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31

電腦有鬼◎ 許建榮

「小心匪諜就在你身邊」,這句話是國民黨以前教大家要記住的事。中國究竟安排了多少「匪諜」潛伏台灣,迄今是個謎;但國安局在三月下旬公布,有四千多個中國人滯留台灣,行蹤不明。事實上,匪諜不只在生活周遭,更可能就在你的電腦中。

西藏流亡政府懷疑該辦公室電腦遭到網路入侵、竊取資料,因此委託加拿大Information Warfare Monitor進行調查,根據紐約時報三月二十八日的報導,調查發現: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全球有103國至少1,295部政府機構的電腦,遭到網路間諜滲透,當然包含多處的西藏流亡政府辦公室電腦。研究稱此網路入侵系統為「鬼網」;而控制鬼網的主機伺服器,有三部在中國四川、廣東和海南島,另一部則在美國加州。

這份研究也指出幾個遭到入侵的台灣政府部門,不過台灣官方回答是「沒有發現遭到入侵」。在基於追求兩岸「和諧」的大原則下,這種反應不算奇怪。

同樣是三月,分別來自伊利諾大學與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Shishir Nagaraja和Ross Anderson發表一份名為The snooping dragon:social-malware surveillance of the Tibetan movement的報告,也將竊取達賴喇嘛辦公室電腦資料的網路間諜來源指向中國四川省。

此外,中國封鎖了絕大部分的部落格,例如在中國,網友根本無法連結到樂多、痞客邦、天空、無名、Xuite、blogspot等台灣網友常使用的部落格。但是,若網友設定個人部落格的訪客來源資料系統(例如ClustrMaps等等),資料上若出現網友來自中國,別懷疑,那正是至少為數三十萬人的中國網軍正在看著你。

還有,中國封鎖了YouTube!但我們卻依然能看到中國網友能到YouTube留言,攻擊那些批評中國民主人權相關的影音。

更重要的,假如我們仔細去觀察,現在在台灣任何一處網路空間,只要有同情西藏的聲音,馬上就會有批評西藏的另一股聲音出現,其IP往往就是來自中國。

以上這些現象表示什麼?就是國民黨以前教大家的:「小心!匪諜就在你身邊!」

(作者為澳洲Monash大學博士候選人,全文請見http://mattel.pixnet.net/blog/)

出處: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mar/31/today-o6.htm





---
那個全文請見後面的連結,似乎無法直接看見這篇全文,不知道是不是編輯誤植了。

Hackers hit Dalai Lama

By Ben Worthen,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Asia
Monday 30 March 2009

Security specialists uncovered planned coordinated cyber-attack on Dalai Lama, government agencies.

Security researchers said they have discovered software capable of stealing information installed on computers in 103 countries, an apparently coordinated cyberattack that targeted the office of the Dalai Lama and government agencies around the world.

The software infected more than 1,200 computers in all, almost 30% of which are considered high-value targets, according to a report published Sunday by Information Warfare Monitor, a Toronto-based organization. Among the affected computers were those in embassies belonging to Germany, India, Romania, and Thailand, and in the ministries of foreign affairs for Barbados, Iran and Latvia.

The researchers said the infected computers acted as a kind of illicit information-gathering network. Researchers said they observed sensitive documents being stolen from a computer network operated by the Dalai Lama's organization, and traced the attacks to computers located in China. The report doesn't suggest who was behind the attack.

Click here to find out more!A separate report by researchers at Cambridge University, also published Sunday, alleges tha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or a group working closely with it is responsible for the attack on the computer in the office of the Dalai Lama.

Media officials at China's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and State Council Information Office declined requests for comment Sunda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repeatedly denied past allegations that it sponsors cyberattacks.

The New York Times published an article about the reports on its Web site Saturday.

The apparent attacks are the latest in a series of incidents that suggest cyber-espionage is on the rise. Last year, Kevin Chilton, commander of the U.S. Strategic Command, said military computer networks are increasingly coming under attack from hackers trying to steal information, many of whom appear to have ties to China. The U.S. government has also said that military contractors have been victims of these attacks.

In trying to tap into government computers, attackers have been stepping up the use of sabotaged programs, sometimes called "malware." The technique is essentially the same as that used by criminals who try to break into people's home PCs to steal credit cards or other information.

A victim is tricked into opening an infected file attached to an email or downloading a file from a Web site. Criminals have managed to gain control over millions of computers by sending files pretending to be racy pictures of celebrities or winning lottery tickets.

In an espionage attack, the messages are much more targeted, says Shishir Nagaraja, one of the authors of the Cambridge study who investigated the attack on the office of the Dalai Lama. The emails appear to come from someone the recipient knows and may contain a file that recipient has been expecting.

"Who wouldn't open that?" says Mr. Nagaraja. The attacks "depend less on technical measures and more on abusing trust."

In the attacks tracked by the Canadian researchers, the installed software provided near-complete control over the victims' computers. The attackers could search for and steal sensitive files, capture passwords to Web sites, and even activate a computer's Web camera if they desired. The victims were usually unaware that someone else could control their computers.

Mr. Nagaraja stresses that businesses are also at risk. While the incidents uncovered by the researchers dealt mainly with 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corporations could hire hackers to steal information from rivals using similar techniques.

Indeed, there is a precedent for such incidents. In May 2005, Michael and Ruth Haephrati were arrested and later pleaded guilty to stealing secrets from dozens of businesses in Israel by crafting fake business proposals that really contained malicious software.

The Haephratis would call their targets on the phone to make sure they had opened the infected files.

Targeted attacks are on the rise. Researchers at MessageLabs, a division of Symantec Corp., only detected about one or two targeted attacks per week in 2005. In 2008, the researchers detected 53 of these attacks a day.

The Canadian researchers are based at the Munk 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 at 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

Jason Dean contributed to this article.

出處:http://www.totaltele.com/view.aspx?ID=444416&C=4&Page=0

Cyber-spies used social sites to trick Dalai Lama’s office: US expert

March 30th, 2009 - 8:13 pm ICT by IANS

By Arun Kumar
Washington, March 30 (IANS) A Chinese cyber-espionage network used sophisticated soci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techniques to trick the Dalai Lama’s office into downloading malicious software, according to a cyber security expert.

Researchers, based at the Munk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 at 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 in Canada, Sunday reported that the spy ring had infiltrated computers and stolen documents from hundreds of government and private offices around the world, including those of the Indian embassy in Washington.

The software was attached to e-mails that purported to come from colleagues or contacts in the Tibetan movement, according to researcher Ross Anderson, professor of security engineering at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Computer Laboratory, cited by the Washington Times Monday.

The software stole passwords and other information, which in turn gave the hackers access to the office’s e-mail system and documents stored on computers there.

“The intelligent and highly coordinated use of social engineering and [malicious software] techniques is extraordinarily effective,” Anderson told the Times, warning that the techniques involved could easily be used by cybercriminals to victimise major companies.

“It is only a matter of time before we see [these techniques] used by cybercriminals,” he said. “The existing accounting systems of Fortune 500 companies are designed to withstand one crooked person… or one compromised computer at a time,” he added, noting that the techniques employed against the Dalai Lama’s office enable hackers to compromise entire departments’ computer networks.

After analysing the software, Anderson and his colleagues turned their data over to researchers at the Munk Center, which published its findings Sunday.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is is a Chinese state actor at work,” Anderson said. “There is a lot of concurrence between what we found on the ground and what is known about Chinese information-warfare capabilities and doctrine… The targets are a very good fit with Chinese strategic intelligence priorities.”

The Toronto researchers declined to be so definite about who was behind the attacks.

Former senior US cybersecurity official Greg Garcia was similarly cautious, telling the Times that “attribution is a hall of mirrors”.

“There are a whole range of complex technical and other questions that have to be resolved… before you start pointing fingers,” said Garcia, who was assistant secretary for cybersecurity and communications at the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from October 2006 to last December.

He said it was the prevalence of such threa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that led the Bush administration to launch the Comprehensive National Cyber Initiative last year. “Congress and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need to use that momentum and accelerate funding and implementation,” he said. “This is a race being run on internet time.”


出處:http://www.thaindian.com/newsportal/sci-tech/cyber-spies-used-social-sites-to-trick-dalai-lamas-office-us-expert_100173253.html

Dalai Lama’s office admits computers have been hacked

March 30th, 2009 - 7:36 pm ICT by IANS

Dharamsala, March 30 (IANS) The office of the Tibetan spiritual guru, the Dalai Lama, Monday admitted that its computers have been hacked into numerous times.
“We have been experiencing difficulties for quite some time… certain viruses are entering into our computers which are taking away documents and deleting files,” Thubten Samphel, a spokesperson for the Tibetan government-in-exile, told IANS.

Canadians researchers in a report said that a cyber spy network, based mainly in China, hacked into classified documents from government and private organisations in over 100 countries.

They said even the computers of the Dalai Lama’s exile centres in India, Brussels, London and New York have been infiltrated.

“We are not sure that these activities are being carried out by China-based spy network. We are taking precautions. We have asked anti-virus companies to protec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oftware and networks,” Samphel said.

The Canadian researchers, associated with Ottawa-based think tank SecDev Group and University of Toronto’s Munk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 said the hacking system was being controlled from computers based almost exclusively in China, but that they could not say conclusively tha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was involved.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ers, they uncovered real-time evidence of malicious software or malware that had penetrated Tibetan computer systems, extracting sensitive documents from the private office of the Dalai Lama.

They said they believed that in addition to the spying on the Dalai Lama, the system, which they called GhostNet, was focused on the governments of South Asian and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The Dalai Lama along with many of his supporters fled Tibet and took refuge in this hill town in northern India in 1959. His government-in-exile is not recognised by any country in the world.


出處:http://www.thaindian.com/newsportal/sci-tech/dalai-lamas-office-admits-computers-have-been-hacked_100173191.html

Over 100 countries hit by electronic spying operation (Lead)

March 29th, 2009 - 11:06 pm ICT by IANS

New York/Toronto, March 29 (DPA) A spying operation that infiltrated computers - many of them belonging to governments - in 103 countries has been uncovered by a group of Canadian researchers, the New York Times reported Sunday.
Victims of the malicious software, or malware, include computers in the offices of the Dalai Lama, Tibetan exile centres around the world, NATO headquarters in Brussels, and the Indian embassy to the United States.


In all, 1,295 computers might have been accessed and had documents copied by the system, which the researchers dubbed GhostNet.

In addition, the malware could also be used to turn the computers’ own camera and audio systems into observation devices for the malware’s operators. The researchers, however, could not confirm if this application was put into practice.

The report, to be released this week by the Munk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 at 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 says the spying system was controlled by computers based almost entirely in China.

The researchers were careful not to accuse the Chinese government of being behind the security breach.

“We’re a bit more careful about it, knowing the nuance of what happens in the subterranean realms,” researcher Ronald J. Deibert was quoted as saying. “This could well be the CIA or the Russians. It’s a murky realm that we are lifting the lid on.”

Gao Wenqi, spokesman for the Chinese Consulate in New York, gave an unequivocal denial of Chinese government involvement, saying: “These are old stories and they are nonsense.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s opposed to and strictly forbids any cyber crime.”

However, the New York Times reported several instances where Chinese officials reacted to data that was picked up by GhostNet.

In one case, a foreign diplomat was advis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not to meet with the Dalai Lama after the Tibetan leader’s office emailed him an invitation.

The center began its investigation after a request from the Dalai Lama’s office to check its computers for potentially damaging software.


出處:http://www.thaindian.com/newsportal/sci-tech/over-100-countries-hit-by-electronic-spying-operation-lead_100172885.html

Chinese hack into Indian embassies, steal Dalai Lama’s documents

March 29th, 2009 - 9:47 am ICT by IANS

By Gurmukh Singh

Toronto, March 29 (IANS) A China-based cyber spy network has hacked into government and private systems in 103 countries, including those of many Indian embassies and the Dalai Lama, an Internet research group said here Saturday.

The Information Warfare Monitor (IWM), which carried out an extensive 10-month research on cyber spy activities emanating from China, said the hacked systems include the computers of Indian embassies and offices of the Dalai Lama.

Without identifying Indian embassies, the group said all evidence points to China as the source of this spy espionage.

The group said it has evidence that the hackers managed to install a software called malware on the compromised computers to steal sensitive documents, including those from the Dalai Lama’s offices.

The group began its research after Tibetan exiles made allegations of cyber spying by the Chinese.

After initial investigations when the group widened it research it found that the China-based cyber espionage had hacked computer systems of embassies of India, Pakistan, Germany, Indonesia, Thailand, South Korea and many other countries.

In all, the hackers had gained access to 1,295 computer systems of foreign ministries of many countries, including Bhutan, Bangladesh, Latvia, Indonesia, Iran, and the Philippines, the researchers said.

After gaining access to foreign government and private computer systems, the hackers installed malware to exercise control over these computer systems to access any documents.

“We have been told by the researchers that the Chinese hackers have gained access to our computers systems all over the world, and taken sensitive documents from the office of His Holiness (the Dalai Lama),” Toronto-based Tibetan student leader Bhutila Karpoche told IANS.

She said, “Our website (studentsforafreetibet.org) has been repeated hacked, and we keep getting all kinds of viruses in our emails. This trend has increased in recent months, and we have become very wary about opening

our emails.”

The findings of the 10-month investigation titled ‘Tracking GhostNet:

Investigating a Cyber Espionage Network,’ will be released Monday.

出處:http://www.thaindian.com/newsportal/sci-tech/chinese-hack-into-indian-embassies-steal-dalai-lamas-documents_100172617.html

2009年春季課程開始報名了!

媒觀講堂在休息半年後,再次重新出發!本次媒觀講堂將以「文化行動」為主題,預計將邀請NGO、文字、音樂、影像等工作者,希望藉由不同的文化行動經驗,重新思考文化對於社會的意義,以及文化形式的價值和意識。本次講堂並首度和KEYIN、北風藝廊合作,除了講堂課程外,也將有相關文化活動。名額有限,敬請把握。

時間:4月9日 ~ 6月4日,隔週四晚上18:30 ~ 20:30 。
地點:Youth Hub 青年交流中心(台北市忠孝東路一段31號,板南線善導寺站6號出口)。 本活動場地由行政院青輔會Youth Hub青年交流中心及行政院青輔會青參苑免費提供) 。
課程費用:免費,報名者須繳交保證金1000元,課程結束後退還。

出席與請假:本季講堂課程不受理單堂報名,但為了學員時間上的彈性運用,或因故無法前來上課,學員可請假兩次,第三次未到始沒收保證金。請假學員可事先來電(02-23648917)告知無法前來,以利工作人員準備上課講義。未請假者仍以請假一次計,三次未到沒收保證金。

保證金繳交方式:
1.ATM轉帳
銀行名稱:台北富邦銀行仁愛分行(代碼012),帳號:704-12000-2179。轉帳完成後,請將您的帳號的末五碼數字,註明於報名表上,以方便核對確認。
2.郵局劃撥
戶名:財團法人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劃撥帳號:19419651。請影印劃撥收據,傳真至媒觀(02-23643032)。
3.請保留劃撥單據或轉帳交易明細表。
報名方式:請至媒觀講堂部落格(http://www.mediawatch.org.tw/blog/)下載報名表。填妥後以電子郵件方式寄至mwatch.tw@gmail.com(信件標題請註明「媒觀講堂報名表」),或傳真至 (02) 2364-3032。

報名截止日期:4月7日 。
洽詢專線:02-23648917。
更多訊息請上媒觀講堂部落格瀏覽:http://www.mediawatch.org.tw/blog/

主辦單位: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KEYIN、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協辦單位:北風藝廊

講堂內容:
4/9 18:30 -20:30
講者:何東洪(輔大心理系助理教授,KEYIN成員)、張鐵志(作家,KEYIN成員)

主題:文化行動主義總論
文化行動主義究竟是什麼?行動的核心價值要如何以文化形式展現?兩位身兼多重身份的
講者將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並與參與者討論,以激盪出更多不同的可能性。


4/11-5/3
韓君岳個展「給不看畫的人」
地點:北風藝廊

「給不看畫的人」
《給不看畫的人》系列,內容上多描繪、關注社會現況所得到的反思,是獻給身處社會機
制下層,無奈卻不由自主的人們,展名引用自德國文學家鈞特‧葛拉斯 (Gunter Grass)
的水彩畫詩集,同樣地作者將無人信服、也無人認真看待的和平信念,寄託於藝術創作之
中。

4/18 15:00
DJ何東洪 (輔仁大學心理系助理教授,KEYIN成員)

「實 行動計畫」
透過搖滾樂訴說文化行動的故事中,一起製作美麗的抗議標語,讓理想行動、讓理念發聲
,或只是大聲幹譙。另外,成軍十年的薄荷葉樂團跨刀相挺,也將在展覽現場舉行微型演
唱會!

4/23 18:30-20:30
講者:阿達 (農村武裝青年)、鄭凱同 (薄荷葉鼓手)

主題:音樂與文化行動
農村武莊青年與薄荷葉樂團皆致力於以音樂形式介入公共議題的獨立樂團。藉由其中兩位
團員的對談,可以突破一般人對於音樂介入「政治」的想像。

5/7 18:30-20:30
講者:吳靜如(台灣國際勞工協會)、潘俊宏 (聯合報攝影記者)

主題:影像與文化行動 (一)
弱勢族群做為主流社會被「觀看」的他者,經常是被主流媒體污名化的對象。不過,當移
工朋友與精神病患者拿起相機拍攝他們眼中的台灣社會,又會是什麼樣子?藉由「影像敘
事」做為一種與主流論述對話的管道。

5/21 18:30-20:30
講者:鄭慧華 (策展人)、呂岱如 (策展人)

主題:文化政策與文化行動
文化政策與文化行動看似為互斥的概念,但實際上卻是息息相關。講者以長期策展的經驗
,講述兩者之間的關係。

6/4 18:30-20:30
講者:馬躍比吼 (影像工作者)、陳芯宜 (流浪神狗人導演,影像工作者,暫定)

主題:影像與文化行動 (二)
動態影像做唯一種文化行動的方式,還有什麼可能?請到兩位影像工作者與我們談談影像
的可能性。

六成上班族怕被裁 媒體出版 資訊科技最剉

我看我畢業來去種田好了...。



日期:2009-03-23 14:49:57

【大紀元3月23日訊】(據中廣新聞張雅惠報導)調查指出,六成的上班族擔心被裁員,以媒體出版、資訊科技業的危險指數最高。最近半年,三成一的企業曾經裁員,平均裁掉二十人,裁員幅度一成二。被裁員的民眾當中,三分之一是無預警被裁員,也沒有資遣費;有一成二的人不知道為什麼被裁;有九成人的至今還在找工作。

失業率每增加零點一個百分點,代表又有一萬人丟了飯碗!調查指出,最近半年,三成一的企業曾經裁員,平均幅度一成二,以傳產製造、民生消費、資訊科技業的裁員比例最高;企業最常用的理由是:組織調整、編制異動、部門裁撤、公司倒閉,但也有三分之一是無預警裁員,也沒有資遣費,一成二的人到現在還不知道為什麼被裁。

人力銀行營運長吳睿穎提醒,勞基法規定,雇主必須先「預告」,如果無預警,也要給預告工資。

「連續工作三個月以上、不到一年的,老闆要提前十天告知;工作滿一年、未滿三年,提前二十天告知;工作滿三年以上,提前三十天告知。如果沒有告知,除了資遣費之外,還要有相對應的預告工資」

上班族人人自危,平均危險指數六十一分,落在「有點擔心被裁員」的區間,將近六成的擔心被裁,兩成二的人非常擔心,以媒體出版、資訊科技業最有危機意識,醫藥和農牧業最不擔心。

出處﹕http://tw.epochtimes.com/b5/9/3/23/n2471976.htm

新聞性週刊難經營 Time和Newsweek紛紛轉型

(中央社台北20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報業寒冬,週刊也不好過。「時代」雜誌 (Time)和「新聞週刊」(Newsweek)紛紛宣布要調整步伐,轉型再出發,其中Newsweek將走菁英路線,不再追逐即時新聞。

法新社報導,Time將推出Mine,讓讀者從Time旗下的刊物選擇文章,印刷成為36頁的紙本雜誌,也可以選擇在網上閱讀。

時代華納與集團夥伴美國運通出版(AmericanExpress Publishing)列出旗下的8份刊物,讓讀者從其中5份選擇文章。

  這8份雜誌是Time、「運動畫刊」 (Sports Illustrated)、「飲食」 (Food&Wine)、「簡單生活」 (Real Simple)、「錢」(Money)、「風格」(InStyle)、「高爾夫」月刊(Golf)、「旅遊休閒」月刊 (Travel+Leisure)。

讀者可以登入timeinc.com/mine,免費註冊訂閱,但是印刷本的Mine會由時代雜誌編輯。這是Time在週刊訂戶和讀者持續流失的壓力下,所做的最新轉型。先前,該週刊網站和許多新聞性媒體一樣,強化即時新聞,並且把國際通訊社的新聞照片放在Time網站上,以彌補週刊時效性不足的問題。

但是這並不能吸引更多付費讀者。時代公司(TimeInc.)執行長穆爾 (Ann Moore)去年10月表示,該公司1萬名員工將裁掉600名。她打算「撕掉舊的5年計畫,重寫一份兩年計畫」。首要工作就是打破疆界,讓集團內好幾家雜誌文章共用。

英國「每日電訊報」 (Daily Telegraph)報導,「運動畫刊」的讀者這星期在雜誌上讀到Time全球版總編輯高許 (Bobby Ghosh)訪問印度棒球明星巴特爾(Diensh Patel)和辛赫 (Rinku Singh)的文章時,都大吃一驚。

當然,高許在他的專欄?堙A用北印度語 (Hindi)訪問這兩個年輕棒球選手,談他們想在英語世界嶄露頭角,有不想讓人把他們和「貧民百萬富翁」電影裡的主角相提並論的文章,還是不脫他在Time?堛滬榆獢C但這正是穆爾所說的「統合集團資源」的一部分。

穆爾同時也在思考如何找出一個從網路賺錢的商業模式。她承認自己還不確定對雜誌網路版收費是否能夠力挽狂瀾,但是她說,「是誰放的謠言說網路上所有訊息都應該是免費的?為什麼我們不來挑戰一下這個說法,看看結果會怎樣?」

穆爾說,她對大學生演講時一講到這一點,馬上噓聲四起,連鞋子都要丟過來。但是這位名列「美國最有權勢女人」之一的媒體主管一再強調,「孩子,你吃的不是免費,穿的不是免費,開的車也不是免費。高品質訊息當然也不應該是免費。總得有人付巴格達分社的費用吧!」

除了Time週刊轉型之外,集團內這個月也將正式推出「生活」 (Life)雜誌照片資料庫?堛?1000萬張照片,在網路上販賣。另外,集團內的125種雜誌也都可以在「雜誌迷」 (Maghound)網站上訂閱。

但是Newsweek決定反其道而行。

和美國第一大新聞性週刊Time不同的是,Time還在賺錢,Newsweek已經搖搖欲墜,更何況其母公司「華盛頓郵報」 (Washington Post)也自身難保。集團內外專家都同意,Newsweek得做出改頭換面的重大變化。

從五月開始,Newsweek將放棄一般訂戶,放棄即時新聞,轉向評論、分析性文章以及名家專欄,以調高一倍的定價吸引金字塔頂端的客戶。

Newsweek執行長亞森敏 (Tom Ascheim)說,以前是銷售量帶進來廣告收益,但是Newsweek銷售量已經從以前的310萬份降到260萬份。

亞森敏很不看好銷售量未來有回升的機會。他預期今年7月會掉到190萬份,明年1月只剩150萬份。

為了不和「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 (U.S.News &World Report)一樣淪為月刊,Newsweek將邀攬更多名家諸如希成斯 (Christopher Hitchens)、札卡利亞(Fareed Zakaria)和威爾 (George Will)等人,為Newsweek撰寫專欄。

但此舉是否能成功,仍有待觀察。「紐約時報」分析,Newsweek想要進攻的這個地盤,早就有「經濟學人」 (Economist)、「紐約客」 (New Yorker)等週刊和「大西洋」月刊 (Atlantic)等固守疆域。而且在此艱困時刻,廣告商未必青睞此一改變。(譯者:賴秀如)

Published: 2009-03-20 04:56 PM

出處:台灣英文新聞

紐時華郵又裁員 以往規模難再

2009.03.28 04:30

【聯合報╱紐約特派員林少予/27日電】美國兩大報紐約時報與華盛頓郵報於26日宣布裁員減薪等樽節預算措施。紐約時報公司大部分員工本年減薪5%,業務部門裁員100人;華盛頓郵報則宣布新的優惠員工提前退休辦法。

紐約時報公司旗下擁有紐約時報、波士頓環球報、國際前鋒論壇報,以及多家地區報紙與廣播公司。該公司表示,公司經理階層與部分報紙的非工會員工從四月一日起到今年底止將減薪5%,但員工獲得多出10天假期補償。該公司也正在與工會協商,希望工會員工也能供體時艱,比照減薪。

紐約時報公司表示,明年起薪資將恢復正常,但也將考慮屆時公司營運情形而定。

華盛頓郵報26日宣布名為「自願優惠退休計畫」的方案。發行人魏懋思26日表示,如果公司無法有效降低員工人數,將來可能被迫裁員。華盛頓郵報去年鼓勵資深員工提前退休,損失多位普立茲獎得主。

報紙分析師達克多表示報紙將進入「常態性縮編」的狀態:「報紙的成本結構無法再支撐讀者現在習慣的新聞蒐集方式。即使有復甦,也不可能回到衰退前的規模。」

出處:http://udn.com/NEWS/WORLD/WOR6/4815316.shtml

英媒體倒60家 地方記者上街頭

2009.03.28

【中國時報 江靜玲/倫敦廿七日電】英國經濟持續衰退,媒體成為這一波最大的受害者之一,地方報紙尤其悽慘。一年內,高達六十家大小英國地方性報紙宣布關門,上千名新聞工作者失業。

 《每日郵報》集團本周宣布裁員一千人,是先前預料的兩倍,更令業者背脊發寒。之前,《衛報》集團才針對地方新聞中心裁員九十五人,該集團的兩個周末地方報宣布停刊,其在大城瑞定(Reading)的晚報,也改為雙周報。

 英國北部最大的家族企業媒體集團,旗下擁有《蘇格蘭人》(Scotsman)和《約克郡郵報》(Yorkshire Post)的強斯頓新聞(Johnston Press),去年才裁員一五%,日前又表示一年內將再裁員。曼徹斯特的主要報紙《曼城晚報》(Manchester Evening News),及其他英格蘭西北部的廿二家周末報,則關閉了所有編輯部門。二百四十名地方員工失業,其中一百廿人為記者。

 英格蘭中部的情況也好不到那裡,該區主要媒體「標準觀察」媒體集團,宣布破產。而肯特郡(Kent)、諾佛克(Norfolk)等主要城市的媒體,從去年七月開始,也都陸續宣布精減人事。

 根據英國全國新聞公會(NUJ)統計,過去八個月,至少有六十家地方媒體消失在這次全球金融危機中,上千名地方記者失業。

 經濟衰退、廣告收入大幅縮水,固然是媒體此刻面臨的直接困境,但網路和數位科技興起,則是傳統媒體目前最主要的挑戰。NUJ發言人指出,這一波的經濟衰退,只是加速傳統媒體倒閉的催化劑。

 目前最大的問題,在於上千名失業記者,何去何從?以往,記者失業或離職,不過換家媒體繼續工作。這次情況全然不同,絕大部分的人找不到另一分媒體工作。運氣好一點的,也只是轉到地方政府擔任公關。

 失業又找不到新工作的壓力,迫使愈來愈多的地方記者集體走上街頭,呼籲政府出面拯救報業和傳統新聞。許多憂心失去地方報後,社區交流與社區意識也將消逝的人士也聲援支持,英國國會議員更發起聯署。但能否拯救瀕臨滅絕的報業命運,還在未定之天。

出處:http://www.nccwatch.org.tw/news/20090328/35333


2009-03-28

王道還:以數學管理人文

金融海嘯發生後,重讀諾貝爾獎委員會對莫頓與修斯的讚詞,像是反諷。有些人歸咎於華爾街過度依賴不食人間煙火的數學怪咖,脫離了現實。不過,後見之明往往見樹不見林。事實上,以令人莫名其妙的數學公式做管理工具,早已滲透我們的文化想像,例如國家競爭力排行、世界大學排行,政客據以問政,學者據以期許,名嘴據以究責,誇誇其談,煞有介事。比起牛頓,這更為理性嗎?




【聯合報】2009.03.26

關於金融海嘯,紐約時報最近刊出了一篇報導(見十七日聯合報紐時精選),描寫一群到華爾街闖江湖的「數學怪咖」(quants;直譯「計量金融師」)。他們大多本行是物理,精通數學,擅於在數字叢林中理出頭緒,建構數學模型,用來評估投資的風險。

以數學馴服風險

一九九七年獲得諾貝爾經濟獎的莫頓與修斯是他們的典範。莫頓與修斯都不是物理出身,莫頓大學主修工程,然後進加州理工學院修應用數學博士,一年後改行學經濟,只有麻省理工學院給他獎學金。至於修斯,雖然大學主修文科,數理程度顯然不錯。一九六三年下半年,計算機開始成為重要的研究工具,可是會寫程式的人沒有幾個。修斯在芝加哥大學打鴨子上架,幹上程式員的工作,因而迷上了計算機,也結識了仰賴程式員的經濟學教授。最後那些教授乾脆拉他入行。

根據諾貝爾獎委員會的讚詞,這兩位半途出家的經濟學家發展出的選擇權評價理論,在許多經濟領域裡都有應用價值,並「催生新形態的金融工具,促進風險管理的效率。」莫頓與修斯的數學模型用了偏微分方程這種高等數學,高雅又艱深,吸引了數學怪咖,為他們在華爾街創造了生存空間(niche)。

以數學化約人事

這種信賴數學可以描述、再現、預測現實的心態,是現代的產物。牛頓就沒有這種信心。他以《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證明了運動定律與重力(即萬有引力)定律可以一以貫之地解釋、預測月球運行軌道與蘋果落地的路徑。牛頓給樹上掉下的蘋果擊中腦袋的傳說,歪打正著,涵義深遠。

即使那已是科學史上的空前成就,牛頓仍然為太陽系的穩定程度而憂心不已。別的不說,水火金木土五大行星,有三顆有衛星;地球也有一顆。那麼多行星、衛星繞著太陽運行,彼此的重力免不了互相干擾。誰知道干擾的力量哪一天不會太超過,讓太陽系分崩離析?萬一地球彈出太陽系,陷入外太空的永恆漆黑之中。

打心眼兒裡,牛頓相信重力是造物主用以建造太陽系的力量,而不是物質的本性。因此重力若引起擾動,造物主一定會出面解決。難怪凱因斯會說:「牛頓不是理性時代的第一人,而是最後一位巫師。」

牛頓之後一百年,到了十八世紀末,強有力的數學技術已經問世,法國物理學家拉普拉斯證明了太陽系基本上是個穩定系統。拿破崙問起造物主的角色,他信心十足地答道:我不需要「那個假設」。

以科學為宇宙建立了理性秩序之後,理性時代的下一個夢想,就是以科學經營人文世界。這個夢想化身為經濟學,再度透過數學逐步實現了。拉普拉斯的徒子徒孫憑著數學本領在華爾街大顯身手,風生水起,只是這個趨勢的最新章節。

金融海嘯發生後,重讀諾貝爾獎委員會對莫頓與修斯的讚詞,像是反諷。有些人歸咎於華爾街過度依賴不食人間煙火的數學怪咖,脫離了現實。不過,後見之明往往見樹不見林。事實上,以令人莫名其妙的數學公式做管理工具,早已滲透我們的文化想像,例如國家競爭力排行、世界大學排行,政客據以問政,學者據以期許,名嘴據以究責,誇誇其談,煞有介事。比起牛頓,這更為理性嗎?

(作者是生物人類學者,任職於中研院史語所)



出處: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4815249.shtml

究竟

有些人,因為自己從這社會上賺取了太多不義之財。因此,偶爾為了自我救贖或收買社會觀感,會做一些施捨的舉動。

當然,我不是說全部人,而是有些人。

有些人,因為從頭到尾就認為自己最對、最正確。因此,從來也不會想到要洗滌自己污穢的靈魂,當然不會去管什麼狗屁社會觀感。至於慈悲,對他們來說不過是浪費時間。

當然,我不是指所有人,而是有些人。

有朋友跟我說,她的老師建議她說,想要很有個性的生活著,最好挑選在校園內的工作。我苦笑地問她,「真的嗎?」

我心裡不這麼認為。瘋狂追求SCI的環境,已經讓校園變質了。老師都沒個老師樣,整天只想著壓榨學生、利用學生,搞個什麼「資源共享」的學術互利集團。說穿了,卻不過是相互抄襲、互相取悅的一群人。可悲的是,有理想有個性的學生,不會留在這學術圈;那個無恥的老師卻得以輕鬆向上爬竄他的社會與學術地位,也不會對優秀的研究人才流失感到傷心。畢竟,對他(們)來說,每學期都會有一批新的、懵懂的、對研究充滿好奇的「貨源」進場。

也許,這類人想當老師,就是只為了這個目的吧?只是我們對老師總帶有太多期待,才會希望他們的道德與行為可以高人一等。

或許過幾年,大家就會對這種老師習以為常了。將來的世界,少了些「有個性」的人,或許會比較安和樂利?畢竟,豢養一群不具思考力、極度順從的狗,總是比較省事。

2009-03-27

止步

這兩天學校舉辦徵才博覽會。許多企業都來校內設攤位。似乎跟往常一樣,最多的都是那些銀行阿、壽險業。我實在挺好奇,這些打扮光鮮亮麗的人們,究竟在做哪些工作、對自己工作又抱持著什麼看法?

也許,她們只是很單純的把賺錢當成人生最大目標,然後將賺愈多錢與愈「幸福」畫上等號。搞不好他們這樣的直線思維,還真的讓她們生活感到「快樂」?

所以,這世界上最靠背、最可悲、最不堪的人就是,明明對銅臭味嫌棄到極點,但卻因為沒錢生活,而得為錢賣命與奔波。

這陣子因為工作的關係,發現許多在商界的人,過去在學校可能是哲學系、土木系、中文系或啥的(反正不是商科),不曉得為啥原因,他們開始在壽險、百貨、金融業工作。也不曉得他們是怎麼當上總經理或啥的,把自己打造的似乎「頗有來頭」?還是說,商業界有一種喜歡互相吹捧的習慣?最低階的職稱就是「經理」之類的?

有些人也許就是那種奮力追求夢想的人,他的人生目標或許即是當某個外商公司的總經理之類的;有些人則是生來就是董事長特助;只因為他們在受精卵時期就有個不平等的生命開端。

整天SOP東、SOP西、SOP南、SOP北的,不見得把事情處理的更好,或他們所謂「更有效率」,那些被「省下來」的時間,卻拿去說八卦與閒話。三個正職員工,以及一卡車的工讀生,居然比不過我們所上一位張姐。我不禁納悶,究竟是張姐太能幹,或是我們院上業務太少?

2009-03-26

畢恆達:一味追求SCI的怪現象

2009.03.24 04:47 am

在新自由主義全球化下,台灣學術界不免也加入了競爭的行列。為了刺激與管理學術生產的競爭力,國科會與教育體制因而產生了一套量化評鑑指標(主要是SCI、SSCI論文發表數),以量化得分對大學、系所與教授進行獎懲。此後,台灣發表的論文篇數確實逐年提高,甚至已經超過規模跟我們相當的科技先進國家,包括芬蘭、愛爾蘭和以色列。然而代表論文品質的被引用次數卻仍偏低,跟鄰近的菲律賓、泰國和印尼相差無幾。

衝高論文篇數 輕品質

我們要思考,這種一味的追求SCI,會不會讓我們的學術成為西方學術生產下游的代工而已。事實上,有些SCI論文自出版後,根本就無人引用。然而此種評鑑制度,卻造就了一種新的大學學術實踐的心態,影響教授的每日生活。如今教授見面的問候語是:「○教授,請問你現在幾點?」不是因為挑燈夜戰,日夜不分,而是關心對方論文發表依據公式計算出來的點數。

社會人文學者所受影響尤其嚴重。對理工科而言,撰寫中文或英文論文差異不大,但是研究台灣當地社會現象的論文,若以英文發表,卻要順應西方的關切與發問。而一個參與觀察經年的田野研究,寫成二萬五千字的中文論文,在現行制度下,遠遠比不上一篇以大學生為問卷或實驗對象,測試西方既有理論或量表的英文論文。累積十年教學經驗所寫成的大專教科書,也比不上一篇期刊論文。為了求生存,如何衝高(英文)論文篇數就成為教授間經常出現的話題。

於是,教學更加是憑良心了,因為其交換價值遠不如發表論文;編寫教科書、翻譯學術書籍、參與社會服務與實踐,更是奢侈的選擇。大家相互傳遞消息,打聽名列SCI可是相對品質較差的期刊來投稿,以提高命中率;彼此相互掛名,互得其利;將研究拆解成幾個小部分,以增加論文數量;或者將研究過程中的某些步驟外包。

約二年前媒體曾經披露一件疑似文獻抄襲事件,當時身為共同作者之一的某位主委即公開承認他並沒有讀過這篇論文。這顯示了在醫學、理工領域裡,愈是擁有人力資本(可以養得起研究生)、物質資本(實驗室),因為順理成章可以掛名旗下論文的共同作者,而成就了其卓越的學術表現。這在社會人文領域裡是不太會發生的事情。理工醫的常規是教授理當是其所指導研究生發表論文的共同作者,社會人文的研究生論文卻是獨立發表的,除非教授參與了期刊論文投稿的重要撰寫工作。

以理工思維 評價人文

無論主觀上是否有意,上述評鑑制度都已造成以理工思維來評價社會人文的後果。尤其像是護理之於醫學院、人文地理之於理學院,以及社會科學院之於整個大學,因為SSCI論文篇數相對較少,拉低了整體出版數字報表,輕則遭抱怨幾句,重則遭當面羞辱,成為他人眼中的害群之馬。

教授是一個良心志業,當然同時也需要評鑑。但是如果不落實多元標準並行的評鑑制度,繼續重數量輕品質、重理工輕人文、重研究輕教學;如果學術發展缺少了社會關懷(SCI: Social Concern Index ),則當今我們所擁抱的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會不會只是西方學界眼中的怪現象(SCI: Stupid Chinese Idea)呢?

更令人憂心的其實是,教授因此減少教學投入,而大學生也不自覺習得這種汲汲營營於追求發表數量的心態!讓學術從一種可以獻身的志業,變成一種追求產出的企業。

(本文作者為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

出處: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4806750.shtml

2009-03-24

車道讓蝶道,宜更周到

2009-03-24 中國時報 【周文豪】

 國道新建工程局(國工局)在國道三號林內路段實施的「國道讓蝶道」舉措,近日又引起媒體關注。在全世界罕見的越冬型蝴蝶當中,我們的紫斑蝶與美洲的帝王斑蝶齊名,國工局能在紫斑蝶大舉北遷的季節,以「國道讓蝶道」的措施來禮遇紫斑蝶,是值得大加肯定的。然而觀察這幾年的防範試驗進程,國工局尚未突顯表明最終的目標,因此我藉此一角再予提醒。

 當年在國工局審查一項道路造成野生動物死亡的研究案時,我曾就改善國道設計減少遷徙紫斑蝶死亡,建議三步驟:一、確定蝶流與車流交會點;二、先在國道三號林內路段的蝶流上游設置防護網,其高度以能引導蝶流攀升,自然下降後安全跨越國道為原則。如果所需高度太高,不適合當地的物理環境,則須考慮在車道上設置流線型的網隧道,而且只需單邊車道建造即可,其高度以能引導蝶流攀升,自然下降後安全跨越另一向車道為原則。三、在國道上的蝶流與車流交會點全面設置防護網或網隧道。

 隔年,國工局與義守大學在國道三號林內段試設紫斑蝶防護網,且在該路段橋下架設紫外線燈管,希望誘引紫斑蝶從橋下通過。結果這項體貼試驗並不成功,在白天裡紫外線燈管無法誘引紫斑蝶從橋下通過,防護網太低,未發揮果效。

 往後,則放棄燈光誘引試驗,朝向增高增長防護網,輔以車速與路段管制改善。去年國道致死率已降至千分之三,今年再加長防護網長度為六百六十公尺,封閉外側車道管制路段為三公里,和降低車速至時速六十公里,企圖強化效果。

 看來整個防護試驗已不再考量增加防護網高度,或許已不能再增高了;而我曾在一段縣道上觀察,時速六十公里車速對遷徙紫斑蝶仍具殺傷力。因此,該是考慮在單邊車道上設置流線型網隧道的時候了,只要高度合宜,便不須封閉外側車道和降低車速,絕大部分紫斑蝶即可平安遷徙。國工局的工程師應已有足夠的經驗,為紫斑蝶在國道上設置生命天橋。

 國工局的另一項功課是加速確定蝶流與車流交會點。國道三號林內段並非唯一的路段,就我個人調查資料顯示,至少還有「國道一號大肚交流道附近」、「國道三號與四號交會處附近」、「國道三號大甲交流道附近」、「國道一號三義交流道附近」等路段,而每一路段的狀況都不相同,段段是挑戰。

 國工局從國道三號林內段所獲取的經驗是非常寶貴的,「國道讓蝶道」的概念宜再擴大實施,別讓其他蝶車流的交會點,成為紫斑蝶的死亡之門。

(作者為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副館長)


出處:中時電子報

2009-03-22

宗教

不知道從啥時開始,我就不是很喜歡宗教團體,任何一種都是。偏偏,我們這個社會,就是存在著各式各樣的宗教。也許我是害怕那種人群,因為心中「自以為的善」而聚集起來作某些事情,企圖改變某些事情,極大化之後的結果。

某種程度來說,或許社運團體也是種宗教團體。我的意思是,假設真要把「宗教團體」這個詞擴大解釋的話。大家都想改變社會,都希望有個符合自己期待的世界。然而,我們憑什麼認為自己心中的「真善美」就優於其他人?又為何那些高呼著人們要有愛心、慈悲心、兼善天下的傢伙,卻老是拿著一把利刃,切割著他們心中所謂的善與惡、對或錯?

當然,我經常也被某些人的傻勁與堅持給感動著。然而,我總覺得這種熱情,不該以強迫的姿態希望所有人接受。你可以很有意識、充滿幹勁的活著,但沒必要對那些選擇蜷曲於陰暗中的人大肆撻伐吧?我非常贊成相互批判,能吵一吵挺好的,但無來由的謾罵就很無趣。也許,這樣講下去,又有人要開始用啥「自由主義」、「唯心論」、「後現代主義」…還啥的狗屁理論套上來,為我的這段話定義。whatever~

接下來,我又要講一些不討喜的話了。

為啥不喜歡某些宗教團體?我總覺得他們太習慣於畫出個關於一個社會該怎樣的「美好藍圖」,構築許多人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的標準:五戒、七戒、十戒、百戒萬戒;十善、百善萬善…。然後,希望這個社會上的人,可以循著這些規矩行事。在這些人眼中,社會上的犯罪事件、脫序行為,大多數都跟個人修行不夠有關,這些「惡」與個人操守相關,遠因可能源於前世因果,後果可能導致萬世輪迴畜生道或者墮入無間地獄。這些被簡化的善惡觀,很容易讓人忽略了許多複雜因素。

燒殺擄掠的人罪該萬死,這一切都是因為上輩子相欠債、沒燒好香、個人修養不足?我始終覺得這種簡化的思考很可怕。那些所謂犯罪者行為本身,對某些人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用不著勉強受害者去原諒,但也沒必要揮舞著「道德」旗幟,認定這些所謂的罪犯乃「天性如此」且「無可救藥」吧?

尤其,有些自稱教徒、一心向善、心懷慈悲、神愛天下、千手觀音…反正持著就是那套你恨我但我很愛你之類邏輯,但私底下各種骯髒勾當無不幹盡的傢伙,我真是唾棄到了極點。這種人渣,憑甚麼跟人家談「真善美」?又憑甚麼要大家「跟你一樣」?

也因此,我總認為那些廟宇、教堂、佛堂之類的地方,簡直就是讓他們得以聊勝於無地懺悔之地。最好笑的是,這諸多「教徒」之間還要如此互相瞧不起。何必呢?你們某種程度來說,都是一樣缺乏安全感與平靜的人,不是嗎?



看。27 Dresses



看完了電影"27 Dresses"(中文片名是:27件禮服的秘密)。我這個月已經看了將近10部電影,似乎愈焦躁看愈多。很多片都想寫些東西,但終究沒寫出來(懶咩)。那為啥我寫了這部電影的觀後感?

第一個理由是,因為寫這種膚淺的文章我的靈感特別快。跟生活經驗有聯繫的東西,總是比較能擠出點文字吧。

第二個理由是,這部片結局我不滿意阿!當然不只是因為它有個Happy Ending,而是那個轉折太牽強啦!

第三個理由是,剛看完,印象還在咩。

(內有劇情)

女主角Jane是個細心周到的傢伙,已經誇張到幾乎可說是女版的"Yes Man"(金凱瑞主演的電影)。總之,她的世界裡似乎沒有「不」這個字,生活目的彷彿僅在於迎合他人的需求,以成全自己對於被需求的渴望。

anyway~這種「偉大」的情操,我可是無法仿效。

本來,我以為這部片會把這種把為了別人而活、毫無自我、自以為為別人好、害怕自己有一絲一毫不符合社會期待、有強迫症傾向的人的慘況拍得淋漓盡致。沒想到,片末居然讓她有個幸福美滿的結局。原先,我看到Jane的老妹Tess,跟Jane愛上了同一個男人,心中還暗暗叫好,以為導演會來個有創意的劇情。

沒料到,居然又是那老套的愛情片。兩個女人愛上同一個男人,得到男人寵幸的那個樂得直上青天似的;另一個好像被墮入十八層地獄般痛苦不已,又要維持表面的風度。然後,突然來了一個專欄作家,想要「英雄救美」,把那水深火熱的「笨女人」救出來,讓她知道自己的愚昧與不堪。

接著,因為妒意而來的「喪失理性」,讓Jane在自己老妹跟那個男人的婚禮籌備會上,憤怒地揭露了所有老妹的偽裝與謊言。當晚,那個男人就宣佈不跟Jane的老妹結婚了。靠,這男人真是無敵虛偽。他關心的根本不是「欺騙」本身,而是他想要一個「矜持」、「能幹」、「有教養」、「瞭解他」、「配合他所有要求」的「完美」女人,偏偏又看不上符合他絕大部分期待的Jane。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吃人夠夠的男人。

Jane對自己的行為感到難過、沮喪。事後想盡辦法修補自己跟老妹的關係,然後很神奇地,她們居然盡棄前嫌。真是感動天地的姊妹情誼阿!然而她突然發現,自己愛上了那個專欄作家,因為那男子可以一語道破Jane的所有缺點。拜託,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吧?

最後,Jane終於如願以償的結婚了,舉辦了一場她從小就嚮往的婚禮。以前她曾經當過伴娘的那27個新娘子,這回全都跑來參加Jane的婚禮,穿上過去Jane穿過的衣服,當她的伴娘。

這部片,我唯一贊同的,大概就是Jane跟那個專欄作家之間的鬥嘴。兩個人在一起前,最好都先看清楚彼此的面貌,醜話講在前面,別在那邊躲藏、閃爍。明明想要一個可以陪自己爬山的人,卻偏偏只看得上愛踏著高跟鞋瘋狂掃街(呃,是逛街)的人;明明想要一個專情到不行的傢伙,卻老是被灌西那種人給吸引到。然後,最後再來責怪別人欺騙?你嘛幫幫忙,自己罩子放亮點,長點腦子行嗎!


2009-03-20

近親戀文學史初稿◎曾焯文


中國母子戀文學作品可大分為有意識(包括半意識)以及潛意識兩種。有意識者可再分為病態型、淫蕩型、功利型和正面抗爭型。潛意識者可再分為病態型與常情型。

……。

袁昌英的《孔雀東南飛》改編自漢代同名古詩。話說寡婦焦母養大兒子仲卿,仲卿取了淑女蘭芝後,兩口子十分恩愛,焦母妒火中燒,把蘭芝逐回娘家,蘭芝父兄要迫她改嫁,蘭芝只好與仲卿投水自盡,做對同命鴛鴦。關於焦母的戀子,袁昌英是有意識去寫(見其《孔雀東南飛》序言「一」),而焦母本人則半意識地思想實行。例如她曾說:「我這十幾年來就只覺得我的心由丈夫身上搬到兒子身上也還很安寧妥貼的。」其友姥姥則對她說:「丈夫死…兒女就變成我們精神上的情人。」發現仲卿死去後,庶母抱著一束乾草,讚其當成兒子美髮多似爹爹,並作餵奶狀,無疑希望兒子逆退到口腔期,永不離開自己。這故事應了孫隆基關於中國母親的分析:「婦女在傳統父權勢力底下只被當成生殖工具,除此一無所有…唯有佔有子女,當作補償,當作依靠…因此她不會希望子女(尤其是男孩)真正獨立、成長……母子戀造成的問題,在中國人之間很容易打著孝順的旗幟把它美化……除了把婆媳之間的迫害永恆化之外,還製造連鎖性的夫婦,母子關係錯位:丈夫的靈魂既然被媽媽佔有,妻子唯有在兒子身上撈回補償,促使兒子媳婦重演這個規律……以迄無窮」。

時至今日,香港的現代女性早已站起來,但部份仍受傳統中國母子不分離關係流毒影響。正如在香港小說《饕餮》中,妻子如愛性慾特強,丈夫子寒性無能,滿足不了她,如愛到處勾三搭四之餘,尚要少年兒子伴睡。兒子帶女友回家,如愛即施毒計拆散,兒子反抗,如愛便乘他發病期間百般呵護,將他變成永遠離不開媽的小乖乖,結果子寒氣得精神崩潰。在故事中,如愛對兒子的性戀昭然若揭,並非壓抑了性目的之母愛那麼簡單。例如如愛曾柔弱地問兒子:「你爸爸不要我了。你要不要我?…你和媽媽睡吧,媽媽怕。」說著便以指甲搔兒子長滿了成年漢子腳毛的大腿。子寒看著愈不像話,警告兒子「以後晚上睡覺和換衣服都要鎖門」,明防如愛誘姦兒子。

中國設會得父權主義和媽媽化,在余華的《世事如煙》見得更清楚。故事中的老算命先生藉著折眾子陽壽來延長己命的巫術,象徵中國家長式統治和殺子文化。祖母與孫子同床性交產子,則象徵中國母親「在執行職時,藉對方(兒子)不懂事、居於權力弱勢之便,在他身上作手腳,把他搞得終身沒有選擇,只能向自己」,進而象徵「中國式集體主義…控制個人的方式就是不讓他成長…也是把他納入母胎裡」。


本文出處:曾焯文,〈近親戀文學史初稿〉,載於何春蕤主編,《性/別政治與主體形構》(台北:麥田出版,2000),頁103-104。


2009-03-18

黑羊

作者:卡爾維諾


  從前有個國家,裡面人人是賊。

  一到傍晚,他們手持萬能鑰匙和遮光燈籠出門,走到鄰居家裡行竊。破曉時分,他們提著偷來的東西回到家裡,總能發現自己家也失竊了。

  他們就這樣幸福地居住在一起。沒有不幸的人,因為每個人都從別人家裡偷東西,別人又再從別人家裡偷,依次下去,直到最後一個人去第一個竊賊家行竊。該國貿易也就不可避免地是買方和賣方的雙向欺騙。該國政府也是個向臣民行竊的犯罪機構,而臣民也僅對欺騙政府感興趣。所以日子倒也平穩,沒有富人和窮人。

  有一天——到底是怎麼回事沒人知道——總之是有個誠實人到了該國定居。到了晚上,他沒有攜袋提燈出門去偷,而是呆在家裡抽煙讀小說。

  賊來了,見燈亮著,就沒有進去。

  這樣持續了有一段時間。該國的人感到有必要向他挑明一下,縱使他想什麼都不幹地過日子,可他沒有理由妨礙別人幹事。他天天晚上呆在家裡,這就意味著有一戶人家第二天沒了口糧。

  誠實人感到他無力反抗這樣的邏輯。從此他也像他們一樣,晚上出門,次日早晨回家。但他不行竊。他是誠實的。對此,你是無能為力的。他走到遠處的橋上,看河水打橋下流過的情形。每次回家,他都會發現家裡失竊了。

  不到一個星期,誠實人就發現自己已經一文不名了;他家徒四壁,沒有任何東西可吃。但這算不了什麼,因為那是他自己的錯。不,總之是他的行為使其他的人很不安。因為他讓別人偷走了他家的一切卻不從別人家那兒偷任何東西。這樣總有人在黎明回家時,發現家裡沒被動過————那本該是由誠實人進去行竊的。

  不久以後,那些沒有被偷過的人家發現他們比別的人家富了,就不想再行竊了。糟糕的是,那些跑到誠實人家裡去行竊的人,總發現裡面空空如也,因此他們就變窮了。

  同時,富起來的那些人和誠實人一樣,養成了晚上去橋上的習慣,他們也看河水打橋下流過的情形。這樣,事態就更混亂了。因為這意味著更多的人在變富,也有更多的人在變窮。

  現在,那些富人發現,如果他們天天去橋上,他們很快也會變窮的。他們就想:“我們雇那些窮的去替我們行竊吧。”他們簽下合同,敲定了工資和如何分成。自然,他們依然是賊,依然相互欺騙。但形勢表明,富人是越來越富,窮人是越來越窮。

  有些人富裕得已經根本無須親自行竊或雇人行竊就可保持富有。但一旦他們停止行竊的話,他們就會變窮,因為窮人會偷他們。因此他們又雇了窮人中的最窮者來幫助他們看守財富,以免遭窮人行竊,這就意味著要建立警察局和監獄。

  因此,在那個誠實人出現後沒幾年,人們就不再談什麼偷盜或被偷盜了,而只說窮人和富人;但他們個個都還是賊。

  惟一誠實的只有那個誠實的人,但他不久便死了,是餓死的。


出處:http://www.5156edu.com/page/08-02-23/31474.html

致美國在台協會/美侵伊六周年站樁活動公告

我們幾位好朋友,將於貴國發動侵略伊拉克戰爭六周年的這一天(即3月20日)的下午三點到五點,至貴單位前靜站,表達我們對貴國政府長年以來窮兵黷武燒殺掠奪以及動輒撒下漫天大謊的厭惡與不滿;不但視人命如草芥,而且嚴重傷害人類文明賴以建立的普世價值。


我們知道,你們不會把幾個人的靜站看在眼裏,但你們應該了解一點,價格取決於數量多寡及聲勢大小,但價值卻從來都不是多數決。小至個人,大至整個國家,並不會因為誰的拳頭大、聲音大,誰就是真理。沒有人能擁有真理,但每個人都能選擇是否要站在真的、美的、善的那一邊。我們相信:人心終究厭惡不義,也因此,在某個重要意義上,貴國雖然船堅炮利,但實際上卻只是文明發展一個可悲的短暫逆流,終究世界還是會朝著好的方向走。


面對貴國政府罄竹難書之罪狀,我們實在不知道應該要對你們提出什麼「具體訴求」,若真要一點一點列舉訴求,恐怕得真的寫成一本書才寫得完。從人權到民主,從法治到誠信,我們能說的道理,其實你們比誰都更會說,但光說在嘴巴上並沒有用。根據一些國際民意調查,貴國對世界和平之危害,在世人心目中,事實上遠遠超過你們所謂的恐怖份子。


與其把我們的靜站視為一種帶有敵意的抗議,倒不如應該把它看成一種善意的提醒。一行禪師曾對美國官員說了一些話說得很對,他說:「沒有人能安全,除非所有人都安全。」「你不可能消滅恐怖份子,除非你殺死所有人。」當你處心積慮去傷害你的鄰居以便謀取暴利時,事實上你自己終究也會嚐到惡行的苦果;當你憑著船堅炮利燒殺擄掠胡作非為時,所有人都會變成你的「恐怖份子」。沒有人會願意放棄安居樂業的生活卻身上綁著炸彈去炸死一些無辜的人,除非他受到極不公平的傷害。


底下是一份活動公告,附檔則是一份有關貴國過去二十幾年來對伊拉克人民的所作所為的簡單記錄。我們人微,但言並不輕;帶著我們的忠告,轉達給貴國政府,停止一切惡行吧。


紀念若雪巴勒斯坦資訊網 敬上

連絡人 陳真(陳興正)

Email: emirchen@gmail.com

2009. 03. 17.










---------


美侵伊六周年站樁活動公告




紀念若雪巴勒斯坦資訊網2009. 03. 10.



我們自去年(2008年)3月起,每個月挑一天,針對美國侵略伊拉克及相關反戰、反侵略及反軍火貿易等議題,定點站樁舉牌,並於現場擺攤供人索取傳單,結識認同者。



此次三月份活動,我們特別挑在美國對伊拉克發動侵略戰爭六周年的這一天(即3月20日),地點則是美國在台協會(台北市信義路和建國南路交叉口),時間是下午三點至下午五點。歡迎參加。



關於此次活動:



1.定點定時靜站,不做演講,不喊口號。

2.不向警方申請,不通知媒體,但會事先告知AIT(美國在台協會)。

3.我們無意挑戰集遊法,但該法之禁制區劃定範圍似乎過大;若警方對此一

最低限度的言論表達方式仍持有異議,我們將視現場地理狀況及當場眾人之共

識,尋找一個合理但或許不一定合法的站樁定點。(聽說若依集遊法規定,我

們只能跑到師大附中的廁所去站樁才是「非禁制區」。)

4.不遞交任何文書,不干擾該機構原有運作。

5.各人言行,各人負責;若法律上須有個帶頭者為整體活動追訴對象,則由

聯絡人負責。此次活動聯絡人為陳真。

6.現場若亦有其它團體前來,我們仍將依照上述活動方式進行。



有問題請與我們連絡:emirchen@gmail.com



如何抵達美國在台協會集結現場﹕



坐捷運:木柵線大安站下車,沿信義路三段向建國高架橋方向步行約三分鐘。

坐公車:搭74路公車到「捷運大安站」或「大安高工站」下車。或搭信義幹線

、20路公車、22路公車、38路公車、204路公車、209路公車、226路公車、294

路公車,到「復興南路口」或「建國南路口」下車。

2009-03-17

中將湯 ラムール

又是關於中將湯。

再寫下去,我想我應該會被懷疑是廣告商之類的吧?(找我代言吧!代言費好談~XDD)

不過,由於好心的、帥氣的矽X工程師小魏先生,真的幫我從日本弄來五罐「中将湯ラムール」。為了慶祝這件美妙的事情,實在應該要寫一篇文章讚揚一下小魏先生阿。




這個中將湯藥錠版,跟藥局見到的沖泡包,都是同一間日本藥廠TSUMURA & CO.所出產的。

目前台灣有進口三種,分別是沖泡包、顆粒版以及更年期適用的中將湯。



這種沖泡包,我家有一整盒放到過期,沒人想喝的可憐中將湯。那個味道實在是很恐怖捏~



這個我沒吃過,包裝看起來很像普拿疼溫經什麼熱飲的,不是很吸引我。



這種是更年期用的,但是似乎很多人都把他當成一般調經的中將湯來服用。我在ptt上看見有網友反應他女友吃了這種,有一些特殊生理狀況發生,不曉得是否跟非更年期女性服用有關?搜尋一下部落格,許多人都當它是一般中將湯來服用。

然而,我記得更年期症狀跟我們痛經、經期不順似乎不大一樣。因此,我個人初步排除藥廠刻意以年紀劃分消費族群的行銷策略。所以我個人覺得這種版本的,還是留給媽媽們吃吧。

這種ラムールQ,先前是另一種包裝。如下:



相片來源:女性薬品*ラムールQ/樂慕爾久

台灣的代理商(進口商?)在前不久註銷了上面這種包裝的ラムールQ。衛生署許可證詳細內容請參照:註銷許可證月報。我上週在台北的藥局,已經沒看見這種包裝的ラムールQ。

至於,小妹我念茲在茲的白色藥錠版本。還是只能從網拍、代購網站尋得,然而機會不多。幸好!好心又帥氣又聰明又溫柔又體貼又會打魔獸又缺女友的高級工程師小魏先生(什麼?沒圖沒真相?我是那種出賣朋友的人嗎?請看右邊連結~XD),商請他美麗的姊姊從日本幫我買了五罐阿!我真是感動得一塌糊塗。

這神奇的小藥丸,不僅讓我在冬天可以穿著短袖啪啪走,還讓我排便順暢,而且心情愉悅精神好。更重要的是,月月準時、月月安,不再腹痛與頭痛,普拿疼掰掰~

另外,我每個月經期過後都會乖乖服用幾天四物湯。所以,最近身體稍微好一點啦。健康的感覺真開心,雖然只是小小的進步。\(*〞▽〝)/

2009-03-14


在我鬢角轉白的剎那,

才驚覺自己丟失的不只是青春。

而死亡,

竟成了苦苦追尋的企盼。

我有話說-公視「公有」 別作傳聲筒

2009-03-13
中國時報
黃信璁/北縣泰山(大學生)

 依照公視法規定,公共電視屬於國民全體,其經營應獨立自主,不受干涉,並在營運原則與相關規定,亦無載明必須擔負政令宣導之義務。然而,昨日鄭金鈴立委質詢新聞局長蘇俊賓時,怪罪國營媒體殘留前朝「遺毒」,不配合執政團隊政令宣導,要求蘇俊賓要克服。

身為公視主管機關的新聞局卻不為公視說話已經不是新聞,但令人感到驚訝的事,鄭委員竟然以「國營媒體的『遺毒』」形容不乖乖配合政令宣導的公視,其說法令人感到不可思議。一般人的印象,在三退以前的三台,就是因為太過配合政府政策,淪為政府的傳聲筒而飽受批評。還是經過立法院的一番努力,要求黨政軍三退,台灣的媒體有不受政治干預的保障。今天,公視敢大聲拒絕淪為傳聲筒,立委諸公們應該要拍手叫好才是。


 這件事凸顯了台灣政府與公視間結構性的問題。執政當局還停留在過去威權體制的「遺毒」中,政府還想要一把抓住公視,因此幫政府做政令宣導是理所當然,但這卻違背了公視屬於國民全體的「公有」原則。簡單來說,我們的政府只有「國有」與「私有」的概念,卻沒有「公有」的想法。因此,公視既然不是「國有」,就沒有政令宣導的義務。那政令宣導、政策廣告怎麼辦呢?政府應回到市場,用「採購廣告」的模式走,公開向各大媒體招標,讓想做的媒體來做。


出處: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4+112009031300150,00.html

鄭同僚:公視如期發放4月份薪資

記者/張雅婷
 公視於今年09年的上半年預算雖已領到,但是去年下半年的4.5億仍未到手,因此在有限的經費中,員工的薪資是否能如期發放又再度成為焦點,媒體改造學社諮詢委員魏玓對此,向公視提出4月面臨薪資發放問題,公視董事長鄭同僚承諾,公視會如期發放薪水。

 魏玓認為,公視面臨4月薪資的問題,其根源來自於原民台、客家台與公視的關係,也牽涉到修公視法的問題,並向公視提出是否會對新聞局或立法院提出積極溝通,讓修法儘速進行的相關問題。

 鄭同僚則回應,修法也是公視面對的問題,以現在的政治情況而言,需要足夠的說服與溝通。但說服與溝通前,仍先須解決原、客台的定位問題,保留未來溝通與改變空間。也表示4月將帶領經營團隊至各地與鄉親連結,透過民間支持力量,讓公視法修法更順利進行。

 目前對於原、客台的態度,為續存兩族群的發展,鄭同僚表示,公視會繼續辦理兩台業務。也強調原、客台的員工,都是公視的一份子,也承諾公視會如期發放薪水,不會讓員工作白工。


出處:http://mol.mcu.edu.tw/show.php?nid=113689

2009-03-12

人事經費公共問責 公共電視獨立樑柱

中央社 (2009-02-28 12:10)

(中央社記者黃慧敏台北28日電)「我們該有什麼樣的公共電視」座談會今天在中央社舉行,與會者認為維持公視獨立是當務之急,而人事、經費與公共問責更是公視獨立的主要樑柱,唯有如此,公廣集團才可長可遠。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與中央社合辦「我們該有什麼樣的公共電視」座談會,今天上午在中央社舉行。基金會董事長陳世敏率先強調公視獨立性的重要,他提出公視立於政治力「一臂之遙」的概念,認為這樣的設計是公視獨立性的實質內涵。

陳世敏同時以BBC為例說,BBC改為信託理事會,成員由文化媒體體育部提名,BBC不必直接面對國會,日本NHK和美國公共電視也有相同的設計,值得台灣借鏡。

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翁秀琪表示,在台灣藍綠分明的社會裡,維持公視的獨立比國外困難很多,因此,人事、經費與公共問責是公視獨立的三根主要樑柱,也唯有如此,不管哪個政黨執政,公廣才可長可遠。

台灣師範大學大傳所教授陳炳宏主張政府應讓公視有足夠的預算;原住民電視、客家電視和宏觀電視的預算也應編列在公視基金之下,才可達到「一臂之遙」的要求,與政治力保持距離,維持獨立。

前華視董事姚仁祿表示,高成本、低傳播率的傳統媒體平台弱化是勢之所趨,他預估2010年將是傳統平台與INTERNET平台重要的交叉點,公廣集團必須思考平台轉換的問題。不過,他強調,公共傳播的重點不在哪個平台,而是公共利益如何傳播得更深更遠。

前新聞評議會委員盧治楚建議公視應單純化,不要搞「集團」,讓華視商業化,回歸民營,也不必另外成立原、客、宏觀電視台,免得山頭主義愈搞愈小,這樣只是自我安慰,意義不大。

不過,前華視總經理小野認為,從台灣媒體歷史觀點來看,原、客、宏加入公廣是有意義的,這代表多元族群日益受到重視,只是還不明顯。至於公視,小野說,如果沒有公視,就沒人做精緻的節目,培養影視人才。

小野同時透露,在他華視總經理2年任內,沒有接到任何一通黨政方面的電話,代表華視已走向與黨政分離;對於立法院施予公視預算的壓力,小野認為,這正是讓各界了解公廣集團的好機會。

但公視副總經理鍾裕淵表示,原、客、宏的問題牽涉到未來是要修正公共電視法或是另外訂定公廣集團法,預料這將是漫長的過程。

出處: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090228/1430770.html

台灣/學者建議修法 讓公視獲充足預算

2009-02-28 17:18:54
陳恆光/整理

 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教授陳炳宏今天在卓新論壇表示,立法院不該審查公視預算,應修法讓公視有充足且固定的經費,讓它放心製作優質節目。

 中央社28日報導指出,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與中央通訊社上午舉辦第一場卓新論壇,由卓新獎基金會董事長陳世敏主持,與會者針對日前公視簽署「對社會大眾承諾書」、公廣集團獨立性、公視預算凍結和公民參與等議題熱烈討論。

 公視副總經理鍾裕淵指出,公視預算新台幣9億元捉襟見肘,公廣集團的理想與規劃受限於預算不明確,法律競合是最大問題,建議修法界定集團的營運範疇。

 對公廣集團觀念的落實,現任公視董事陳勝福以明華園團長身份,認為公廣集團經營方式應透明公開,以平息大眾疑慮。陳炳宏也認為董監事的提名與選任,可接受所有公民的參與和推薦。

 卓新獎基金會董事姚仁祿以紐約時報和BBC為例,強調紐約時報發行人被問到「未來五年紐約時報的發展」時,回應道「I don't know, and I don't care.」顯見紐約時報預見新科技將一改傳統媒體的傳播方式,媒體得重視群眾結合,以「互動」為優先。

 政大新聞系教授翁秀琪指出,公視網站的網路公聽服務,使用相當不便,有興趣的民眾根本搜尋不到,更難以發表意見。   

 前Kiss Radio執行董事盧治楚認為,公視現在的節目無法扣人心弦,未來在製作上首重影響力,且不該以收視率為標竿。前華視總經理李遠則分享個人經驗,期許公共新聞勇敢帶領社會議題。

 鍾裕淵則回應:「公視仍有許多可努力的空間,如何增強社會大眾的認識、內部管理的問題、與各界溝通平台的建立等,都應自我檢討。」

 下一場卓新論壇預定下週六 (3月7日)舉行,以「商業廣電生態下支持公廣集團之必要」為重點,預定邀請政大新聞系教授馮建三、前公視總經理胡元輝、前華視副總經理高武嵩、交大傳研所教授魏玓等討論華視加入公廣集團的問題。

 卓新論壇未來也將討論「後新聞局時代的廣電政策」、「第四權的自律與他律」等重要議題。

 主辦單位指出,大家都說「媒體是社會亂源」,但如果沒有媒體,批評它的聲音也無法傳出,這正是媒體問題的一大弔詭--必須仰賴我們所批評的。「正因為我們如此仰賴它,所以我們希望它向上提升,而不是向下沉淪」,卓新論壇希望喚起更多關心,爭取更多認同,累積媒體改革的社會能量。

出處:【中央網路報】

吃飯!

不行了,老娘非常焦躁。那個,新聞系的幾個廢材們(就是你、你跟你阿!),我們下週一晚上八點過後吃飯。為什麼這麼晚呢?

因為某人在有話好說工作要到八點以後啦。

那個在某財經媒體同樣很煩躁的傢伙,來吧!就讓小噗請客了!

2009-03-11

棒球

內文是我的賤內(咦?亂用阿我~XD)在批兔個版上寫的文章,主旨在抒發對台灣體壇的不爽(是吧?)。

「為什麼要『救』棒球?」、「撞球、跆拳、羽球、網球、桌球、保齡球、高爾夫都很好很強大不用救嗎?」


就是阿!每次棒球、籃球輸得亂七八糟時,大家第一個就想要「救」。真不知道究竟是要「救」些什麼?最該檢討的還是體委會啦,從我小時候到現在,沒聽過一個運動員對體委會有稱讚。

經費不足是個問題;經費如何分配是個問題;經費是否胡亂花用又是個問題;球員培訓及生涯規劃更是超大問題…。這麼多問題,好像從我國小四年級開始進入球隊後,就一直存在。對啦,社會「唯有讀書高」的勢利目光,對於運動員一向不怎麼友善,但總不能把責任都推到這吧?體委會官員們在自己謀得一職,高興的在媒體前搖擺身軀大喊要大家熱愛運動之際,也該瞧瞧究竟政府怎麼對待那些優秀的運動員吧?

以我個人經驗而言,我從小到大都是羽球隊成員,每一個階段都能深刻感受到羽球是多麼「低賤」的項目。學校將本來就很小的體育經費嚴重不公平的劃分,投注最多錢的是籃球、棒球,再來則分別是田徑、排球、網球、桌球。幾乎都不例外,羽球總是被排在最後面。當室內場地不足時,只能在室內進行的羽球項目,居然還得「禮讓」籃球跟排球隊練習。簡直是酷斃了啦。

我身邊活生生、血淋淋一堆被埋沒的運動員,有的在超商當店員、有的在開計程車、有的在拉保險、有的開運動用品店、有的是體育老師…。大家還沒離開體院,就開始擔憂未來是否有工作,哪有什麼實踐理想可言。別提什麼乙組球員的情況,甲組球員哪個不是對自己的未來憂心忡忡。

政府不支持、媒體不喜愛、民眾不關心的情況下,居然還能有幾位優異選手在這半年多來於國際羽壇嶄露頭角,我真是感動到快哭了。深刻感受是,羽球真是一個爹不疼娘不愛的運動項目。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大家都「小看」了這項運動,以為這像是打蒼蠅一樣簡單,你一拍、我一拍即可?

在我國中時候,印尼選手王蓮香簡直就是我心中的神,當時實在非常佩服印尼羽壇。國二去了一趟印尼,更是被當地遍佈的羽球場給嚇呆了。真的是隨地設球場耶,雖然不一定在室內,但多會加個鐵皮屋頂,雖然還是防不了風的干擾,至少免受雨淋。當時一家人去印尼玩耍,大概只有我注意這種奇怪的地方吧。

這幾年看著中國大陸選手不斷崛起,打敗了過去印尼羽壇神話,看著身邊許多優秀的羽球選手各個都無法繼續走在運動員的這條路上,心中真是感慨萬分。

救棒球?該救的是整個病入膏肓的台灣體育吧?


摳比談很多職業選手部份,那部份我沒很多研究,畢竟羽球連國手能否存活都有問題了,提到職業選手根本就是癡人說夢阿!




作者 kbchen (我們變成了怎樣的大人)
標題 [KOBE] 棒球
時間 Wed Mar 11 01:10:55 2009
───────────────────────────────────────


為什麼要「救」棒球?
難道是因為581沒救了嗎?

撞球、跆拳、羽球、網球、桌球、保齡球、高爾夫都很好很強大不用救嗎?

就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的什麼人說棒球是國球,所以就要救棒球?

最有趣的部份就是一項運動有什麼條件可以成為職業運動?
不就是這項運動好看到可以吸引觀眾入場,電視轉播嗎?

試問當棒球成為職業棒球以後,球員的生活有比較好嗎?
台灣的球場品質有比較好嗎?轉播的水準有提高嗎?
看比賽的人有增加嗎?國際上的水準有提高嗎?

想想看,如果今天中職的門票收入、轉播權利金是現在的三倍,這錢是進誰的口袋?
請問中職元年的球員薪水到現在二十年了,成長了多少?

如果政府財團想靠球賽賺錢,卻又不想給運動員適當的條件,我們如何能期待
比賽的高競爭度?設想當A-Rod的薪水跟胡金龍差不了多少,誰又想要成為A-Rod?

當企業還繼續靠壓榨勞工的觀念來創造營收,企業的獲利無法為企業的成長做出貢獻,
這企業又怎麼能長久的獲利?

當員工創造了收益,增加了企業的獲利,員工就應該獲取適當的利潤分配,而進一步
為企業爭取更高獲利。如果雇主無法提供和員工能力相應的福利,就會有別的雇主取
代之,而使勞動市場的價值獲得均衡,並真實的反應人力價值。

今天A球員年薪100萬台幣,今年轟了30發,明年轟40發,年薪一樣是他媽的100萬,
別的球團想要挖角,開出他媽的105萬台幣,那我何苦轟他媽的這麼多全壘打?

小曹和他的經紀人正在朝正確的方向努力。球員的表現必須要獲得相應的福利,而
不是要求球員用「子罕言利」的君子風度來面對吃人不眨眼的球團老闆。什麼共體
時艱,什麼等環境變好,都是萬惡的資本主義的謊言阿!

如果真的要玩職業棒球,請準備一套像樣的球員簽約制度、經理人制度,而不是讓
運動員成為廉價勞工,最後還要承擔輿論壓力。

不如就散了吧!回到甲組聯賽的時代,大家開開心心的打球,也許對台灣棒球
是更好的解決方式。

※ 發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北市/調查:天母商圈店面空置率最高 石牌最低

這陣子往返木柵跟天母,每次一回天母,就會發現忠誠路上愈來愈多店面貼著大大的「租」字,今天晚上發現忠誠路-德行東路口附近,一間開了很久的「維多利亞」下午茶,居然也倒閉了。

前陣子我就一直很納悶,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天母東西路大概從前兩年開始落寞,居然連忠誠路-天母東路口的麥當勞也在前幾個月倒了。天母東路上,屹立不搖的店就屬路口那間pub還有「女娘的店」了,其他店幾乎都一直換老闆。

中山北路六七段那條過去很熱鬧的減標店(們),也是一間間歇業。甚至,過去老愛大排長龍的「洋蔥」近來店門口似乎人群也變少了(或許跟他們分店開多了有關?)。這一年多來,換成忠誠路開始有店家歇業,其中有許多都是這條路上開業很久的店。

剛剛回木柵路上,我還在想究竟是什麼原因,然後在ptt2看到這篇舊聞。

想來想去,我還是覺得捷運因素影響很大。天母沒有捷運站,比較接近的大概就只有芝山跟明德站,勉強石牌站也能歸在內。但都要轉乘公車才有辦法到達商圈。比較起來,信義商圈過去也相當不方便,但板南線通車後,人潮似乎慢慢轉移了?

不過,ptt那群人還真愛酸。

1.關於天母合眾國的社區雜誌。我看過這份雜誌,覺得它的立意相當不錯阿,大家匯聚力量去揭發弊端、改善環境,有什麼錯?總比某些只會私底下怨聲載道卻啥事都不努力的人好太多了吧?不嘗試改變就罷了,還酸這些企圖做些什麼事情的人,這豈不是太可笑?

2.關於安寧。哪個人想住在吵鬧的環境?說真的,這些酸說天母人討厭吵鬧的人,自己憑良心,要是他們家就住在棒球場旁邊,想要唸書睡覺卻被吵得要命,我就不信大家沒有任何一點怨言!難道連一點點怨言都不能有嗎?

我都還記得,當初棒球賽,我正好要期末考,家裏完全無法唸書,門窗都緊閉了,我還是可以聽見喇叭跟歡呼聲。怪什麼?怪只怪我家窮啦,舊公寓,沒辦法裝很頂級的隔音設備,是吧?這樣也可以被酸這麼多年,我真不懂難道熱愛棒球就沒同理心嗎?該檢討的是什麼?怎麼不檢討當初蓋這樣一個球場,是不是環評有問題?如果這樣的情況發生在其他住宅區,我就不信大家都不會覺得困擾。

還有,不是所有天母人都反對打職棒,只是無論觀賽者或住戶,彼此間都該有應當的尊重吧?

反正,住在天母的人,不管怎麼樣,就會被劃上「有錢人」的等號。然後,要罵那些為富不仁的傢伙時,就要把所有天母人都拖下水。靠,那我們是不是可以把住三重蘆洲的人都當成流氓?不是這樣吧?那如果要批評,怎麼不批評一下信義區那些有錢到靠腰的人?

最後,還是一句KB老愛告誡我的話:「跟鄉民們認真的話,你就輸了。」


2009/03/10 00:05 記者黃巧雯/台北報導

大環境不景氣,店租成了無殼創業主最沉重的負擔。一份調查結果發現,北市部分精華商圈出現店面空置率升高的情況,其中,天母商圈的店面以空置率16%居冠,北投區的石牌商圈則最低,只有1.1%;台灣房屋表示,造成天母商圈店面空置的原因在於租金。

今年2月份,台灣房屋不動產研究室針對北市主要商圈店面空置率進行調查,發現天母商圈和西門町商圈最高,分別為16%和8.2%,最低的是石牌商圈,僅有1.1%,其次為萬芳醫院商圈,空置率為2.8%。調查結果如下(表格由1111人力銀行提供):

對此,台灣房屋表示,因為天母地區沒有捷運可以到達,因此已從過去的外來型商圈轉為社區型,造成日趨沒落的窘境;加上擁有天母東西路店面的幾乎是在地地主,因為長期持有與無還款壓力,所以少有降低店租的情況。因此,部分商家無法承受租金壓力,紛紛選擇退租。至於空置率排名第二高的西門町商圈,主要空置區域為距離西門捷運站較遠的地區。

對於空置率只有1.1%的石牌商圈,台灣房屋認為,原因在於區內生活機能近3年來不斷提升,擁有高中等學區和多家醫院,因此人潮洶湧不減,有助於支撐店老闆支撐店面的消費;加上店租部份較西門町等多處商圈便宜,因此石牌商圈店面的空置率相當低。

因為失業率居高不下,不少人紛紛興起創業的念頭。台灣房屋指出,創業主若能選對店舖地點,就能降低賠錢的風險,像是鄰近學區、3C商品(如光華商場周邊)、女性商品(如五分埔)都是不錯的選擇;由於租金可能關係著小本創業存亡,所以創業主在開店前應先充分了解市場潮流和區域行情。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310/17/1fr7e.html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4.61.113
→ NiceShoot:哈哈 03/10 12:21
→ dmhorizon:國家要亡 03/10 12:21
推 Cartier:國之將亡 必有空房 03/10 12:22
推 BeefNoodles:石牌有捷運有醫院麻... 03/10 12:22
推 coollonger:石牌真的愈來愈熱鬧了 天母商圈移到芝山站附近 03/10 12:22
→ sziwu:天母是商圈都被移到百貨公司那邊去... 03/10 12:23
→ XZXie:看到天母衰落就有快感 03/10 12:23
→ trinity1103:天母國哭哭~ 爽 03/10 12:23
推 ghostl40809:反正天母自稱純住宅區嘛... 03/10 12:23
→ sziwu:不過有些天母人士倒是很喜歡這種蕭條.....呵~~還給寧靜 03/10 12:24
※ hide1213xj:轉錄至看板 BigPeitou 03/10 12:24
→ coollonger:天母熱鬧的地方一直在轉移 從東西路中山北 移到忠誠 03/10 12:24
推 be52879:===========這是房仲業在炒新聞吧========== 03/10 12:25
→ going90:哪些一定都是支之不爽媽宗痛 故意關門的 臭之之搞鬼 03/10 12:25
→ coollonger:再轉到現在的芝山站週邊 03/10 12:25
→ a1121210:台灣腦子裝大便的土財主太多了... 03/10 12:25
推 siliver:關房仲業屁事,真的有住那邊就會有很深的感覺了. 03/10 12:28
推 gonghigh:天母虫*且不意外 地價那麼高 是要買給誰? 03/10 12:30
推 ranpla:店面財主都有錢 也不缺那些租金 ...所以都不肯降 03/10 12:31
→ ranpla:根本不是不景氣...好幾年了 03/10 12:31
推 gonghigh:打錯是 賣 03/10 12:32
推 aldoley:天龍人 03/10 12:32
推 caoeh:天母都有自己的報章雜誌了 - 天母合眾國 03/10 12:32
→ sai1268:天母真的很不方便~除了自己騎車開車去 03/10 12:34
推 a1121210:我這鄉下..一坪15萬就快沒人買了..還2.30萬一坪 03/10 12:35
推 KingKingCold: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 03/10 12:35
推 kenyeh001:石牌魂!!!!!! 03/10 12:36
→ a1121210:台灣房子已經飽和了吧.... 03/10 12:37
→ holmoak:沒人回 天母南部不意外 03/10 12:37
推 netsc:都是有錢人搞的鬼 03/10 12:41
推 darkshona:天母喜歡安寧,民眾就給他安寧~這是好現象~ 03/10 12:42
推 AirSupply:天母國的衰敗..石牌國的興起! 03/10 12:42
推 ghostl40809:喜歡安寧的話 連便利商店 士東市場都不應該存在.. 03/10 12:43
推 joe2:石牌不錯,桑城夜市很熱鬧 03/10 12:45
推 goodrink:好現象 03/10 12:45
推 sinfe:石排人推 03/10 12:46
推 Uranus1012:石牌人大推~ 03/10 12:53
推 shouri:gonghigh, 那些愛安靜的地主多半是口*支喔...光看反對天母 03/10 12:55
→ shouri:打職棒的是什麼貨色就知道了 03/10 12:55
推 GGGGYYYY:天母一坪要六七十萬吧 03/10 13:11
推 kaod:商圈本來就會轉移 現在很少人記得撫遠街商圈了 15年前很熱鬧 03/10 13:37
→ kaod:重要的公車轉運站 現在地位被中山國中站取代了 03/10 13:38
→ yafx4200p:OP~上個月新聞 03/10 13:44
推 HCCLandRover:  誰  理  你  們 03/10 13:55
推 WizZ:有誰知道微笑碳烤遷到哪去了 那排被幹掉了 包括甜不辣... 03/10 14:19
推 deloma:商城是要蓋大潤發還是COSTCO呀?有人知道嗎? 03/10 14:20
→ deloma:不是還在嗎 03/10 14:20
推 lovespre:微笑炭烤上個月失火都燒掉了阿 遷到哪我就不知道了 03/10 14:26
推 WizZ:>< 03/10 14:28
→ hihih1999:恩阿 不知道老闆還有沒有要開 03/10 14:57
推 LucAngel:天母要獨立了,不意外 03/10 15:03
推 akiraz2000:我想回天母阿~__~ 03/10 15:20

2009-03-10

『菲』常生活-上山下海生態國際工作營召募中


2009菲律賓[暑假]國際工作營召募中

想和親朋好友一起參加海外志工服務、體驗異國生活魅力的青年朋友注意囉!!

『『菲』常生活 — 生態環保志工』正式招募啦!

2009年暑假,實現你擔任國際志工的夢想吧!

想當海外志工,不必擔心自己沒專業---

協助復育紅樹林濕地、參與山區植樹計畫、與當地小朋友一起進行生態環境教育活動,

每一項服務工作,你都能夠現學現賣,積極貢獻!

短期志工,一樣可以發揮長久的影響力---

透過梯隊式的志工接力,我們已經在菲律賓地區種下13,189株水筆仔(8個籃球場大),這一場溼地復育、抗全球暖化的運動,正在發生,我們需要你的力量!


第一次參與國際志工的最佳選擇,菲律賓生態國際工作營邀你一同參與改變世界的行動!


1、 主辦單位:願景青年行動網協會(VYA TAIWAN) www.vya.org.tw

2、 時間:2009 / 7 /1-11,共11天10夜

3、 地點:菲律賓宿霧市Sudlon山區及Olango島上Suba社區

4、 工作營活動內容包括:

(1) 社區志願服務:協助復育紅樹林濕地、淨灘、參與山區植樹計畫、與當地小朋友一起進行生態環境教育活動,一次認識濕地與山區的生態環境。

(2) 體驗在地生活:志工夥伴居住在菲律賓典型的南島風情之中,藍天、白雲、無垠的天際線,讓你每天都充滿活力,在當地組織安排的志工之家,和當地居民一起生活,感受三餐野炊、用井水盥洗、夜宿涼台、海灘、夜釣、夜泳、徒步跨越小島的在地生活體驗。

(3) 國際文化交流:除了平時的交流對話,行程上也特別安排文化交流活動,讓志工夥伴有機會學習菲律賓傳統民族舞蹈,體驗菲式K歌文化,當然分享台灣文化是一定要的啦!

(4) 青年志工對話:與WINPHIL青年志工及San Carlos大學志工對話,同時San Carols志工也將陪同進行宿霧市區導覽,從歷史、經濟、文化等角度認識自十五世紀即開始發展的南方皇后城市。

5、 對象及名額:18歲以上,可獨立照顧自己、有興趣參與海外志工服務,且可以適應簡單生活環境者。依徵選標準,擇適合者錄取15-20人,未滿18歲需父母同意。

6、 徵選方式:含書面資料審查及面試

7、 徵選標準:

(1) 可獨立照顧自己、具有志工經驗優先考慮。未有志工經驗一樣可報名!

(2) 對生態環境具高度興趣,能夠享受簡單生活者。

(3) 具有社團參與經驗,曾擔任社團幹部,優先考慮。

(4) 具有特殊專長(例如:語言、生態、文化專業等),有助於團隊進行海外服務與交流。

8、 所有參與者之義務:

(1) 參與行前籌備會,分組協助各項行前籌備工作。

(2) 於活動結束後兩週內繳交2,000字參與心得,並參與2場次公開成果分享會。

9、 費用說明:

(1) 國際註冊費及Camp fee+機票及簽證+菲律賓機場稅+內陸交通費用+400萬緊急醫療保險費用=NTD31,581。

(2) 為鼓勵青年積極參與海外志願服務,此次活動於2009年3月25日(三)下午5點前完成報名手續、經面試徵選合格者僅需繳交NTD28,100,不足額NTD3,481由協會補助。補助名額最多15位;補助順序依完成報名手續之時間順序。

(3) 以上費用包含註冊費(含營隊期間食宿)、台北到菲律賓宿霧市機票往返(含簽證、機場稅)、統一台北到機場的巴士來回費用、內陸交通從宿霧機場到營隊地點及個人400萬海外緊急醫療保險。但不包括如因飛機延誤需要額外的過夜旅館、個人新辦護照費用、個人shopping、私人開銷及free day個人出遊開銷。

10、 報名截止:報名自即日起至2009年4月10日止,優惠報名至2009年3月31日止;名額至多20人,額滿即不受理!(2009年3月25日前完成報名程序,經徵選合格後可獲補助;2009年3月26日至4月10日為一般報名受理時間)。

11、 報名方式:

(1) 報名表下載:http://www.volunteermatch.org.tw/IW/3-download.asp。

(2) 報表填妥後請Email至 workcamp@vya.org.tw ,並註明標題「報名2009菲律賓國際工作營」。報名經書面審查及電話面談或直接面談後,始確認錄取名單,錄取後才需繳費。

(3) 2009年3月25日前報名,經錄取後需於2009年4月5日前繳交NTD28,100確認名額;2009年3月26日至4月10日報名,經錄取後需於2009年4月15日前繳交NTD31,581,以便保留名額。

(4) 繳費請一律以匯款方式進行,完成匯款後請來電告知確認。匯款帳號如下:
國泰世華銀行,古亭分行(ATM匯款需輸入國泰世華代號013)
帳號:030-03-303863-8
戶名:願景青年行動網協會

(5) 匯款後請電話或傳真確認繳費完成,一經確認及完成所有報名手續!

(6) 完成繳費報名手續後,若因個人因素要取消者,請於機票開票前直接聯繫領隊告知退費,並需扣除國際註冊費手續費NTD5,000元;若已完成開票作業,需再支付機票及相關費用。



12、 聯絡人:簡嘉信先生02-23654907 或0952-610908;workcamp@vya.org.tw

傳真:02-23690547


2009-03-05

畢恆達:白痴造句法 把論文變難看了

【聯合報╱畢恆達】 2009.02.28 03:30 am

現在看學生論文的時間,恐怕比讀小說的時間還多。社會科學領域的碩博士論文每篇動輒十幾萬字,平均下來,每學期總要看百萬字以上。暫且先不提這些論文的證據是否足夠、推論是否合乎邏輯、理論是否有深度,本文想單就中文本身的問題提出討論。而這些問題很大一部分是受到閱讀翻譯書籍、網路書寫與收聽電視SNG新聞的影響。

斷句太少 贅字太多 動作太浮濫

首先,學生不太喜歡使用句點。一整段就是一個句子,經常可見。學生的解釋是,這些文字意思上下連貫,沒有辦法斷句。問題是,整篇文章的意思不也都是前後連貫嗎?總不能全文寫成一句。缺少斷句,往往會讓讀者閱讀時,感到氣嚴重不足。

第二個徵候就是,「所」、「關於」、「性」、「和」、「動作」、「的」、「被」等字過於氾濫。「我所能想到的錯誤」、「他所關心的事」,這些「所」都用得「不得其所」,實屬贅字。「關於」應該是受到英文regarding與about的影響,於是把「你知道他的近況嗎」寫成「你知道關於他的近況嗎」。

「性」也是一個「爭議性頗高」(頗受爭議)的字。「性」究竟過於氾濫,還是有其必要,眾說紛紜。可讀性、全國性、綜合性、正確性、趣味性,性確實隨處可見。有人主張性雖有益健康,但不能毫無節制。像「這是一篇具有學術性的論文」,其實就是「這是一篇學術論文」。

「動作」的使用,則顯然受到電視SNG新聞連線報導的傳染。曾有新聞記者拿著麥克風這樣講:「車禍受到輕傷的患者都已經回家做一個休息的動作了」,令人莫名所以。如果我們說,這位清潔工人已經做了掃地的動作,他究竟是掃了,還是沒掃?

由於英文的形容詞英漢字典都翻譯成○○的,導致「的」無所不在。我在論文中看過這樣的句子:「擁擠的都市的交通塑造了乘客緊張的心態」。想想看,如果把綠樹寫成綠色的樹,那「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會變成怎樣的句子?

文章寫完 再看一次 改掉怪字眼

「被」字的濫用則是中文西化最鮮明的實例。中文雖也有被動式,但主客不像英文那麼清楚。有時文句是被動,意思是主動,如「文章還沒寫完」。像「選擇一個被認為很重要,但是還沒有被研究的主題」,不就是「選擇一個重要而無人研究的主題」嗎?有的時候「被」是贅字,例如「動作要輕點,以免被教官發現」。有的時候,「被」可以使用其他字眼,如受、遭、經、為、給、讓、任、教來取代。例如「被騙」是「受騙」、「被打」是「挨打」、「被名師指點」是「經名師指點」。

近來小朋友流行白痴造句法,例如「如果」、「說明」的造句分別是「汽水不如果汁好喝」、「爸爸說明天要帶我出去玩」。也有商家故意製造效果,例如「真的好黃牛肉麵」,是真的好,不是真的好黃喔。其實如果不小心,我們的寫作也經常出現類白痴造句,會造成讀者困擾,耽誤閱讀時間。例如「上述文字是應該論文的研究者之邀而作」、「我二點整人在台北」,其中「應該」、「整人」這些字眼會特別跳出來。這時候,也許可以換個字,加個標點符號,或者改一種寫法。

最好是文章寫完以後,不妨運用現代電腦功能,將「被」、「的」、「性」等字用紅色標示出來,如果出現頻率高,就真的要特別留意了。

(本文作者為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


出處: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4761596.shtml


NCC修法 不可違憲躁進(許家馨)

2009年02月19日 蘋果日報 論壇

國家通訊委員會(Nation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NCC)提出「衛廣法修正草案」引起「箝制新聞自由」的爭議。釐清問題之道,首要體認「新聞自由」並非政治修辭,而是有嚴謹內涵的憲法概念。林子儀大法官清楚指出:「新聞自由是一種工具性的權利」,並非「天賦人權」。其範圍之廣狹,保障之強弱,端視該權利是否有助於促進民主發展,健全公共領域。換言之,「管制媒體」不見得就是「箝制新聞自由」。適當的管制,反而可能促進「新聞自由」。因此,問題在於,衛廣法修正草案是否適當?是否違憲?是否真能促進公共利益?管制成本與濫權危險是否太高?

草案法律標準模糊

以爭議最大的「製播新聞及評論,應符合事實查證及公平原則(第20條第2項),處三十萬元以上,兩百萬元以下罰款(第45條)」而論,其違憲情狀相當明顯。首先,此等管制乃是針對言論內容的管制,輔以嚴重罰則,應受到「嚴格審查標準」的審查,同時須符合法律明確性原則。以「事實查證」而論,草案法律標準極端模糊,沒有規定行為人主觀上對虛偽事實認知的程度,因而其查證義務的判斷標準無法確定。筆者研究八年來一千五百個台灣高等法院誹謗判決,發現連法院都尚未發展出穩定一貫查證義務標準。NCC貿然介入到底是要求行為人查證到什麼程度?

再者,如果NCC所謂的「公平原則」,乃是仿效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FCC)過去的fairness doctrine政策,要求廣電媒體對重大公共事務必須平衡報導,就要很小心地評估這種法律移植是否會適應不良。儘管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曾肯定其合憲性,但是FCC在1987年自行基於違憲疑慮加以取消。取消該政策之前,三十年當中,FCC非常戒慎恐懼。其運作成功的關鍵,在於它事實上是一種補充美國新聞專業對於「客觀性」追求的協力措施。絕大部分時候,FCC讓新聞專業圈自行管理,唯有明顯重大的事件,FCC才會介入。這是因為對於「公平」與否的判斷,非常地微妙。單靠政府隻手想要扭轉台灣電子媒體低度專業的生態,無異邀請政府長驅直入介入日常新聞運作,太過危險。

朝誘導式管制努力

更深刻的問題在於,台灣的政府與公共領域在藍綠極端的政治鬥爭下,制度的「公共性」極低,對立群眾對於政府高度不信任。而強烈的裁罰需要建立在民眾對該機關的信任感之上。NCC之所以建制為獨立機關,正是希望在藍綠政治之外,創造政府治理的「公共性」。但信任不是一蹴可幾的。我可以理解NCC的委員希望有積極的作為,但是「實質公共性」,也就是大眾的信賴,必須長期努力贏得。施政基礎尚未穩固前,就迫不及待揮舞大刀,不是明智的策略。

針對「事實查證」,筆者建議:不要急著運用傳統的「命令處罰」式的管制,而應待之以誘導式的管制。事實查證最大的問題,在於如何兼顧新聞的及時性,錯誤新聞消息來源的新聞性,以及對於事實的要求,而這一切都需要逐案累積經驗,才能抽繹出可操作的原則。NCC或可積極建立新聞倫理委員會,容納業學界公民團體代表,長期研究發表案例準則,並且應法院民刑事誹謗訴訟的要求,針對被告媒體是否已盡查證義務出具專家意見。如此,可以讓分散式(各級法院)的管制,配合集中式(NCC)的誘導相輔相成,累積社會共識,避免NCC一個獨立機關寡佔巨大的認定權與裁罰權。

筆者並未一概反對其他草案內容。「置入式行銷」的管制或「回覆權」,或許值得嘗試,惟規定必須盡可能明確。至於「公平原則」,由於高度的不確定性,建議加以放棄。讓「回覆權」來負擔督促媒體平衡報導的機制即可。


作者為美國芝加哥大學法學博士候選人

出處:http://www.nccwatch.org.tw/news/20090219/32717

東吳圖博人權週3/10展開




2009年為圖博抗暴五十週年紀念,由人權工作坊所籌辦的【東吳圖博人權週】即將於3/10展開。活動詳情請見附件,歡迎關心圖博議題的朋友踴躍參加。

2009-03-04

我是一隻小小鳥/趙傳

前幾天,kb唱了這首歌給我聽,害我淚流滿面。小時候不認識趙傳,只知道他是個唱自己很醜(也確實不帥)卻很溫柔的大哥哥(或是叔叔?)。長大後才發現,他的歌很令人感動。(可能我長大後變醜又變溫柔了?)

這首《我是一隻小小鳥》,歌詞還蠻符合我現在的心情。趙傳唱得蠻好聽的,但是kb唱得比他更好聽!請觀賞畫質、音質都普普通通的youtube影片吧,畢竟你們也很難聽見kb開金口(驕傲)。



作詞:李宗盛 作曲:李宗盛

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像一隻小小鳥

想要飛卻怎樣也飛不高

也許有一天我棲上了枝頭 卻成為獵人的目標

我飛上了青天才發現自己從此無依無靠


每次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我總是睡不著

我懷疑是不是只有我的明天沒有變得更好

未來會怎樣究竟有誰會知道

幸福是否只是一種傳說我永遠都找不到

我是一隻小小小小鳥 想要飛呀飛卻飛也飛不高

我尋尋覓覓尋尋覓覓一個溫暖的懷抱 這樣的要求算不算太高

我是一隻小小小小鳥 想要飛呀飛卻飛也飛不高

我尋尋覓覓尋尋覓覓一個溫暖的懷抱 這樣的要求算不算太高

所有知道我的名字的人啊你們好不好

世界是如此的小 我們註定無處可逃

當我嚐盡人情冷暖 當你決定為了你的理想燃燒

生活的壓力與生命的尊嚴那一個重要


2009-03-02

(轉)黑心紅人的五類

來自ptt公職版。

作者 LEELEE (廢柴...) 看板 PublicServan
標題 [閒聊] 黑心紅人的五類
時間 Fri Feb 27 12:36:24 2009
───────────────────────────────────────

在公部門裡經歷了一陣子,常發現有那種不適任者卻佔據管理職的現象,再仔細觀察一番,又不難發現這些不適任又能佔據管理職者,多有的是大長官面前的紅人,口頭攬功能力一流,但捅了坑就一律丟給手下扛,卻也能獲得高官的全力相挺與信賴。

反倒是有些能力不錯又敢直言的人,卻老是跌跌撞撞的爬不高,即便靠著累進年資勉強佔了小主管的位置,也就是差不多的位置做到底了,遑論產生多少影響力。而這些人在職場生涯中常因背黑鍋而不得長官欣賞,甚至挨了幾個申誡,也因為抑鬱不得志及不平衡,多的是個性慢慢蛻變成憤世嫉俗,或是「看開了」似的逐漸邊緣化,冷眼看事。這大概就是軍中名言「苦幹實幹,撤職查辦」的範例吧。

在探究為何「不適任者常據高位,適任者卻普遍邊緣化」的題目下,我用歸納法匯納身邊所見,嘗列舉了「不適任者卻獲長官厚愛而據高位」的紅五類,至於「有才適任卻不受長官青睞」的「黑五類」就不特別列舉了,因為要變黑的方法很多,多的是莫名其妙就黑裡透光的人。
(以下不包括那些能力強、表現好,受長官賞識的那種紅喔)


紅一類:長官為尊,奉承馬屁。

這種長官應該常見,通常都是科長以上層級的較高級事務官。作為應該具備專業能力的事務官,理應良善輔導對體制未必熟稔的政務官,不過這些傢伙永遠不會上諫忠言,即便窒礙難行也是一口附和長官的意見,應承上級壓迫下級是他們的工作指導方針。反正他們抓準即便基層承辦人一片哀嚎,會私底下罵他們腦袋不清楚,但還是會硬著頭皮做完(執行率或品質就不保證了),然後他們再坐收成果,把做完的東西美化上報,又是功績一件。

紅二類:善察言觀色,懂吹捧避禍。

這種傢伙很討厭,是有功必承有過必躲的九命怪貓。明明做沒多少事或多是分內工作,都會藉機在各級長官面前伺機吹捧一番,讓長官留下好印象,或是三不五時在跟你聊天時,刻意提高聲調講他以前做了多少漂亮事蹟,讓長官時時記得他。如果你的長官正巧是看表面不看裡子的人,自然會對他們印象深刻甚於那種「惦惦做」的同仁。此種人原本無害,但壞就壞在但每每業務出現問題,上頭要修理人或究責時,總是裝作事不干己躲一邊,讓其他人出來挨罵受過。

看過個躲避功夫一流的 Y專員,某次該科業務出問題,大長官很不爽的怒氣沖沖進門要罵人,一踏進科內便怒問:「科長在不在」,「不在?那這事誰的負責的?」,現場有 Y專員(科內官銜最大的)、股長,幾個科員。只見 Y專低頭繼續打電腦,裝作沒發生任何事,被大長官一瞥而到的股長與承辦人就乖乖站起來挨了一頓排頭。

另一個是吹捧與避禍都厲害的 C專員。 C專員嘴巴很厲害,時能講出一大番大道理,但做事怎樣很難講。他曾督導的某網站的維護與建制,但其可能是擺爛或是怎麼的,讓該網站內部完全亂七八糟也沒更新(也恰巧相關長官毫無概念),但該網站卻在他的吹捧下幫他記功記獎;事後移交出去被發現一堆問題,也裝作若無其事推給前承辦科員,種種事例多到罄竹難書,偏偏在長官面前口條一流,因此紅的很,據同事轉達, C專員去年沒做啥大案子,但好像光是嘉獎就記了12支。

紅三類:甘為鷹犬但求發達

這種人,簡稱同流合污的走狗,在那種綱紀不彰,三不五時知法玩法的亂單位最常見。正因為這種單位綱紀不彰,歪慣了,因此在裡面的公職早早就得選邊站,不是加入佔多數共犯集團,就是歸到反抗軍游擊隊那一派,沒保持中立的可能。想當然爾,這種混沌結構下能當官的絕對是附和當權派者,而不可能是游擊隊。而自甘鷹犬者多半也為虎作倀,利用官威與言語三不五時修理異黨:被賦予超量的雜事、公文找碴一退再退、言語上酸你、修理你、考績年年拿乙之類,他們自己人則是快樂逍遙。聽起來很誇張?但卻真的有這麼回事,某些單位每年都一直報同樣數量的高
普考缺額的就有可能,因為有一點良知的新人呆不滿一年就拼命外調走了。(新制下好像新人都得呆滿1.5年才能調,可憐)

紅四類:仗勢入朝權貴裙帶


這種人分佈兩極,有那種年輕就登上高位的政務官、能力不佳卻一路升遷順利的公務員,也有那薪水平均高於基層公務員的高級約聘人員。這種人的共通特質,就是後台硬,薪水領得比你多,但事情未必做的比較好或比較多,讓人眼紅不快。套句中國俗話,就是高幹子弟與裙帶!而且不分藍綠,誰執政都一樣搞。

這些人背後有民代高官撐著,發展背景就是不一樣,真有才幹或認真做事就算了,偏偏名實不符的人佔了不少。而這情況看地方縣市特別明顯,可以發現很多六年級的政務官,仔細觀察,更多縣市單位裡的約聘僱背景全屬權貴民代之裙帶,僅此也罷,偏偏許多還跋扈擺爛頤指氣使,在那種環境的基層公務員,用慘字還不足以形容其處境。

至於那種權貴民代裙帶的公務員,所見則是一路升遷順遂,能力不好績效也不佳,但卻是站穩主管位置任憑八方狂風吹不動,畢竟大長官也要對他們的背景賣幾分人情,也是苦了在這些人手底下賣命的基層公務員。

紅五類:說學逗唱與人為善

有道是工作能力最好的不會升官,人緣好會講笑話才升得才快。這種情況特別適用於基層往上陞遷者。常見到一些能力強,但屬於苦幹實幹埋首工作,或是個性突出容易與人衝撞的待了好久的基層,反倒是那些能力不特別突出,但會講笑話逗大家開心的人在考績上特別漂亮,而在升遷上也比前述的快一步。為什麼呢?套句許多老前輩告訴我的行話,就是「處事圓融」啦,在務求和緩平穩的公部門氛圍中,菱角分明的人要出頭得靠機運,但處世圓融的人出頭就是理所當然,而如果你能逗人開心就幫你加分更多了。這檔事無關做事能力,僅關乎個性。

記得專寫日本的專欄作家劉黎兒寫過一段大概如此的論述:「辦公室需要許多種不同的人,有些人能力強但不會費心經營人際關係,他們的功能就是努力做事就好;有些人能力弱事情作的少,他們的功能就是逗大家開心維持辦公室氣氛..,不同角色是勉強不來的,要認清自己本分的扮演自己的角色..」。


以上屬於黑心紅五類,如果遇上天縱英名的長官,大概都不適用!只可惜誠如歷史所見,名主甚少,昏君不敢說,但平庸者仍居多。


焦慮

隨著口試日期愈來愈接近,焦慮居然開始無止盡的蔓延。但其實也不全然是因為口試而已,而是這幾個月,更精確點來說,應該是這一年來的不安全感正在快速地擴張。這一年來,每個月,似乎都會面臨一個難題,有些甚至與生死相關,而且都是那種進退兩難的問題。

沒想到近來我的夢話已經變成了:「你們這樣我壓力真的很大...」。每次面對一堆人順口問一句「什麼時候畢業?」「怎麼念那麼久?」「論文寫到哪了?」心裡真是幹聲連連。關心人家能不能用別的開場白?如果只是敷衍問候,那可以乾脆閉嘴嗎?

我班上同學在部落格寫了這段話:

我想問的最後一個問題是:「為什麼要寫論文?」…當初進研究所的目的,是為了探尋自己對生命的認知,在這段期間,我已經滿足了,並體認到,這樣的追尋是需要背負著時間金錢的壓力,…每個人念研究所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理由,但卻必須為了同一個答案而倉皇狼狽的被時間追趕著,來吧!要寫完論文,才能離開,才能免於每晚被時間壓力壓迫得驚醒的狼狽 。


沒錯,就是這種狼狽模樣,讓研究的喜悅不斷被沖淡。喜歡看書、喜歡思考、喜歡寫作,又如何呢?當你身旁的人不斷疲勞轟炸,要你快點「拿到文憑」,趕快去「賺錢」,而絲毫不考慮你為何正在做這件事情時,我們該怎麼面對?怒言相向或者一笑置之?

可悲的是,我居然已經學會一笑置之。不是釋懷,而是我放棄與他們溝通了。

一直覺得為了寫論文而哭腰壓力大是一件很幼稚的行為。但我今天終於瞭解,原來壓力本身不是來自於寫論文這件事,而是旁人自以為是的「關心」、「關愛」、「關懷」?我看不過是窺視慾剛好在一個研究生身上找到了出口吧?藉由這些話語與行為,以「善意」為名而行控制之實。

為什麼台灣學術界看似愈來愈糟糕?怎麼這些人不檢討一下自己的言行舉止?對啦,你們到了人生的中年,開始在社會上掌權掌勢,可以操控薪資與話語權,因此就能恣意地將後生晚輩套上各種草莓、香蕉、蓮霧還是芭樂族嗎?反正只有你們辛苦的成長,我們這些比較晚出生的就要承擔似乎一輩子洗脫不了的「吃不了苦」的罪名?

說台灣學生素質低落?怎麼不思考一下你們這些有權力操弄些決定的人,究竟創造了怎麼樣的學術環境?說大家唯利是圖?怎麼不想想這種氛圍誰搞出來的?當有人喜歡研究,想留在學術界時,你們又搞出一大堆莫名其妙的標準,逼走了真的專注於教學、認真研究的老師們,留下了一堆教授們顧著搶計劃案來升等、來保住自己的飯碗,根本不顧學生死活。更有甚者,只是把學生當成一顆棋子,以利自己將來得以成為所謂的「專家」?

怎麼都沒人去檢討這些奇怪的老師們?任由好老師們整天憂愁,或者不斷離開學術界?有些拼命與這種不合理現況拼鬥的老師們,只是隨著歲月增加而傷痕與失望積累的愈來愈多。究竟這個社會還要消耗多少這種有熱情的老師們的壽命呢?

瞧不起大學文憑、唾棄碩士文憑也愈來愈廉價之際,跟著不斷調低工資,不停批評年輕人不長進,我真不曉得這些「中流砥柱」們哪來的臉不好好檢討自己的作為?

靠,你們以前可以不管學歷,光靠一雙手打拼。但現在,我們連想要靠自己的一雙手打拼,都快要沒空間了。瞧不起台灣文憑,又不信任年輕人可以吃苦;高學歷者去應徵粗工要被揶揄一頓,學歷低的人去應徵一般服務業又要被看不起。只怪年輕人?怎麼不想想你們這些掌握社會絕大多數資源的「那一代人」,究竟做了些什麼好事?

還是,大家也要來個集體失意?或是集體模仿?反正代代承襲這種把責任推給後者的態度即可,早死的人早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