者,但是從八歲開始就被政府通緝,因此過著顛沛流離的逃亡生活,終日與黑暗為伍。她的目標是解讀所有的「歷史本文」(漫畫中的用語),讓那「空白的一百年歷史」得以重見於世。
騙人布(或翻烏索普,發音與日文的「騙人」相近),沒有任何特異功能的傢伙,專長是騙人...= =" 面對危險與困難,雖然心中第一個念頭總是逃避,但是為了夥伴的性命與尊嚴,他總會在最後關頭站出來對抗惡勢力。
喬巴,可愛的寵物?好啦,他也是有個很悲慘的身世,是個醫術高超的麋鹿,因為吃了惡魔果實可以變身成人,而被當成是怪胎不斷被排擠。
結論是,我真是離題高手,嘖嘖。吼,將海賊王惡搞至陳水扁身上,真是很污辱、扭曲海賊王這部漫畫。這可是一部告訴大家要憑自己實力不斷奮鬥以達成夢想的漫畫耶,又不是要大家想些邪門歪道搞黑金政治,嘖嘖。
喔,但我還是要抱怨一下,海賊王動畫版的第一幕讓我很不爽,這些日本漫畫家感覺真的很大男人主義,動不動就把男子漢掛在嘴邊,而且那個動畫版片頭真的很惹怒人,什麼叫做於是男子漢們就怎樣怎樣...。明明漫畫裡面也是很多女生在很努力的達成自己的夢想阿!!好啦~我太認真了...。
2008-11-20
「延安道路」中的性别问题
下面的論文是節錄自http://www.usc.cuhk.edu.hk/wk.asp這個網站。文章名稱是《「延安道路」中的性别问题——阶级与性别议题的历史思考》,下面這段很有趣。
贺桂梅,“延安道路”中的性别问题——阶级与性别议题的历史思考,原载《南开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6期p16~22。
---
我認為,作者在這邊的立場是,儘管想要幫當時反抗舊社會的女性講些話,卻依舊是以父權社會的觀點在看待整件事情。
文中提及「过于激进的做法,鼓动农村年轻女性的独立和个人要求」,我個人覺得這句話便表明了作者的意識形態。儘管全文似乎經常「幫女性講話」,但實際上作者判斷公平、平等與否的標準,還是以「父權社會」慣有的邏輯在進行判準。換言之,假設我們將社會上性別不平等、男性對女性的迫害視為「理所當然」的話,那麼女性所進行的所有行為都會因此被評分「這個激進」「這個不夠激進」「這個太過激進」...等等,而這邊判斷的標準則是採所謂父權社會價值觀。
我認為,暴力不分輕重,無論言語恐嚇或動手傷人的暴力形式,都不恰當。也因此,雖然我極其唾棄文中的男性毫不反省自己在「舊社會」中對女性所進行那堆自以為是的限制、歧視與暴力,卻因為權力稍微被剝奪後哭喊著女性不該行使暴力。但不代表我就認同A打人,所以B打人就正當這種荒謬的邏輯,而是當你指著別人說不該這麼對我時,是不是也能檢討一下自己呢?呵呵,不過這種根深蒂固的意識形態、性別偏見,有時候總是賠上了性命,人們才體會到其中的恐怖,才驚覺到壓迫與被壓迫、傷害與受害都一樣可悲、可憐。
“ 妇女主义”造成的问题是,采取过于激进的做法,鼓动农村年轻女性的独立和个人要求,势必造成乡村矛盾,尤其是与根深蒂固的乡村男权观念,及通过家庭/家族秩序实施的男权控制之间形成冲突,这种激烈颠覆或破坏传统乡村结构的做法,显然会影响到乡村社会的稳定发展。在不同的材料中都可以看到这种做法对乡村社会的消极影响。如蔡畅的文章在介绍示范地区的妇女工作经验时提到,运动早期在鼓动妇女参加纺织厂时,即引起了乡村男性的抵制:“赚几个钱,老婆没有了怎么能行?”
杰克。贝尔登在他的《中国震撼世界》中,详细讲述了一个乡村女性金花如何利用共产党的妇女组织迫使她的公公和丈夫就范的故事。金花迫于乡村习俗和父母意愿,嫁给一个大自己十多岁的“丑”男人。丈夫和公公、公婆、小姑子的虐待,使她了无生趣且充满仇恨。共产党在村里组织妇女会之后,金花依靠组织的帮助 “教训”了丈夫,而教训的手段,则是妇女会集体出动,把男人痛打一顿,并迫使他答应不再虐待妻子。那个丈夫最后充满怨毒地逃离了家乡:“……我认为女的就应该听男的。可是,你看,在八路军管辖地区里,女的都狂得很,不听男人的话。”金花也和他离了婚,并满怀希望地畅想未来的新生活[1] (pp.340~382)。——正是上面这个故事,使贝尔登得出结论,认为共产党找到了“打开中国妇女之心的钥匙”。
尽管故事发生的时间在“四三决定”之后,且区域也不一样(冀中而非陕甘宁边区),但从故事描述的内容上看,金花及其所在村庄的妇女会的过激行为,显然并非延安新政策鼓励的方式。“四三决定” 批评此前妇女政策的错误时,列举的内容与金花的故事有许多相似之处,“在宣传男女平等、婚姻自由,鼓励妇女向封建势力作斗争的过程中,采取了一些比较激烈的斗争手段。例如给虐待媳妇的婆婆戴高帽子游街,在大会上批斗打骂妻子的丈夫,轻率的处理婚姻纠纷等等”[2](pp.510~511)。尽管中共鼓励农村妇女争取平等的地位,但上述激烈的冲突,显然与中国共产党力图形成广泛的社会动员,赢得乡村农民拥护这一目标发生冲突。
贺桂梅,“延安道路”中的性别问题——阶级与性别议题的历史思考,原载《南开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6期p16~22。
---
我認為,作者在這邊的立場是,儘管想要幫當時反抗舊社會的女性講些話,卻依舊是以父權社會的觀點在看待整件事情。
文中提及「过于激进的做法,鼓动农村年轻女性的独立和个人要求」,我個人覺得這句話便表明了作者的意識形態。儘管全文似乎經常「幫女性講話」,但實際上作者判斷公平、平等與否的標準,還是以「父權社會」慣有的邏輯在進行判準。換言之,假設我們將社會上性別不平等、男性對女性的迫害視為「理所當然」的話,那麼女性所進行的所有行為都會因此被評分「這個激進」「這個不夠激進」「這個太過激進」...等等,而這邊判斷的標準則是採所謂父權社會價值觀。
我認為,暴力不分輕重,無論言語恐嚇或動手傷人的暴力形式,都不恰當。也因此,雖然我極其唾棄文中的男性毫不反省自己在「舊社會」中對女性所進行那堆自以為是的限制、歧視與暴力,卻因為權力稍微被剝奪後哭喊著女性不該行使暴力。但不代表我就認同A打人,所以B打人就正當這種荒謬的邏輯,而是當你指著別人說不該這麼對我時,是不是也能檢討一下自己呢?呵呵,不過這種根深蒂固的意識形態、性別偏見,有時候總是賠上了性命,人們才體會到其中的恐怖,才驚覺到壓迫與被壓迫、傷害與受害都一樣可悲、可憐。
標籤:
閱
【環境事,自己拍!拿起攝影機,看見土地生命!】
這周六11/22一起去影展吧!
公視【我們的島】第一屆環境紀錄短片影展曁頒獎典禮,誰是得主?
在臺灣各種環境大小事每天都在發生,許多人希望透過媒體的報導,讓社會大眾知道,讓政府重視,進而能夠產生改變,但是環境的議題有時很難吸引媒體的目光,「環境事,自己拍!從拿起攝影機,開始認識自己的家鄉土地!」是公視「我們的島」節目,舉辦第一屆環境紀錄短片徵件的主要用意,希望透過攝影者的雙眼,看見更多的環境故事,也讓更多的人關心這塊土地。
這次入選的作品中,有一些導演都是非專業的媒體工作者,甚至還有的是第一次剪輯製作影片,像是「四草紀事」就是由一群台大的研究生獨立完成的,長期研究生物的他們,對於影片製作一竅不通,只憑藉著一股熱情,慢慢的剪出一部作品,或許製作手法不太純熟,但是透過他們的眼睛,我們更真實的看見四草濕地開發的驚人速度,也從心體會研究人員的無奈與真誠的感動!
「何日再見溪哥」則是居住在當地的影像工作者拍攝的作品,當他看見家鄉的鶯歌溪開始變貌,就抽絲剝繭的追查原因,滿是泡沫的鶯歌溪,畫面令人震憾,而從消失的溪哥生態,也看見了導演想要找回家鄉記憶的用心。
有些影片則是充滿了改變的生命力,像是「河流筆記」,則是紀錄了一群海佃國小的學生,小朋友童稚的旁白,娓娓道出他們眼中的嘉南大圳,他們不明白為什麼每天上課經過的水圳總是臭臭的,在老師的帶領下,他們開始了孩童的行動,到底一群十歲左右的孩子,能做些什麼?看了這部影片,你不得不豎起大姆指!
另外,還有描述在南台灣的珊瑚礁小島,小琉球潮間帶的「多仔坪之歌」,從有機農業到追查污染元兇的「有機‧有鴨‧有米樂」,還有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流浪動物的「流浪邊緣」,每部環境短片,都呈現出感動人心的樸質美感。
這只是一個開始,未來,我們的島節目將會持續舉辦環境紀錄短片徵件活動,鼓勵大家拿起攝影機,紀錄身邊的環境故事,更希望透過您的雙眼,一同關懷這塊土地。
影展時間:11/22(六)下午1:30(詳細流程請見邀請函附件)
影展地點:台北國際藝術村 幽竹廳http://www.artistvillage.org/about_map.htm
現場備有有機素食茶點
入圍的六部短片,將從11月24日起連續六週,在每周一晚間十點公視十三頻道「我們的島」節目中播出。
聯絡人:公視 廖婕妤 0953255382,詹佳霖0912101284
【影片介紹】
■《河流筆記》—林冠伶
一群海佃國小的學生,每天沿著嘉南大圳的河堤走路上學。只是不知道為什麼,嘉南大圳不但沒有清澈的河水,每天經過的時候還有一點臭臭的。2005年,老師同學和家長組成了走讀台江讀書會。讀書會沒有課本,一群大人小孩開始了「用行動向大自然學習的課程」。走出校園,從飼養螢火蟲,到為嘉南大圳請願,到底一群十歲左右的孩子,能做些什麼?
■《何日再見溪哥》—吳柏佑
走在鶯歌溪旁,我們常常會聞到空氣裡陣陣的惡臭,溪水烏黑變色且帶著刺鼻的怪味,大多數人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有這些味道,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溪裡的魚蝦消失了。工廠導致水質污染,河川生態只能默默接受這樣的改變。在有意和無意之間,「溪哥」的家被剝奪了,希望有一天能在鶯歌溪再見到牠。
■《多仔坪之歌》—潘佳修
透過當地民宿業者阿添豐富的生態解說,陳述在南台灣被遺忘的珊瑚礁小島小琉球潮間帶─多仔坪。這片豐富的潮間帶,遇到觀光發展、毒魚事件、研究單位等的衝擊時,阿天的解說不是只有美麗生態,更多的內容是生態危機。
■《四草記事》—楊曼瑜
五年前,為了監測南科對水鳥棲地的影響,一群台大學生從台北到台南,開始了長期的環境評估計畫。五年來,他們目睹了漁塭被填土成為平地,平地又變成工廠,熟悉的四草景象不斷在改變。雖然今年東方環頸鴴的幼鳥順利長大,秋天的候鳥也逐漸抵達台灣,但明年又會怎麼樣呢?
■《有機‧有鴨‧有米樂》—陳樂人
苗栗火炎山苑裡沖積扇平原生態人文發展協會,在協會的認知裡,真正在產地看到生態才是有機,推出自家品牌「鴨耕米」。如今他們面臨外來水源導電度過高,未來可能影響有機認證及長期土壤鹽化的問題,他們決定以生態工法,改善水源。
■《流浪邊緣》—王別丘
台灣寵物市場有高達200億元的商機,狗狗的生活應該愜意幸福,但事實上,還是隨處可見狗狗在流浪。一波波寵物飼養熱潮下就是一批批被棄養的犬隻,狗狗被人類拋棄而流浪,拋棄狗狗、藐視生命的人類的心,是不是也在流浪?
公視【我們的島】第一屆環境紀錄短片影展曁頒獎典禮,誰是得主?
在臺灣各種環境大小事每天都在發生,許多人希望透過媒體的報導,讓社會大眾知道,讓政府重視,進而能夠產生改變,但是環境的議題有時很難吸引媒體的目光,「環境事,自己拍!從拿起攝影機,開始認識自己的家鄉土地!」是公視「我們的島」節目,舉辦第一屆環境紀錄短片徵件的主要用意,希望透過攝影者的雙眼,看見更多的環境故事,也讓更多的人關心這塊土地。
這次入選的作品中,有一些導演都是非專業的媒體工作者,甚至還有的是第一次剪輯製作影片,像是「四草紀事」就是由一群台大的研究生獨立完成的,長期研究生物的他們,對於影片製作一竅不通,只憑藉著一股熱情,慢慢的剪出一部作品,或許製作手法不太純熟,但是透過他們的眼睛,我們更真實的看見四草濕地開發的驚人速度,也從心體會研究人員的無奈與真誠的感動!
「何日再見溪哥」則是居住在當地的影像工作者拍攝的作品,當他看見家鄉的鶯歌溪開始變貌,就抽絲剝繭的追查原因,滿是泡沫的鶯歌溪,畫面令人震憾,而從消失的溪哥生態,也看見了導演想要找回家鄉記憶的用心。
有些影片則是充滿了改變的生命力,像是「河流筆記」,則是紀錄了一群海佃國小的學生,小朋友童稚的旁白,娓娓道出他們眼中的嘉南大圳,他們不明白為什麼每天上課經過的水圳總是臭臭的,在老師的帶領下,他們開始了孩童的行動,到底一群十歲左右的孩子,能做些什麼?看了這部影片,你不得不豎起大姆指!
另外,還有描述在南台灣的珊瑚礁小島,小琉球潮間帶的「多仔坪之歌」,從有機農業到追查污染元兇的「有機‧有鴨‧有米樂」,還有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流浪動物的「流浪邊緣」,每部環境短片,都呈現出感動人心的樸質美感。
這只是一個開始,未來,我們的島節目將會持續舉辦環境紀錄短片徵件活動,鼓勵大家拿起攝影機,紀錄身邊的環境故事,更希望透過您的雙眼,一同關懷這塊土地。
影展時間:11/22(六)下午1:30(詳細流程請見邀請函附件)
影展地點:台北國際藝術村 幽竹廳http://www.artistvillage.org/about_map.htm
現場備有有機素食茶點
入圍的六部短片,將從11月24日起連續六週,在每周一晚間十點公視十三頻道「我們的島」節目中播出。
聯絡人:公視 廖婕妤 0953255382,詹佳霖0912101284
【影片介紹】
■《河流筆記》—林冠伶
一群海佃國小的學生,每天沿著嘉南大圳的河堤走路上學。只是不知道為什麼,嘉南大圳不但沒有清澈的河水,每天經過的時候還有一點臭臭的。2005年,老師同學和家長組成了走讀台江讀書會。讀書會沒有課本,一群大人小孩開始了「用行動向大自然學習的課程」。走出校園,從飼養螢火蟲,到為嘉南大圳請願,到底一群十歲左右的孩子,能做些什麼?
■《何日再見溪哥》—吳柏佑
走在鶯歌溪旁,我們常常會聞到空氣裡陣陣的惡臭,溪水烏黑變色且帶著刺鼻的怪味,大多數人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有這些味道,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溪裡的魚蝦消失了。工廠導致水質污染,河川生態只能默默接受這樣的改變。在有意和無意之間,「溪哥」的家被剝奪了,希望有一天能在鶯歌溪再見到牠。
■《多仔坪之歌》—潘佳修
透過當地民宿業者阿添豐富的生態解說,陳述在南台灣被遺忘的珊瑚礁小島小琉球潮間帶─多仔坪。這片豐富的潮間帶,遇到觀光發展、毒魚事件、研究單位等的衝擊時,阿天的解說不是只有美麗生態,更多的內容是生態危機。
■《四草記事》—楊曼瑜
五年前,為了監測南科對水鳥棲地的影響,一群台大學生從台北到台南,開始了長期的環境評估計畫。五年來,他們目睹了漁塭被填土成為平地,平地又變成工廠,熟悉的四草景象不斷在改變。雖然今年東方環頸鴴的幼鳥順利長大,秋天的候鳥也逐漸抵達台灣,但明年又會怎麼樣呢?
■《有機‧有鴨‧有米樂》—陳樂人
苗栗火炎山苑裡沖積扇平原生態人文發展協會,在協會的認知裡,真正在產地看到生態才是有機,推出自家品牌「鴨耕米」。如今他們面臨外來水源導電度過高,未來可能影響有機認證及長期土壤鹽化的問題,他們決定以生態工法,改善水源。
■《流浪邊緣》—王別丘
台灣寵物市場有高達200億元的商機,狗狗的生活應該愜意幸福,但事實上,還是隨處可見狗狗在流浪。一波波寵物飼養熱潮下就是一批批被棄養的犬隻,狗狗被人類拋棄而流浪,拋棄狗狗、藐視生命的人類的心,是不是也在流浪?
標籤:
活動
2008-11-10
搬家。
前天,老爸打電話給我,跟我說我們要搬家了。
礁溪那個家以後不住了,應該會搬去溪南(蘭陽溪以南)。但由於蓋房子加裝潢可能還要1年多時間,所以何時可以搬過去也不確定。
早該搬了,我總是這麼說。阿嬤過世的時候就該搬離那個是非之地。小小村子,真是讓我體會到一種恐怖的窒息感。什麼都能比較,流言蜚語一堆。雖然從小在那邊長大,也很喜歡宜蘭的環境,但是我似乎無法自在的在那邊生活。總覺得自己既像遊子,又像過客。偶爾停留,比較難喚起自己悲傷的記憶,才有辦法留下對故鄉的眷戀。
天母的家,從高中開始到現在也十年左右了。雖然過去經常都只有我一個人在家,可是依舊缺乏某種安定感。大學四年通車(與)上課的時間,遠遠超過我在家裡停留的時間。在報社工作時,更別提什麼上、下班時間,沒有分別阿,整天都處於「上班中」的狀態。但我喜歡天母,比起台北市其他地方,這裡至少讓我感覺舒服一些,安靜的環境讓我對台北的厭煩少了些。
每次講到這,就想到國中、高中時候上台北的印象。
搭著慢車告別龜山島,來到悶熱潮濕的盆地。過去多半住在松山的親戚家、永和的親戚家,讓我對台北的印象就是悶、擠、吵。那時候的我,還很不習慣晚上9點過後路上熱鬧的人車,躺在床上總是翻滾到身體疲憊異常方能入睡。
呵呵,說來好笑,唯一讓我覺得有「家」的感覺的地方,是碩士班住的宿舍。小小雙人房,跟室友娃娃背對背看書,偶爾聽她講她男朋友的糗事,然後回個頭繼續看滿櫃的書。很舒服、很自在。
雖然那天聽笨童仔細分析存錢買房子的困難度,但我還是要買到自己的房子,再累都要有自己的空間。唉,我真是個不孝的小孩,從小就想離開家。
喔喔,BTW,今天晚上回家路上,看見了比過去還要多的外國人,從公車站走回家這三分鐘就已經看見六個,還有個騎單車的小孩差點被車撞到。真奇怪,我家這邊什麼時候搬來這麼多外國人?可能是因為路口那幾棟剛完工的大廈吧?嘖嘖...剛剛老妹說,SBL一個明星球員就住在我家對面,她說遇到他很多次了,但是到今天晚上才認出來。
另外,我今天拔了這輩子最後一顆智齒。醫生真厲害,不到五分鐘時間照完X光、打麻藥、拔牙、放棉花。而且完全不痛。小魏神父,您要好好注意自己的牙齒喔~~ XD
礁溪那個家以後不住了,應該會搬去溪南(蘭陽溪以南)。但由於蓋房子加裝潢可能還要1年多時間,所以何時可以搬過去也不確定。
早該搬了,我總是這麼說。阿嬤過世的時候就該搬離那個是非之地。小小村子,真是讓我體會到一種恐怖的窒息感。什麼都能比較,流言蜚語一堆。雖然從小在那邊長大,也很喜歡宜蘭的環境,但是我似乎無法自在的在那邊生活。總覺得自己既像遊子,又像過客。偶爾停留,比較難喚起自己悲傷的記憶,才有辦法留下對故鄉的眷戀。
天母的家,從高中開始到現在也十年左右了。雖然過去經常都只有我一個人在家,可是依舊缺乏某種安定感。大學四年通車(與)上課的時間,遠遠超過我在家裡停留的時間。在報社工作時,更別提什麼上、下班時間,沒有分別阿,整天都處於「上班中」的狀態。但我喜歡天母,比起台北市其他地方,這裡至少讓我感覺舒服一些,安靜的環境讓我對台北的厭煩少了些。
每次講到這,就想到國中、高中時候上台北的印象。
搭著慢車告別龜山島,來到悶熱潮濕的盆地。過去多半住在松山的親戚家、永和的親戚家,讓我對台北的印象就是悶、擠、吵。那時候的我,還很不習慣晚上9點過後路上熱鬧的人車,躺在床上總是翻滾到身體疲憊異常方能入睡。
呵呵,說來好笑,唯一讓我覺得有「家」的感覺的地方,是碩士班住的宿舍。小小雙人房,跟室友娃娃背對背看書,偶爾聽她講她男朋友的糗事,然後回個頭繼續看滿櫃的書。很舒服、很自在。
雖然那天聽笨童仔細分析存錢買房子的困難度,但我還是要買到自己的房子,再累都要有自己的空間。唉,我真是個不孝的小孩,從小就想離開家。
喔喔,BTW,今天晚上回家路上,看見了比過去還要多的外國人,從公車站走回家這三分鐘就已經看見六個,還有個騎單車的小孩差點被車撞到。真奇怪,我家這邊什麼時候搬來這麼多外國人?可能是因為路口那幾棟剛完工的大廈吧?嘖嘖...剛剛老妹說,SBL一個明星球員就住在我家對面,她說遇到他很多次了,但是到今天晚上才認出來。
另外,我今天拔了這輩子最後一顆智齒。醫生真厲害,不到五分鐘時間照完X光、打麻藥、拔牙、放棉花。而且完全不痛。小魏神父,您要好好注意自己的牙齒喔~~ XD
標籤:
叫一叫
2008-11-09
■第31屆時報文學獎---人間.失格──高樹少年之死
...我心思凌亂地越來越覺得我也是劊子手,我手上沾滿了鮮血。在殘忍的永鋕死亡的真相背後,我手上和每個潛意識裡歧視娘娘腔的台灣人一樣,我手裡也淌著永鋕身上汨汨流出的血。
第31屆時報文學獎
人間.失格──高樹少年之死
陳俊志 (20081025)
葉永鋕的悲劇發生在二○○○年初夏的早上,屏東高樹國三學生葉永鋕,在音樂課上舉手告訴老師他要去尿尿,那時距離下課還有五分鐘。這個男孩從來不敢在正常下課時間上廁所,他總要找不同的機會去。葉永鋕再也沒有回來過。
尋找葉永鋕
室友阿哲激動地告訴我屏東有一個國中生在廁所離奇死亡,死因不明,但他因舉止女性化在學校常被欺負。這是報紙一角社會版新聞透露的微弱的訊息。我擔心遺體火化後,任何可能的線索從此消失。深夜搭上統聯,出發前往陌生的高樹。
我在風沙飛塵的省道上徬徨地問路,沒有任何線索,只能相信手上的攝影機會帶給我力量。
葉媽媽回憶兒子出事的那天早上,葉永鋕喝了兩瓶優酪乳,精神抖擻地在音樂課上唱歌唱得好大聲。上課中,他向老師請求去上廁所,一邊還快樂地嚼著口香糖。葉永鋕在廁所被發現倒臥在地,只能發出微弱的聲息,掙扎著試圖爬行,鼻子嘴巴流血,外褲拉鍊沒有拉上。
葉媽媽憤怒極了,「他們都說他娘娘腔,在廁所脫他褲子檢查看他是不是查甫子。我跟他爸爸都告訴他,要看就讓他們看……。」「他小學時,我和他爸爸就帶他去高雄醫學院檢查,結果醫生告訴我們孩子沒有病,有病的是我們。」
從此,葉爸爸葉媽媽帶著讀小學的兒子,每個禮拜三搭乘顛簸的屏東客運,一家三口到高醫進行家族治療。不是要矯正葉永鋕的娘娘腔,而是試著讓全家人接受這個不同的男孩。禮拜三的家族治療,進行長達半年,成為務農的葉家記憶中難得悠閒的旅行。
廁所
高樹國中在悲劇發生當下,立刻清洗廁所。甚至到命案發生第二天,法醫到廁所勘驗時,校方都沒有封鎖現場,刑事案件最重要的直接證據,已被校方破壞殆盡。
從一年級開始,葉永鋕因為聲音尖細,愛比蘭花指,喜歡打毛線、烹飪,常和女同學在一起,就被一些同學強行脫褲以「驗明正身」。葉永鋕害怕上廁所再被欺負,不是趁上課時去,就是偷偷用教職員廁所,或要同學陪他去。
葉永鋕國二一整年沒睡過午覺,每天中午被汽修班的中輟生強迫代寫國文作業。葉永鋕留紙條給媽媽,說有人在放學途中要打他,要媽媽保護他。有同學說,葉永鋕因為怕被打,要他陪他繞遠路回家……。
高樹派出所和里港分局刑事組,一接到報案電話,第一個反應都是,「高樹國中又發生打架,欺負事件了……」
葉永鋕死後,更多的謎團浮現。
解剖
……最後,請您要做就做得徹徹底底!邊跪著,邊打字以示對您的支持!搞噱頭的話,可別怪我啐你一口!
──2000年六月同志網站上轉來給我的留言
BBS上轉來一封又一封的信。我讀到蒼老的同性戀者一代又一代繼承著,縈繞著一個又一個被欺負娘娘腔男孩的縮影,過去,現在與未來,不斷放大收縮,如瞳孔遭遇強光。
我撐著眼睛逆光看去,恍惚中想起端午節那天悶熱的細節。
這天葉家人引頸期盼,終於盼到台權會的顧立雄律師來到高樹國中的廁所現場勘查。我試著保持客觀,冷靜拍攝,攝影機實在無能承載現場的殘酷。我沒有想到,顧律師會詳細問到解剖屍體時的種種細節。永鋕的舅舅一樣一樣講著法醫如何將永鋕的心肝切下,在法碼秤上看是否有病變跡象……我知道另一頭的葉爸爸葉媽媽眼淚撲簌落下,我鏡頭不敢移動,我一動也不敢動。我沒有權利干擾這一刻。
在高樹鄉拍攝完的客運夜班車上,我心思凌亂地越來越覺得我也是劊子手,我手上沾滿了鮮血。在殘忍的永鋕死亡的真相背後,我手上和每個潛意識裡歧視娘娘腔的台灣人一樣,我手裡也淌著永鋕身上汨汨流出的血。我從小到大也總是被嘲笑娘娘腔,總是被欺負,為什麼我做得不夠多?!
葉爸爸從永鋕死去那天開始耳朵聽不清楚了。葉爸爸罹患身心轉化症,失去兒子的悲痛讓他選擇性暫時失去聽覺。法醫鑑定孩子的遺體,解剖過程中殘忍的細節,葉爸爸完全聽不見法醫告訴他的任何話。
永鋕在學校死去的巨大悲傷,時時侵襲葉媽媽。「我生他的時候,揹斷了兩條背帶,下田也揹著他,做家事也揹著他,永鋕就好像是在我的背上長大的。如果知道送他到學校會讓他死掉,我要一輩子把他揹在我的背上。」
家的毀損
「他在殯儀館的時候,我每天都去看他,換新的花。我公公和村裡一些人,一直罵我,『小孩子都那麼絕情,不要我們了,妳還整天這樣失魂落魄。』火化以後他的骨灰放在高樹的廣修禪寺,我在田裡工作,想到他,就跑去那裡哭一哭,跟他說說話,再回田裡做事。」
「我一到黃昏心就痛,很像有一把刀在戳,來來回回不曉得戳多少次。高樹的診所開藥給我吃,都是安眠藥,醫生說我這是心病,什麼藥都沒用。晚上睡不著,我很想一口氣吞下所有藥丸,再也不要讓自己那麼痛苦。是想到我先生跟小兒子,我才沒有跟他走了。」
永鋕剛過世的第一年,葉媽媽強烈希望想要再生一個小孩,她希望是女孩。她希望永鋕投胎變成女孩,有緣份再來當她的小孩,讓她永遠照顧保護,不必像這輩子因為娘娘腔受苦。
只是,每天黃昏一到,葉媽媽還是不由自主地整個心揪痛起來。那是以前每天永鋕差不多該放學回家的時候。葉家門口種了一棵很大的芒果樹,枝葉繁茂,永鋕很黏媽媽,老遠老遠就會大叫:「媽媽,我回來了!」
這一天的黃昏,下完田的歐巴桑們,三三兩兩騎腳踏車從葉家門口的芒果樹經過。婦人們不約而同來給葉媽媽洗燙頭髮。
「我們那時候每日都來陪她,安慰她。小孩子要走,不跟我們了,也沒辦法。」建興村的歐巴桑們一邊吹燙頭髮一邊安慰葉媽媽。「他真的很乖,也會幫我洗頭,也會幫他媽媽做家事,又高大又英俊。」
胖胖的歐巴桑一邊做頭髮一邊熱鬧地唱起山歌,逗葉媽媽開心。坐在客廳板凳等待的歐巴桑也唱起台語老歌「思念的情歌」──「啊,雖然有伊相片安慰我……」
稻埕
葉永鋕事件剛發生時,頗受媒體注意,校方採取封鎖消息政策,訓導主任在朝會上宣布不准談論此事。當時同學之間頗有白色恐怖氣氛。
如今,這些同學都已退伍或就業。可他們總記得,從前從前,有個三八愛鬧的同學葉永鋕,在國三那年死去,沒有機會和他們一起長大,體會人生的苦樂滋味。
葉永鋕最好的同班同學叫許耀政,沈默寡言,有一雙哀傷的眼睛。他是木訥的農家子弟。與許耀政進行訪談時,黑夜的稻埕院子,他全家人有著跟他一樣沈默木訥的臉。許耀政說不出話來。
在攝影機背後的我一樣沈默著。我知道的,我一直知道生命裡的那種痛。經過了好多年,傍晚下起雷雨,鄉村青年騎著野狼125呼嘯而過。陰暗的高樹客運車站,進站的破落公車閃耀著晦澀的光。許耀政終於打破沈默。他告訴我,永鋕死去的這些年,他持續地鍛鍊身體,他已經永遠永遠懂得,世界不可能改變的,強霸勢必欺凌弱小,他只有讓自己變強,他才不會死去。
第二天白天,我在許耀政家裡貧窮侷促的客廳,破落的牆上仍然掛著他和永鋕的幼稚園畢業照,那麼幼小的他們眼睛彷彿發著光,興致勃勃看著前方。
小鎮
我曾經帶著攝影機陪著葉家人回到出事的廁所好幾次。有一次拍攝讓我難忘。我走到葉永鋕最愛上的音樂課教室,他覺得最安全的地方。那天下雨,天色猶昏。音樂教室隔壁就是拳擊教室。音樂教室又破又小,鋼琴破爛極了。相反地,拳擊教室寬敞舒服,沙包又大又重。我突然不寒而慄。
在一次又一次的訪談中,我知道葉永鋕國中三年來,是被哪些陽剛的男孩歧視欺負。我知道這些陽剛男孩的青春就在無所事事地練八家將,打拳擊中度過。而他們在國中畢業前,早已被高樹地方的角頭網羅。小鎮裡隱隱然有一張細密的黑金暴力網絡交織著。
我一直思考著,如果葉永鋕能夠活下來,他在台灣的每一個角落,他的生命將長成如何?
標籤:
轉文
2008-11-06
又來了(哭
本來今天很開心,中午可以跟研究所兩位同學吃飯,晚上又跟笨童一起去二手書店還有吃晚餐。聊了好多,談到這一年來的心路歷程,才發現我們兩個有著很類似的困境。還好,也許我們都想開了些什麼吧。但是愈聊我的身體愈不舒服...
每個月一次痛死人的MC,讓我每次都要淒厲、哀怨地喊著不想當女人。整個下腹部痛到好像被人用力搥過,腰背部更像是被拿刀橫砍過一樣,痛不欲生。身體不斷流汗,手腳卻是冰冷的。
幸好KB有接電話,可以來公館接我,否則我已經打算要拖著笨童跟我搭小黃回去了。
離開餐廳後,我拖著蹣跚的步伐(吃飯前我還走得比她快咧),走幾步就蹲一下、坐一下。後來索性坐在懷恩堂前面,等著KB過來。沒想到,居然巧遇溫老師,他剛好從我們前面經過,我也顧不了肚子痛得要命,趕緊上前跟老師打招呼。
跟老師聊了好多,真有如沐春風的感覺,談話的過程突然肚子也比較不痛了。老師人超好,還問說要不要他送我回去,他應該也被我慘白的臉色嚇到吧...囧。沒想到會遇到老師,呵呵,心情真好,雖然身體很痛。不過可憐的笨童也就被晾在旁邊好久。
老師買了好幾本看起來很有趣的書,我手中也有幾本晚上在書局買的書。他手上那本看起來真的很有趣的樣子,我說下回要去他研究室跟他借來看,老師也很爽快的說好阿!
現在,我要去床上躺平了,痛得受不了。又要翻滾好幾天了,唉。
每個月一次痛死人的MC,讓我每次都要淒厲、哀怨地喊著不想當女人。整個下腹部痛到好像被人用力搥過,腰背部更像是被拿刀橫砍過一樣,痛不欲生。身體不斷流汗,手腳卻是冰冷的。
幸好KB有接電話,可以來公館接我,否則我已經打算要拖著笨童跟我搭小黃回去了。
離開餐廳後,我拖著蹣跚的步伐(吃飯前我還走得比她快咧),走幾步就蹲一下、坐一下。後來索性坐在懷恩堂前面,等著KB過來。沒想到,居然巧遇溫老師,他剛好從我們前面經過,我也顧不了肚子痛得要命,趕緊上前跟老師打招呼。
跟老師聊了好多,真有如沐春風的感覺,談話的過程突然肚子也比較不痛了。老師人超好,還問說要不要他送我回去,他應該也被我慘白的臉色嚇到吧...囧。沒想到會遇到老師,呵呵,心情真好,雖然身體很痛。不過可憐的笨童也就被晾在旁邊好久。
老師買了好幾本看起來很有趣的書,我手中也有幾本晚上在書局買的書。他手上那本看起來真的很有趣的樣子,我說下回要去他研究室跟他借來看,老師也很爽快的說好阿!
現在,我要去床上躺平了,痛得受不了。又要翻滾好幾天了,唉。
標籤:
叫一叫
Bans in 3 states on gay marriage
By Jesse Mckinley and Laurie Goodstein
Thursday, November 6, 2008
SAN FRANCISCO: A giant rainbow-colored flag in the gay-friendly Castro neighborhood of San Francisco was flying at half-staff on Wednesday as social and religious conservatives celebrated the passage of measures that ban same-sex marriage in California, Florida and Arizona.
In California, where same-sex marriage had been performed since June, the ban passed with 52 percent of the vote, according to figures from the secretary of state and projections by several California news media outlets. Opponents of same-sex marriage won by even bigger margins in Arizona and Florida. Just two years ago, Arizona rejected a similar ban.
The across-the-board sweep, coupled with passage of a measure in Arkansas intended to bar gay men and lesbians from adopting children, was a stunning victory for religious conservatives, who had little else to celebrate on an Election Day that saw Senator John McCain lose and other ballot measures, like efforts to restrict abortion in South Dakota, California and Colorado, rejected.
"It was a great victory," said the Rev. James Garlow, senior pastor of Skyline Church in San Diego County and a leader of the campaign to pass the California measure, Proposition 8. "We saw the people just rise up."
The losses devastated supporters of same-sex marriage and ignited a debate about whether the movement to expand the rights of same-sex couples had hit a cultural brick wall, even at a time of another civil rights success, the election of a black president.
Thirty states have now passed bans on same-sex marriage.
Supporters of same-sex marriage in California, where the fight on Tuesday was fiercest, appeared to have been outflanked by the measure's highly organized backers and, exit polls indicated, hurt by the large turnout among black and Hispanic voters drawn to Senator Barack Obama's candidacy. Obama opposes same-sex marriage.
California will still allow same-sex civil unions, but that is not an option in Arizona and Florida. Exit polls in California found that 70 percent of black voters backed the ban. Slightly more than half of Latino voters, who made up almost 20 percent of voters, favored the ban, while 53 percent of whites opposed it.
Julius Turman, a chairman of the Alice Toklas LGBT Democratic Club, a gay political group here, said he called his mother in tears when Obama won the presidency, only to be crying over the same-sex marriage vote in a different way not much later.
"It is the definition of bittersweet," Turman said. "As an African-American, I rejoiced in the symbolism of yesterday. As a gay man, I thought, 'How can this be happening?' "
Proposition 8's passage left only Massachusetts and Connecticut as states where same-sex marriages are legal, though both Rhode Island and New York will continue to recognize such ceremonies performed elsewhere. Civil unions or domestic partnerships, which carry many of the same rights as marriage, are allowed in a handful of states. More than 40 states now have constitutional bans or laws against same-sex marriages.
On Wednesday, five months of same-sex marriages in California declared legal by the State Supreme Court in May appeared to have come to a halt.
"This city is no longer marrying people" of the same sex, Gavin Newsom, the mayor of San Francisco, announced at a grim news conference at City Hall, where hundreds of same-sex couples had rushed to marry in the days and hours leading up to Tuesday's vote.
The status of those marriages, among 17,000 same-sex unions performed in the state, was left in doubt by the vote. The state's attorney general, Jerry Brown, reiterated Wednesday that he believed that those marriages would remain valid, but legal skirmishes were expected.
The cities of Los Angeles and San Francisco, and Santa Clara County, as well as several civil rights and gay rights groups, said on Wednesday that they would sue to block the ban.
Some opponents of the proposition were also still holding out slim hopes that a batch of perhaps as many as four million provisional and vote-by-mail ballots would somehow turn the tide.
The victory of the social and religious conservatives came on a core issue that has defined their engagement in politics over the past decade.
The Rev. Joel Hunter, an evangelical pastor in Florida, said many religious conservatives felt more urgency about stopping same-sex marriage than about abortion, another hotly contested issue long locked in a stalemate.
"There is enough of the population that is alarmed at the general breakdown of the family, that has been so inundated with images of homosexual relationships in all of the media," said Hunter, who gave the benediction at the Democratic National Convention this year, yet supported the same-sex marriage ban in his state. "It's almost like it's obligatory these days to have a homosexual couple in every TV show or every movie."
Supporters of the bans in California, Arizona and Florida benefited from the donations and volunteers mobilized by a broad array of churches and religious groups from across the ethnic spectrum.
The Rev. Samuel Rodriguez, a pastor in Sacramento and president of the National Hispanic Christian Leadership Conference, said the campaign to pass Proposition 8 had begun with white evangelical churches but had spread to more than 1,130 Hispanic churches whose pastors convinced their members that same-sex marriage threatened the traditional family.
"Without the Latino vote," Rodriguez said, "Proposition 8 would never have succeeded."
Frank Schubert, the campaign manager for Protect Marriage, the leading group behind Proposition 8, agreed that minority votes had put the measure over the top, saying that a strategy of working with conservative black pastors and community leaders had paid off.
"It's a big reason why we won, no doubt about it," he said.
Proposition 8 was one of the most expensive ballot measures ever waged, with combined spending of more than $75 million. Focus on the Family and other religious conservative groups contributed money to help pass the same-sex marriage measures in all three states.
Forces on both sides viewed California as a critical test of the nation's acceptance of gay people, who have made remarkable strides in the decades since the 1969 riots in New York at the Stonewall Inn, considered the beginning of the gay rights movement.
Scholars were divided on how large a setback Tuesday's votes would be for that movement. Andrew Koppelman, a professor of law at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and the author of "Same Sex, Different States," a study of same-sex marriage, said the outcome had a silver lining, namely that it was closer than in previous statewide measures.
A 2000 ballot measure establishing a California state law against same-sex marriage passed with 61 percent of the vote. That law was overturned in May by the State Supreme Court.
In Arizona, where same-sex marriage was already against the law, the victory for Proposition 102, which amends the State Constitution, was met with a shrug by some.
"I think the country was like, 'Look, you get Obama, call it a day and go home,' " said Kyrsten Sinema, a Democratic state representative who led opponents against Proposition 102. "And frankly, I'll take it."
出處:http://www.iht.com/articles/2008/11/06/america/06marriage.php
Thursday, November 6, 2008
SAN FRANCISCO: A giant rainbow-colored flag in the gay-friendly Castro neighborhood of San Francisco was flying at half-staff on Wednesday as social and religious conservatives celebrated the passage of measures that ban same-sex marriage in California, Florida and Arizona.
In California, where same-sex marriage had been performed since June, the ban passed with 52 percent of the vote, according to figures from the secretary of state and projections by several California news media outlets. Opponents of same-sex marriage won by even bigger margins in Arizona and Florida. Just two years ago, Arizona rejected a similar ban.
The across-the-board sweep, coupled with passage of a measure in Arkansas intended to bar gay men and lesbians from adopting children, was a stunning victory for religious conservatives, who had little else to celebrate on an Election Day that saw Senator John McCain lose and other ballot measures, like efforts to restrict abortion in South Dakota, California and Colorado, rejected.
"It was a great victory," said the Rev. James Garlow, senior pastor of Skyline Church in San Diego County and a leader of the campaign to pass the California measure, Proposition 8. "We saw the people just rise up."
The losses devastated supporters of same-sex marriage and ignited a debate about whether the movement to expand the rights of same-sex couples had hit a cultural brick wall, even at a time of another civil rights success, the election of a black president.
Thirty states have now passed bans on same-sex marriage.
Supporters of same-sex marriage in California, where the fight on Tuesday was fiercest, appeared to have been outflanked by the measure's highly organized backers and, exit polls indicated, hurt by the large turnout among black and Hispanic voters drawn to Senator Barack Obama's candidacy. Obama opposes same-sex marriage.
California will still allow same-sex civil unions, but that is not an option in Arizona and Florida. Exit polls in California found that 70 percent of black voters backed the ban. Slightly more than half of Latino voters, who made up almost 20 percent of voters, favored the ban, while 53 percent of whites opposed it.
Julius Turman, a chairman of the Alice Toklas LGBT Democratic Club, a gay political group here, said he called his mother in tears when Obama won the presidency, only to be crying over the same-sex marriage vote in a different way not much later.
"It is the definition of bittersweet," Turman said. "As an African-American, I rejoiced in the symbolism of yesterday. As a gay man, I thought, 'How can this be happening?' "
Proposition 8's passage left only Massachusetts and Connecticut as states where same-sex marriages are legal, though both Rhode Island and New York will continue to recognize such ceremonies performed elsewhere. Civil unions or domestic partnerships, which carry many of the same rights as marriage, are allowed in a handful of states. More than 40 states now have constitutional bans or laws against same-sex marriages.
On Wednesday, five months of same-sex marriages in California declared legal by the State Supreme Court in May appeared to have come to a halt.
"This city is no longer marrying people" of the same sex, Gavin Newsom, the mayor of San Francisco, announced at a grim news conference at City Hall, where hundreds of same-sex couples had rushed to marry in the days and hours leading up to Tuesday's vote.
The status of those marriages, among 17,000 same-sex unions performed in the state, was left in doubt by the vote. The state's attorney general, Jerry Brown, reiterated Wednesday that he believed that those marriages would remain valid, but legal skirmishes were expected.
The cities of Los Angeles and San Francisco, and Santa Clara County, as well as several civil rights and gay rights groups, said on Wednesday that they would sue to block the ban.
Some opponents of the proposition were also still holding out slim hopes that a batch of perhaps as many as four million provisional and vote-by-mail ballots would somehow turn the tide.
The victory of the social and religious conservatives came on a core issue that has defined their engagement in politics over the past decade.
The Rev. Joel Hunter, an evangelical pastor in Florida, said many religious conservatives felt more urgency about stopping same-sex marriage than about abortion, another hotly contested issue long locked in a stalemate.
"There is enough of the population that is alarmed at the general breakdown of the family, that has been so inundated with images of homosexual relationships in all of the media," said Hunter, who gave the benediction at the Democratic National Convention this year, yet supported the same-sex marriage ban in his state. "It's almost like it's obligatory these days to have a homosexual couple in every TV show or every movie."
Supporters of the bans in California, Arizona and Florida benefited from the donations and volunteers mobilized by a broad array of churches and religious groups from across the ethnic spectrum.
The Rev. Samuel Rodriguez, a pastor in Sacramento and president of the National Hispanic Christian Leadership Conference, said the campaign to pass Proposition 8 had begun with white evangelical churches but had spread to more than 1,130 Hispanic churches whose pastors convinced their members that same-sex marriage threatened the traditional family.
"Without the Latino vote," Rodriguez said, "Proposition 8 would never have succeeded."
Frank Schubert, the campaign manager for Protect Marriage, the leading group behind Proposition 8, agreed that minority votes had put the measure over the top, saying that a strategy of working with conservative black pastors and community leaders had paid off.
"It's a big reason why we won, no doubt about it," he said.
Proposition 8 was one of the most expensive ballot measures ever waged, with combined spending of more than $75 million. Focus on the Family and other religious conservative groups contributed money to help pass the same-sex marriage measures in all three states.
Forces on both sides viewed California as a critical test of the nation's acceptance of gay people, who have made remarkable strides in the decades since the 1969 riots in New York at the Stonewall Inn, considered the beginning of the gay rights movement.
Scholars were divided on how large a setback Tuesday's votes would be for that movement. Andrew Koppelman, a professor of law at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and the author of "Same Sex, Different States," a study of same-sex marriage, said the outcome had a silver lining, namely that it was closer than in previous statewide measures.
A 2000 ballot measure establishing a California state law against same-sex marriage passed with 61 percent of the vote. That law was overturned in May by the State Supreme Court.
In Arizona, where same-sex marriage was already against the law, the victory for Proposition 102, which amends the State Constitution, was met with a shrug by some.
"I think the country was like, 'Look, you get Obama, call it a day and go home,' " said Kyrsten Sinema, a Democratic state representative who led opponents against Proposition 102. "And frankly, I'll take it."
出處:http://www.iht.com/articles/2008/11/06/america/06marriage.php
(轉) Taiwan leader meets China envoy
Taiwan President Ma Ying-jeou has met China's senior envoy to the island in the highest level contact since 1949.
The brief meeting was brought forward five hours to avoid continuing protests by Taiwanese pro-independence groups.
Mr Ma defended his agreements with Beijing, saying they did not damage Taiwan's sovereignty.
The Chinese envoy, Chen Yunlin, has signed economic agreements with Taiwan but has also been the target of street protesters since he arrived on Monday.
On Wednesday night, crowds mobbed the hotel in which Mr Chen was staying, preventing him leaving the building.
Thursday's meeting between Mr Chen and President Ma lasted just five minutes and involved the exchange of gifts - a vase from Mr Ma and a large scroll painting of a horse from Mr Chen.
Mr Ma said the meeting "symbolises a major step forward for cross-strait ties," and will "contribute to cross-strait stability and prosperity".
"But we cannot deny that differences and challenges still exist, such as Taiwan's security and Taiwan's posi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n the future both sides should see the reality and should not deny each other's existenc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welfare of the people and cross-strait peace and to resolve our differences," he said in comments broadcast live.
He is the first leader of Taiwan to meet with a senior Chinese official since the end of a civil war in 1949 which saw the communists take power in Beijing, and the Kuomintang retreat to Taiwan to create a self-governing entity which China still claims as its own.
Late-night protest
Days of vociferous protest by Taiwanese who claim Mr Ma is selling out their independent identity led to a change of schedule for the high-level meeting.
Chen Yunlin arrives in Taipei on 3 November 2008
Mr Chen's visit has already resulted in the signing of trade deals
Rowdy protesters still gathered outside the venue, one day after hundreds of protesters confined Mr Chen to a hotel where he was having dinner until well after midnight.
Taiwanese pro-independence groups accuse Mr Ma of selling out sovereignty in return for lucrative business deals.
Mr Ma's overtures, aimed at ending decades of political rivalry with Beijing, have sparked fierce protests in Taiwan since August.
Thousands of police have been deployed to ensure Mr Chen's safety during his visit, after his deputy Zhang Mingqing was knocked to the ground by protesters during a visit last month.
No compromise?
Before meeting Mr Chen, Mr Ma addressed Taiwan through a press conference, saying the negotiations were "mutually beneficial to create a win-win situation for both sides, which will benefit Taiwan.
"I did not concede an inch of Taiwan's sovereignty so as president I have not made any mistakes.
"The Republic of China is a sovereign, independent country," he said, using the formal name for Taiwan and the island's way of differentiating itself from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Deals were signed to introduce direct cargo shipping and postal services, increase passenger flights, shorten existing routes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and allow more mainland tourists to visit Taiwan.
Closer cooperation was promised on food safety.
The two sides also agreed a wildlife swap, with China receiving a deer and a Formosa serow, a goat-like animal native to Taiwan, in exchange for two pandas.
Previously, sovereignty issues involving vessels and crews forced costly detours through third countries, while China-Taiwan flights were forced to stop in Hong Kong or Macau.
Story from BBC NEWS:
http://news.bbc.co.uk/go/pr/fr/-/2/hi/asia-pacific/7712294.stm
Published: 2008/11/06 04:43:53 GMT
© BBC MMVIII
出處:http://news.bbc.co.uk/2/hi/asia-pacific/7712294.stm
The brief meeting was brought forward five hours to avoid continuing protests by Taiwanese pro-independence groups.
Mr Ma defended his agreements with Beijing, saying they did not damage Taiwan's sovereignty.
The Chinese envoy, Chen Yunlin, has signed economic agreements with Taiwan but has also been the target of street protesters since he arrived on Monday.
On Wednesday night, crowds mobbed the hotel in which Mr Chen was staying, preventing him leaving the building.
Thursday's meeting between Mr Chen and President Ma lasted just five minutes and involved the exchange of gifts - a vase from Mr Ma and a large scroll painting of a horse from Mr Chen.
Mr Ma said the meeting "symbolises a major step forward for cross-strait ties," and will "contribute to cross-strait stability and prosperity".
"But we cannot deny that differences and challenges still exist, such as Taiwan's security and Taiwan's posi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n the future both sides should see the reality and should not deny each other's existenc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welfare of the people and cross-strait peace and to resolve our differences," he said in comments broadcast live.
He is the first leader of Taiwan to meet with a senior Chinese official since the end of a civil war in 1949 which saw the communists take power in Beijing, and the Kuomintang retreat to Taiwan to create a self-governing entity which China still claims as its own.
Late-night protest
Days of vociferous protest by Taiwanese who claim Mr Ma is selling out their independent identity led to a change of schedule for the high-level meeting.
Chen Yunlin arrives in Taipei on 3 November 2008
Mr Chen's visit has already resulted in the signing of trade deals
Rowdy protesters still gathered outside the venue, one day after hundreds of protesters confined Mr Chen to a hotel where he was having dinner until well after midnight.
Taiwanese pro-independence groups accuse Mr Ma of selling out sovereignty in return for lucrative business deals.
Mr Ma's overtures, aimed at ending decades of political rivalry with Beijing, have sparked fierce protests in Taiwan since August.
Thousands of police have been deployed to ensure Mr Chen's safety during his visit, after his deputy Zhang Mingqing was knocked to the ground by protesters during a visit last month.
No compromise?
Before meeting Mr Chen, Mr Ma addressed Taiwan through a press conference, saying the negotiations were "mutually beneficial to create a win-win situation for both sides, which will benefit Taiwan.
"I did not concede an inch of Taiwan's sovereignty so as president I have not made any mistakes.
"The Republic of China is a sovereign, independent country," he said, using the formal name for Taiwan and the island's way of differentiating itself from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Deals were signed to introduce direct cargo shipping and postal services, increase passenger flights, shorten existing routes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and allow more mainland tourists to visit Taiwan.
Closer cooperation was promised on food safety.
The two sides also agreed a wildlife swap, with China receiving a deer and a Formosa serow, a goat-like animal native to Taiwan, in exchange for two pandas.
Previously, sovereignty issues involving vessels and crews forced costly detours through third countries, while China-Taiwan flights were forced to stop in Hong Kong or Macau.
Story from BBC NEWS:
http://news.bbc.co.uk/go/pr/fr/-/2/hi/asia-pacific/7712294.stm
Published: 2008/11/06 04:43:53 GMT
© BBC MMVIII
出處:http://news.bbc.co.uk/2/hi/asia-pacific/7712294.stm
(轉) 國民黨並無防衛台灣決心/石之瑜
2008年10月16日蘋果日報
一方面陳雲林來定了,二方面北京正向華府軍售台灣大發雷霆,讓人聯想起民進黨與台獨勢力質疑國民黨沒有決心防衛台灣。並不表示質疑國民黨的人就有決心,畢竟他們幾乎無不把金錢與家人往國外送,將台獨當成搖錢樹或遮羞布的更大有人在,顯然逃亡的準備比誰都齊全。可見,質疑國民黨乃是一種政治騷擾,試圖營造國民黨與北京沆瀣一氣,壓迫台灣人的刻板印象。
別把軍購當舞台
但是,就算民進黨與台獨的逃亡準備早已充分齊全,對國民黨的質疑充滿政治權謀,甚至根本並不真的關心國民黨有無決心防衛台灣,他們對國民黨所提的質疑仍然需要關注。
之前,由於國民黨在野時反對軍購,遭人質疑是沒有決心防衛台灣,就改稱自己只是反對凱子軍購。後來,因為公投否決了軍購反飛彈系統,讓國民黨杯葛軍購預算一時就有了正當性,但是因此更加深了華府對台灣沒有防衛決心的印象,導致國民黨上台後,在推動兩岸交流而被質疑向北京投降之際,只能把對美軍購當成是表演自己擁有防衛台灣決心的主要舞台。
把對美軍購當成是有決心防衛台灣的指標何其膚淺喪志?反而透露出沒有防衛台灣的決心,這也是華府最擔心的。如果台灣的防衛不能仰賴台灣自己,則華府與北京之間就失去軍事緩衝,台獨就不能成為棋子,那華府就不能利用發動台獨牽制北京。因此,華府便有動機不時提醒台北,軍售不是必然的,擺出一副可售可不售的姿態,藉此警告台北不要想一味依賴美國。不料,台北的姿態恰恰是自己一味依賴美國,以為唯有這樣可以獲得同情。故所謂有決心防衛台灣的意思,就是有決心放棄台灣主體性,把命運交給華府。
統一是道德信念
其實,國民黨現在不推動台獨了,所以根本沒有在認真思考戰爭問題。恐怕,就連台獨也不曾認真思考過。君不見,每當台獨引發兩岸緊張升高,最典型的一個反應,就是指北京是紙老虎,也就是我們根本到不了要防衛的階段,免驚。這是為什麼台獨政府總是玩弄軍方士氣,磨損將領尊嚴,毫無顧忌,想必國防向非歷屆台獨領導人的真正價值所在,他們侈談以飛彈嚇阻解放軍,開人民性命玩笑,更透露他們自己早有逃亡的意圖。台獨都不當解放軍一回事,國民黨更不可能設想真要防衛台灣了。
是什麼原因讓朝野競相表演防衛決心而不怕遭到拆穿呢?一言以蔽之,正是北京沒有決心在台海採取軍事行動。他們對於當前國民黨將兩岸關係物質化與利益化的立場居然還甚表嘉許,看來大陸也需要和平環境以抓住發展機遇,早已無心於統一,就連陳雲林來台也要學會如何討好。統一是個道德信念,與物質化的領導氣質格格不入,如今共產黨沒有攻台統一的決心,國民黨便根本碰觸不到有沒有防衛決心的問題。
功利主義統一中國,民族主義放兩旁,這時問國民黨有沒有決心,當然只要用愛國者裝飾門面就足夠答覆了。軍購做為表演道具已然失去武器的性質,不算違反公投對軍購的否決。
作者為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 石之瑜
出處:http://1-apple.com.tw/index.cfm?Fuseaction=Article&Sec_ID=1&ShowDate=20081016&IssueID=20081016&art_id=31052255&NewsType=1&SubSec=67
一方面陳雲林來定了,二方面北京正向華府軍售台灣大發雷霆,讓人聯想起民進黨與台獨勢力質疑國民黨沒有決心防衛台灣。並不表示質疑國民黨的人就有決心,畢竟他們幾乎無不把金錢與家人往國外送,將台獨當成搖錢樹或遮羞布的更大有人在,顯然逃亡的準備比誰都齊全。可見,質疑國民黨乃是一種政治騷擾,試圖營造國民黨與北京沆瀣一氣,壓迫台灣人的刻板印象。
別把軍購當舞台
但是,就算民進黨與台獨的逃亡準備早已充分齊全,對國民黨的質疑充滿政治權謀,甚至根本並不真的關心國民黨有無決心防衛台灣,他們對國民黨所提的質疑仍然需要關注。
之前,由於國民黨在野時反對軍購,遭人質疑是沒有決心防衛台灣,就改稱自己只是反對凱子軍購。後來,因為公投否決了軍購反飛彈系統,讓國民黨杯葛軍購預算一時就有了正當性,但是因此更加深了華府對台灣沒有防衛決心的印象,導致國民黨上台後,在推動兩岸交流而被質疑向北京投降之際,只能把對美軍購當成是表演自己擁有防衛台灣決心的主要舞台。
把對美軍購當成是有決心防衛台灣的指標何其膚淺喪志?反而透露出沒有防衛台灣的決心,這也是華府最擔心的。如果台灣的防衛不能仰賴台灣自己,則華府與北京之間就失去軍事緩衝,台獨就不能成為棋子,那華府就不能利用發動台獨牽制北京。因此,華府便有動機不時提醒台北,軍售不是必然的,擺出一副可售可不售的姿態,藉此警告台北不要想一味依賴美國。不料,台北的姿態恰恰是自己一味依賴美國,以為唯有這樣可以獲得同情。故所謂有決心防衛台灣的意思,就是有決心放棄台灣主體性,把命運交給華府。
統一是道德信念
其實,國民黨現在不推動台獨了,所以根本沒有在認真思考戰爭問題。恐怕,就連台獨也不曾認真思考過。君不見,每當台獨引發兩岸緊張升高,最典型的一個反應,就是指北京是紙老虎,也就是我們根本到不了要防衛的階段,免驚。這是為什麼台獨政府總是玩弄軍方士氣,磨損將領尊嚴,毫無顧忌,想必國防向非歷屆台獨領導人的真正價值所在,他們侈談以飛彈嚇阻解放軍,開人民性命玩笑,更透露他們自己早有逃亡的意圖。台獨都不當解放軍一回事,國民黨更不可能設想真要防衛台灣了。
是什麼原因讓朝野競相表演防衛決心而不怕遭到拆穿呢?一言以蔽之,正是北京沒有決心在台海採取軍事行動。他們對於當前國民黨將兩岸關係物質化與利益化的立場居然還甚表嘉許,看來大陸也需要和平環境以抓住發展機遇,早已無心於統一,就連陳雲林來台也要學會如何討好。統一是個道德信念,與物質化的領導氣質格格不入,如今共產黨沒有攻台統一的決心,國民黨便根本碰觸不到有沒有防衛決心的問題。
功利主義統一中國,民族主義放兩旁,這時問國民黨有沒有決心,當然只要用愛國者裝飾門面就足夠答覆了。軍購做為表演道具已然失去武器的性質,不算違反公投對軍購的否決。
作者為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 石之瑜
出處:http://1-apple.com.tw/index.cfm?Fuseaction=Article&Sec_ID=1&ShowDate=20081016&IssueID=20081016&art_id=31052255&NewsType=1&SubSec=67
(轉) 石之瑜:大陸不打壓,台獨陷入淪亡的恐懼
中評社香港11月3日電(作者 石之瑜)
海協會對毒奶事件表示道歉。但是,這不會舒緩台獨受迫害的感覺,反而還會加強他們受迫害的感覺。台獨渴求道歉的原因,是因為台獨向來假定自己是受迫害的,如果停止要求道歉,豈不表示自己不再受到迫害,那台獨何以為繼?
馬英九親上電視,解釋兩岸和解的意義,並嘉許民進黨執政時已經奠定了解決複雜航權問題的基礎。他沒注意的事,台獨談航權問題的動機,並不是要解決航權問題,而是要在最後階段故意製造功敗垂成的破裂,以凸顯航權是解決不了的問題,進而凸顯“台灣主權獨立”。馬英九讚揚他們的效果,反而有如指控他們言不由衷,台獨當然受不了。
馬英九正在剝奪台獨進行反抗的場合與對象,一旦台獨失去壓迫自己的對象,無法進行對抗的動作,就會感覺不到自己的存在。換言之,必須把自己鎖在中國大陸的對立面,台獨才能存在。這種不能安然獨自存在的台獨,毫無主體性可言,因此假如沒有中國大陸“打壓”他們,反而讓他們陷入淪亡的恐懼,這是為什麼兩岸和解對他們而言是這麼恐怖的事。
長期以來,台獨的恐懼已經造成國民黨的困擾,國民黨不敢忤逆台獨。馬英九在台獨1025 大遊行後,不知所云的說要檢討施政,裝傻不知道 1025 其實是台獨的大集結。劉兆玄更嚴重,他早已沒有什麼明確的“國家觀念”,剩下的就是能否行使職權的問題。在經濟近乎崩盤的時局裡,他成為眾矢之的,為了保住權位,他大量借用台獨的話語,想把台獨的壓力全部轉移到馬英九身上讓他扛。
這是為什麼劉兆玄近來屢次表示,希望陳雲林道歉,也希望他稱呼馬英九為“總統”。其實劉兆玄心裡根本不會介意陳雲林是否道歉,或他怎麼稱呼馬英九,是在民進黨逼問之下敷衍而已。他臨摩台獨愛聽的口氣發言,為的是避開鋒頭。雖然他的發言魂不守舍,但是以他身處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來看,國民黨面對台獨不敢纓其鋒的怯懦,表露無遺。
果其然,朝野面對陳雲林來台,共同的責任竟變成是,要全力保護台灣的尊嚴。這樣的責任感建立在一個病態的前提上,那就是陳雲林高高在上,他的一言一行隨時都會傷害台灣,所以最好他不來,既然不能不要他來,就要在他落地的剎那加以震懾,用台灣人的吼聲與民主使他不敢造次。把陳雲林想像成台灣人要教導的愚昧對象,又怕他,又鄙視他,剛好反映出台獨自慚形穢的自卑感。
可以確定的事,陳雲林再謙虛,再道歉都沒有用,因為謙虛與道歉將導致台獨無法對抗,若不對抗,台獨就煙消雲散。所以他們一定要把陳雲林看成傲慢,把他的道歉貶抑為虛情假意。就像他們圍毆了張銘清,緊接著就編造家人被騷擾,且自己被大陸黑道追殺的故事。得了便宜還賣乖,以便繼續台獨的悲情劇本。
台獨只有一套悲情的劇本,沒有這套劇本的話,一切都完了。兩岸和解無異會剝奪台獨唯一的劇本,於是台獨近乎瘋狂,這嚇壞了劉兆玄,不斷逃避,也迫使馬英九訴諸過去民進黨的口吻來為兩岸和解辯護。如此這般的兩岸和解,充其量只是在技術上遮蔽了兩岸統獨分裂正在深化的潛流。故馬英九關於四年不會有戰爭的信心談話,是先付出了累積台獨正當性與孕育戰爭可能性的高昂代價。
出處: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7/8/8/8/100788839.html?coluid=0&kindid=0&docid=100788839&mdate=1104095831
海協會對毒奶事件表示道歉。但是,這不會舒緩台獨受迫害的感覺,反而還會加強他們受迫害的感覺。台獨渴求道歉的原因,是因為台獨向來假定自己是受迫害的,如果停止要求道歉,豈不表示自己不再受到迫害,那台獨何以為繼?
馬英九親上電視,解釋兩岸和解的意義,並嘉許民進黨執政時已經奠定了解決複雜航權問題的基礎。他沒注意的事,台獨談航權問題的動機,並不是要解決航權問題,而是要在最後階段故意製造功敗垂成的破裂,以凸顯航權是解決不了的問題,進而凸顯“台灣主權獨立”。馬英九讚揚他們的效果,反而有如指控他們言不由衷,台獨當然受不了。
馬英九正在剝奪台獨進行反抗的場合與對象,一旦台獨失去壓迫自己的對象,無法進行對抗的動作,就會感覺不到自己的存在。換言之,必須把自己鎖在中國大陸的對立面,台獨才能存在。這種不能安然獨自存在的台獨,毫無主體性可言,因此假如沒有中國大陸“打壓”他們,反而讓他們陷入淪亡的恐懼,這是為什麼兩岸和解對他們而言是這麼恐怖的事。
長期以來,台獨的恐懼已經造成國民黨的困擾,國民黨不敢忤逆台獨。馬英九在台獨1025 大遊行後,不知所云的說要檢討施政,裝傻不知道 1025 其實是台獨的大集結。劉兆玄更嚴重,他早已沒有什麼明確的“國家觀念”,剩下的就是能否行使職權的問題。在經濟近乎崩盤的時局裡,他成為眾矢之的,為了保住權位,他大量借用台獨的話語,想把台獨的壓力全部轉移到馬英九身上讓他扛。
這是為什麼劉兆玄近來屢次表示,希望陳雲林道歉,也希望他稱呼馬英九為“總統”。其實劉兆玄心裡根本不會介意陳雲林是否道歉,或他怎麼稱呼馬英九,是在民進黨逼問之下敷衍而已。他臨摩台獨愛聽的口氣發言,為的是避開鋒頭。雖然他的發言魂不守舍,但是以他身處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來看,國民黨面對台獨不敢纓其鋒的怯懦,表露無遺。
果其然,朝野面對陳雲林來台,共同的責任竟變成是,要全力保護台灣的尊嚴。這樣的責任感建立在一個病態的前提上,那就是陳雲林高高在上,他的一言一行隨時都會傷害台灣,所以最好他不來,既然不能不要他來,就要在他落地的剎那加以震懾,用台灣人的吼聲與民主使他不敢造次。把陳雲林想像成台灣人要教導的愚昧對象,又怕他,又鄙視他,剛好反映出台獨自慚形穢的自卑感。
可以確定的事,陳雲林再謙虛,再道歉都沒有用,因為謙虛與道歉將導致台獨無法對抗,若不對抗,台獨就煙消雲散。所以他們一定要把陳雲林看成傲慢,把他的道歉貶抑為虛情假意。就像他們圍毆了張銘清,緊接著就編造家人被騷擾,且自己被大陸黑道追殺的故事。得了便宜還賣乖,以便繼續台獨的悲情劇本。
台獨只有一套悲情的劇本,沒有這套劇本的話,一切都完了。兩岸和解無異會剝奪台獨唯一的劇本,於是台獨近乎瘋狂,這嚇壞了劉兆玄,不斷逃避,也迫使馬英九訴諸過去民進黨的口吻來為兩岸和解辯護。如此這般的兩岸和解,充其量只是在技術上遮蔽了兩岸統獨分裂正在深化的潛流。故馬英九關於四年不會有戰爭的信心談話,是先付出了累積台獨正當性與孕育戰爭可能性的高昂代價。
出處: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7/8/8/8/100788839.html?coluid=0&kindid=0&docid=100788839&mdate=1104095831
(轉) 石之瑜:馬先生何不哈哈大笑?
中評社香港11月4日電
(作者 石之瑜)
為了呼籲、警告、奉勸馬英九必須維護所謂台灣的“主權”與尊嚴,幾週以來,台北的中國時報,聯合報與蘋果日報連續刊登學者專家與前朝政客的文章。作者們的動機立場容或迥異,而各報風格本也大不相同,但是其間竟分享了一個重要的思考方向,那就是,假如不能維護尊嚴與“主權”,那麼兩岸之間簽署的協議就都是不值得的。而他們心中維護台灣尊嚴與“主權”的主要指標,就是陳雲林拜會馬英九時能否喊他一聲“總統”。
11/6 號當天如何討好各方,尤其不要被台獨指責為失去尊嚴,至今仍讓馬英九困擾不已。
馬英九並無三頭六臂,陳雲林願拜會他的唯一理由,正因為是他的職權與職稱所在,故無異陳雲林是願意面對台北傳承的“中華民國”體制現實。然而包括幾位“陸委會”前朝官員、獨派學者與藍營媒體人卻又認為,若不稱呼馬英九一聲“總統”,就是傷害台灣“主權”與尊嚴,則無論雙方簽署什麼協議,都將難以彌補。
事實上,回顧從李登輝以降到蔡英文從事談判的動機,恐怕從不是要解決問題,而是借用包裹談判法,不斷往“主權”身分的相互承認加碼,在最後階段製造功敗垂成的破裂,以凸顯解決不了的問題,進而凸顯台灣“主權”獨立。這次出現拒見陳雲林的思路,風格與動機相同。
台北朝野共同以尊嚴為接待陳雲林的最高責任,心態上就已假定陳雲林來自高高在上的母國,才會擔心他的一言一行隨時可能傷害台灣。所以,最好他不來,既然來,就要在他落地剎那起加以震懾,用台灣人的吼聲與民主使他不敢造次。陳雲林於是被想像成要接受台灣民主教育的愚昧對象,或戲謔筆下芝麻大豆的京官。
又怕他,又鄙視他,說明台灣各界自居“國格”不彰之癥結,在於人格之渺小,連接見陳雲林明明應是象徵認可之過程,竟然都能聯想成是否決台灣的陰謀。其實,陳雲林此番前來是民間身分,他無論對馬英九如何稱呼都不能代表官方立場,但身邊分分秒秒總有聲音提醒他要拜會的是個“總統”,貽笑大方。
這樣的渺小意識演變成“國格”政治,好像維護“國格”端賴陳雲林道歉與喊“總統”兩件事。道歉常會加深受迫害的感覺,喊了“總統”也只能暫爽後就開始密切注意大陸媒體報不報導,不報的話便又哭天喊地。如此對台灣而言,陳雲林再道歉,喊“總統”再大聲,都沒用,因為台灣政治文化的問題是人們瞧不起自己。
北京過去面對華府也有過類似的心理問題,“國格”操之在人,當然人格就偉大不起來。如此就看不清楚,陳雲林不喊“總統”不必是針對台灣人,也是要照顧內部擔心黨中央對台獨一味求和的憂慮。
1991年,台北便接受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大陸的現實;北京則從推翻“中華民國”,到消滅蔣幫,再到2008年願意面對“中華民國”在台北的體制現實。國共雙方各自表述一個中國的務實態度,毋寧都是歷史性的。一旦相互接受已經存在的軌跡,鹿共中原,縱令飛彈再多也不會飛越台海,毒奶受害雖慘也尚可求償。
真要建立自己的“國格”,馬英九接見陳雲林就何需顧忌稱謂?哈哈大笑告訴客人,閣下稱我一聲先生,兩岸60年的敵對煙消雲散,意義非凡,我會永遠珍重閣下這一聲馬先生。(作者:石之瑜,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出處: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7/8/8/8/100788839.html?coluid=0&kindid=0&docid=100788839&mdate=1104095831
(作者 石之瑜)
為了呼籲、警告、奉勸馬英九必須維護所謂台灣的“主權”與尊嚴,幾週以來,台北的中國時報,聯合報與蘋果日報連續刊登學者專家與前朝政客的文章。作者們的動機立場容或迥異,而各報風格本也大不相同,但是其間竟分享了一個重要的思考方向,那就是,假如不能維護尊嚴與“主權”,那麼兩岸之間簽署的協議就都是不值得的。而他們心中維護台灣尊嚴與“主權”的主要指標,就是陳雲林拜會馬英九時能否喊他一聲“總統”。
11/6 號當天如何討好各方,尤其不要被台獨指責為失去尊嚴,至今仍讓馬英九困擾不已。
馬英九並無三頭六臂,陳雲林願拜會他的唯一理由,正因為是他的職權與職稱所在,故無異陳雲林是願意面對台北傳承的“中華民國”體制現實。然而包括幾位“陸委會”前朝官員、獨派學者與藍營媒體人卻又認為,若不稱呼馬英九一聲“總統”,就是傷害台灣“主權”與尊嚴,則無論雙方簽署什麼協議,都將難以彌補。
事實上,回顧從李登輝以降到蔡英文從事談判的動機,恐怕從不是要解決問題,而是借用包裹談判法,不斷往“主權”身分的相互承認加碼,在最後階段製造功敗垂成的破裂,以凸顯解決不了的問題,進而凸顯台灣“主權”獨立。這次出現拒見陳雲林的思路,風格與動機相同。
台北朝野共同以尊嚴為接待陳雲林的最高責任,心態上就已假定陳雲林來自高高在上的母國,才會擔心他的一言一行隨時可能傷害台灣。所以,最好他不來,既然來,就要在他落地剎那起加以震懾,用台灣人的吼聲與民主使他不敢造次。陳雲林於是被想像成要接受台灣民主教育的愚昧對象,或戲謔筆下芝麻大豆的京官。
又怕他,又鄙視他,說明台灣各界自居“國格”不彰之癥結,在於人格之渺小,連接見陳雲林明明應是象徵認可之過程,竟然都能聯想成是否決台灣的陰謀。其實,陳雲林此番前來是民間身分,他無論對馬英九如何稱呼都不能代表官方立場,但身邊分分秒秒總有聲音提醒他要拜會的是個“總統”,貽笑大方。
這樣的渺小意識演變成“國格”政治,好像維護“國格”端賴陳雲林道歉與喊“總統”兩件事。道歉常會加深受迫害的感覺,喊了“總統”也只能暫爽後就開始密切注意大陸媒體報不報導,不報的話便又哭天喊地。如此對台灣而言,陳雲林再道歉,喊“總統”再大聲,都沒用,因為台灣政治文化的問題是人們瞧不起自己。
北京過去面對華府也有過類似的心理問題,“國格”操之在人,當然人格就偉大不起來。如此就看不清楚,陳雲林不喊“總統”不必是針對台灣人,也是要照顧內部擔心黨中央對台獨一味求和的憂慮。
1991年,台北便接受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大陸的現實;北京則從推翻“中華民國”,到消滅蔣幫,再到2008年願意面對“中華民國”在台北的體制現實。國共雙方各自表述一個中國的務實態度,毋寧都是歷史性的。一旦相互接受已經存在的軌跡,鹿共中原,縱令飛彈再多也不會飛越台海,毒奶受害雖慘也尚可求償。
真要建立自己的“國格”,馬英九接見陳雲林就何需顧忌稱謂?哈哈大笑告訴客人,閣下稱我一聲先生,兩岸60年的敵對煙消雲散,意義非凡,我會永遠珍重閣下這一聲馬先生。(作者:石之瑜,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出處: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7/8/8/8/100788839.html?coluid=0&kindid=0&docid=100788839&mdate=1104095831
(轉)台灣四百年來未有之尊嚴/石之瑜
2008年10月31日蘋果日報論壇
《蘋果》刊出一整版對馬英九兩岸和解政策之質疑與批判,萬變不離其宗的就是對台灣主權受傷害的顧慮。然而,兩岸邁向和解,中華民國體制在台灣60餘年的傳承,將不再是任何人圍剿或割捨的對象。台灣人民正享有400年來未有之尊嚴。
永遠渴求有人道歉
必先有加害者,尊嚴受傷害的感覺才合理。倘若加害者不存在,就必須直接面對自己的存在。然而,台灣人民若不能面對自己獨自存在的話,則只能仰賴想像某個加害者,然後將自己依附在加害者的對立面,透過挑戰不可能的目標,醞釀痛苦與悲情,來感受自己的存在。
台灣主權獨立的主張從來沒被接受過,但陳雲林來求和,放棄消滅中華民國的長期立場,迴避對抗,卻更駭人聽聞。他如果侮辱台灣人,說不定讓台獨作家們感到世界仍然是可理解的。慘的是,陳雲林不再侮辱我們,甚至小心翼翼,希望都不要刺激到任何敏感點。沒想到這更恐怖,顛覆了以對抗與受壓迫來自我認識的台獨。邀請陳雲林來和解的馬英九,就是摧毀台獨世界觀的罪魁禍首。
台灣的根本問題是悲情,不是陳水扁及其擁躉的貪污與暴力,更不是揮動橄欖枝的陳雲林包藏禍心。就算陳雲林跪下來對台灣人民道歉也沒用,像馬英九早就道歉過千百次,不是也沒用嗎?悲情的徵候之一,就是永遠覺得自己被挑釁,永遠渴求有人對自己道歉。10月25日大遊行自始無關施政不佳,而是兩岸和解後,台獨將失去一套被挑釁與被打壓的劇本所致。
從國共和解到兩岸和解,國民黨對北京從無讓步可言,國號沒改,國歌照唱,國旗沒降,國軍未撤,北京卻欣然接受兩岸現實,也接受馬英九是台灣最高領導人。這表示馬英九對陳雲林更毫無讓步可言,陳雲林絕無可能在台灣公然否定他是總統,也不可能否定中華民國體制。他甚至會避開名稱,間接的形同接受台灣的制度現實,而陳水扁與蔡英文則要推翻中華民國與推翻馬英九,甚至不擇手段利用貪污犯來達此羞辱他的目的。
失去悲情瘋狂煽動
向陳雲林示威或試圖傷害他的,其實是想刺激大陸採取打壓台灣的政策,因而可以讓台灣人民繼續悲情下去。當台灣不再被打壓,台獨反而更加因為悲情失去對象而瘋狂煽動對立。馬英九不喜歡被打壓,也不喜歡自己人民被打壓,所以致力讓兩岸相互打壓的場合無法出現。但是台獨淪陷在悲情裡,不能自拔,因而看不清楚,台獨一直都被尊重,馬英九對台獨向來尊重,也要求北京尊重,現在,北京就真的對台獨幾乎完全忍讓,但這竟然是台獨最不能忍受的。
製造悲情可以得意一時,但台灣將因為陷入悲情而長久建立不起自尊,變得日日夜夜要別人對自己道歉,別人也無法尊重。陳雲林對馬英九的尊重,遠遠超過蔡英文對馬英九的尊重,馬英九卻沒有覺得蔡英文打壓他,反而蔡英文覺得馬英九不尊重自己。可見,越是為破壞,自己就越覺悲情,豈能容許台灣人民接受400年來未有的尊嚴!
作者為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 石之瑜
出處:http://1-apple.com.tw/index.cfm?Fuseaction=Article&IssueID=20081031&art_id=31098994
《蘋果》刊出一整版對馬英九兩岸和解政策之質疑與批判,萬變不離其宗的就是對台灣主權受傷害的顧慮。然而,兩岸邁向和解,中華民國體制在台灣60餘年的傳承,將不再是任何人圍剿或割捨的對象。台灣人民正享有400年來未有之尊嚴。
永遠渴求有人道歉
必先有加害者,尊嚴受傷害的感覺才合理。倘若加害者不存在,就必須直接面對自己的存在。然而,台灣人民若不能面對自己獨自存在的話,則只能仰賴想像某個加害者,然後將自己依附在加害者的對立面,透過挑戰不可能的目標,醞釀痛苦與悲情,來感受自己的存在。
台灣主權獨立的主張從來沒被接受過,但陳雲林來求和,放棄消滅中華民國的長期立場,迴避對抗,卻更駭人聽聞。他如果侮辱台灣人,說不定讓台獨作家們感到世界仍然是可理解的。慘的是,陳雲林不再侮辱我們,甚至小心翼翼,希望都不要刺激到任何敏感點。沒想到這更恐怖,顛覆了以對抗與受壓迫來自我認識的台獨。邀請陳雲林來和解的馬英九,就是摧毀台獨世界觀的罪魁禍首。
台灣的根本問題是悲情,不是陳水扁及其擁躉的貪污與暴力,更不是揮動橄欖枝的陳雲林包藏禍心。就算陳雲林跪下來對台灣人民道歉也沒用,像馬英九早就道歉過千百次,不是也沒用嗎?悲情的徵候之一,就是永遠覺得自己被挑釁,永遠渴求有人對自己道歉。10月25日大遊行自始無關施政不佳,而是兩岸和解後,台獨將失去一套被挑釁與被打壓的劇本所致。
從國共和解到兩岸和解,國民黨對北京從無讓步可言,國號沒改,國歌照唱,國旗沒降,國軍未撤,北京卻欣然接受兩岸現實,也接受馬英九是台灣最高領導人。這表示馬英九對陳雲林更毫無讓步可言,陳雲林絕無可能在台灣公然否定他是總統,也不可能否定中華民國體制。他甚至會避開名稱,間接的形同接受台灣的制度現實,而陳水扁與蔡英文則要推翻中華民國與推翻馬英九,甚至不擇手段利用貪污犯來達此羞辱他的目的。
失去悲情瘋狂煽動
向陳雲林示威或試圖傷害他的,其實是想刺激大陸採取打壓台灣的政策,因而可以讓台灣人民繼續悲情下去。當台灣不再被打壓,台獨反而更加因為悲情失去對象而瘋狂煽動對立。馬英九不喜歡被打壓,也不喜歡自己人民被打壓,所以致力讓兩岸相互打壓的場合無法出現。但是台獨淪陷在悲情裡,不能自拔,因而看不清楚,台獨一直都被尊重,馬英九對台獨向來尊重,也要求北京尊重,現在,北京就真的對台獨幾乎完全忍讓,但這竟然是台獨最不能忍受的。
製造悲情可以得意一時,但台灣將因為陷入悲情而長久建立不起自尊,變得日日夜夜要別人對自己道歉,別人也無法尊重。陳雲林對馬英九的尊重,遠遠超過蔡英文對馬英九的尊重,馬英九卻沒有覺得蔡英文打壓他,反而蔡英文覺得馬英九不尊重自己。可見,越是為破壞,自己就越覺悲情,豈能容許台灣人民接受400年來未有的尊嚴!
作者為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 石之瑜
出處:http://1-apple.com.tw/index.cfm?Fuseaction=Article&IssueID=20081031&art_id=31098994
(轉)台灣四百年來未有之尊嚴/石之瑜
2008年10月31日蘋果日報論壇
《蘋果》刊出一整版對馬英九兩岸和解政策之質疑與批判,萬變不離其宗的就是對台灣主權受傷害的顧慮。然而,兩岸邁向和解,中華民國體制在台灣60餘年的傳承,將不再是任何人圍剿或割捨的對象。台灣人民正享有400年來未有之尊嚴。
永遠渴求有人道歉
必先有加害者,尊嚴受傷害的感覺才合理。倘若加害者不存在,就必須直接面對自己的存在。然而,台灣人民若不能面對自己獨自存在的話,則只能仰賴想像某個加害者,然後將自己依附在加害者的對立面,透過挑戰不可能的目標,醞釀痛苦與悲情,來感受自己的存在。
台灣主權獨立的主張從來沒被接受過,但陳雲林來求和,放棄消滅中華民國的長期立場,迴避對抗,卻更駭人聽聞。他如果侮辱台灣人,說不定讓台獨作家們感到世界仍然是可理解的。慘的是,陳雲林不再侮辱我們,甚至小心翼翼,希望都不要刺激到任何敏感點。沒想到這更恐怖,顛覆了以對抗與受壓迫來自我認識的台獨。邀請陳雲林來和解的馬英九,就是摧毀台獨世界觀的罪魁禍首。
台灣的根本問題是悲情,不是陳水扁及其擁躉的貪污與暴力,更不是揮動橄欖枝的陳雲林包藏禍心。就算陳雲林跪下來對台灣人民道歉也沒用,像馬英九早就道歉過千百次,不是也沒用嗎?悲情的徵候之一,就是永遠覺得自己被挑釁,永遠渴求有人對自己道歉。10月25日大遊行自始無關施政不佳,而是兩岸和解後,台獨將失去一套被挑釁與被打壓的劇本所致。
從國共和解到兩岸和解,國民黨對北京從無讓步可言,國號沒改,國歌照唱,國旗沒降,國軍未撤,北京卻欣然接受兩岸現實,也接受馬英九是台灣最高領導人。這表示馬英九對陳雲林更毫無讓步可言,陳雲林絕無可能在台灣公然否定他是總統,也不可能否定中華民國體制。他甚至會避開名稱,間接的形同接受台灣的制度現實,而陳水扁與蔡英文則要推翻中華民國與推翻馬英九,甚至不擇手段利用貪污犯來達此羞辱他的目的。
失去悲情瘋狂煽動
向陳雲林示威或試圖傷害他的,其實是想刺激大陸採取打壓台灣的政策,因而可以讓台灣人民繼續悲情下去。當台灣不再被打壓,台獨反而更加因為悲情失去對象而瘋狂煽動對立。馬英九不喜歡被打壓,也不喜歡自己人民被打壓,所以致力讓兩岸相互打壓的場合無法出現。但是台獨淪陷在悲情裡,不能自拔,因而看不清楚,台獨一直都被尊重,馬英九對台獨向來尊重,也要求北京尊重,現在,北京就真的對台獨幾乎完全忍讓,但這竟然是台獨最不能忍受的。
製造悲情可以得意一時,但台灣將因為陷入悲情而長久建立不起自尊,變得日日夜夜要別人對自己道歉,別人也無法尊重。陳雲林對馬英九的尊重,遠遠超過蔡英文對馬英九的尊重,馬英九卻沒有覺得蔡英文打壓他,反而蔡英文覺得馬英九不尊重自己。可見,越是為破壞,自己就越覺悲情,豈能容許台灣人民接受400年來未有的尊嚴!
作者為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 石之瑜
出處:http://1-apple.com.tw/index.cfm?Fuseaction=Article&IssueID=20081031&art_id=31098994
《蘋果》刊出一整版對馬英九兩岸和解政策之質疑與批判,萬變不離其宗的就是對台灣主權受傷害的顧慮。然而,兩岸邁向和解,中華民國體制在台灣60餘年的傳承,將不再是任何人圍剿或割捨的對象。台灣人民正享有400年來未有之尊嚴。
永遠渴求有人道歉
必先有加害者,尊嚴受傷害的感覺才合理。倘若加害者不存在,就必須直接面對自己的存在。然而,台灣人民若不能面對自己獨自存在的話,則只能仰賴想像某個加害者,然後將自己依附在加害者的對立面,透過挑戰不可能的目標,醞釀痛苦與悲情,來感受自己的存在。
台灣主權獨立的主張從來沒被接受過,但陳雲林來求和,放棄消滅中華民國的長期立場,迴避對抗,卻更駭人聽聞。他如果侮辱台灣人,說不定讓台獨作家們感到世界仍然是可理解的。慘的是,陳雲林不再侮辱我們,甚至小心翼翼,希望都不要刺激到任何敏感點。沒想到這更恐怖,顛覆了以對抗與受壓迫來自我認識的台獨。邀請陳雲林來和解的馬英九,就是摧毀台獨世界觀的罪魁禍首。
台灣的根本問題是悲情,不是陳水扁及其擁躉的貪污與暴力,更不是揮動橄欖枝的陳雲林包藏禍心。就算陳雲林跪下來對台灣人民道歉也沒用,像馬英九早就道歉過千百次,不是也沒用嗎?悲情的徵候之一,就是永遠覺得自己被挑釁,永遠渴求有人對自己道歉。10月25日大遊行自始無關施政不佳,而是兩岸和解後,台獨將失去一套被挑釁與被打壓的劇本所致。
從國共和解到兩岸和解,國民黨對北京從無讓步可言,國號沒改,國歌照唱,國旗沒降,國軍未撤,北京卻欣然接受兩岸現實,也接受馬英九是台灣最高領導人。這表示馬英九對陳雲林更毫無讓步可言,陳雲林絕無可能在台灣公然否定他是總統,也不可能否定中華民國體制。他甚至會避開名稱,間接的形同接受台灣的制度現實,而陳水扁與蔡英文則要推翻中華民國與推翻馬英九,甚至不擇手段利用貪污犯來達此羞辱他的目的。
失去悲情瘋狂煽動
向陳雲林示威或試圖傷害他的,其實是想刺激大陸採取打壓台灣的政策,因而可以讓台灣人民繼續悲情下去。當台灣不再被打壓,台獨反而更加因為悲情失去對象而瘋狂煽動對立。馬英九不喜歡被打壓,也不喜歡自己人民被打壓,所以致力讓兩岸相互打壓的場合無法出現。但是台獨淪陷在悲情裡,不能自拔,因而看不清楚,台獨一直都被尊重,馬英九對台獨向來尊重,也要求北京尊重,現在,北京就真的對台獨幾乎完全忍讓,但這竟然是台獨最不能忍受的。
製造悲情可以得意一時,但台灣將因為陷入悲情而長久建立不起自尊,變得日日夜夜要別人對自己道歉,別人也無法尊重。陳雲林對馬英九的尊重,遠遠超過蔡英文對馬英九的尊重,馬英九卻沒有覺得蔡英文打壓他,反而蔡英文覺得馬英九不尊重自己。可見,越是為破壞,自己就越覺悲情,豈能容許台灣人民接受400年來未有的尊嚴!
作者為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 石之瑜
出處:http://1-apple.com.tw/index.cfm?Fuseaction=Article&IssueID=20081031&art_id=31098994
Re: [轉錄]1106行動聲明
下面轉錄的這篇文章是在PTT2 sipaloy寫的,他寫的東西剛好讓我想到紅高粱的一個場景。很嚇人的場景,有幾秒鐘我是摀著眼睛,透過手指間的縫隙瞄畫面。
那個鏡頭是,一群可惡的日本人帶著武器還有變態的心理,強迫九兒他們那一個區域的居民們,用雙手雙腳去將高高的紅高粱踏成平地,因為這群日本人要開路。毫無理由的,這些日本軍可以在上級(太君)的指示下,一個個槍殺那些手無寸鐵的民眾。
當地的惡霸神槍三炮,後來成了反抗日軍的一員,因此被日軍當成殺雞儆猴的目標。三炮的兩個手下很會剝牛皮,日本人才要他們倆剝下一張牛皮,給了獎賞後,就要他們把自己的主子三炮的人皮給活剝下來,否則就殺死他們。
老的那個僕人,他猶豫了幾番,最後則是拿起手上的刀,衝向日本人。他跟他的主子一起被日本軍無情的槍砲掃射死了。
年輕的那個僕人,則被太君下命去剝另外一個人的皮。那個人是劉羅漢,據說當時投靠了中共一同抗日。這個年輕的僕人,拿著刀用力往劉羅漢眉眼間割下去,淒厲的叫聲響徹那一片紅高粱。這個年輕人後來傻了、瘋了。而那片原本樸實的黃土,轉眼變成了血染的黃土。
呼,這樣的聯想,雖然有點誇張(?)我只是想說,我也很討厭那些嗜血的媒體總是很容易誇大許多事情,而那群總喜歡操弄人民情感的政客們也老愛見縫插針。然而,如果哪一天,我們再也聽不見不同的聲音,我們也忘了過去曾有一群人流血、流淚爭取了這得來不易的自由,這才是真正可悲的地方吧?
民進黨很無恥,老是拿著國旗議題炒來炒去,立場看來似乎總是為反而反。這次陳雲林來台,民進黨刻意拿著中華民國國旗,想要激怒陳雲林,想要挑起中國國民黨跟中國共產黨之間的敏感神經。但是就算他們當時執政時,想盡辦法要把中華民國國旗改掉,卻還是讓那群每天在凱達格蘭大道舉著中華民國國旗的人們盡情揮舞,讓他們大喊中國統一,不是嗎?
國民黨呢?不也老是喜歡拿著國旗呼喊些什麼、捍衛些什麼?然而這回陳雲林來台,卻只准五星旗飄揚,不准中華民國國旗出現。想想真可笑,老是說著自己的國家是中華民國,面對中國共產黨這昔日的兄弟卻顯得軟弱無能。既然無法高舉自己國家的國旗,不如直接承認1949年後就沒有中華民國阿,不如就去狠狠打那些辛苦抗戰的老兵們一巴掌,說他們堅信的反共復國不過是笑話?
作者 sipaloy (神秘隱形爸爸) 看板 AAAAAAAA
標題 Re: [轉錄]1106行動聲明
時間 Thu Nov 6 02:31:33 2008
───────────────────────────────────────
不說別的...
我這個人最喜歡親身經驗。
於是我今天親自去了晶華酒店....
老實說..我原本以為我對政治已經漸漸冷感了...
陳雲林來台我也單純的只是視作為兩岸的關係...
但是我昨天看了一整天的消息...
看到有人為了抗議手指頭被折斷、家宅權被侵犯、自由權被侵犯
重點是,警察完全說不出一個說法來....
我非常的絕望與憤怒...
所以我今天親自去看了,到底是怎麼回事....
我到了晶華酒店現場的時候,我只能說倒抽了一口涼氣.....
這幾年來陸陸續續的參與一些街頭的抗議......
我從來沒有看過這麼可怕的警力跟警棍的威嚇....
我第一次上街頭...
是我十多年前念師大附中二年級的時候.......
細節我已經記不住了.......
但是那種威嚇、跟被毆打的感覺..又重新湧上心頭....
我一直以為,經過了十幾年來政府與人民的努力改造的台灣,
今天熱心的參與公共運動與抗爭,付出的代價只有自己的青春跟賺錢的機會成本而已。
但是今天,在晶華酒店,那種抗爭要有被無理由毆打,
自由權可以毫無意義的剝奪的恐懼與危機感,又在一次的湧上心頭。
我以為我永遠不會再面對這種情緒了。
我不知道有多少年沒有在街頭抗議的現場看到高舉落下的警棍了,我今天看到了!!!
而且我做了很多實驗,從正面盾牌中間是絕對不可能進入晶華酒店的。
但是素身低調的,可以從旁邊警察的一個小缺口走進去,他只會形式上的阻攔。
但是,我在走出來之後,有一個小朋友給了我一張小小的國旗。
我心裡頭真的蠻感動的,因為我是臨時過去的,什麼都沒有準備。
我用雙面膠把他黏在衣服上,然後從那個小缺口要再走進去。
我被擋住了!!!!!!
我問說為什麼擋住了....
警察說,因為這是管制區!!!!
我說可是我五分鐘前才走出來!!
警察說,因為五分鐘前管制了!!!!
這是什麼說法!!!
然後我把國旗拿下,走到晶華的另一側,
就走進了所謂的「管制區」!!!!!
我就走到剛剛那個警察的內側,貼上國旗,我問說,對不起,請問這裡不是管制區嗎?
為什麼他們讓我進來?
有一個警察就說你去跟長官講.........
然後另一個警察就拉住他,要他不要多話。
然後我拿下國旗...
在沒有衝突的時候走入晶華酒店.......
有一些包圍得很多的地方,因為號稱包場了..
他們有合理的使用權,我就沒有走去,
因為我不想在做這個人權實驗的時候侵害他人權益留下話柄。
然後我走出晶華酒店,戴上國旗。
門口的警察把我擋住了!!!!!!!!!
我說是因為國旗嗎?我剛剛進來ok可是別上國旗就不行?
警察說,唉喔..不要標新立異啦,當然不是啦,但是你不能進來啦。
然後我就被推出來...我沒有抵抗所以也沒有衝突。
然後我第二次走進去,這次警察似乎學乖了....
他跟另一個穿西裝的人談了一下...
沒有警察來攔我。
但是圍上了十幾位晶華的美女服務員!!!!!!!!!
我第一次一口氣有這麼奢華的機會,有十幾為晶華的服務員圍成兩排在我面前
十幾位晶華美女服務員爭相的跟我道歉,詢問我要到哪一廳點餐,要為我帶位。
就在我不該如何是好的時候,緩慢的想要往前進。
(我如果硬要進去,我很怕有肢體碰觸的問題,跟警察肢體碰觸我不怕,但是
十幾個美女服務員,我怕他們覺得我吃豆腐...不想要留下話柄,所以很尷尬)
這時候不知道為什麼王幸男、賴清南他們突破封鎖線,直走道晶華大廳,
美女服務員跟警察們都很現實的跑去包圍他們了,於是我就別著國旗走進去了。
沒多久後傳出陳雲林走了的消息,我與幾位在現場認識的朋友,就先走了。
沒想到走後不久,警方就為了陳雲林這個人要走正門,
強制驅離,還有流血衝突。
今天晚上沒有走這一趟的人,你們不會想向得到這是多嚴重的事情。
我從七點多一直呆到快要十點。
現場其實很平穩,中間發生過零星的推擠,但是都不算嚴重。
(雖然也有人掛彩,用了盾牌跟警棍,也有警察推倒的時候撞倒盾牌受傷)
但是聽說我走了後的衝突非常的嚴重,起因就是因為陳雲林走不了,
要強制驅離!!!
人民自發性的攜家帶眷到開放空間的行動,竟然被警察粗暴的鎮壓。
而且不是用水柱驅離,而是用我十幾年沒有看過的警棍。
我可以不在乎中國是敵國、我也不在乎兩岸議題。
但是我心中最大的恐懼就是,我們又恢復成了一個極權主義的警察國家。
我想跟各位朋友說的是,這並不是一件小事情。
現場有一個小妹妹說,這個是戒嚴跟228的情況嗎?
我告訴他,現在的局面,原比戒嚴跟228跟嚴重。
因為戒嚴跟228是原本不相熟識的兩群人的傷害。
但是這些警察原本都是我們的鄰居,是我們的國民,就跟我們一樣。
但是今天國家機器以及國家機器所代表的意識型態,讓他們執行殘酷的任務。
他們必須毆打他們心愛的鄰居,最重要的是,國家機器毫無法律的背書的告訴他們,
這是對的,你要這樣做,而且你不這樣做,你就會受到懲罰。
我在這件事情,我想到的不是228,不是戒嚴,而是納粹對猶太人的屠殺。
漢娜鄂蘭曾經討論過一個問題:
「到底是什麼樣的一種情況,會讓人去殺自己的鄰居?並且無動於衷?」
這是個很複雜的問題,但是我們國家的權力者,正把我們的社會帶像這個方向。
自由權、家宅權、生命權都已經可以毫無理由的侵犯,而且是由我們的同胞,
再有組織的收編與教育,並且透過媒體說服我們是暴民。
讓原本是我們同胞的警察、鄰居,成為赤裸裸的劊子手。
警察們在這裡頭也無疑的是這個可怕制度與主政者陰謀下的犧牲者。
我不在乎國家,我也不在乎兩岸。
但是我不想要我們的國家變成納粹時候的德國。
我也不希望我在晶華廣場前,看到那些帶著孩子,說不出來不行的新婚夫妻。
他們的孩子未來要在一個像我小時候一樣肅殺的可怕環境中長大。
我更不想要看到這兩位帶著孩子的夫妻,經過極權主義政府的醜化,
變成了需要清洗的暴民。
我僅把我今天親自去晶華酒店的心得與大家分享。
不求大家守護台灣,但請守護我們社會最基本最基本的良知與憲法賦予的卑微權力。
※ 發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 From: 220.132.101.173
那個鏡頭是,一群可惡的日本人帶著武器還有變態的心理,強迫九兒他們那一個區域的居民們,用雙手雙腳去將高高的紅高粱踏成平地,因為這群日本人要開路。毫無理由的,這些日本軍可以在上級(太君)的指示下,一個個槍殺那些手無寸鐵的民眾。
當地的惡霸神槍三炮,後來成了反抗日軍的一員,因此被日軍當成殺雞儆猴的目標。三炮的兩個手下很會剝牛皮,日本人才要他們倆剝下一張牛皮,給了獎賞後,就要他們把自己的主子三炮的人皮給活剝下來,否則就殺死他們。
老的那個僕人,他猶豫了幾番,最後則是拿起手上的刀,衝向日本人。他跟他的主子一起被日本軍無情的槍砲掃射死了。
年輕的那個僕人,則被太君下命去剝另外一個人的皮。那個人是劉羅漢,據說當時投靠了中共一同抗日。這個年輕的僕人,拿著刀用力往劉羅漢眉眼間割下去,淒厲的叫聲響徹那一片紅高粱。這個年輕人後來傻了、瘋了。而那片原本樸實的黃土,轉眼變成了血染的黃土。
呼,這樣的聯想,雖然有點誇張(?)我只是想說,我也很討厭那些嗜血的媒體總是很容易誇大許多事情,而那群總喜歡操弄人民情感的政客們也老愛見縫插針。然而,如果哪一天,我們再也聽不見不同的聲音,我們也忘了過去曾有一群人流血、流淚爭取了這得來不易的自由,這才是真正可悲的地方吧?
民進黨很無恥,老是拿著國旗議題炒來炒去,立場看來似乎總是為反而反。這次陳雲林來台,民進黨刻意拿著中華民國國旗,想要激怒陳雲林,想要挑起中國國民黨跟中國共產黨之間的敏感神經。但是就算他們當時執政時,想盡辦法要把中華民國國旗改掉,卻還是讓那群每天在凱達格蘭大道舉著中華民國國旗的人們盡情揮舞,讓他們大喊中國統一,不是嗎?
國民黨呢?不也老是喜歡拿著國旗呼喊些什麼、捍衛些什麼?然而這回陳雲林來台,卻只准五星旗飄揚,不准中華民國國旗出現。想想真可笑,老是說著自己的國家是中華民國,面對中國共產黨這昔日的兄弟卻顯得軟弱無能。既然無法高舉自己國家的國旗,不如直接承認1949年後就沒有中華民國阿,不如就去狠狠打那些辛苦抗戰的老兵們一巴掌,說他們堅信的反共復國不過是笑話?
作者 sipaloy (神秘隱形爸爸) 看板 AAAAAAAA
標題 Re: [轉錄]1106行動聲明
時間 Thu Nov 6 02:31:33 2008
───────────────────────────────────────
不說別的...
我這個人最喜歡親身經驗。
於是我今天親自去了晶華酒店....
老實說..我原本以為我對政治已經漸漸冷感了...
陳雲林來台我也單純的只是視作為兩岸的關係...
但是我昨天看了一整天的消息...
看到有人為了抗議手指頭被折斷、家宅權被侵犯、自由權被侵犯
重點是,警察完全說不出一個說法來....
我非常的絕望與憤怒...
所以我今天親自去看了,到底是怎麼回事....
我到了晶華酒店現場的時候,我只能說倒抽了一口涼氣.....
這幾年來陸陸續續的參與一些街頭的抗議......
我從來沒有看過這麼可怕的警力跟警棍的威嚇....
我第一次上街頭...
是我十多年前念師大附中二年級的時候.......
細節我已經記不住了.......
但是那種威嚇、跟被毆打的感覺..又重新湧上心頭....
我一直以為,經過了十幾年來政府與人民的努力改造的台灣,
今天熱心的參與公共運動與抗爭,付出的代價只有自己的青春跟賺錢的機會成本而已。
但是今天,在晶華酒店,那種抗爭要有被無理由毆打,
自由權可以毫無意義的剝奪的恐懼與危機感,又在一次的湧上心頭。
我以為我永遠不會再面對這種情緒了。
我不知道有多少年沒有在街頭抗議的現場看到高舉落下的警棍了,我今天看到了!!!
而且我做了很多實驗,從正面盾牌中間是絕對不可能進入晶華酒店的。
但是素身低調的,可以從旁邊警察的一個小缺口走進去,他只會形式上的阻攔。
但是,我在走出來之後,有一個小朋友給了我一張小小的國旗。
我心裡頭真的蠻感動的,因為我是臨時過去的,什麼都沒有準備。
我用雙面膠把他黏在衣服上,然後從那個小缺口要再走進去。
我被擋住了!!!!!!
我問說為什麼擋住了....
警察說,因為這是管制區!!!!
我說可是我五分鐘前才走出來!!
警察說,因為五分鐘前管制了!!!!
這是什麼說法!!!
然後我把國旗拿下,走到晶華的另一側,
就走進了所謂的「管制區」!!!!!
我就走到剛剛那個警察的內側,貼上國旗,我問說,對不起,請問這裡不是管制區嗎?
為什麼他們讓我進來?
有一個警察就說你去跟長官講.........
然後另一個警察就拉住他,要他不要多話。
然後我拿下國旗...
在沒有衝突的時候走入晶華酒店.......
有一些包圍得很多的地方,因為號稱包場了..
他們有合理的使用權,我就沒有走去,
因為我不想在做這個人權實驗的時候侵害他人權益留下話柄。
然後我走出晶華酒店,戴上國旗。
門口的警察把我擋住了!!!!!!!!!
我說是因為國旗嗎?我剛剛進來ok可是別上國旗就不行?
警察說,唉喔..不要標新立異啦,當然不是啦,但是你不能進來啦。
然後我就被推出來...我沒有抵抗所以也沒有衝突。
然後我第二次走進去,這次警察似乎學乖了....
他跟另一個穿西裝的人談了一下...
沒有警察來攔我。
但是圍上了十幾位晶華的美女服務員!!!!!!!!!
我第一次一口氣有這麼奢華的機會,有十幾為晶華的服務員圍成兩排在我面前
十幾位晶華美女服務員爭相的跟我道歉,詢問我要到哪一廳點餐,要為我帶位。
就在我不該如何是好的時候,緩慢的想要往前進。
(我如果硬要進去,我很怕有肢體碰觸的問題,跟警察肢體碰觸我不怕,但是
十幾個美女服務員,我怕他們覺得我吃豆腐...不想要留下話柄,所以很尷尬)
這時候不知道為什麼王幸男、賴清南他們突破封鎖線,直走道晶華大廳,
美女服務員跟警察們都很現實的跑去包圍他們了,於是我就別著國旗走進去了。
沒多久後傳出陳雲林走了的消息,我與幾位在現場認識的朋友,就先走了。
沒想到走後不久,警方就為了陳雲林這個人要走正門,
強制驅離,還有流血衝突。
今天晚上沒有走這一趟的人,你們不會想向得到這是多嚴重的事情。
我從七點多一直呆到快要十點。
現場其實很平穩,中間發生過零星的推擠,但是都不算嚴重。
(雖然也有人掛彩,用了盾牌跟警棍,也有警察推倒的時候撞倒盾牌受傷)
但是聽說我走了後的衝突非常的嚴重,起因就是因為陳雲林走不了,
要強制驅離!!!
人民自發性的攜家帶眷到開放空間的行動,竟然被警察粗暴的鎮壓。
而且不是用水柱驅離,而是用我十幾年沒有看過的警棍。
我可以不在乎中國是敵國、我也不在乎兩岸議題。
但是我心中最大的恐懼就是,我們又恢復成了一個極權主義的警察國家。
我想跟各位朋友說的是,這並不是一件小事情。
現場有一個小妹妹說,這個是戒嚴跟228的情況嗎?
我告訴他,現在的局面,原比戒嚴跟228跟嚴重。
因為戒嚴跟228是原本不相熟識的兩群人的傷害。
但是這些警察原本都是我們的鄰居,是我們的國民,就跟我們一樣。
但是今天國家機器以及國家機器所代表的意識型態,讓他們執行殘酷的任務。
他們必須毆打他們心愛的鄰居,最重要的是,國家機器毫無法律的背書的告訴他們,
這是對的,你要這樣做,而且你不這樣做,你就會受到懲罰。
我在這件事情,我想到的不是228,不是戒嚴,而是納粹對猶太人的屠殺。
漢娜鄂蘭曾經討論過一個問題:
「到底是什麼樣的一種情況,會讓人去殺自己的鄰居?並且無動於衷?」
這是個很複雜的問題,但是我們國家的權力者,正把我們的社會帶像這個方向。
自由權、家宅權、生命權都已經可以毫無理由的侵犯,而且是由我們的同胞,
再有組織的收編與教育,並且透過媒體說服我們是暴民。
讓原本是我們同胞的警察、鄰居,成為赤裸裸的劊子手。
警察們在這裡頭也無疑的是這個可怕制度與主政者陰謀下的犧牲者。
我不在乎國家,我也不在乎兩岸。
但是我不想要我們的國家變成納粹時候的德國。
我也不希望我在晶華廣場前,看到那些帶著孩子,說不出來不行的新婚夫妻。
他們的孩子未來要在一個像我小時候一樣肅殺的可怕環境中長大。
我更不想要看到這兩位帶著孩子的夫妻,經過極權主義政府的醜化,
變成了需要清洗的暴民。
我僅把我今天親自去晶華酒店的心得與大家分享。
不求大家守護台灣,但請守護我們社會最基本最基本的良知與憲法賦予的卑微權力。
※ 發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 From: 220.132.101.173
(轉) Taiwan: The Phantom of Police State is Back, Officially
The visit of Association for Relations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ARATS) Chair Chen Yunlin marks a historic moment in cross strait relations. Chen is the highest ranking official of the PRC ever to visit Taiwan. His five day visit to Taiwan includes talks on economic and transport links.
While some welcomed his visit many Taiwanese were extremely concerned that it threatened the nation's sovereignty. It comes after newly elected President Ma Ying-jeou told a Mexican magazine in August that relations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were between two regions. This downgraded the state to state formulations made during the terms of the two previous Presidents, Chen Shui-bian and Lee Teng-hui.
Chen arrived in Taiwan on Monday 3 November. Approximately 7,000 police were mobilised to prevent any protests. However, the actions of police went far beyond merely preventing any disruptions to Chen's visit. Bloggers had plenty of comments on the actions of the police.
CoffeeShop was one of three women who were assaulted and detained by police for carrying Tibetan flags. She wrote:
我很害怕,我從沒這麼害怕過。直至半夜一點半了,寫著部落格,我的手還在發抖;我眼睛很痠了,但盯著電腦螢幕,我必須將我的感受及害怕都寫出來。
我懇請各位部落格讀者及我各位網友們,不要以各種形式去嗆陳雲林及警察。
因為,台灣人,我很怕下一個受到這種暴力對待的人,會是你/妳;我真的很怕。
I'm so afraid and I've never felt so afraid before. Up until 1:30 at night my hands are still shaking; my eyes are hurting but still looking at the screen and I must get my experience and fears written down.
I sincerely request every blogger and online friend to read this. Don't use every kind of action to go out and protest against Chen Yunlin and the police.
Because, Taiwanese people, I'm afraid the next one to be on the receiving end of this kind of violence will be you. I'm really scared.
Du Gu Mu(獨孤木) @ disappearing ROC asked if legal gatherings can make Chen Yunlin understand Taiwan's democracy.
他媽的民進黨就算打了一萬個共匪好了,他媽的這干一般民眾什麼屁事呀?警察就可以沒有搜索票就闖入民眾合法租賃的飯店空間?這關一般在路上拿著國旗抗議的 民眾什麼事?民進黨不管哪個人打人你都法辦了,可是拿這個當藉口就可以侵犯人權?你還真以為他媽的台北戒嚴了喔?幹!沒有用的無能低能總統!
Even if the bloody DPP just go out and hit 10,000 Communist bandits, what the fuck does this has to do with other normal citizens? The police can't just enter and search a hotel room that a person has legally rented. Stopping ordinary people on the road from flying the national flag in protest? For the DPP no matter who hit someone they are brought to justice, but how can the justice itself turn back to infringe on human rights with the DPP's excuse? Do you still really think bloody Taipei has gone back to martial law? The useless and incompetent President!
Melon Daily wrote that they never imagined the police would snap the national flag.
有這樣的警方嗎?陳雲林來台,台灣民眾舉國旗嗆聲被員警當場折毀,但五星旗卻可以公然飄揚,歡迎陳雲林車隊通過,連國民黨議員自己都看不下去,罵警方毀國旗已經公然觸法, 甚至更離譜的是,還有女警禁止民眾拿國旗,理由竟然是因為機場是「公共場所」?
這一頭員警竟然硬生生將把象徵中華民國的國旗扯斷,但反觀中山北路這裡,這群號稱是「 中華統一促進黨」的民眾,卻可以大喇喇的舉著中國五星旗,迎接陳雲林車隊通過。
Do we have this kind of police? Chen Yunlin comes to Taiwan and people raise the national flag in protest then the police break the flag on the spot. Yet the five star flag [of China] can be openly displayed. When the motorcade of Chen Yunlin was welcomed even some KMT councillors couldn't stand to see what was happening. They scolded the police for openly acting against the law. Even worse was a female police officer who prohibited people from waving the national flag. She went so far as to give the reason that the airport is a public place.
This one police officer acted harshly to the ROC flag which is the national symbol of ROC. But on Zhongshan North Road [near the Grand Hotel] a group called the China Unification Promotion Party was able to wave the Chinese five star flag to welcome Chen Yunlin's motorcade.
June Beans Charles said the orders of superiors overruled the law.
馬英九上任不到半年,
過去八年無法想像的事一一發生.
警察的眼中竟然沒有國家法令,只有上級命令.
明明是執行毫無法源依據的勤務,
明明是在戕害民眾的自由,
明明是缺乏正當性的行動,
但你在這些警察眼中看到的是理所當然的表情,
彷彿他們很樂於戕害民眾自由,
彷彿在他們眼中維護上級的利益高於維護民眾的利益.
這個就是軍閥的心態啊!
Ma Ying-jeou has been President for less than six months, and for the past eight years things I never imagined something like this could happen just happened.
The police suddenly don't even recognize the laws of the nation, they're just following the orders of their superiors. Obviously they're carrying out their duties without regard to the law. Obviously they're destroying the ordinary people's freedom. Obviously they don't know the appropriate way to take action. But in the police officers' eyes you can see a natural expression. It's as if they are happy to destroy the people's freedoms. It's as if they see safeguarding the interests of higher authorities as more important than protecting the people's interests.
This is just the attitude of a warlord!
kiantix wrote:
民進黨那四個議員在圓山掛布條,警察要趕;吹氣球抗議黑心食品,警察要趕;光是在機場舉著國旗,警察也要趕。
這些行動夠理性夠和平了吧?但警察大人將它們同視,這無異宣示,我們莊嚴神聖的法律,平等地禁止一切集會遊行,不論理性或激情,不論和平或暴力。
說得更極端一點,在警察國家眼裡,群眾的存在就是暴力,個體意志的存在就是暴力;在中產階級看來,國家暴力以外的暴力永遠都是錯的,既然是錯的,它為什麼存在也就無須探究了。
The police want to catch four DPP city councillors who hung the signs at the Grand Hotel; the police want to catch the people who released balloons protesting against contaminated food; the police want to catch the people who just waved the national flag in the airport.
Aren't these actions peaceful enough? However, the police have made vows to protect the solemn and sacred laws which prohibit everyone coming together for parade or assembly, no matter whether its reasoned or passionate, peaceful or violent.
To speak even a bit more extremely, in the eyes of the police the people's existence is violence, the people's will is violence. It seems that the middle class think violence, except for state violence is always wrong, so why don't they need to have an inquiry about this violence if people's existence is violence?
English language bloggers also had something to say about the police. Eric at Taiwan Dream Foundation wrote that the arrival of Chen Yunlin looked like a return to martial law and was also a huge waste of police resources.
How does Ma Ying Jeou ( 馬英九) and his government deal with a person like this? By deploying 10,000 Taiwanese police just to protect Chen Yun Lin's eyes and ears from seeing and hearing the voice of the Taiwanese people. By the way, the entire police force in Taiwan numbers 70,000 to put the 10,000 into perspective. If Ma Ying Jeou is so worried that Chen Yun Lin might see the R.O.C. flag or hear someone say that Taiwan is independent and not a part of China, then he should just give Chen Yun Lin a blindfold and some ear plugs. Problem solved, and just think of all the money Taiwan could save.
A-gu at That's Impossible: Politics from Taiwan writes of some incidents that make it seem like martial law really has returned.
I think it's fair to say the government really is going WAY too far. The excuse that police are only taking measures designed to protect Chen's safety and avoid illegal demonstrations is simply not true. Martial law really is in the air. Arbitrary detentions and “banned songs” are back from the dead.
Lao Ren Cha responded to the way the media often labels Taiwan independence supporters as extremists.
They're not extremists! Well, some are. If you want extremists - those guys with that van on Dihua Street who advocate China joining the USA as the 51st state (well, 53rd after Canada and Iraq I suppose) fit the bill better. They're activists, and more people agree with them than foreign correspondents seem to realize - but so many independence-minded people don't dare say so, and realize that recognized, de jure independence is unrealistic now. That doesn't make those who voice their views extremists. It means they're exercising their right to free speech.
Looking at the last protest, I don't think 600,000 people (the author himself offers this figure below) can be labeled as ‘extremists' - they're a legitimate political bloc.
tony4tw laments the attack on freedom of speech and calls on all bloggers to unite and take action.
As a Taiwanese citizen here in Taiwan, we are asking for your help. Today, we were getting oppressed to our freedom of speech. Tomorrow, will we loose our right to any forms of freedom? After China’s invasion of Taiwan, Taiwanese will all be marched to the concentration camp! Therefore, all the Taiwanese beseech all the Plurkers to help us by passing out our message. Without your help, we are all alone! With your help, we will be able to raise awareness and fight the Goliath.
As Chen Yunlin's visit to Taiwan continues there are sure to be many more loud voices in the blogosphere making their opinions known.
*Thanks to Portnoy for his assistance with this article.
出處:http://globalvoicesonline.org/2008/11/05/taiwan-the-phantom-of-police-state-is-back-officially/
(轉) 編輯室周記:奧巴馬.淫審.黑洞與光
在黑暗的尋找,要有陽光的期盼和希望才能避免自己被黑暗所吞没。在黑暗的制度下,我們習慣以英式的黑色幽默製造笑聲,陽光離得很遠,甚至從想像中消失了。
Obama wins!
昨晚與今早都在看 Al Jazeera 的美國總統選情報導,一邊看,一邊為 globalvoices 整理中港兩邊的網上討論,寫完後 check email 和 twitter,google chat 裡彈出朋友的留言:we are democracy again。奧巴馬贏了成條街;twitter 裡全是歡呼的聲音,大部份身邊的朋友都是 Obama 的支持者。
美國的政治,總是充滿希望的,每一個個體,都相信自己可以盡一點力帶來改變,身邊的美國朋友,總是那麼陽光,就像荷里活電影裡的 sun shine 一樣;曾幾何時,我覺得這些樂觀主義很 naive,但過去兩年,卻覺得自己在香港的政治下,太過命定式悲觀與犬儒。
我們的陽光哪裡去了?
許寶在中大的本地學術會議裡說,本地的教育界,常常在路燈下尋找丟失的鎖匙,但鎖匙卻掉在黑暗之中;前者是自欺欺人,但那些摸黑尋找的人,也卻容易變得命定而氣餒;在黑暗的尋找,要有陽光的期盼和希望才能避免自己被黑暗所吞没。在黑暗的制度下,我們習慣以英式的黑色幽默製造笑聲,陽光離得很遠,甚至從想像中消失了。
他方的希望,會否折射一點點的浮光到這暗室之中呢?
由美國擴散出來的 Creative Commons 上星期登陸香港,我與中大 cyberpolitics 的學生談 free culture 中自由的意含,在一個有自由,卻缺乏行使自由的主體的城市裡,自由文化會變成更多的消費,還是表達自我、超脫制度的實踐呢?
淫審的黑洞
因為搞獨媒,被推到淫審制度的暗室之中,驚覺香港不單沒有民主之光,諮詢政治也一塌糊塗,統治者故然選擇性地做諮詢,但那些入了諮詢架構,自稱相信民主與定位在民間的社團,亦習慣那種凡事保密的作風,又要做代表,卻不打算把討論放到公共的平台。這個暗室,變成黑洞,把光吸掉了。
我們不是不懂得想像 sunshine,而是自動地把那心中的火點弄熄了,以成為黑洞的一部份。
切淫審,不單是對抗糊亂的審查,更重要是小點小點地打破這黑洞。
這個星期五晚七點半,社會發展論壇暨獨媒離線沙龍,將討論淫審制度與公民社會的歴史與互動,講者包括曹文傑、莫乃光與葉蔭聰。灣仔富德樓獨媒辦公室見。
流量和 twitter feed
十月份根據 drupal 的統計,每天平均是七千五訪問,最高為八千七,最高擊點量文章還是兩篇好戲量的討論。民間爭拗的結果是,西洋菜街被食環進駐與清洗了,這真的是大家想看到的結果嗎?究竟我們在追求什麼?還是日復一日地臣服權力的管治,等管治者處置自己?又是一個黑洞。
昨晚順手為 inmediahk 搞了 twitter feed,雖然香港的 twitter 用戶不多,也宣傳一下:http://twitter.com/inmediahk
影像串流:
出處: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01448
Obama wins!
昨晚與今早都在看 Al Jazeera 的美國總統選情報導,一邊看,一邊為 globalvoices 整理中港兩邊的網上討論,寫完後 check email 和 twitter,google chat 裡彈出朋友的留言:we are democracy again。奧巴馬贏了成條街;twitter 裡全是歡呼的聲音,大部份身邊的朋友都是 Obama 的支持者。
美國的政治,總是充滿希望的,每一個個體,都相信自己可以盡一點力帶來改變,身邊的美國朋友,總是那麼陽光,就像荷里活電影裡的 sun shine 一樣;曾幾何時,我覺得這些樂觀主義很 naive,但過去兩年,卻覺得自己在香港的政治下,太過命定式悲觀與犬儒。
我們的陽光哪裡去了?
許寶在中大的本地學術會議裡說,本地的教育界,常常在路燈下尋找丟失的鎖匙,但鎖匙卻掉在黑暗之中;前者是自欺欺人,但那些摸黑尋找的人,也卻容易變得命定而氣餒;在黑暗的尋找,要有陽光的期盼和希望才能避免自己被黑暗所吞没。在黑暗的制度下,我們習慣以英式的黑色幽默製造笑聲,陽光離得很遠,甚至從想像中消失了。
他方的希望,會否折射一點點的浮光到這暗室之中呢?
由美國擴散出來的 Creative Commons 上星期登陸香港,我與中大 cyberpolitics 的學生談 free culture 中自由的意含,在一個有自由,卻缺乏行使自由的主體的城市裡,自由文化會變成更多的消費,還是表達自我、超脫制度的實踐呢?
淫審的黑洞
因為搞獨媒,被推到淫審制度的暗室之中,驚覺香港不單沒有民主之光,諮詢政治也一塌糊塗,統治者故然選擇性地做諮詢,但那些入了諮詢架構,自稱相信民主與定位在民間的社團,亦習慣那種凡事保密的作風,又要做代表,卻不打算把討論放到公共的平台。這個暗室,變成黑洞,把光吸掉了。
我們不是不懂得想像 sunshine,而是自動地把那心中的火點弄熄了,以成為黑洞的一部份。
切淫審,不單是對抗糊亂的審查,更重要是小點小點地打破這黑洞。
這個星期五晚七點半,社會發展論壇暨獨媒離線沙龍,將討論淫審制度與公民社會的歴史與互動,講者包括曹文傑、莫乃光與葉蔭聰。灣仔富德樓獨媒辦公室見。
流量和 twitter feed
十月份根據 drupal 的統計,每天平均是七千五訪問,最高為八千七,最高擊點量文章還是兩篇好戲量的討論。民間爭拗的結果是,西洋菜街被食環進駐與清洗了,這真的是大家想看到的結果嗎?究竟我們在追求什麼?還是日復一日地臣服權力的管治,等管治者處置自己?又是一個黑洞。
昨晚順手為 inmediahk 搞了 twitter feed,雖然香港的 twitter 用戶不多,也宣傳一下:http://twitter.com/inmediahk
影像串流:
出處: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01448
標籤:
轉文
紅高粱
剛剛看完了張藝謀導演的《紅高粱》,現在腦子一片空白。先貼一個網路上找到的觀後感,以後有機會再寫我的觀後感。
影片《红高粱》鉴赏 (2008-10-15 18:42:46)
出處: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86125a0100bbhm.html
影片《紅高粱》根据莫言同名中篇小说改编,由张艺谋执导。它以直線敘述的方式,展示了廣大西北勞動人民的人性之美。
影片以九兒的出嫁開場,在一陣喧嘩熱鬧的嗩吶聲中,新娘子穿著紅嫁衣,蓋上紅蓋頭,神情之中卻并無一絲作為新娘子該有的期待或羞澀,而是堅韌隱忍的。因為娶親之人不僅年過五十,更有麻風病。此時的風平浪靜還只是假象。在逆境的時候能夠如此安靜,是因為已經下了決心。她是揣著剪子上的花轎。
按習俗要用顛轎的方法折騰新娘子。然而無論轎夫們怎樣折騰,九兒始終一聲不吭。由此也可以看出九兒性情中的倔強。在某種意義上,九兒與轎頭余占鰲同樣有著一股狠勁,一股“另為玉碎,不為瓦全”的狠勁,這股狠勁始終貫穿在影片的始末。正是這股狠勁,使九兒能夠在面對搶親的強盜還能夠機智的面對,給眾人創造救自己的機會;也是這股狠勁,為她自己創造了服眾的基礎,才讓燒酒作坊沒有散夥,反而釀出好酒拾捌里紅;同時,也憑著這股狠勁,使她能夠下定決心為羅漢大叔報仇,并冒死給親友送酒送菜。值得一提的是,在接掌燒酒作坊,第一次釀出酒之後,九兒一口氣喝下一海碗羅漢大叔遞過來的酒,卻是說了聲,“我不會喝酒。”這樣的膽識,決不是江南的尋常女子可比。
同時,不管是九兒還是余占鰲,他們都不是有勇無謀的人,他們的身上有著勞動人民的智慧。在面對搶親之人,可以舍錢保命,但也會抓準時機救人救己。在面對神槍三炮的時候,九兒可以冷靜的說出,與李大頭睡過了,保全了自己。而余占鰲看到一身凌亂的九兒回到燒酒作坊,作為一個鐵血男兒,他備感羞辱,沖冠一怒為紅顏,但也并不莽撞。他能屈能申,可以不顧生死,但也知道如何既保全自己又達到目的。正是這樣的智慧,使他不僅人、財雙收,更讓他活到了最後。
文中有一段小插曲,即余占鰲與羅漢大哥的愛情衝突。作者不明寫李大頭的死因,但答案呼之欲出。余占鰲行事乾脆果斷,羅漢大哥則溫厚寬容。但在那樣貧窮又戰亂的時代,作者顯然有意成全余占鰲與九兒。在這樣的愛情衝突中,九兒也顯示出了與余占鰲一般無二的果斷。在羅漢大哥半夜不掩喜悅的向掌柜的也就是九兒道喜釀出了好酒的時候,卻是余占鰲開了房門。這樣的快刀斬亂麻,顯然是有意為之。
以现代人的英雄观来看,九儿不失为巾帼不让须眉,而余占鳌虽有直爽的痞子味——他有很多痞子甚至强盗一般的行为:抢夺回门的新娘子九儿,并在高粱地里与之野合;在酿好的高粱酒里面撒尿——但也有很多英雄行为。影片没有以过多的笔墨来描画他们的爱国热情,他们的抗日也只是单纯的出于为罗汉大哥报仇。黄土地教育的缺失,使他们没有被封建观念束缚太深,也使他们没有可以诉之于口的爱国意识,他们的国仇只是源于家恨。正是这样有缺点有优点,有血有肉的人物性格,才真实而又完整的反映了西北人民的人性光辉,反映了黄土高原上的民族文化心理。
影片《红高粱》鉴赏 (2008-10-15 18:42:46)
出處: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86125a0100bbhm.html
影片《紅高粱》根据莫言同名中篇小说改编,由张艺谋执导。它以直線敘述的方式,展示了廣大西北勞動人民的人性之美。
影片以九兒的出嫁開場,在一陣喧嘩熱鬧的嗩吶聲中,新娘子穿著紅嫁衣,蓋上紅蓋頭,神情之中卻并無一絲作為新娘子該有的期待或羞澀,而是堅韌隱忍的。因為娶親之人不僅年過五十,更有麻風病。此時的風平浪靜還只是假象。在逆境的時候能夠如此安靜,是因為已經下了決心。她是揣著剪子上的花轎。
按習俗要用顛轎的方法折騰新娘子。然而無論轎夫們怎樣折騰,九兒始終一聲不吭。由此也可以看出九兒性情中的倔強。在某種意義上,九兒與轎頭余占鰲同樣有著一股狠勁,一股“另為玉碎,不為瓦全”的狠勁,這股狠勁始終貫穿在影片的始末。正是這股狠勁,使九兒能夠在面對搶親的強盜還能夠機智的面對,給眾人創造救自己的機會;也是這股狠勁,為她自己創造了服眾的基礎,才讓燒酒作坊沒有散夥,反而釀出好酒拾捌里紅;同時,也憑著這股狠勁,使她能夠下定決心為羅漢大叔報仇,并冒死給親友送酒送菜。值得一提的是,在接掌燒酒作坊,第一次釀出酒之後,九兒一口氣喝下一海碗羅漢大叔遞過來的酒,卻是說了聲,“我不會喝酒。”這樣的膽識,決不是江南的尋常女子可比。
同時,不管是九兒還是余占鰲,他們都不是有勇無謀的人,他們的身上有著勞動人民的智慧。在面對搶親之人,可以舍錢保命,但也會抓準時機救人救己。在面對神槍三炮的時候,九兒可以冷靜的說出,與李大頭睡過了,保全了自己。而余占鰲看到一身凌亂的九兒回到燒酒作坊,作為一個鐵血男兒,他備感羞辱,沖冠一怒為紅顏,但也并不莽撞。他能屈能申,可以不顧生死,但也知道如何既保全自己又達到目的。正是這樣的智慧,使他不僅人、財雙收,更讓他活到了最後。
文中有一段小插曲,即余占鰲與羅漢大哥的愛情衝突。作者不明寫李大頭的死因,但答案呼之欲出。余占鰲行事乾脆果斷,羅漢大哥則溫厚寬容。但在那樣貧窮又戰亂的時代,作者顯然有意成全余占鰲與九兒。在這樣的愛情衝突中,九兒也顯示出了與余占鰲一般無二的果斷。在羅漢大哥半夜不掩喜悅的向掌柜的也就是九兒道喜釀出了好酒的時候,卻是余占鰲開了房門。這樣的快刀斬亂麻,顯然是有意為之。
以现代人的英雄观来看,九儿不失为巾帼不让须眉,而余占鳌虽有直爽的痞子味——他有很多痞子甚至强盗一般的行为:抢夺回门的新娘子九儿,并在高粱地里与之野合;在酿好的高粱酒里面撒尿——但也有很多英雄行为。影片没有以过多的笔墨来描画他们的爱国热情,他们的抗日也只是单纯的出于为罗汉大哥报仇。黄土地教育的缺失,使他们没有被封建观念束缚太深,也使他们没有可以诉之于口的爱国意识,他们的国仇只是源于家恨。正是这样有缺点有优点,有血有肉的人物性格,才真实而又完整的反映了西北人民的人性光辉,反映了黄土高原上的民族文化心理。
2008-11-05
(活動)抗議警察暴力!捍衛自由人權!
抗議警察暴力!捍衛自由人權!
從11月3日開始,中國海協會代表團來臺與政府簽署各項協定,同時在臺北各處,就陸續出現警方藉「維安」之名,對各類以和平方式表達不同意見者,進行粗暴的盤查、損毀、沒收、禁制、拉扯、驅離甚至拘捕。絕大多數遭致警察暴力相向的民眾,根本不曾靠近陳雲林人身,有的市民甚至只是路過、停留或單純拍攝記錄,即遭受上述對待。
透過媒體畫面傳送,我們驚覺事態嚴重—這已經不是維安有否過當的技術問題、更不只是政黨認同選擇的問題,而是暴力化的國家公權,對市民社會的嚴重挑釁和侵犯。所有彷彿戒嚴、罔顧自由人權與民主價值的管控鎮壓,連執政黨的國會議員都質問行政院長;卻只見身為最高責任主管的劉揆,仍在輕佻地詭辯和推責。實在令人既錯愕憤怒,又深感羞辱和不安。
我們不禁要問:難道要強化兩岸經貿交流,也必須透過降低臺灣的民主自由程度、以達成與中國同樣極權統治的水準嗎?
才不過短短幾天,臺灣人民好不容易匍匐建立的民主自由體制,在滿城的警力、威嚇的氛圍與強勢的防堵中,幾近崩解。我們政府,在如同警察國家的武裝保護裡,自我陶醉於「歷史性儀式」的想像、與酒酣耳熱的輪番大宴中。於此,憲法所保障人民的自由言論與行動權利,完全地被擱置、甚至忘卻。
因為多數的強勢作為根本違憲違法,無怪乎鏡頭前沒有一個警察能理直氣壯說出,他們根據何種「法律」,執行這般上級交待的勤務。警察原是保護人民的公僕,如今在這政府由上而下的嚴峻要求中,競相成了限制與懲罰人民表達意見的打手。我們無意歸咎個別只能服從上命的員警,相對的,我們嚴正要求下達此一惡令的政府高層,必須負起最大的政治責任。
我們只是一群憂心臺灣混亂現況與未來發展的大學教授、學生、文化工作者和市民,在沒有任何政黨與團體動員及奧援的前提下,十一月六日(四)上午十一點,將自發性地集結於行政院大門前,以「著黑衣、戴口罩」作為沈痛抗議的象徵,並牽手靜坐至訴求達成為止。我們的訴求是:
一、 馬英九總統和行政院長劉兆玄必須公開向國人道歉。
二、 警政署長王卓鈞、國安局長蔡朝明,應立刻下臺。
三、 立法院立即修改限縮人民權利的「集會遊行法」。
共同發起人:
李明璁(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藍佩嘉(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劉華真(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范 雲(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洪貞玲(臺灣大學新聞學所助理教授)
何東洪(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管中祥(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助理教授)
張鐵志(作家,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後選人)
陳育青(紀錄片工作者)
林世煜(文化工作者)
胡慧玲(陳文成紀念基金會執行長)
李昀真(臺大社會系二年級學生)
張勝涵(臺大政治系二年級學生)
吳沛憶(臺大政治系四年級學生)
陳柏屼(臺大社會系三年級學生)
陳家慶(臺大法律系三年級學生)
余崇任(臺大社會系三年級學生)
彭維昭(臺大外文系四年級學生)
楊緬因(臺大人類系二年級學生)
李東諺(政大臺史所一年級學生)
王聖芬(臺大中文系四年級學生)
李冠和(臺大政治系四年級學生)
張之豪(市民)
羅雅珮(臺大社會系三年級學生)
藍士博(政大臺文所碩士班))
李怡慧(四方報編輯)
蔡耀緯(台大歷史所碩士班學生)
王賀龍 (台大材料系三年級學生)
鄭友淳 (開南大學觀光系學生)
蔡昀祐(清大人社系三年級學生)
李俊達(東吳哲學所碩士班一年級)
阮俊達(市民)
溫若含(政大臺文所碩士班學生)
吳岳勳(政治大學心理系三年級學生)
曾嬿融 (臺大社會所二年級學生)
黃威霖(台大政研所碩士生)
李孟珊 (台大社會系四年級學生)
劉維民(臺大社會系四年級學生)
李沛宜(台大政治系三年級學生)
葉冠妤 (臺大新聞所二年級學生)
賴力安 (北醫公衛所碩士生)
廖國翔 (台大法律系三年級學生)
劉美妤(台大外文系四年級學生)
江欣盈(中研院國際研究生)
王胤豪 (台大政治系三年級學生)
其他名單陸續確認中…
從11月3日開始,中國海協會代表團來臺與政府簽署各項協定,同時在臺北各處,就陸續出現警方藉「維安」之名,對各類以和平方式表達不同意見者,進行粗暴的盤查、損毀、沒收、禁制、拉扯、驅離甚至拘捕。絕大多數遭致警察暴力相向的民眾,根本不曾靠近陳雲林人身,有的市民甚至只是路過、停留或單純拍攝記錄,即遭受上述對待。
透過媒體畫面傳送,我們驚覺事態嚴重—這已經不是維安有否過當的技術問題、更不只是政黨認同選擇的問題,而是暴力化的國家公權,對市民社會的嚴重挑釁和侵犯。所有彷彿戒嚴、罔顧自由人權與民主價值的管控鎮壓,連執政黨的國會議員都質問行政院長;卻只見身為最高責任主管的劉揆,仍在輕佻地詭辯和推責。實在令人既錯愕憤怒,又深感羞辱和不安。
我們不禁要問:難道要強化兩岸經貿交流,也必須透過降低臺灣的民主自由程度、以達成與中國同樣極權統治的水準嗎?
才不過短短幾天,臺灣人民好不容易匍匐建立的民主自由體制,在滿城的警力、威嚇的氛圍與強勢的防堵中,幾近崩解。我們政府,在如同警察國家的武裝保護裡,自我陶醉於「歷史性儀式」的想像、與酒酣耳熱的輪番大宴中。於此,憲法所保障人民的自由言論與行動權利,完全地被擱置、甚至忘卻。
因為多數的強勢作為根本違憲違法,無怪乎鏡頭前沒有一個警察能理直氣壯說出,他們根據何種「法律」,執行這般上級交待的勤務。警察原是保護人民的公僕,如今在這政府由上而下的嚴峻要求中,競相成了限制與懲罰人民表達意見的打手。我們無意歸咎個別只能服從上命的員警,相對的,我們嚴正要求下達此一惡令的政府高層,必須負起最大的政治責任。
我們只是一群憂心臺灣混亂現況與未來發展的大學教授、學生、文化工作者和市民,在沒有任何政黨與團體動員及奧援的前提下,十一月六日(四)上午十一點,將自發性地集結於行政院大門前,以「著黑衣、戴口罩」作為沈痛抗議的象徵,並牽手靜坐至訴求達成為止。我們的訴求是:
一、 馬英九總統和行政院長劉兆玄必須公開向國人道歉。
二、 警政署長王卓鈞、國安局長蔡朝明,應立刻下臺。
三、 立法院立即修改限縮人民權利的「集會遊行法」。
共同發起人:
李明璁(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藍佩嘉(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劉華真(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范 雲(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洪貞玲(臺灣大學新聞學所助理教授)
何東洪(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管中祥(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助理教授)
張鐵志(作家,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後選人)
陳育青(紀錄片工作者)
林世煜(文化工作者)
胡慧玲(陳文成紀念基金會執行長)
李昀真(臺大社會系二年級學生)
張勝涵(臺大政治系二年級學生)
吳沛憶(臺大政治系四年級學生)
陳柏屼(臺大社會系三年級學生)
陳家慶(臺大法律系三年級學生)
余崇任(臺大社會系三年級學生)
彭維昭(臺大外文系四年級學生)
楊緬因(臺大人類系二年級學生)
李東諺(政大臺史所一年級學生)
王聖芬(臺大中文系四年級學生)
李冠和(臺大政治系四年級學生)
張之豪(市民)
羅雅珮(臺大社會系三年級學生)
藍士博(政大臺文所碩士班))
李怡慧(四方報編輯)
蔡耀緯(台大歷史所碩士班學生)
王賀龍 (台大材料系三年級學生)
鄭友淳 (開南大學觀光系學生)
蔡昀祐(清大人社系三年級學生)
李俊達(東吳哲學所碩士班一年級)
阮俊達(市民)
溫若含(政大臺文所碩士班學生)
吳岳勳(政治大學心理系三年級學生)
曾嬿融 (臺大社會所二年級學生)
黃威霖(台大政研所碩士生)
李孟珊 (台大社會系四年級學生)
劉維民(臺大社會系四年級學生)
李沛宜(台大政治系三年級學生)
葉冠妤 (臺大新聞所二年級學生)
賴力安 (北醫公衛所碩士生)
廖國翔 (台大法律系三年級學生)
劉美妤(台大外文系四年級學生)
江欣盈(中研院國際研究生)
王胤豪 (台大政治系三年級學生)
其他名單陸續確認中…
標籤:
活動
(轉) 應該反省的問題─在紀念大躍進50周年和改革開放30周年國際研討會上的致詞
(美國)林培瑞 Dr.Perry Links
去年六月,在美國二十一世紀中國基金會、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和美國華人圖書館協會南加州分會合作舉辦的「紀念『反右』五十周年的大會」上,原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當年的「右派分子」杜高先生曾經引用了中國作家張抗抗的一句話:「一個不能用今天考察昨天的民族是沒有明天的。」
今天我們再一次聚會,為的正是負責地利用我們的今天,認真地反思和考察中國的昨天,真摯地希望神州大地上能出現一個名副其實的文明的明天。
正視和直面過去的痛苦和黑暗是不容易做到的事情。我們都身處日常生活的慣性之中,對回顧以往的痛苦,人的心理具有各種抗拒和規避的本能。但張抗抗說得對:正視和直面過去有必要,也能起一種不可缺少的治療作用。在這方面,美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十八世紀到十九世紀中葉,美國是個有奴隸的社會。甚至到今天為止,奴隸社會餘波引起的各種有關問題還沒有徹底地消除。但同時,我們也得承認,美國社會在這個問題上有了不少的進步。有進步的地方是因為通過文學作品、新聞媒體,公開演講、法院的裁決等等的渠道,越來越多的美國人能夠正視和直面奴隸社會的醜惡,也就能夠較快地治癒過去的病態。
二十世紀是個血腥世紀,它的歷史上有不少其他的例子,不少要求民族反省的問題。大的例子包括德國,日本,前蘇聯,南非,中國;中等大小的例子包括亞美尼亞,智利,柬埔寨,塞爾維亞,盧安達;較小的例子還有許許多多別的。民族反省的歷史記錄呢?大的例子?面,德國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反思比較漂亮,南非對以往的種族歧視問題的反省也做得相當好,日本對以往侵略戰爭的反省在不好不壞之間。可惜中國對共產主義罪惡的反省相比較之下顯得最差。毛死以後「傷痕文學」開了個有希望的頭,但在共產黨的壓力之下,沒能深入,只好在表層上停滯。往後,不管是中國的文學,媒體,課本,博物館,甚至網絡都禁止正面考察過去,不允許深入的反省。中國人只能認同一種畸形的文化定位。
產生這個局面的原因是顯而易見的。執政黨認為正視和直面自己的過去的歷史錯誤和罪惡會影響自己當前的穩定和自己將來的利益,因此禁止任何公開的研究和討論。
我們的這次會議的出發點完全不同。我們的大前提不是任何政黨的利益,而是全體中國老百姓的利益。回顧共產黨的歷史罪惡是有必要的,這不僅因為同一個政黨的後代還在執政,對自己歷史上的錯誤和罪惡還堅持不作負責任的反省;還因為認真地反省對中國老百姓的精神面貌的發展也極有必要。有人說中國三十年改革開放是個大分水嶺,以前以後都絕然不同,可是歷史顯然沒有那麼簡單。毛時代的極端「節欲」與現在普遍的「人欲橫流」之間沒有反彈關係嗎?毛時代的「一切為集體」和現在的「一切為個人」也沒有物極必反的關係嗎?在毛時代的意識形態中,極力推崇「卑賤者」和今日的殘酷鄙視社會底層的人也沒有「矯枉過正」的微妙關係嗎?毛時代的「打倒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跟今日「憤青」的狂熱民族主義到底有沒有令人深思的牽連?這些都不是簡單的「是」與「否」的問答題,而是需要很多深度反省和研究的問題。共產黨不允許研究這一類的問題,但我們的會議絕對地歡迎和鼓勵。
今年是大躍進的開端的五十周年。我一直覺得中國知識分子,在「反右」和「文革」的相比之下,把大躍進看得不夠重要。僅以非正常死亡率來衡量,大躍進──大饑荒中死去的無辜的中國老百姓的總數要比文革死去的總數大二十倍,甚至二十倍以上。和反右相比的話,這個比率自然還更大。但譴責大躍進的文字也一樣多二十倍嗎?很可惜不是。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肯定有很多,但其中有沒有這樣的一個:大躍進──大饑荒中死亡的人絕大多數是文化水平低的農民?他們自己較難發出聲音?知識分子作家是否更願意寫知識分子的悲慘故事,也就是以反右和文革為背景的故事為主,而農民的故事不那麼能進入他們的心?去?我們在反省的時候,這恐怕也是一個應該反省的問題。
我今天向大家道歉。因為在加州大學有無法更動的教學任務,以致我無法來西東大學和紐約參加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盛會。但我由衷地感謝各位不遠千里而來的朋友,尤其是來自中國大陸的學者和朋友。我也非常感謝會議的組織者和其他為了這一會議的順利召開作了大量工作的朋友和同事。
祝會議圓滿成功!
(本文作者為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校長專任講座教授、美國二十一世紀中國基金會董事長)
出處:http://www.chengmingmag.com/cm373/373spfeature/spfeature16.html
去年六月,在美國二十一世紀中國基金會、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和美國華人圖書館協會南加州分會合作舉辦的「紀念『反右』五十周年的大會」上,原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當年的「右派分子」杜高先生曾經引用了中國作家張抗抗的一句話:「一個不能用今天考察昨天的民族是沒有明天的。」
今天我們再一次聚會,為的正是負責地利用我們的今天,認真地反思和考察中國的昨天,真摯地希望神州大地上能出現一個名副其實的文明的明天。
正視和直面過去的痛苦和黑暗是不容易做到的事情。我們都身處日常生活的慣性之中,對回顧以往的痛苦,人的心理具有各種抗拒和規避的本能。但張抗抗說得對:正視和直面過去有必要,也能起一種不可缺少的治療作用。在這方面,美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十八世紀到十九世紀中葉,美國是個有奴隸的社會。甚至到今天為止,奴隸社會餘波引起的各種有關問題還沒有徹底地消除。但同時,我們也得承認,美國社會在這個問題上有了不少的進步。有進步的地方是因為通過文學作品、新聞媒體,公開演講、法院的裁決等等的渠道,越來越多的美國人能夠正視和直面奴隸社會的醜惡,也就能夠較快地治癒過去的病態。
二十世紀是個血腥世紀,它的歷史上有不少其他的例子,不少要求民族反省的問題。大的例子包括德國,日本,前蘇聯,南非,中國;中等大小的例子包括亞美尼亞,智利,柬埔寨,塞爾維亞,盧安達;較小的例子還有許許多多別的。民族反省的歷史記錄呢?大的例子?面,德國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反思比較漂亮,南非對以往的種族歧視問題的反省也做得相當好,日本對以往侵略戰爭的反省在不好不壞之間。可惜中國對共產主義罪惡的反省相比較之下顯得最差。毛死以後「傷痕文學」開了個有希望的頭,但在共產黨的壓力之下,沒能深入,只好在表層上停滯。往後,不管是中國的文學,媒體,課本,博物館,甚至網絡都禁止正面考察過去,不允許深入的反省。中國人只能認同一種畸形的文化定位。
產生這個局面的原因是顯而易見的。執政黨認為正視和直面自己的過去的歷史錯誤和罪惡會影響自己當前的穩定和自己將來的利益,因此禁止任何公開的研究和討論。
我們的這次會議的出發點完全不同。我們的大前提不是任何政黨的利益,而是全體中國老百姓的利益。回顧共產黨的歷史罪惡是有必要的,這不僅因為同一個政黨的後代還在執政,對自己歷史上的錯誤和罪惡還堅持不作負責任的反省;還因為認真地反省對中國老百姓的精神面貌的發展也極有必要。有人說中國三十年改革開放是個大分水嶺,以前以後都絕然不同,可是歷史顯然沒有那麼簡單。毛時代的極端「節欲」與現在普遍的「人欲橫流」之間沒有反彈關係嗎?毛時代的「一切為集體」和現在的「一切為個人」也沒有物極必反的關係嗎?在毛時代的意識形態中,極力推崇「卑賤者」和今日的殘酷鄙視社會底層的人也沒有「矯枉過正」的微妙關係嗎?毛時代的「打倒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跟今日「憤青」的狂熱民族主義到底有沒有令人深思的牽連?這些都不是簡單的「是」與「否」的問答題,而是需要很多深度反省和研究的問題。共產黨不允許研究這一類的問題,但我們的會議絕對地歡迎和鼓勵。
今年是大躍進的開端的五十周年。我一直覺得中國知識分子,在「反右」和「文革」的相比之下,把大躍進看得不夠重要。僅以非正常死亡率來衡量,大躍進──大饑荒中死去的無辜的中國老百姓的總數要比文革死去的總數大二十倍,甚至二十倍以上。和反右相比的話,這個比率自然還更大。但譴責大躍進的文字也一樣多二十倍嗎?很可惜不是。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肯定有很多,但其中有沒有這樣的一個:大躍進──大饑荒中死亡的人絕大多數是文化水平低的農民?他們自己較難發出聲音?知識分子作家是否更願意寫知識分子的悲慘故事,也就是以反右和文革為背景的故事為主,而農民的故事不那麼能進入他們的心?去?我們在反省的時候,這恐怕也是一個應該反省的問題。
我今天向大家道歉。因為在加州大學有無法更動的教學任務,以致我無法來西東大學和紐約參加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盛會。但我由衷地感謝各位不遠千里而來的朋友,尤其是來自中國大陸的學者和朋友。我也非常感謝會議的組織者和其他為了這一會議的順利召開作了大量工作的朋友和同事。
祝會議圓滿成功!
(本文作者為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校長專任講座教授、美國二十一世紀中國基金會董事長)
出處:http://www.chengmingmag.com/cm373/373spfeature/spfeature16.html
標籤:
轉文
(轉) 一件值得深思的小事
吴庸(北京)
城里有许多收购废品(俗称“破烂儿”)的小贩,骑辆平板三轮,沿街吆喝,塑料瓶、旧报纸、零碎铜铁,只要有点利用价值就收购。有时还能收到桌椅板凳、旧电视、微波炉乃至替换下来的电脑。价格是极低廉的,一个旧书桌只给5块钱,旧衣服只能按公斤计价。他们把旧物送到集中收购点,收取一点辛苦费。1公斤旧报,8毛钱收来,送到集中点只赚1毛钱。1天下来能挣到三五十元,月收入处于1000到2000元水平,除去饭费、房屋租费、水电费、零花费,攒下四五百元就算不错了。这种生活总比守在农村刨那三五亩地强,令村里人羡慕,于是成群结伙进城谋生。这是在社会的夹缝中挣扎着奔饭吃的群体,他们的状态成为大陆社会生活的一角。
这些平凡的人如今遇上难题:不是奥运时赶他们回乡,而是收购价格普遍低落,这条生活之路面临危机。奥运前,旧报1公斤达到过1.7-1.8元,收购1公斤可以赚取辛苦费一两毛钱。最近连续降价,一度每天跌两毛,已经跌至公斤6毛。收破烂儿的说:“收购站的老板一周得亏几十万呢!我们收的废品都压在他库里,没人要,这样下去,我们也没法干了!”《北京青年报》10月23日特地揭示,“一个做废品生意的老板因为赔了三四百万,两口子寻了短见”。在物价继续看涨声中,居然有些商品价格狂降乃至引发人命案,令人注目。
废品价格强势下跌说明其下游产业严重不振。旧报严重滞销表示用旧报化浆造纸的产业急剧萎缩;旧塑料瓶没人要,说明塑料制品业已陷低迷。它传达的信号是:这些行业的经济实体运行开始滞涩。不能不问:这是个别现象,还是有普遍性?是暂时失调,还是会历时长久?对此寻根究柢看来是必要的。
钢铁产业的亢奋已是明日黄花
作为大陆经济基础的钢铁业的生产状况给人以警觉。钢产量从1996年突破1亿吨,2003年达2亿吨,2005年为3.5亿吨,2007年接近5亿吨,简直是突飞猛进,尤其是2003至2007年猛烈火爆。如今,为筹办奥运大搞竞赛场馆建设的巨大拉动作用已经不再,大搞办公楼、写字楼等形像工程、政绩工程的动力已经趋弱,居住用房的建设劲头也在收缩,建筑热开始冷却,对建筑用钢的需要开始缩减。其他产业用钢,比如汽车制造业,2007年汽车销量增幅为25%,2008年估计只增6.7%,2009年预料与上年持平,汽车用钢明显降低。这些因素导致钢铁产品不再是紧俏物资,它在市场上的直接反映就是价格跌落,从今年6月到10月,短短4个月,综合钢价下跌30-45%,这是对生产者的严重警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秘书长单尚华通告:钢铁行业10月份全行业亏损,迫使企业急速限产。“我的钢铁”网首席分析师贾良群证实,10月份有15-20%的大型钢铁企业实行限产,有些中小钢企从8月就停产或半停产。钢铁产业的亢奋已是明日黄花。
钢铁生产疲软是全国实体经济不景气的缩影。国家发改委透露,2008上半年,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中小企业于2008上半年有6.7万家倒闭,超过2000万工人因此而失业,纺织行业小企业倒闭者超过万家。这种态势反映在宏观经济指标上,就成了总体经济增长速度降低。国家统计局公布:GDP同比增长率,2008年1季度为10.6%,2季度降为10.1%,3季度降为9%,前3个季度平均增长9.9%。这是6年来增速首次降至个位数。8—9%是经济增长的底线,再低下去就无法满足每年1500万到2000万劳力的就业需求。经济增长回落、企业利润下降的结果是国家财政减收。全国财政收入,今年7月增长16.5%,8月增长10.1%,9月仅增长3.1%,当月支出却增长11.6%,形成赤字932亿元。相应的,全国税收2008上半年增长33.5%,9月仅增2.5%,如计及通胀因素则为负增长。上述3项指标,大体概括了大陆经济呈现的衰颓之势。不能因为这些数据只表示短期经济波动,便认为它不足以证明经济运行的“衰颓”。问题在于明察秋毫才是经济判断的责任,等到危机已造成灾祸再发出警示则为时已晚。英国《金融时报》10月21日和22日先后刊载经济学家陈颖嘉的评论认为“中国的增长奇迹终于结束了”,评论家杰夫.代尔认为“中国经济扩张期显然即将走到尽头。”这是中肯的分析。
当局对此也略有感触。温总理10月25日表示,要把“一抑通胀,二保增长”改为“一保增长,二抑通胀”,把“增长”放在首位。他说,从6月份就已经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最重要的是扩大内部需求,主要是消费需求。不过,从采取的调整措施看,比如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增加对低收入者的补贴、下调住房交易税费、降低房贷利率和购房首付比例、提高出口退税率、强压定期存贷款利率等等,不仅力度甚小,而且是治标而非治本之策。这些挽救危机的对策,即使再加大力度,也只能稍许减少危机的痛苦折磨,萧条之势是不可避免的,至于复苏的呈现则是不易把握的企盼。说到底,在现有政策框架内,中国大陆经济能否再度复元为筹办奥运时那样的经济扩张状态是很可怀疑的。
大陆经济走出困境的明智之举
温总理说:“最重要的是扩大内部需求,主要是消费需求”,很好!但要明确究竟是怎样的内部需求。目前,抗危机、减亏损、追利润是各个行业普遍的共同需求,既是国资委掌管的百余家大型与特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的需求,也是数百万家中小企业的需求,更是个体、私营企业的需求,这些内部需求应该如何“扩大”?政策取向是否应该有所侧重?再说消费需求,既有上述百余家企业集团职工的消费需求,也有约两亿农民工的消费需求,还有约7亿土里刨食的农民的消费需求,这些消费需求应如何“扩大”?政策取向是否也要突出重点?显然,这些问题的明确和解决是大陆经济走出困境的明智之举。
国资委掌管的央企集团垄断性极强,具有自发地延长和扩张垄断的需求。它们或者对关键性经济资源具有“绝对控制力”,或者对重要企业保持“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能力,由此产生的垄断性收益滋养着这些企业集团不断做大。这是它们的利益所在,不断膨胀对垄断利益的追求是它们操作的必然。但这些垄断收益并非来自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具有强制剥夺大众的性质,应有必要的扼制手段,不应助长;这些企业集团成立以来,除缴纳必要税费外,所得利润留在企业消化,违背“全民所有制”性质,这种需求应即制止(已明令于2008年起纠正);由此引发的企业集团内部利益分配的无序化已远远超出社会容忍程度,这种扩张需求必须制止。与这种垄断性需求膨胀相对的是个体、私营企业应有的需求。以私营企业而言,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和全国工商联推算,又经李成瑞测算,2005年私营企业在二、三产业全部资本中只占47%,却提供了GDP的61%。大部分私营企业是内资兴建的,它们享受不到外资企业在缴纳所得税方面的优惠条件,也得不到国有银行在贷款方面的积极支持以及工商部门在市场准入和管理方面的平等待遇。2006年国务院颁布《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部分规定“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金融服务业”,这类条款在诞生之日就成具文,从未兑现。而这些措施正是活跃私有经济的必然需求,对克服经济危机、搞活国民经济很有必要。所谓“扩大内部需求”,这应该是政策调整的重点。抑制垄断,活跃私有,才能为经济“衰颓”注入强大活力。
扩大消费需求,当然是指有支付能力的现实的消费需求。这种消费需求表现在工资制度上。现在比较一下各方面的工薪收入情况。国资委公布2006年央企1500位负责人税前平均年收入为47.8万元,较突出的是平安保险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明哲2007年税前报酬为6616.1万元。马明哲自称:“我的贡献和表现对得起这份薪酬。”为此爆发《千余司机上书保监会质疑平安老总年薪》,保监会则出面质辩。国资委主任李荣融立即对马明哲等高管高薪予以保护,他在新闻发布会上称:“央企负责人的薪酬是适当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则唱另调,他说,将研究和规范国企负责人的薪酬管理制度。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企业国有化资产法草案时,同此前两次审议一样,仍有委员追问国企高管高薪问题。草案规定薪酬标准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认定,委员认为这样不能控制管理成本,要和国家工资水平挂钩,不能太高。马明哲的高薪同职工与农民工工资相比确实异常突兀:2007年上海职工平均年薪为34704元,同年农民工平均年薪为145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140.4元。全国总工会2007年所作职工情况深入调查的结果显示,全国26.7%的职工过去5年从未增加过工资,而按每天只1美元生活费衡量,大陆还有3.5亿陷于贫困的人口。绝对的贫富差距因基尼系数已达到0.48和0.5而响起警报。在这种情况下,所谓扩大消费需求,是继续推动马明哲辈扩大高薪收入呢,还是致力于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切实提高职工和农民的收入呢?问题就是这样界线分明地摆在面前。如果不是把政策的基点放在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现实购买力上,则对经济调整“充满信心”的表态就成了空话;如果不是把立足点切实转到社会基层方面,则“权为民所用”的誓言就成了假话。
“权为民所用”的誓言成了假话
把中国大陆经济由外向出口型转向内需动力型是十分艰苦的过程,绝不是轻而易举之事。温总理在亚欧首脑会闭幕后的记者会上宣布了这一转变,看来是十分郑重的。他说:“记者们可以看到,中国有广大的农村,有广大的西部地区,城乡发展差距和地区发展差距比较大,因此我们内需还有很大的潜力,市场还有很大的空间。”他显然无视或回避了把“广大的农村”的需求、“广大的西北地区”的需求、“城乡发展差距”的需求、“地区发展差距”的需求挖掘出来所需要的巨大能量,没有这样的能量,那些庞大的需求就不能转换为现实的力量。他还无视或回避了目前遇到的经济困难乃是一场经济危机的开始,不是把“保增长”与“抑通胀”换位,并采取若干小幅经济调整措施,就可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他更无视或回避了经济发展模式的这一转变,在既无理论支撑又无全体动员的情势下,凭温某人的力量是无法操控的。所以,对当局此番启动内需的动作不宜持乐观其成的态度。
需要看到,执政者眼下遭遇的困境是前所未有的。北京奥运挣得的“辉煌”业已黯然,人们正在黯然中品味那场“辉煌”的梦幻般的离奇。花钱无底,就属世间少有的离奇事。“辉煌”时究竟花去纳税人多少公帑,我相信,官府绝对给不出一张准确的账目清单。如今,上上下下才渐渐悟到烧钱运动的报应。只举一件小事就可感悟这个报应:胡温曾宣布,对全国退休职工从2007年连续3年增发退休金,第一年甚至明令必须某月某日发到退休者手中,不得有误,让大家及时“感谢党的恩情”,没想到第二年,奥运一过,钱箱空空,增长退休金一事,胡温再不提及。这二位一定希望大家把此事忘了,象希望大家把文革、六四统统忘掉一样。现在已届年底,2008年增发退休金事大约泡汤儿了,正如这场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亦将泡汤儿一样。
(2008.10.31)
--------------------------
原载《议报》第379期 http://www.chinaeweekly.com
此文系本刊首发,欢迎其它各类刊物转登转发,但是请注明出处和本报网址
出處:http://www.chinaeweekly.com/viewcarticle_gb.aspx?vID=8635
城里有许多收购废品(俗称“破烂儿”)的小贩,骑辆平板三轮,沿街吆喝,塑料瓶、旧报纸、零碎铜铁,只要有点利用价值就收购。有时还能收到桌椅板凳、旧电视、微波炉乃至替换下来的电脑。价格是极低廉的,一个旧书桌只给5块钱,旧衣服只能按公斤计价。他们把旧物送到集中收购点,收取一点辛苦费。1公斤旧报,8毛钱收来,送到集中点只赚1毛钱。1天下来能挣到三五十元,月收入处于1000到2000元水平,除去饭费、房屋租费、水电费、零花费,攒下四五百元就算不错了。这种生活总比守在农村刨那三五亩地强,令村里人羡慕,于是成群结伙进城谋生。这是在社会的夹缝中挣扎着奔饭吃的群体,他们的状态成为大陆社会生活的一角。
这些平凡的人如今遇上难题:不是奥运时赶他们回乡,而是收购价格普遍低落,这条生活之路面临危机。奥运前,旧报1公斤达到过1.7-1.8元,收购1公斤可以赚取辛苦费一两毛钱。最近连续降价,一度每天跌两毛,已经跌至公斤6毛。收破烂儿的说:“收购站的老板一周得亏几十万呢!我们收的废品都压在他库里,没人要,这样下去,我们也没法干了!”《北京青年报》10月23日特地揭示,“一个做废品生意的老板因为赔了三四百万,两口子寻了短见”。在物价继续看涨声中,居然有些商品价格狂降乃至引发人命案,令人注目。
废品价格强势下跌说明其下游产业严重不振。旧报严重滞销表示用旧报化浆造纸的产业急剧萎缩;旧塑料瓶没人要,说明塑料制品业已陷低迷。它传达的信号是:这些行业的经济实体运行开始滞涩。不能不问:这是个别现象,还是有普遍性?是暂时失调,还是会历时长久?对此寻根究柢看来是必要的。
钢铁产业的亢奋已是明日黄花
作为大陆经济基础的钢铁业的生产状况给人以警觉。钢产量从1996年突破1亿吨,2003年达2亿吨,2005年为3.5亿吨,2007年接近5亿吨,简直是突飞猛进,尤其是2003至2007年猛烈火爆。如今,为筹办奥运大搞竞赛场馆建设的巨大拉动作用已经不再,大搞办公楼、写字楼等形像工程、政绩工程的动力已经趋弱,居住用房的建设劲头也在收缩,建筑热开始冷却,对建筑用钢的需要开始缩减。其他产业用钢,比如汽车制造业,2007年汽车销量增幅为25%,2008年估计只增6.7%,2009年预料与上年持平,汽车用钢明显降低。这些因素导致钢铁产品不再是紧俏物资,它在市场上的直接反映就是价格跌落,从今年6月到10月,短短4个月,综合钢价下跌30-45%,这是对生产者的严重警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秘书长单尚华通告:钢铁行业10月份全行业亏损,迫使企业急速限产。“我的钢铁”网首席分析师贾良群证实,10月份有15-20%的大型钢铁企业实行限产,有些中小钢企从8月就停产或半停产。钢铁产业的亢奋已是明日黄花。
钢铁生产疲软是全国实体经济不景气的缩影。国家发改委透露,2008上半年,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中小企业于2008上半年有6.7万家倒闭,超过2000万工人因此而失业,纺织行业小企业倒闭者超过万家。这种态势反映在宏观经济指标上,就成了总体经济增长速度降低。国家统计局公布:GDP同比增长率,2008年1季度为10.6%,2季度降为10.1%,3季度降为9%,前3个季度平均增长9.9%。这是6年来增速首次降至个位数。8—9%是经济增长的底线,再低下去就无法满足每年1500万到2000万劳力的就业需求。经济增长回落、企业利润下降的结果是国家财政减收。全国财政收入,今年7月增长16.5%,8月增长10.1%,9月仅增长3.1%,当月支出却增长11.6%,形成赤字932亿元。相应的,全国税收2008上半年增长33.5%,9月仅增2.5%,如计及通胀因素则为负增长。上述3项指标,大体概括了大陆经济呈现的衰颓之势。不能因为这些数据只表示短期经济波动,便认为它不足以证明经济运行的“衰颓”。问题在于明察秋毫才是经济判断的责任,等到危机已造成灾祸再发出警示则为时已晚。英国《金融时报》10月21日和22日先后刊载经济学家陈颖嘉的评论认为“中国的增长奇迹终于结束了”,评论家杰夫.代尔认为“中国经济扩张期显然即将走到尽头。”这是中肯的分析。
当局对此也略有感触。温总理10月25日表示,要把“一抑通胀,二保增长”改为“一保增长,二抑通胀”,把“增长”放在首位。他说,从6月份就已经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最重要的是扩大内部需求,主要是消费需求。不过,从采取的调整措施看,比如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增加对低收入者的补贴、下调住房交易税费、降低房贷利率和购房首付比例、提高出口退税率、强压定期存贷款利率等等,不仅力度甚小,而且是治标而非治本之策。这些挽救危机的对策,即使再加大力度,也只能稍许减少危机的痛苦折磨,萧条之势是不可避免的,至于复苏的呈现则是不易把握的企盼。说到底,在现有政策框架内,中国大陆经济能否再度复元为筹办奥运时那样的经济扩张状态是很可怀疑的。
大陆经济走出困境的明智之举
温总理说:“最重要的是扩大内部需求,主要是消费需求”,很好!但要明确究竟是怎样的内部需求。目前,抗危机、减亏损、追利润是各个行业普遍的共同需求,既是国资委掌管的百余家大型与特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的需求,也是数百万家中小企业的需求,更是个体、私营企业的需求,这些内部需求应该如何“扩大”?政策取向是否应该有所侧重?再说消费需求,既有上述百余家企业集团职工的消费需求,也有约两亿农民工的消费需求,还有约7亿土里刨食的农民的消费需求,这些消费需求应如何“扩大”?政策取向是否也要突出重点?显然,这些问题的明确和解决是大陆经济走出困境的明智之举。
国资委掌管的央企集团垄断性极强,具有自发地延长和扩张垄断的需求。它们或者对关键性经济资源具有“绝对控制力”,或者对重要企业保持“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能力,由此产生的垄断性收益滋养着这些企业集团不断做大。这是它们的利益所在,不断膨胀对垄断利益的追求是它们操作的必然。但这些垄断收益并非来自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具有强制剥夺大众的性质,应有必要的扼制手段,不应助长;这些企业集团成立以来,除缴纳必要税费外,所得利润留在企业消化,违背“全民所有制”性质,这种需求应即制止(已明令于2008年起纠正);由此引发的企业集团内部利益分配的无序化已远远超出社会容忍程度,这种扩张需求必须制止。与这种垄断性需求膨胀相对的是个体、私营企业应有的需求。以私营企业而言,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和全国工商联推算,又经李成瑞测算,2005年私营企业在二、三产业全部资本中只占47%,却提供了GDP的61%。大部分私营企业是内资兴建的,它们享受不到外资企业在缴纳所得税方面的优惠条件,也得不到国有银行在贷款方面的积极支持以及工商部门在市场准入和管理方面的平等待遇。2006年国务院颁布《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部分规定“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金融服务业”,这类条款在诞生之日就成具文,从未兑现。而这些措施正是活跃私有经济的必然需求,对克服经济危机、搞活国民经济很有必要。所谓“扩大内部需求”,这应该是政策调整的重点。抑制垄断,活跃私有,才能为经济“衰颓”注入强大活力。
扩大消费需求,当然是指有支付能力的现实的消费需求。这种消费需求表现在工资制度上。现在比较一下各方面的工薪收入情况。国资委公布2006年央企1500位负责人税前平均年收入为47.8万元,较突出的是平安保险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明哲2007年税前报酬为6616.1万元。马明哲自称:“我的贡献和表现对得起这份薪酬。”为此爆发《千余司机上书保监会质疑平安老总年薪》,保监会则出面质辩。国资委主任李荣融立即对马明哲等高管高薪予以保护,他在新闻发布会上称:“央企负责人的薪酬是适当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则唱另调,他说,将研究和规范国企负责人的薪酬管理制度。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企业国有化资产法草案时,同此前两次审议一样,仍有委员追问国企高管高薪问题。草案规定薪酬标准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认定,委员认为这样不能控制管理成本,要和国家工资水平挂钩,不能太高。马明哲的高薪同职工与农民工工资相比确实异常突兀:2007年上海职工平均年薪为34704元,同年农民工平均年薪为145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140.4元。全国总工会2007年所作职工情况深入调查的结果显示,全国26.7%的职工过去5年从未增加过工资,而按每天只1美元生活费衡量,大陆还有3.5亿陷于贫困的人口。绝对的贫富差距因基尼系数已达到0.48和0.5而响起警报。在这种情况下,所谓扩大消费需求,是继续推动马明哲辈扩大高薪收入呢,还是致力于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切实提高职工和农民的收入呢?问题就是这样界线分明地摆在面前。如果不是把政策的基点放在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现实购买力上,则对经济调整“充满信心”的表态就成了空话;如果不是把立足点切实转到社会基层方面,则“权为民所用”的誓言就成了假话。
“权为民所用”的誓言成了假话
把中国大陆经济由外向出口型转向内需动力型是十分艰苦的过程,绝不是轻而易举之事。温总理在亚欧首脑会闭幕后的记者会上宣布了这一转变,看来是十分郑重的。他说:“记者们可以看到,中国有广大的农村,有广大的西部地区,城乡发展差距和地区发展差距比较大,因此我们内需还有很大的潜力,市场还有很大的空间。”他显然无视或回避了把“广大的农村”的需求、“广大的西北地区”的需求、“城乡发展差距”的需求、“地区发展差距”的需求挖掘出来所需要的巨大能量,没有这样的能量,那些庞大的需求就不能转换为现实的力量。他还无视或回避了目前遇到的经济困难乃是一场经济危机的开始,不是把“保增长”与“抑通胀”换位,并采取若干小幅经济调整措施,就可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他更无视或回避了经济发展模式的这一转变,在既无理论支撑又无全体动员的情势下,凭温某人的力量是无法操控的。所以,对当局此番启动内需的动作不宜持乐观其成的态度。
需要看到,执政者眼下遭遇的困境是前所未有的。北京奥运挣得的“辉煌”业已黯然,人们正在黯然中品味那场“辉煌”的梦幻般的离奇。花钱无底,就属世间少有的离奇事。“辉煌”时究竟花去纳税人多少公帑,我相信,官府绝对给不出一张准确的账目清单。如今,上上下下才渐渐悟到烧钱运动的报应。只举一件小事就可感悟这个报应:胡温曾宣布,对全国退休职工从2007年连续3年增发退休金,第一年甚至明令必须某月某日发到退休者手中,不得有误,让大家及时“感谢党的恩情”,没想到第二年,奥运一过,钱箱空空,增长退休金一事,胡温再不提及。这二位一定希望大家把此事忘了,象希望大家把文革、六四统统忘掉一样。现在已届年底,2008年增发退休金事大约泡汤儿了,正如这场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亦将泡汤儿一样。
(2008.10.31)
--------------------------
原载《议报》第379期 http://www.chinaeweekly.com
此文系本刊首发,欢迎其它各类刊物转登转发,但是请注明出处和本报网址
出處:http://www.chinaeweekly.com/viewcarticle_gb.aspx?vID=8635
標籤:
轉文
中国大跃进50周年国际研讨会在美召开
舊聞。
中国大跃进50周年国际研讨会在美召开
2008-10-18
今年是毛泽东和中共发动大跃进五十周年,大炼钢铁、亩产万斤的虚报产量,造成近四千万人饿死。10月17号,海内外学者在美国新泽西召开国际研讨会,探讨大跃进和大饥荒的历史教训和未来挑战。本台特约记者紫荆发自纽约的报导
这次国际研讨会为期三天,第一天在新泽西的西东大学召开,后两天选在纽约的法拉盛。近60名学者参加,其中不少来自中国大陆。西东的大学校长和教务主任特别到场欢迎。
著名汉学家林培瑞在发来的贺信中表示,中国的执政党认为,正视和直面自己过去的历史错误会影响自己当前的稳定和将来的利益,因此就禁止讨论。这次会议的出发点不同,不是任何执政党的利益,而是老百姓的利益。
110万字的《墓碑》一书的作者杨继绳和《人祸》一书的作者丁抒论述了自己根据各种资料统计的大跃进和大饥荒期间的非正常死亡人数。日本共同社曾报导,中国1959年到1960年一年间,人口少了一千万。
丁抒说1958年就开始饿死人。1959年开始大面积饿死人。全国两千多个县他看了1000多个县的县志。四川最严重,1958到1962年,四川仅农村人口就减少近800万。他计算出的全国饿死人的数字下限是三千五百万。
会议组织者之一、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宋永毅在接受采访时说:“刚才大家都提到了,就是在二十世纪啊,人死最多的不是世界大战啊,人死最多的是中国的大跃进。这个事实要让大家知道。”
丁抒和杨继绳都是胡锦涛的清华校友。 曾任新华社高级记者、现在是《炎黄春秋》副社长的杨继绳说:“中国人啊,就是集体健忘症。那谁也讲过,一个民族如果不敢面对历史,这个民族就不会有未来。我研究这个苦难历史就是为了中国人避免再发生这种苦难。”
会上播放了大陆独立纪录片制片人胡杰拍摄的短篇 《粮食关纪念碑》, 记载了一个村子在大饥荒中的死亡。村民在片中说,当时浮夸风虚报产量,逼着老百姓说粮食亩产一万斤,不说就打死。而说了,就要交公粮交上去。当时能活下来的,一种是村干部,可以吃农民交上来的粮食,一种是去偷东西吃的,而这也存在被打死的风险。
前国务院发展中心主任姚坚复说, 中国的社会实践付出了巨大代价, 破坏生态和道德环境是空前的。前三十年是农民用农产品剪刀差支持工业化,后三十年是用土地的剪刀差支持工业化。
姚坚复:“改革,就是改错。三十年在错误中前进,三十年改革是在改错中前进。所以没有什么特别值得非常赞美的。改错不要说是伟大。”
他把毛泽东说的“与天斗其乐无穷”加上标点,从新断句。
姚坚复:“以掠夺性经营方式破坏农业资源的战略,这样与地奋斗,必然是其乐无!惊叹号,穷!!两个惊叹号。(笑声)”
中山大学政务学院教授李若建博士分析了大跃进时期中共官员造假的行为。 官场造假已经成了潜规则,很少有人揭穿。高层干部从容暗示,下面官员互相攀比。
对此,北京之春主编胡平说:“在大跃进那个时期造成的那种整个社会的那种心态,明明都知道真相不是那个样子,没有几个人去说真相。跟现在有类似之处啊。今天有几个不明白中国现在的情况,都知道啊。 但是就有一个很明显的算计么。别人都说假话,我说真话,我就会倒霉。”
当天发言的还有前中央党校党史教员余习广,美国三一学院经济教授文贯中等人。研讨会后,现场进入热烈讨论,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其中一位听众表示,要重新定义大饥荒,加上「人为」二字。
这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紫荆发自纽约的报导。
出處: http://www.chinaeforum.com/viewtopic.php?t=1869
会议组织者之一、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宋永毅在接受采访时说:“刚才大家都提到了,就是在二十世纪啊,人死最多的不是世界大战啊,人死最多的是中国的大跃进。这个事实要让大家知道。”
中国大跃进50周年国际研讨会在美召开
2008-10-18
今年是毛泽东和中共发动大跃进五十周年,大炼钢铁、亩产万斤的虚报产量,造成近四千万人饿死。10月17号,海内外学者在美国新泽西召开国际研讨会,探讨大跃进和大饥荒的历史教训和未来挑战。本台特约记者紫荆发自纽约的报导
这次国际研讨会为期三天,第一天在新泽西的西东大学召开,后两天选在纽约的法拉盛。近60名学者参加,其中不少来自中国大陆。西东的大学校长和教务主任特别到场欢迎。
著名汉学家林培瑞在发来的贺信中表示,中国的执政党认为,正视和直面自己过去的历史错误会影响自己当前的稳定和将来的利益,因此就禁止讨论。这次会议的出发点不同,不是任何执政党的利益,而是老百姓的利益。
110万字的《墓碑》一书的作者杨继绳和《人祸》一书的作者丁抒论述了自己根据各种资料统计的大跃进和大饥荒期间的非正常死亡人数。日本共同社曾报导,中国1959年到1960年一年间,人口少了一千万。
丁抒说1958年就开始饿死人。1959年开始大面积饿死人。全国两千多个县他看了1000多个县的县志。四川最严重,1958到1962年,四川仅农村人口就减少近800万。他计算出的全国饿死人的数字下限是三千五百万。
会议组织者之一、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宋永毅在接受采访时说:“刚才大家都提到了,就是在二十世纪啊,人死最多的不是世界大战啊,人死最多的是中国的大跃进。这个事实要让大家知道。”
丁抒和杨继绳都是胡锦涛的清华校友。 曾任新华社高级记者、现在是《炎黄春秋》副社长的杨继绳说:“中国人啊,就是集体健忘症。那谁也讲过,一个民族如果不敢面对历史,这个民族就不会有未来。我研究这个苦难历史就是为了中国人避免再发生这种苦难。”
会上播放了大陆独立纪录片制片人胡杰拍摄的短篇 《粮食关纪念碑》, 记载了一个村子在大饥荒中的死亡。村民在片中说,当时浮夸风虚报产量,逼着老百姓说粮食亩产一万斤,不说就打死。而说了,就要交公粮交上去。当时能活下来的,一种是村干部,可以吃农民交上来的粮食,一种是去偷东西吃的,而这也存在被打死的风险。
前国务院发展中心主任姚坚复说, 中国的社会实践付出了巨大代价, 破坏生态和道德环境是空前的。前三十年是农民用农产品剪刀差支持工业化,后三十年是用土地的剪刀差支持工业化。
姚坚复:“改革,就是改错。三十年在错误中前进,三十年改革是在改错中前进。所以没有什么特别值得非常赞美的。改错不要说是伟大。”
他把毛泽东说的“与天斗其乐无穷”加上标点,从新断句。
姚坚复:“以掠夺性经营方式破坏农业资源的战略,这样与地奋斗,必然是其乐无!惊叹号,穷!!两个惊叹号。(笑声)”
中山大学政务学院教授李若建博士分析了大跃进时期中共官员造假的行为。 官场造假已经成了潜规则,很少有人揭穿。高层干部从容暗示,下面官员互相攀比。
对此,北京之春主编胡平说:“在大跃进那个时期造成的那种整个社会的那种心态,明明都知道真相不是那个样子,没有几个人去说真相。跟现在有类似之处啊。今天有几个不明白中国现在的情况,都知道啊。 但是就有一个很明显的算计么。别人都说假话,我说真话,我就会倒霉。”
当天发言的还有前中央党校党史教员余习广,美国三一学院经济教授文贯中等人。研讨会后,现场进入热烈讨论,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其中一位听众表示,要重新定义大饥荒,加上「人为」二字。
这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紫荆发自纽约的报导。
出處: http://www.chinaeforum.com/viewtopic.php?t=1869
標籤:
轉文
(轉) 疾病负担、结构性挑战与政策抉择——全球化图景下中国农村妇女的健康问题
疾病负担、结构性挑战与政策抉择
——全球化图景下中国农村妇女的健康问题
胡玉坤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
原载《人口与发展》2008年第2期
摘要:本文旨在从社会性别视角考察全球化时代图景下我国农村妇女的主要疾病负担和未来政策选择。研究揭示,无论留守还是外出务工者,农村妇女面临着多重严峻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危机。从全球化的角度来审视,我们得以洞察妇女不健康/患病的制度性和结构性障碍。种种证据表明,农村妇女这个弱势人群健康的保护和促进,归根到底是政治化的过程而不只是个技术问题。惟其如此,只有消除区域、城乡、不同社会群体及农村两性之间各种不平等的整合性探讨,方有可能打破贫困、不公正和不健康的恶性循环。在彰显人权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潮流中,我们再也没有理由不正视长期被漠视的农村妇女的健康与权利诉求了。
关键词:全球化;农村妇女健康;结构性挑战;政策选择
Disease Burdens ,Structural Challenges and Policy Options :
Rural Chinese Women ‘s Health Under the Landscape of Globalization
HU Yukun
(The Institute of Population Research,Peking University)
Abstract:This study aims to examine rural women‘s disease burdensand future policy options in the landscape of globalization from genderperspective.Numerous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rural women face multi-dimensionalphysical,mental and social health crises.Studied from the angle ofglobalization ,we are able to gain insights into the structural andinstitutional determinants of rural women ’s illness and sickness.Healthpromotion and protection of this vulnerable group ,is ultimately,highlypolitical process rather than merely technical issues.Only the fundamentalapproach of eliminating inequalities among region ,rural/urban,differentsocial groups and both sexes in rural areas ,can we break the viciouscycle of poverty,inequity and ill health.In the current wave of theconstruction of people-centered harmonious society;there is no reasonfor us to deny long-ignored rural women ‘s health status and their rightclaim.
Yukun Hu
Key words :globalization ;rural women‘s health;sturctural challenges;policy options
一、引言
在市场导向的改革与开放的双重变奏中,中国逐渐汇入了当今势不可挡的全球化进程。[1]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国门开启,全球化通过价格、市场、就业、人口迁徙、文化价值观等诸多转变,深刻影响到我国广袤疆域的各个角落,并导致了国家政策、市场力量和人们日常实践的根本性转变。史无前例的人口流动、迅猛发展的城市化、日益增多的非正规部门、逐渐市场化与私有化的医疗卫生部门以及不断削减的政府对健康、教育及其它社会项目的投资等等,殆无一不与中国融入全球体系息息相关。而上述政治经济巨变又莫不对农村个体与人口的健康产生社会性别化(gendered)的影响。
全球化对农村妇女健康的影响犹如一把双刃剑。伴随以往3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乡村约有两亿居民摆脱了绝对贫困,预期寿命随之延长,婴儿与孕产妇死亡率出现大幅下降。然而在物质日益丰裕的今天,中国区域、城乡、不同社会群体及两性之间的社会、经济、政治不平等日益凸显。各种社会不平等投射到国人健康状况和获取保健服务的不公平上,亦已成为不争的事实(China DevelopmentResearch Foundation and UNDP,2005;Kaufman ,2005;王绍光,2003)。农村许多地方,人们不仅遭受传染病和慢性病的双重困扰,而且还受到营养不良、高婴儿和孕产妇死亡率、结核病、肝炎、肠道传染病甚至一些地方病的威胁。
中国绝大多数妇女系农村妇女,她们还是越来越多地方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中国乡村农业主劳力的“女性化”因全球化的冲击而前所未有地被凸显和放大了。留守乡野的“386199大军”不仅承受着一家一户低报酬小规模小农经济的弊端,社区共同体式微的代价,还承受着市场失灵的困境乃至不平等政治经济发展的历史遗产(胡玉坤a )。留守妇女维系的“农业女性化”和外出务工妇女创造的“南方经济奇迹”,都不可能不给她们健康带来潜在和现实的负面影响。
撇开重男轻女对农村女童生存、健康与发展造成的严重挑战不说,种种证据表明,无论留守还是外出务工者,农村妇女面临着多重严峻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危机。如下文所述,除却男女不平等导致两性保健服务获取上的不公平而外,农村妇女的健康风险和脆弱性还因贫困、男性大量外出务工、乡村人口老化以及户内外的性别歧视与偏见等诸多原因而大为加剧。因此,我国城市妇女中不复存在抑或不甚普遍的一些健康问题在农村妇女中依旧突出,有的甚至触目惊心。
然而,农村妇女健康问题很少进入主流学界和政界的视野。研究健康问题的主流学人,在关注区域、城乡、社会阶层之间的健康不平等时,往往会遗忘男女两性之间的健康差距(比如王绍光2003;2005)。一如往昔,除了避孕节育和孕产妇健康外,人们很少认识到有必要对农村妇女健康进行特别的干预。而在探讨健康不平等的原因与对策时,他们也往往将目光主要投向卫生体系内部的缺失。例如,尽管王绍光(2003)高屋建瓴地把公共卫生领域同时出现政府失职和市场失灵归咎于对“经济增长与市场”的迷信等制度性因素,他并未阐述卫生部门的裂变是全球化场景下社会结构急剧转型的必然产物。一如主流学界,妇女研究界探讨妇女健康不公平根源的惯常思路,也往往围绕健康服务提供和利用上的社会性别差异。这种研究路径似乎暗含这样一种假设,即纠正保健利用上的不公平就可改变两性健康状况上的差距。
然而,健康服务与产品的提供与利用终究不过是决定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已(尽管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像农村妇女这样弱势人群健康的保护和促进,归根到底是高度政治化的过程,而非仅仅是技术问题(胡玉坤b )。但就本人视野所及,迄今很少有人把农村妇女健康及其在保健上的脆弱性放在全球化的时代图景中予以考察的。关于全球化与妇女健康的关系,国内外已有一些零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如刘伯红,2005),但专门涉及全球化与农村妇女健康的却少之又少。将这一庞大群体的健康状况放置在全球化体系下加以梳理,遂成为亟待补上的一课。
利用人口与卫生统计的量化数据,并结合一些个案研究的质性分析,本文旨在从社会性别视角考察全球化背景下农村妇女的主要疾病负担及未来政策抉择。享有健康是可持续人类发展至关重要的前提已成为全球共识。投资于农村妇女健康不单有利于亿万妇女自身发展,而且关乎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福祉与发展。在举国上下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之际,探寻增进农村妇女健康之道,也就变得份外迫切。
二、颇堪忧虑的健康风险与危机
由于数十年的社会发展与健康干预,我国农村妇女在健康方面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进步。然而,伴随中国融入世界体系,全球化连同其霸权性的市场化、权力及话语,对包括农村妇女在内的弱势人群的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国政府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做出的“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承诺,似乎正与广大农村妇女尤其是农村贫困妇女渐行渐远。
农村妇女从摇篮到坟墓的健康状况同其家庭与社会地位密不可分。社会性别差异与不平等仅是农村两性健康状况与保健服务利用方面不公平的一个向度,因为“农村妇女”毕竟不是铁板一块的同质性群体。尤其是在方今全球化大潮中,社会性别不平等同区域、城乡、社会经济状况、年龄等各种权力关系纵横交织,难解难分。离开了对其它权力等级的剖析,也就无从解读农村妇女健康状况的多样性及其流变。
各种生物与社会因素往往对妇女整个生命周期的健康有累积性的影响。像其它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解放以来我国主要从母婴保健和计划生育的角度关注妇女健康,她们整个生命周期的其它健康问题很少成为政策关切的焦点。不仅如此,对妇女生殖健康/计划生育需求的过分强调,还不可避免导致了对育龄妇之外其它妇女人群和生育节育之外其它健康问题的拒斥。正因为如此,即便是反映妇女特有健康问题的一些国际通用指标如孕产妇死亡率,充其量也只能描述复杂而矛盾的社会现实的部分情形。从世界范围来看,全球化浪潮不仅加剧了弱势人群的健康风险,而且使以前不存在(如艾滋病)或被漠视的(像对妇女的暴力)等诸多妇女健康浮出水面,并被建构为全人类共同直面的挑战。
鉴于上述各种原由,加上囿于篇幅,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勾勒农村妇女的疾病负担与健康挑战:城乡居民患病和主要疾病死因的社会性别差异,计划生育与妇幼保健主要指标以及农村妇女所面临的一些严峻健康危机。
(一)城乡居民患病和主要疾病死因的社会性别差异
健康状况上的社会性别差异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在西方发达国家,所有年龄段的男性都有较高的死亡率,而除了婴幼期之外,妇女则有较高的发病率(Ansonand Sun ,2002)。从疾病谱和死因谱的变化来看,我国大体上也不例外。
根据1993、1998和2003年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见表1和表2),入世后的2003年同1993年相比,调查地区城市男女的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均有所下降;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农村两性的两周患病率均呈上升之势,而慢性病患病率虽然有所下降,但下降的幅度比城市要小得多。比照两性的情形则会发现,无论两周还是慢性病患病率,城乡妇女的比例都高于城乡男性。妇女尤其是农村妇女对自己身心健康状况的评价低于男性得到了包括第二次妇女地位调查在内的其它一些实证研究的支持。
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是被访者自评的健康状况,反映了他/她们自己的主观感受。这两个主观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客观事实,表明妇女的实际患病人数比男性要多。这事实上也从两周就诊率和住院率这两个客观指标中得到了印证。从下面两个表格(表2-3)来可以看到,无论城乡,女性的两周患病率和住院率一直都高于男性。妇女消费的医疗服务较多可能缘于男女之间不同的健康问题与保健需求。
从城乡妇女的两相比较可以看到,城市妇女的住院率高于农村妇女。这可能说明受医疗保障较多的城市妇女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医疗服务,而农村女性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则相对较差。而且,传媒商业性炒作的狂轰滥炸,城市妇女更有可能成为医疗化陷阱的受害者。而从两周就诊率来看,农村妇女1998和2003年的比例均高于城市妇女。对农村妇女来说,只要还能劳动和维持日常生活,她们往往不认为自己有什么病或需要就医。即使存在保健服务,距离、交通、看病的机会成本、缺乏女性保健人员、医患之间的等级性关系及服务质量等等都会成为妇女寻求医疗保健的障碍。尤其是在自掏腰包支付医疗费用时,真正需要医疗服务的农村贫困妇女更有可能“小病扛着,大病拖着”。农村妇女的就诊率高于城市妇女和农村男性,可能折射出农村妇女确实遭遇到了较严重的健康问题。
其它一些实证研究也印证了女性健康状况较差的结论。例如,对河北省288村约1.5万人的调查表明(Anson and Sun ,2002),25-44岁育龄妇女的健康状况明显比同龄男性差,尤以45-59岁这个年龄段的妇女最为显着。也就是说在生命周期生产与再生产盛年期的农村妇女在享有健康处于劣势。有许多研究则显示,老年妇女失能、残疾和带病存活的时间比男性严重。老年妇女的健康状况因丈夫死亡或残疾而雪上加霜。譬如,姚洋等人对农户大病情况的研究表明,最需要关注的弱势群体是低收入组55岁以上的老年妇女。由于她们在户内健康资源分配中处于极为不利地位,即使患了大病也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
2003-2004年笔者在内蒙国贫县的一个贫困村生活了半载,村妇的诸多身心困扰不时映入眼帘。因孩提时代就参加集体劳动,年轻时又作为“铁姑娘”从事过大量接近生理极限的劳动,一些四五十岁的中年妇女其腰酸背痛由来已久,有记忆以来似乎就如影随形。一些人常年依赖止疼片来缓解疼痛。一些风烛残年的老年妇女操劳一生,大多病魔缠身。拿村里妇女常说的一句话来说,农忙时节妇女们忙得都顾不上生病,但只要一到农闲立马就有很多人病倒。尤其在男子缺位的家庭,留守妇女一身多任,挑起了“大梁”。艰辛疲惫、超负荷劳作几乎是日常生活的常态;紧张、担心、焦虑、无奈更超乎人们的想象。有人告诉我农忙时节累得做梦都在哭。在云南和四川的穷乡僻壤里,笔者也目睹过类似甚至更令人心酸的情形(胡玉坤a )。村妇们心力交瘁的身影常定格在我心头,久久挥之不去。假如说这是悲剧的话,那么这种的悲剧在广大农村可谓俯拾皆是。
对疾病谱和死因谱的分析是我们理解妇女主要疾病负担另一重要途径。从表5的患病病种来看,2000年妇女疾病死因中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呼吸系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及损伤与中毒,分别占25.18%、18.93%、15.12%、13.39%和9.01%,到2005年,虽然五者的排位依旧,但所占的比重均有所下降,分别为16.93%、14.38%、11.80%、8.56%和5.54%.妇女中下降最快的是作为第一位死因的呼吸系疾病。这同生活环境尤其是居住条件的改善有关。但从2005年农村男女疾病死因的比较来看,即便男性吸烟者比女性更多,呼吸系疾病在农村女性死因中仍居首位。农村地区主要是由妇女做饭,通风设备又较差,加上吸二手烟等原因,哮喘等呼吸道问题在妇女中一直较为普遍。
再从城乡妇女疾病死因的病种来看,城市妇女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病以及损伤和中毒,分别占21.82%、20.09%、18.36%、12.83%和6.89%.农村同样是这五个病种,而百分比高低的排序分别是呼吸系病(16.93)、脑血管病(14.38%)、恶性肿瘤(11.80)、心脏病(8.56)及损伤和中毒(5.54)。可见,农村妇女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中,感染性疾病如呼吸系和消化系疾病等同生活环境、卫生条件、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的疾病仍占重要位置。与此同时,一些慢性疾病如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的患病率也在明显增加。上述事实说明,大多数农村妇女已度过了“第一次健康革命”,即摆脱了传染病的侵扰,现在又面临征服非传染病和慢性病的“第二次健康革命”。
(二)计划生育/妇幼保健指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计划生育与妇幼保健指标出现了喜忧参半的变化。全球化过程在这个方面造成的最大影响表现在区域、城乡和不同社会群体在这些指标的显着差异上面。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医疗卫生的市场化使农村妇女尤其是边远地区的贫困妇女难以获得产前检查、产后访视、住院分娩以及妇科检查与治疗等基本保健服务(Bogg,2002;Fang,2004;Kaufman and Fang,2002)。作为生育载体,农村妇女因妊娠和生育而患病和死亡的风险因而比城市妇女大得多。
(1)避孕节育率
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推行的晚婚、晚育、少生加间隔的计划生育政策加速了生育转变。我国总和生育率从1970年的5.81个骤然下降为1981年的2.61个。进入80年代后,这种转变出现了波动,但总的趋势还是在下降,到90年代已接近生育替代水平(朱楚珠等1997:29)。计划生育因降低了妊娠和生孩子的风险而大为改善妇女尤其是农村妇女的生殖健康。
然而,由于妇女尤其是农村妇女在性和生殖的决策方面处于劣势地位,大多数现代避孕节育方法连同其副作用、风险和后遗症一直主要是由妇女来承担的。2006年我国已婚育龄妇女的综合避孕率为84.6%(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07)。根据官方统计,自1976年以来每年有将近2000万左右节育手术,其中包括取环、放环、结扎和人工流产等。曾几何时,农村的计划生育近乎一刀切地强制推行一胎环二胎扎的避孕方法,几乎没有提供有关避孕选择的咨询或服务,更别说以往计划生育工作中侵犯人权的种种做法。据2004年全国计划生育统计,我国各种避孕方法的使用按百分比高低排序依次为:宫内节育器(49.79)、女性绝育(34.62)、男性绝育(7.39)、避孕套(5.72)、口服及注射避孕药(1.69)、皮下埋植(0.36)、外用药(0.26)及其它(0.17)(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编2005:292)。可见,女性避孕方法尤其是宫内节育器和女性绝育这两种长效措施仍占主导地位,而男性避孕方法(男性绝育和避孕套)的现用率还相对较低。尽管近年来采用避孕套的比例有所上升,但男性绝育术的现用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而且使用者的绝对人数也在逐年下滑(刘云嵘,2007:117-118)。
(2)孕产妇死亡率
中国区域、城乡和不同妇女群体之间健康差距的最突出例子莫过于孕产妇死亡率了。除少数特例外,农村绝大多数妇女都要结婚生孩子,但由于贫困、农村缺乏保健设施和医护人员、保健费用过高等诸多原因,农村妇女尤其是边远地区贫困妇女作为生育载体的风险要比城里人高得多。跨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无论农村还是城市的孕产妇死亡率都在下降,但到2005年农村依旧是城市的2.1倍(见表5)。我国10万个活产中孕产妇死亡最低的四个省市——上海(10.8/10万)、天津(12.2/10万)、浙江(14.4/10万)和北京(18/10万)——已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而最高的四个省份——贵州(95.4)、青海(114.5)、新疆(123.7)和西藏(310.4)依然高得触目惊心(卫生部编,2005:195)。其中最低的上海和最高的西藏几乎相差29倍之遥,存在着无比讽刺的差距。而且,城市死亡的孕产妇也主要发生在流动妇女当中(Zhan,2002)。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折射了中国当下令人瞠目的社会与经济发展鸿沟。
贫困、文化程度低下、缺乏基本的妇幼保健服务、自孩提时代就缺乏营养和保健等是农村贫困地区孕产妇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几个主要原因。就目前采取的措施来看,我们进一步降低农村孕产妇死亡的空间似乎已经很小了。倘使按目前的速度推进,要想达到《妇女发展纲要(2006-2010)》提出的2010年达到39.75/10万的目标似乎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这一现象反衬出的问题颇值得人们深思。从理论上讲,对于像农村贫困地区孕产妇死亡率居高不下之类的健康挑战,我们并不是不知道其根源,也不是缺乏应对手段,其关键还在于我们依旧缺乏强有力的承诺和行动。
(3)其它孕产妇保健指标
产前检查率、产后访视率、住院分娩率等其它孕产妇保健指标在区域、城乡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也表现出异常显著的差异。比如就住院分娩率来说,北京、天津、上海和浙江都在99%以上,而一些贫困落后地区则远远落在后面,西藏仅29.8%,贵州为38.9%,云南是60.1%(卫生部,2006)。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4年进行的调查也显示,农村调查地区32%的婴儿是在家出生的,其中西部高达41.6%,中部为25.2%,东部为17.9%(韩俊,2006:84)。Zhan(2002)对上海当地居民和外来打工孕产妇健康服务利用和妊娠结果的研究也揭示了两者之间显着的差异。该研究表明,各种社会经济及其它结构性因素妨碍了外来打工者产前检查次数、检查项目以及住院分娩等,从而导致了后者较高的生育风险和妊娠结果,包括低体重儿、早产、围产死亡等。
(4)平均期望寿命
伴随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城乡地区的期望寿命也在增加。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中国人均期望寿命为71.4岁。由于城乡生活环境、水平与生活方式的不同,城镇居民的人均期望寿命75.21岁,农村居民为69.55岁,前者比后者高出5岁多。尽管缺乏确切的数据,但城乡妇女之间的差距可以肯定也有这么悬殊。尽管妇女期望寿命较男性高,但在1975到2007年的30多年间才增加了7.9岁,明显滞后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收入的显著增长。
数据来源:1975年以前的数据来自UNDP(1997)第18页;1981、1990和2000数字来自人口普查,见2005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9页;2007年妇女的预期寿命见新华社2007年3月7日电(记者李薇薇等)中国女性平均预期寿命达74.1岁。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07-03/07/content_5813664.htm
上述指标从健康维度反映了我国区域、城乡及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不平衡的社会经济发展。官方公布的量化指标尤其是负面指标往往相对保守,有的恐怕只能反映严峻问题的部分情形。其中即便是分城乡的一些聚合性指标,通常也难以反映农村最贫弱的妇女群体的状况。更何况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之下,妇女整个生命周期的许多健康问题并不是几个传统指标就可以量度的。故此,下文还将阐述在全球重构的情境中浮出水面进入了学者和政策者视野并对农村妇女健康与发展有严重后果的几个大众健康问题。
(三)农村妇女遭遇的健康危机
许多严峻的大众健康问题在农村妇女身上表现得尤其突出,下面仅罗列几项。
(1)艾滋病危机
艾滋病是在势不可挡的当代全球化风潮、在中国改革启动后急速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传入、传播并加剧蔓延的。根据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发布的《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7)》,截止到2007年底,中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70万人(55-85万之间),其中艾滋病病人约8.5万人,当年新发感染者5万(2007:1)。目前我国艾滋病疫情正处于由吸毒者、商业性工作者、同性恋男性等高危人群向低风险或无风险的一般人群大规模扩散的临界历史关口,其中70%的感染者/患者是农村人口。
2007年《报告》还估计,现存7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中,经异性性接触感染的已达到40.6%.伴随异性性接触传播日益走向前台,妇女的易感性和脆弱性就愈加凸显出来了。像全球趋势一样,中国艾滋病动态变化的一个惊人现象是感染者中男女比例的急剧变化。据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2004年发布的报告,我国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女性的比例从1998年的15.3%上升到2004年9月底的39%(见表9)。截止到2007年10月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男性占71.3%,女性占28.7%;艾滋病病人中男性占60.6,女性占39.4%(2007:6)。这一切昭示着艾滋病病毒/艾滋病对妇女尤其是农村妇女的巨大威胁。且不说以农村女性为主体的卖淫和卖血妇女首当其冲遭受侵害的事实,不安全或强制性的性活动、贫困、早婚、对妇女的暴力、对性问题的沉默以及对自己的身体、性健康以及艾滋病的无知等等,也都有可能使许多农村妇女毫无防范地面临丈夫/男友带回的风险(胡玉坤b )[2].
资料来源: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4)。第8页
(2)生殖健康问题
除艾滋病之外,非意愿妊娠、不安全人工流产、由妊娠与生孩子引起的病残与死亡、贫困边缘山区的避孕节育问题、生殖道感染、性传播疾病等等都是严重困扰农村妇女身心的生殖健康问题。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银行就指出,中国妇女1/3的疾病负担主要是因为生殖健康方面的疾病引起(世界银行,1993)。据《2006年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调查前的6个月内至少有过一种生殖道感染症状的育龄妇女比例为34.1%,其中农业户口的妇女为38.0%,非农业户口的为24.0%(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07)。另据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2007年5月发布的《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局部地区的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妇女生殖道感染和性传播疾病的患病率在40%-65%之间,明显高于城市,已成为常见的妇科疾病(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2007)。生殖道感染往往会招致并发症而反复发作,久治不愈。无数农村妇女因这一“难言之隐”而倍受折磨。
经济改革和国门开启以来,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已宣告成功消灭了的各种性病卷土重来,并泛滥成灾。1980年据报道全国只有48例性传播疾病,但1985年到1989年的年增长率达到了三位数,平均为121.2%.1989-1997年缓慢上升,年增长率为15.2%.1985年总计5838例,2000年为859,040例(Yang,2004)。2006年在全国27种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发病率居前五位: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梅毒和淋病(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a )。2005年当年女性性病的报告例数为为32.5万(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2007:25),但实际数目肯定比报告要多得多,而以农村女性为主体的迁徙流动者又成了重灾区。
(3)职业健康与安全问题
农村妇女尤其是留守妇女承担起了大量甚至全部农活,为家庭经济付出的100%努力。新的劳动负担也带来新的健康风险,尤其是农药的危害、意外损伤等。职业危害在打工族中更为突出。外出打工的妇女主要从贫困省份流向城市/富裕地区的低端行业和部门,主要集中在诸如纺织、橡胶、制鞋、化工、陶瓷、铸造、玩具、电子产品等私有的制造业部门或者具色情性质的娱乐、洗浴、发廊、餐饮、旅馆等服务性行业,从事城里人和当地人不愿意做的苦活、累活和脏活。无论在乡镇企业还是南方出口加工区就业,她们往往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小规模企业,不仅设备陈旧,工艺落后,而且作业环境差。许多女工长期在有毒有害物质的环境中作业,深受尘、毒、噪音严重超标的职业危害(参见谭深,2004)。一些企业还存在严重的事故隐患,工伤、急性中毒、爆炸、火灾等威胁女工健康与生命的事件不绝如缕,不时见诸报端。由于缺乏促进和保护健康的社会服务,加上非正规部门没有工会组织,加班加点超工劳作现象、缺少或完全没有劳动防护、工作场所的性骚扰等等侵害妇女权益的事件也层出不穷。我国傲人经济成就背后隐藏着无数“打工妹”的辛酸苦辣乃至健康与生命的代价。
由于获取经济机会与资源的不平等,游走在农村和城市边缘处的流动女性在城乡劳动力市场面临着双重乃至多重的弱势地位。她们不仅收入低、福利差,而且缺乏就业保护和社会保障,极易落入贫困状态。而且,打工者往往更有可能生活在吸毒、暴力、强奸、卖淫及多重伴侣发生频率较高的贫困社区。再加上男女之间社会经济地位的落差,对妇女的经济剥削往往变成对妇女的性剥削。无收入或低收入的妇女易于沦入商业化性服务,或陷入长期或短期的性关系以维系其基本的需要。男女之间不平等的权力关系使性工作者难以控制其性活动并保护自己免受非意愿妊娠和性病的侵害,因而成为感染性传播疾病特别是艾滋病的高危人群。
(4)暴力的威胁
因社会流动增多,竞争压力增大,思想观念变化,维权意识增强,加上国际社会的推动,对妇女的暴力尤其是家庭暴力问题开始展露在公众的眼底。许多研究揭示,无论滞留农村还是迁徙出来,农村女孩和妇女在整个生命周期都面临身体、心理及性方面公开或隐蔽的暴力风险。由于积淀了数千年的男尊女卑思想在农村仍有相当大的市场,这一严重大众健康问题对农村妇女的生活、健康及发展的负面影响恐怕比城市妇女要大。据2000年进行的第二次妇女地位调查,24.2%的妇女遭受过配偶的身体暴力,比男性高8.6个百分点。农村挨过配偶打的妇女占25.7%,比男性高9.2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2004:97)。一些小型经验研究也显示了农村地区较高的暴力发生率。我国拐卖农村妇女的现象一直屡禁不绝,出生性别比的长期普遍攀升无疑预示着拐卖妇女的犯罪活动还将持续加剧。被曝光的这些数字终究只是冰山一角,它们充其量只不过反映了妇女持续受难过程的一个终端[3].对妇女暴力的普遍存在与和谐社会的建构显然是背道而驰的。
(5)心理/精神疾患
因其敏感性及其连带的污名,再加上检测制度的匮乏,中国城乡心理/精神问题病患者的确切人数不得而知。以自杀来说,虽然自杀是变化急速的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一个大众健康问题,但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自杀女性超过男性的国度。中国女性自杀率比男性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妇女的自杀率相对较高,其中成年已婚农村妇女尤其是15-24岁青年妇女自杀风险最大。在西方国家,离异、独居或有心理障碍是自杀的主要风险。而在我国农村,社会地位低下、无法应对激烈社会变革下的双重负担、户内冲突、人际关系紧张、家庭暴力、对农村生活的厌倦、易于获得农药等等,都给妇女的精神健康带来巨大压力,造成抑郁、焦虑、绝望、悲观厌世,乃至自寻短见。
上文主要还是从健康意味着身体“没有病”的狭隘角度审视的;若以更宽泛的三维健康概念来度量,为数庞大的农村妇女的健康与发展状况就更不容乐观了。这一幕幕社会性别化的乡村疾病负担和公共卫生挑战,颇类似于被全球化裹挟的其它发展中国家观察到的情形,因而具有普遍的相关性。凡此种种或多或少都可归入全球化过程引致的地方性后果。长此以往,其后果可想而知。这么些农村妇女健康问题的赫然存在,无疑是对我们十多年来一直津津乐道的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绝大讽刺,这亦与我们当下和谐社会的建构何等格格不入!
三、全球化图景下前所未有的结构性挑战
尽管全球化有不容置疑的益处,但大部分农村妇女并未充分享受到经济发展水涨船高的好处却是无法拒绝的事实。众所周知,当我国融入全球体系后,由城乡二元体制塑就的农村居民在制度上的先天缺失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全球化引致的区域、城乡、社会群体及两性之间的巨大差异,还进一步加剧了各个弱势人群的脆弱性。各种在场与缺场的、远距离与近在眼前的全球化势力交织在一起,使农村妇女的边缘性深深地嵌入整个农民群体的进一步边缘化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农村妇女目前面临的诸多健康挑战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发展模式的伴生现象,追根寻源可以归结于区域、城乡、社会群体及两性之间更深层次的不公平和不平等。
在下文中,我们将从宏观视野对全球化过程引致的结构性变化做一简要梳理。像其它社会主义国家一样,自解放后到改革前,对健康、教育等社会福利的投资一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优先关注目标。各地农村逐渐建立起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赤脚”医生队伍和合作医疗制度,即“三位一体”的农村初级卫生医疗体制。即便在“文革”期间,毛泽东主席在1965年还明确发出了“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高强,2005)。那时候预防性的健康服务与健康教育倍受关注。以消灭“四害”为主要内容的“爱国卫生运动”连绵不断;倡导洗手、免疫接种、做产前检查及搞好环境卫生等内容的健康教育也家喻户晓。到1980年,全国仍有约90%的行政村实行了“合作医疗”制度,形成了集预防、医疗、保健功能于一身的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基本上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的目标(王绍光,2003)。合作医疗以其成本低、覆盖面广、扎根社区、非专业化、技术要求不高及文化上适宜等诸多优势,使大多数农村居民享有公平而费用低廉的医疗保健,从而大大提高了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对于保障农村男女的健康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那个年代农村妇女保健的重点主要放在妊娠和分娩期间的健康问题上。由于各种大众健康干预,特别是妇幼卫生、计划生育和安全分娩服务的提供,再加上国家提高妇女经济参与和识字水平的种种努力,农村妇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情形下取得了显着进步。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前苏联阿拉木图发起“2000年人人享有初级保健”运动时,将中国的合作医疗树为典范。中国农村初级卫生医疗体系因而享誉全球,并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盛行的健康部门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健康干预的政策环境。与国际健康政策演变遥相呼应的中国医疗改革,也因充满各种悖论而被备受诟病。政府卫生资源的分配更多地投向了城市中高级医疗保健,国家作为初级保健提供者的作用因而大为削弱。农村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为了经济生存不得不走上商业化和市场化的道路,医疗、预防和保健方面开始变得绝少有“免费的午餐”。医疗和保健负担于是几乎完全落到了农户和农民个人头上。据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农村参加合作医疗的人口比例为9.5%、各种社会医疗保险占3.1%、购买了商业医疗保险占8.3%.这就是说农村没有任何医疗保险的居民高达79.1%(卫生部,2004),几乎完全靠自己掏腰包去看病,从而剥夺了很多人就医的权利。
与此同时,靠集体经济支撑的乡村两级初级保健在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之后开始崩塌。自1980年代起合作医疗出现大面积滑坡,由改革前85%农民参加合作医疗,下降为2004年只剩下约10%的村还存在合作医疗,而且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4]农村初级保健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骤然下降。三级保健网“网底”——村级初级保健的破损对农村居民特别是妇女的影响尤其明显。在健康资源稀缺的农村,多数居民最常利用的卫生资源是村卫生室。但村卫生室越来越变成了靠看病卖药赚钱的私人诊所,而且乡村医生还往往缺乏培训、资金、监督和协调(韩俊,2006)。农民“就医难、看病贵”于是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更是触目惊心。
这一切对农村妇女利用医疗保健服务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就像宏观经济政策一样,健康方面的公共政策看似社会性别中立,其实对妇女比对男性有更大的负面影响。在我国医疗改革与发展的主流话语中,除了妇幼保健,绝少提到妇女健康,更甭提农村妇女健康。更堪忧虑的是,自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起,由卫生系统提供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就从妇幼保健部门中分离出来,而以人口控制为目的的传统计划生育工作主要致力于提供避孕节育服务。农村妇女生殖健康服务隶属两个不同部门的这种条块分割对草根妇女影响尤甚。殊不知,在1994年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之后世界各地在提供生殖健康服务上越来越趋向整合,假如说我们不是反其道而行之的话,至少可以说至尽仍令人遗憾地维持了现状。
制约农村妇女健康的另一个结构性因素是因城乡二元体制的制度缺失而加剧的乡村贫困。自改革肇始以来,我国绝对贫困人口的数字一路下降,按官方数字已从1978年的约2.5亿降为2005年底的2365万。然而按照通行的国际标准,7.4亿中国农民中,有将近2亿人低于联合国规定的每天生活费1美元的贫困标准(参见唐任伍)。因全球化过程造成的不平衡发展,大多数刚刚跨过温饱门槛的农人男女,在市场冲刷面前往往弱不禁风。一些地区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居民占贫困人口的三分之二(高强,2005),大众健康危机与生存危机互相交织形成了贫困者难以挣脱的怪圈。
由于就业、保健、教育、决策等方面普遍存在的根深蒂固的性别偏见,大部分乡村妇女无论留守者抑或流动者,都很易陷入贫困。不仅如此,许多妇女还将自己在家庭、社会和社区中较低的地位内化了,不情愿将家里有限的资源花在自己身上。根据高梦滔(2004)对云南丽江县的调查,该县2000年的住院分娩率为47.4%,贫困乡的住院分娩率只有20%.在该地区1996-1999年死亡的孕产妇大多发生在贫困社区的贫困家庭中,90%以上都是因为大出血。从表10也可以窥见,不堪承受高昂的住院分娩费用成了贫困户“勇敢地”选择风险并直面死亡的主要原因。
资料来源:高梦滔。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妇女生殖健康影响因素分析。孟宪范主编。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第134页
全球化背景下的商品生产、人口流动、城市化等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农户的内部组织与外部关系,导致了农村男女角色、责任、劳动分工与劳动空间的变化。中国大规模人口流动与迁移在人类历史是前所未有的,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推算,到2005年底全国流动人口接近1.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1.28%.15-59年的劳动年龄人口是流动的主体,接近1.2亿。流动人口中女性与男性基本持平,男性占51%,女性49%.未来几十年中国人多地少的小农经济格局将基本保持不变,被全球化裹挟的我国乡村居民还将继续源源不断地转移出来。这无论对外出还是留守男女的健康与发展都有深刻的影响。
此外,我国1999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的行列。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推算,2005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首次超过了1亿,达到了10055万,占全国总人口的7.7%;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22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1.03%(中国人民共和国统计局,2006:289)。因青壮年劳力大量外出,农村地区的老龄化更为严峻。缺乏基本保健和社会保护的农村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女性的比例高于城市,并且还在迅速上升。这对留守乡野的“386199军团”健康与保健问题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
全球化过程引起的不平衡发展以及与之相伴生的问题,还远不止上面列举的这些。像城市化、资源退化、环境污染、性别劳动分工的重塑等等,也都对妇女农村健康构成直接或间接的威胁。在这里我们不能不提到的是农村妇女因全球化而被贬值了双重劳动负担。放眼整个寰宇,全球化过程强化了对非市场的货物与服务的贬低,其中涵括大量由妇女承担的再生产劳动[5],同时却又加剧剥削并倚重妇女在再生产和非正规部门的劳动。在一些地方,非正规保健的负担几乎完全落到了妇女身上,她们成了事实上社安全阀(Doyal ,2002;Ewig,2006;WorldBank 2001)。中国乡村又何尝不是这样?乡土中国传统的文化规范和习俗赋予了妇女照料老人、孩子和病患者的角色,但医疗私有化和市场化无疑大大增加了妇女作为照料者的负担。
我国农村妇女抵御疾病的脆弱性和较高发病率还与她们承担的繁重的生产和再生产责任有关。农村实行一家一户耕作后,农户的劳动时间和强度相应增强了,妇女的工作、生活和照料角色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许多农户的日常生计都离不开妇女的经济贡献,尤其是在贫困家庭中,人力资本几乎成了妇女的主要资产。当大批精壮劳动力源源不断地外出寻求机会时,有家务拖累的妇女滞留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中国乡村农业主劳力的“女性化”因全球化的冲击而前所未有地被凸显和放大了。即便男人留在村里,妇女也因主要承担没有“影子”的家务劳动而比男的更辛苦。
许多研究已证实,农村妇女的闲暇时间比男性少得多,许多妇女因超负荷运转而心力交瘁。据全国妇联1990年9月(非农忙时节)进行的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15-64岁农村妇女平均一天的家务劳动比男性多出3个小时,到2000年第二次妇女地位调查时,由女性为主承担家务劳动的格局几乎不曾改变,农村妇女家务劳动时间仍比男性多将近三小时(国家统计局人口与社会科技统计司,1999:36和国家统计局人口与社会科技统计司,2004:103)。不仅如此,妇女应对健康危机的资源包括收入、教育、信息、技术和服务等却相对有限。家务劳动负担造成的亚健康状况和双重角色导致的心身困扰因而成为亟待探究的重要课题。
由上述分析可见,单纯的经济增长未必会自动导致弱势人群健康的改善。直到改革前夕的1978年,我国仍有2.5亿(占31%)的农村人口生活在缺衣少食的绝对贫困之中。但就在这种境况下我们仍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人类发展。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我们在过去四分之一世纪创造了连续高速增长的经济奇迹,科学技术也取得了长足进步,而由于政策导向上盲目追求GDP ,结果却导致了经济发展与人民福祉的脱节。于是乎,像公共卫生、生态环境、社会公正、劳动者权益等等问题一样,农村妇女的生存与发展也都被边缘化和极度漠视了。这就使本该可以预防或降到最低限度的许多妇女健康问题变得难以逾越。然而,这些结构性障碍并不是坚不可摧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撼动它们的承诺和决心。
四、投资于农村妇女健康:十字路口的政策抉择
综上所述,我国农村妇女仍不成比例地承担了很多疾病和不良健康负担,其中很多问题还是很富有挑战性的。透过这一切,我们不难窥见中国社会纵横交错互为交织的诸多权力不平等。很多农村妇女健康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更多的则是与全球化时代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相伴生的,或者因全球化而变复杂化了。从全球化体系的角度来审视,我们得以对农村妇女不良健康和患病的制度性和结构性原因获得更多的洞见。缩短农村与城市妇女以及农村妇女与农村男性的健康差距,固然有赖于确保她们获得适当的保健和治疗,然而,艾滋病感染者中女性比例的不断攀升和对妇女暴力盛行等事实足以提醒我们,单靠在卫生保健系统内部诉诸生物医学模式,抑或靠提供健康资讯、技能、知识或者改变意识、求医行为之类的干预,已远不足以解决这个弱势群体的很多健康问题。
这点已为无数事实所证明。尤其在新近十年,针对或涉及农村妇女的健康干预层出不穷,其中包括一些公信度较高的知名项目,如第五第六周期“中国/联合国人口基金生育健康/计划生育项目”、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试点项目”、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母婴平安120行动”项目、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救助贫困母亲的“幸福工程”以及卫生部等单位2000起开始在中西部农村广泛实施的“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等等,不一而足。这类叠床架屋的项目往往各自为战。它们虽然有助于提高某些地方某些农村妇女群体的健康水平,但充其量不过引起了小面积或短暂的变化,或者仅仅能解决一时一地的问题而已,对于提高农村妇女整体健康水平来说往往收效甚微。无论涂抹上什么绚丽的色彩,这些干预主要还是把改善农村妇女健康当做纠正健康部门缺失的一个技术过程,不但缺乏整合性探讨,而且压根不系统触及各种不平等的权力关系。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我们再也不能仅从国家、区域或社区的角度来审视健康与发展问题了。为了回应上述现实,我们应放宽视界从域外汲取经验教训。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发展机构一直致力于通过大众健康和初级保健活动来推动健康方面的公平待遇。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前苏联阿拉木图召集的初级保健国际大会上发起了“2000年人人享有保健”运动。1986年它在加拿大渥太华召集了第一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通过了享誉全球至今仍被广泛引用的《渥太华宪章》(WHO ,1986)。该宪章以整体观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全方位促进健康的5点战略:创造支持性环境;制定有益于健康的公共政策;加强社区行动;增强个人技能和重整公共服务的取向。
跨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健康政策出现了明显转向。健康特别是妇女健康被日益明确地被确立为一项基本人权,并被一步步推向新高。1994年开罗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通过的《行动纲领》是将人权原则用于人口与发展领域的一个代表。它重申了对促进和保护所有妇女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充分享有人权的承诺,并将生育健康与权利推至国际和各国人类发展的前台。该《行动纲领》首次在一个重要的国际人口政策文件中单列了“增强妇女权力与社会性别平等”一章(第四章),明确阐明了社会性别与生殖健康的关系。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行动纲领》,确定了12个关切领域,其中“妇女与健康”被列为第三个战略目标。2000年9月,189个国家首脑出席的联合国千年高峰会议通过的《千年发展宣言》,进一步承诺最迟于2015年实现贫困人口减半﹑促进男女平等﹑遏止艾滋病蔓延以及确保环境可持续发展等八项目标。这一系列国际大会为一般保健尤其是性与生殖保健确立了综合性和通盘性的解决方案。健康促进和促进社会性别平等干预活动的日益交汇和国际化,无疑是世界各地地方发展实践与全球化交汇的一个投影,表征着国际潮流的新动向。
来自国际社会的推动和刺激为我们提供了以权利保障健康的机会窗口和参照系。人权、社会公正、参与、赋权、可持续发展等全球共识,日益为我们所接纳。1990年代以来我国相继制定或修订了一系列与妇女健康有关的立法,其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1992)、《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1994)、《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法》(2001)等。《妇女发展纲要》(1995-2000)和《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也都设立了妇女健康的目标和指标。1990年代中叶召开的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和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也成为促使我国计划生育和卫生部门工作发生转变的一个分水岭。国际和国家的政策框架固然重要,但仅有宏观层面的权利保障或高层政府的承诺是远远不够的。
农村妇女的健康状况与国家做出的承诺还相去甚远。无论上文所述的中国的现实还是域外的经验都给了我们一系列政策启示:
第一、政府失职和市场失灵的双重缺陷使既无医疗亦无福利保障的农村妇女的健康充溢着各种不确定性。鉴于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并不是万能的,国家理应在保障农村妇女获取初级保健和社会保护上起负起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既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中国政府对国际社会做出的庄严承诺。国内外大量事实已证明,改善和促进像农村妇女这样的弱势群体的健康需要政府做出持久而强有力的投入。国家应着力于重构廉价的并惠及所有农村居民的现代合作医疗体系和社会保障网络,以缓解区域、城乡、不同社会群体及两性获得医疗卫生服务的结构性不平等,从而逐渐打破贫困、不公正与不健康的恶性循环。所幸的是,近年来政府在加快实行覆盖城乡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方面已迈出了可喜的几步。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全球化浪潮在很大程度上已削弱了民族国家的力量,并使后者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有鉴于此,不仅政府各部门应联手行动形成合力,政府还应致力于调动民间社会尤其是非政府组织的力量共同致力于促进妇女健康的事业。
第二、促进和改善农村妇女健康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超越健康部门的跨部门行动,而且需要把短期与长期目标结合起来的整合性干预。方今世界,各种突出的人类发展挑战——保健、教育、人口流动、妇女地位、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存在着互为关联的因果关系。一时一事点点滴滴的干预固然重要,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单一突进往往顾此失彼。像推进农村总体发展一样,在改善和促进农村妇女健康上应兼顾“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在这方面,国际知名女权主义发展专家Moser (1993)关于将实际社会性别利益(practical gender interests)与战略性社会性别利益(strategic gender interests)结合起来的理论,对于我们应对农村妇女健康挑战应有一些借鉴意义。前者是指努力满足妇女日常生活中的短期实际需求,如提供食物、安全饮水,求医看病服务等;后者指消除歧视与不平等、提高妇女地位等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不公平的措施。
第三、加强优质的农村初级保健系统的重构。这不仅有利于改善针对妇女的生殖健康服务,而且对于预防传染病和降少慢性病都是必不可少的。这种初级保健系统应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转向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为取向。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依旧是我国降低农村妇女健康问题的关键性干预。假如说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部门当初另起炉灶是为了贯彻控制人口的基本国策,那么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当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的工作已从单纯的计划生育转向了生殖健康、由管理转向服务之后,长期维持的这种条块分割无疑已成了严重制约农村妇女获得初级保健的制度颈瓶。除了国际潮流的推动外,上述新形势也都呼唤撇开偏狭的部门利益,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部门同妇幼卫生部门重新整合起来,以便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更广泛的生殖健康需求。
第四、健康部门的改革还必须辅以社区和家户层面的干预,以促成行为和观念上的变化。在广大农村,“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文化环境仍是造成男女健康差距不容忽视的文化因素。因此,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促进项目,不仅可以有效增加村民的健康意识,提高男性的参与,还有益于鼓励妇女寻求医疗保健服务。鉴于有关健康、教育、营养、花销等决策往往都是在户内做出的,要消除男女不平等和妇女被歧视的根源,还需解决户内男女权力落差的问题。
第五、鉴于男女两性健康风险、需求与经历不同,促进农村妇女健康的干预应具有社会性别敏感性。农村妇女独立意识差,组织程度低,声音微弱,权利得不到保障是不容争辩的事实。但农村妇女不知道如何捍卫自己的权利和社会上不尊重其权利是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所以,投资于积弱积贫的农村妇女健康应从改善其生存境况和保障其权利为出发点。农村妇女是复杂而多样化的主体,涉农政策特别是健康政策应特别注意向边远农村最贫弱的妇女群体倾斜。从长远看,农村妇女可持续的健康改善还有赖于纠正女孩和妇女在教育、就业和社会参与方面的不平等,以便使她们能真正控制影响其健康的各种决定因素。
五、小结
从上文的解读约略可见,尽管从1978到2007年改革开放已翻过了30个年头,期间虽然也有许多激动人心的承诺和新变不断的项目,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较之我国闭关锁国的短缺经济时代,中国农村妇女的不良健康状况有增无减,许多健康挑战还益发彰显。回到本文开篇提到的全球化冲击,我们看到,广大农村妇女积重难返的许多健康问题及其决定因素因全球化推波助澜而加剧或变得复杂化了。全球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次性事件,因而绝不像有人说的妇女健康问题只是社会转型的“阵痛”。就像中国乡村彻底摆脱贫困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一样,走向农村妇女人人享有保健之路,势必也会相当漫长。
“大国的崛起”要靠有健康体魄的国民。就农村妇女总量而言,她们并不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弱势群族。只有满足了占人口多数的农村妇女个体和群体的健康需求,我们才有可能实现全国性的健康目标。因此,关乎亿万农村妇女健康与发展的问题,应成为新一轮农村发展——新农村建设的铺开,新型合作医疗的推广和农村综合改革的推进——的题中应有之义和优先关注目标。人是发展的中心和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这是全球千年发展目标运动的核心,也是中国政府小康社会愿景的精髓。在此语境之下,消除区域、城乡和两性之间越来越显着的发展鸿沟,也就成为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不可回避的重要议题。在彰显人权的时代潮流中,无论从参与、公平、效率、增权及可持续发展等人类普适价值来看,还是为构建更公平、健康与繁荣的和谐社会,我们都不复有理由再漠视中国乡村妇女的生存困境和权利诉求了。这应无论如何强调也不过分的!
参考文献:
1.高强。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2005http://finance.sina.com.cn
2.高梦滔。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妇女生殖健康影响因素分析。孟宪范主编。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编。中国社会中的女人和男人—事实与数据(2004)。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4.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2007
5.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4)
6.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7)
7.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06年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2007年第2号)。2007http://www.chinapop.gov.cn/xzzq/t20070321_152715281.html
8.韩俊。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状况调查与分析。金小桃和郑晓瑛主编。聚焦中国人口健康。中国人口出版社,2006
9.胡玉坤a.农村妇女经济参与中的国家与市场。谭琳主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性别平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的研究。中国妇女出版社,2007
10.胡玉坤b.社会性别与艾滋病问题研究:全球化视域下的中国个案。社会科学论坛,2007;5
11.刘伯红。全球化与中国妇女健康。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7
12.刘云嵘。促进男性全面参与生殖健康。全国妇联社会性别平等项目组编。社会性别平等与生殖健康。2007
13.世界银行。对健康投资——1993年世界银行年度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
14.谭深。外来女工的安全与健康。孟宪范主编。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5.唐任伍。全球化体系下的中国农民。2006
http://finance.sina.com.cn/economist/jingjixueren/20061030/09133031038.shtml
16.王绍光。巨人的瘸腿:从城镇医疗不平等谈起。读书,2005;11
17.王绍光。中国公共卫生的危机与转机。比较,2003;7
18.姚洋、高梦滔、海闻。‘大病’风险对于农户的影响分析。2003
http://www.usc.cuhk.edu.hk/wk_wzdetails.asp?id=2695
19.卫生部。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2004
http://www.moh.gov.cn/newshtml/8981.htm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a.2006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http://www.moh.gov.cn/newshtml/18903.htm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b.2007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
http://www.moh.gov.cn/newshtml/19165.htm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编。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6)。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
23.《中国卫生年鉴》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卫生年鉴(2006)。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6)。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25.朱楚珠、李树茁等。计划生育对中国妇女的双面影响。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
26.Anson ,Ofra and Shifang Sun 2002.Gender and Health in RuralChina :Evidence from Hebei Province.Social Science Medicine Vol.55,No.6.27.Bogg,Lennart,Keli Wang and Vinod Diwan 2002.Chinese MaternalHealth in Adjustment:Claim for Life.Reproductive Health Matters Vol.10,No.20.
28.China Development Research Foundation and UNDP 2005.China HumanDevelopment Report 2005.Beijing:UNDP China.
29.Doyal ,Lesley 2002.Putting Gender into the Health and GlobalizationDebates :New Perspectives and Old Challenges.Third World Quarterly ,Vol.23,No.3.
30.Ewig,Christina 2006.Global Processes ,Local Consequences:Gender Equity and Health Sector Reform in Peru.Social Politics.
31.Fang,Jing 2004.Health Sector Reform and Reproductive HealthServices in Poor Rural China.Health Policy and Planning,Vol.19.
32.Kaufman ,Joan and Fang Jing 2002.Privatization of Health Servicesand the Reproductive Health of Rural Chinese Women.Reproductive HealthMattersVol.10,No.20.
33.Kaufman ,Joan 2005.China:The Intersections Between Poverty,Health Inequity ,Reproductive Health and HIV/AIDS.Development Vol.48,No.4.
34.Moser ,Caroline 1993.Gender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Theory,Practice and Training.London and.New York :Routledge.
35.UNDP 1997.China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Human DevelopmentPoverty Alleviation.UNDP ,China.
36.World Bank 2001.Engendering Development:Through Gender Equalityin Rights ,Resources and Voice.World Bank,Washington ,D.C.
37.WHO 1986.Ottwa Charter for Health Promotion.An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Health Promotion,November 17-21,Ottawa ,Ontario,Canada.
38.Yang,Xiushi 2004.Temporary Migration and the Spread of STDs/HIVin China:Is There a Link?International Migration Review Vol.38.No.1.
39.Zhan,Shaokang et al 2002.Economic Transition and Maternal HealthCare for Internal Migrants in Shanghai,China.Health Policy and Planning,Vol.17.
----------------
[1]全球化滥殇于16世纪,但在当代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上个世纪90年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执世界经济牛耳的国际金融机构,在第三世界大力推行笃信市场机制的新自由主义,即倡导私有化、自由化和政府财政紧缩。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发展道路尽管未完全受新自由主义的左右,但无疑受到了盛行一时的“华盛顿共识”主宰下的发展观的影响。其中心思想就是削弱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Kaufman ,2005)。中国政府大为削减对教育、保健等社会部门的投资便是这个方面的重要例证。
[2]农村庞大的性活跃青年人、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正在变化的性行为与观念、大量存在的卖淫嫖娼、多个性伴侣、女性生殖道感染以及破损的农村三级保健网与恶劣的医疗卫生条件,再加上农村居民主要采取长效措施、很少使用避孕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低,自我保护意识差,凡此种种皆使乡土中国成为艾滋病滋长和蔓延的沃土(胡玉坤b )。
[3]无数受害者对于遭受暴力已习以为常,她们迫于种种压力不愿甚至还有意隐瞒真实情形。来自警察局、法院和医院的记录往往是不完整的,以人口为基础的调查因涉及伦理、隐私和安全等问题也未必能反映实际情形。
[4]始自2003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部分县,开展了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农民自愿参加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试点,但以大病统筹为主的这一制度的保障功能是非常弱的。
[5][5]再生产(reproduction)涵生物的和社会的两个方面,具体而言包括生孩子、照看小孩、照料病人、做饭、洗衣、打扫卫生、提水、寻找燃柴等等。乡土社会日常生活中的生产和生产活动通常是互为交迭甚至是不分彼此的。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