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27

意外

人們總說,人生充滿著許多意外。好像也確實如此。

不過,我這篇也不是要感傷。相反地,我要歡呼一下。因為,自從中大研因為各種原因裁掉工讀生之後,我終於又找到兼差工作啦。而且,是在我最意想不到的地方,我也很意外居然會被錄用...囧~

那個地方就是商學院阿,*MBA之類的中心。(如果我跟我媽媽說,她應該不會轉述成我在NBA工作吧?囧)

你們也知道,我整天都在咒罵商界怎樣又怎樣。不過,學校工讀很少願意接受即將畢業的學生,再不然就像中大研換了一個祕書,就要把前朝舊臣都撤掉,改換自己新聞系學弟妹在中大研是怎樣?讓我忍不住要繼續咒罵起政大新聞系(的某些人)。總之,感謝善良的商學院,以及討厭的政大新聞系(的某些人)。(咦!我好壞~XD)

總而言之,有些微收入,可以讓我更專心寫論文了。不然我這麼貪吃,沒錢買飯吃真是很哀怨。而且中心的人跟我說,我可以一直做到找到另一份正職工作為止,真是太感激了!!我有預感,去年的衰運已經漸漸遠離了,喔耶~~




2009-02-25

看.教父(認真一點)



昨天那樣敷衍地寫了關於《教父》的觀影心得,今天就被克勞塞大人訓斥一頓了。(咦?)

不過《教父》這部電影實在太沈重了,真的不曉得該從何說起。我又不懂Maffia,也不懂骯髒齷齪的政商領域。頂多,對於宗教界的某種偽善有些感觸。

《教父》是部值得一看的片子。它讓我們知道,這不是個非黑即白的社會,沒有絕對的好與壞,而事件的發生總是與所種下的因相關。人生很漫長,要處理很多棘手問題,然而我們總是有機會改變些什麼,只是必須非常清楚瞭解到這些抉擇都環環相扣。事實上,《搖滾黑幫》那部片,也在討論這類事情。

關鍵還是在於,我們究竟想要怎樣的人生?我們最在乎的是什麼?

麥克.克里昂,他選擇了延續且壯大家族作為他的人生使命。也因此,他從文弱的書生,搖身一變成為人人懼怕的「教父」。這是一條危險的路,家族的存續於那永無止境的勾心鬥角與陰謀當中搖擺著。

呃,這裡插話一下。我昨天發現為什麼維多.克里昂跟麥克.克里昂這兩個教父都可以壽終正寢的秘密。因為阿,他們都拿自己的小孩或者孫子的命來詛咒阿,就是我們說詛咒給別人死的情況阿~〒△〒。喔,好啦,正經一點。我猜測,那是因為他們早將自己生死置於度外,視自己家人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物吧,所以才要用這最珍視的東西來作為自己賭注的籌碼。

《教父》這部片還帶給我什麼啟發呢?

它回答了關於錢究竟能不能洗這件事。專家說:「那可不一定,要看你想洗的是哪一種錢,像是銀幣、銅幣通通可以洗得很乾淨...」。呃,這句話來自於一篇相當瞎的新聞:「錢不能洗?專家:錢幣可以洗 加藥水洗錢 銀幣銅幣變乾淨 洗錢!? 洗太多收藏身價貶」。嘖嘖,這種東西就可以當成一篇新聞,也真是了不起。

總而言之,我們知道錢可以洗了,而且不只黑道愛洗,自命清高的政治人物也喜歡洗呀洗,半忠奸的更愛洗。於是,他們各個擁有愈洗愈多愈閃亮的錢,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至於我們這些死老百姓,徒有爛命一條。不過,這陣子的新聞不就告訴我們了嗎?夜路走多了,連克勞塞大人都看不過去了(喂!)~( ︶︿︶)

《教父》還告訴我些什麼?我們都是傀儡。無論有多少權勢,我們總是自己慾望的傀儡,而這慾望幾乎也決定了我們死亡的方式。

說到這,我就不由得不質疑一下,麥克.克里昂居然可以為了夢想而遠離色與賭。他幾乎沒有特殊癖好,也看不出特殊喜好。或許正如他所言,被別人知道自己所珍愛的事物,將會陷自己於險境,所以他才努力的避免被識破。不過,我還是覺得這樣太不可思議了。還是說,事情真的不是我這凡夫俗子所能理解的阿?╮(﹀_﹀")╭

還有,《教父》跟我們說必須親近自己的敵人,但不要輕信任何人。在跟人家談判的時候,一定要開出讓對方無法不接受的條件阿~XDD

最重要的是,《教父》讓我們知道,平凡真好。












這篇應該有認真一點了吧...╮(′~‵〞)╭

看.重金搖滾雙面人




"NO MUSIC, NO DREAM!"

《重金搖滾雙面人》這部片的主角帶著羞澀神情,喊出自己人生的夢想。"NO MUSIC, NO DREAM!"這句話、這個夢想,影響著許多人的生命。

同樣的,我也不會講太多跟劇情有關的東西(咦,我該不會其實每次都有講劇情吧?XD)。反正,電影這東西總得自己看了才瞭吧。而且我沒看過原著漫畫,所以顯然也無法比較些什麼。不過,簡單來說,這部片大概可以用這句話"NO MUSIC, NO DREAM!",配合中文片名《重金搖滾雙面人》,然後發揮自己的創意去想像一下,主旨大概就八九不離十了。

呃,我只能說,最大的感想是,或許盧X仲私底下很酷?呃,不過這跟這部片絕對沒關係啦,這是我自己想像過度...( ̄▽ ̄)。

喔,最想要提的是男主角松山研一。其實我一直不知道他叫做松山研一,直到看完電影我才去查了他的名字。對他的印象就是電影《死亡筆記本》當中料事如神的少年偵探"L"。今天我才知道,他還演過電影《娜娜1》。

今天去看《重金搖滾雙面人》時,對於男主角一出場一副呆樣,心裡還在納悶這跟重金搖滾有什麼關係,後來看到中間我才愈來愈肯定這個看起來蠢蠢的、有雙重人格的男主角,原來就是《死亡筆記本》當中的L。阿阿阿~我又要膚淺的叫一下了。那個《死亡筆記本》當中的偵探超帥耶,整個就很有我愛羅的那種陰沉的感覺,我實在很難把他跟《重金搖滾雙面人》當中的根岸崇一聯想在一起阿。最後我究竟怎麼分辨出他就是松山研一呢?居然是因為一直盯著克勞塞的神情跟舉動,我才發現他就是《死亡筆記本》的L。(莫非是因為克勞塞大人從地獄裡走出來點醒我?╮(﹀_﹀")╭)

整體來說,這算是一部蠻輕鬆的電影,儘管他在處理人生與夢想的嚴肅課題。雖然幾乎會讓人從頭笑到尾,但我卻在開場就不爭氣的流淚了。男主角考上東京的大學,在故鄉車站與母親分離的那一幕,以及弟弟帶著家裏養的牛站在田裡對著火車揮手告別...這種感覺,總覺得有點似曾相識。

不過我真的愈來愈難區分,這種眼淚,究竟是因為自己有過經歷,或者是在我過去聽過、看過、夢過的場景中出現過,累積久了,就容易落淚?

「人因夢想而偉大」這句早就被講到爛的話,有時候真的相當諷刺。我們想要成為怎樣的人、過什麼樣的人生,這當中總是存在著許多身不由己。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就不再做夢,是吧?有時候,我們會變成自己最不想要的模樣,也只有在那個時刻,我們才會停下來思考究竟自己在做啥吧?

男主角的媽媽說,「做夢又不用錢」。這句話看起來相當激勵人心。不過也讓我看到相當恐怖的現實,那就是連做夢都離不開錢。這世界上這麼多事情還是都被拿來與錢相提並論,夢想也不例外,是吧?



2009-02-23

看‧教父


呃,我昨天跟今天一口氣看完了電影《教父》(The Godfather)全三集。

昨天看了《世紀交鋒》(Righteous Kill),大陸翻譯為《正義殺戮》。同一天還看了《搖滾黑幫》(Rocknrolla)。

呃,我突然想到小畢老師寫過的文章。大意是,寫論文都會發展出某種副業。哈哈,我本來以為我可以養好植物,然而,繼我養死了薰衣草、迷迭香、銅錢草之後,這下我連黃金葛都可以養死...囧。總之,這個副業顯然會讓我罪孽深重。還是看電影比較好,畢竟這是我從小就喜歡的活動。

觀後感是什麼?歲月不饒人阿!艾爾帕西諾真是超級無敵大帥哥一枚!喔,我的天呀~~。
還有,由於小的見識淺薄,所以一直到鏡頭close在一顆痣上面,我才發現《教父2》裡面那位飾演Vito的英俊小夥子居然是勞勃狄尼諾。喔!我的天呀!他年輕時候真是帥翻了!(咦?所以大家才喜歡年輕小夥子嘛XDD)

別問我深度的觀後感,我完全被艾爾帕西諾的漂亮臉蛋給吸引住了。>//////<



印象中,認識艾爾帕西諾是在高中時候看《魔鬼代言人》,那時候就超喜歡他。大學時候看了《驚爆內幕》,更喜歡他了。那時候,好友笨文就買了一套《教父》的影片,不過我始終沒去她那邊看。總之,這兩天看了這部電影,很喜歡。

為什麼喜歡阿?這已經很多人講過了吧,可能多少都有重疊之處。反正大家記得我那膚淺的理由就好,因為艾爾帕西諾很帥阿(喂!)。

教父三集分別在1972、1974、1990年上映。嘖嘖,前兩集我都還沒投胎,第三集我還不到十歲...。我自己看完覺得,導演在佈景方面相當用心,而且注意到連貫性。本來還以為這種老片,可能會有些現在看來蠻好笑的場景。沒想到,竟然如此細緻。還有配角也是,很用心。有些電影,臨時演員在後面當背景,經常會被拍到他們作出一些跟那場景關係不大的表情,或者動作很僵硬、敷衍。不過《教父》的臨時演員看來都很敬業,或許是導演要求很多?

比方說,在《教父2》的一個片段裡,大約49:40秒前後,在一個白天市集中,勞勃狄尼諾般送貨物經過市集,注意看喔,裡面有個扒手偷了一個正在選購東西的婦人菜籃裡的東西。哈哈哈,我感到非常驚喜阿,這就像我看《海賊王》老是揪出作者隱藏的「熊貓人」一樣。很得意呀!



然而,《教父3》當中有個場景,安迪‧賈西亞所飾演的Vincent(艾爾帕西諾大哥的兒子),有一天晚上跟記者親熱後,發現有刺客潛入他家中要殺他。他手腳俐落而且真的殺人不眨眼的解決掉第一個貼近鏡子旁的兇手,之後在逼問出另一個共犯是誰指使他們來行刺後,也把這傢伙殺掉。這裡阿,有點奇怪。因為他子彈看似從那人的左手打了一個洞,但卻在右肩造成創傷,那傢伙當時左手是靠近身體左邊阿,沒有移向右邊。噗,莫非子彈真的會轉彎,科科...。另外,就是有時候三發子彈打在窗戶,卻只有兩發血跡跟彈痕...。

anyway,這又不是大家來找碴,我也不是鑑識科的,哈。總而言之,這是部值得一看的好片。

對了!2008年由艾爾帕西諾與勞勃狄尼諾主演的《世紀交鋒》,有空也可以看一看。這兩個老人真是令人佩服的好演員。我猜想,他們大概很早就知道靠美色賣不了一輩子,所以很努力精進演技,或者嘗試突破些什麼吧?

最後,以前寫作文不都要套用什麼名言錦句作結尾嘛?我也來一下好了,哈。

"Never hate your enemies,it affects your judgement."

喔,補充一下,最大的不滿大概是在於網路上關於這部片的文宣,都要加上「男人必看」。不能否認,這部片當中的女人都是花瓶(不是說演員本身啦,是說角色特質就那樣),而且就是男人中心、英雄主義的一部片。不過,我自己猜想,在那個時代,那個環境,這或許只是某種真實的反映?儘管不喜歡這種情況,但也無法否認這現象的存在。

呃,還有一點。如果你身邊剛好有個人很喜歡模仿,那要小心他看了《教父1》之後不斷模仿馬龍‧白蘭度的臉部表情,還有講話腔調。有興趣的人,下次可以請摳比先生模仿給你們看...我現在是很想扁他的臉。XDD


2009-02-20

鲶魚

據說就是土虱。這魚長得實在太噁心了,我前幾天因為看見有個節目在介紹某農田裡面抓到鲶魚,當天晚上就作惡夢。我夢見我被鲶魚追殺阿!我想,這世界排名第一可怕的是小強,第二可怕的就是鲶魚了,喔喔,還有絕大多數的昆蟲。

我夢見我是偵探還特務,為了偵查某個事件,來到了一個無人小島。只有我跟另一個情報員一起在島上蒐集情資,終於在某天清晨,我在石頭縫裡發現了一個可疑的線索。於是我相當開心的伸手去拿...沒想到,居然是一尾超級無敵巨大的鲶魚。牠斜眼看了我,然後全然不顧我失聲尖叫,拼命在我後頭追趕著我...。

夢到鲶魚的隔天,我夢見某D朋友懷孕四個月,然後跟我說她不要跟孩子的爹結婚,她要跟另外一個人在一起。然後結婚多年、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的L,跟我說她要跟別的男人在一起...我其實有點搞混她們兩個到底是誰要拋家棄子換男人,總而言之,沒想到我居然為了這個哭醒了。嘖嘖~

一直到醒了我還是不知道哪個人要跟誰在一起、要跟誰分手、要丟下孩子...。隔天,我夢見走在路上遇見溫老師(好像是在頂好),他問我論文寫得如何了。我支支吾吾的跟他說,口試委員好像是他。然後我就被嚇醒了,繼續改論文、看文獻。

不曉得今天晚上會夢見什麼,嘖嘖。

笑看人生

因為摳比在半夜傳了一個很好笑的部落格來,讓我忍不住也想要撐著眼皮寫一寫東西。

那個人真會畫畫,嘴賤的功力也相當了得,簡直就是我自己心目中想達到的網誌境界阿。不過我不會畫畫,也不會造口業(咦?),真是傷腦筋~ ╮(′~‵〞)╭

雖然我有時候很白爛(?),不過我講話不夠好笑;雖然我經常很激動,但是氣憤時總是很難幽默起來;雖然我總是喜歡說人家壞話,但又缺少著戲謔的感覺。

我覺得我經常太嚴肅了,而且偶爾又忍不住會悲觀。對於在意的、憤恨不平的事物,我總是很難一笑置之。情緒轉移太快,記憶力又差,所以若沒立刻寫下當時感受,後來就會懶得寫了。哈哈哈~~

假設學會笑看人生,應該生活會自在一些吧?

2009-02-16

陳幸妤 NCC 新聞自由/洪貞玲撰

2009年02月13日蘋果日報論壇

日前媒體爭相報導前總統千金陳幸妤在紐約行蹤,意外引發兩家衛星電視新聞台的相互指責;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ation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NCC)公開《衛星廣播電視法》修正草案,也爆出NCC委員意見不合的內幕。這兩則事件若僅以「內訌」角度視之,恐怕只是「看熱鬧」,忽略了其中指引改善廣電秩序的「門道」。兩案都值得我們好好正視!

隱私權和名譽權,是每個人的基本權利,受《憲法》保障,若遭侵害時得依法訴追。身為政治人物的女兒,陳幸妤難以平靜度日,隱私權受到諸多干擾,個人言行也要接受議論。處在前總統陳水扁貪腐風暴中,媒體注意陳幸妤出國行程,是善盡報導責任與公眾知權,陳幸妤雖覺無奈,卻必須坦然接受。但是,媒體在衡量新聞自由與公眾人物有限的權利之間,仍要拿捏適當的採訪分際。例如:在大街上拍攝公眾人物言行,無傷大雅;但是假冒身分混入住宅並偷拍、或是半夜干擾私人作息,那就太超過,法律也不容許。

當然,法律不可能鉅細靡遺條列任何媒體可能侵權的樣態,逐一加以處罰。因此,媒體的採訪技術與界限,有賴媒體自身不斷自我省視,形成集體的規範。這次TVBS與中天新聞台對於對手台記者的「評論」,誰對誰錯不易一刀兩分,但是這種「互相批評」的風氣,值得鼓勵,應該多多進行。新聞媒體若能以高標準檢驗對手,同時反求諸己,才是民主社會之福。

但是,若是新聞媒體疏於自省,這個社會能奈其何?頻道開放與商業競爭下的台灣新聞,表現江河日下,早已引起各界憂慮及撻伐。NCC此次端出的《衛星廣播電視法》修正草案,可說是此般社會脈絡下的產物。修正草案指出,製播新聞違反事實查證原則將受罰,草案也禁止新聞及兒童節目置入式行銷。對照 NCC施政信念申明:「二屆委員會政策工具的新修正方向,乃是對市場偏倚性的校正,相當程度加入社會文化價值的判準。」政策方向正反映民意之所趨。

若問一般民眾或是新聞工作者,新聞應報導真實,不應該魚目混珠、夾藏有金錢利益的廣告,相信沒有人會反對。那麼,試從最根本的問題問起:為什麼反對主管機關處罰未善盡義務的新聞媒體呢?衡諸輿論,政府控制與新聞自由是其中關鍵。再問:現行《廣播電視法》施行細則明定新聞節目「內容均應客觀、公正、確實、完整,並不得具有廣告性質」,難道廣播電視新聞製播標準較高,衛星電視就較低嗎?進一步問:約束新聞真實報導義務,主管機關有能力為之嗎?該採用一般內容管理,或者透過結構管制為之?是不是結合媒體自律與公民他律的手段,配套進行,更收其效?思考至此,過往主張政府管制就是箝制新聞自由的論調,恐失之簡化,有待衡量各方利益與社會現實的管制論述與主張,繼續發酵、辯論。

從兩家電視台在陳幸妤紐約行的採訪技術之爭,到NCC委員爭論管制手段的分際,正提供我們重新檢視新聞自由與媒體責任的機會!透過嚴格的自律來維護媒體編採自由與被報導者人權,或是適度加入國家管制、公民社會力量來保障新聞自由與公民權利,相信可以是一個不斷辯證的開放選項,而非有你無我的是非題。

(作者洪貞玲為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副教授)

二分之一的新聞自由.馮建三

2009-02-10
中國時報
【馮建三】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日前召開記者會,公布《衛星廣播電視法草案》。其中,因增加所謂的「名嘴條款」、廣告分級與禁止新聞及兒童節目置入行銷(第廿至廿二條),以及補強衛星節目的「內容事實所涉之當事人或利害關係人」之權益(第卅四條),引發物議,許多評論都說這些規定可能引發寒蟬效應,侵犯國人得之不易的新聞與傳播自由。

NCC是否有這個意圖、是否沒有意圖但會造成未曾預期的後果,以及相關反應是否合理持平,都值得討論。NCC草案能夠激起輿論關注新聞自由,理當有功。同時,這些引發新聞自由爭議的條文,其實還有更豐富的內涵,值得發掘,否則我們的新聞自由會是半調子,會是一種二分之一的新聞自由。

試想,如果名嘴能有合理的製作團隊與經費、能有不受短線市場競爭壓力的自由,他們難道一定願意道聽塗說、信口雌黃嗎?換個方向說,有了前述經費與自由之後,即便還有名嘴樂此不疲,總不至於全部吧?不是全部,那麼就讓兩類名嘴各盡所能、服務各自的觀眾,難道不行?

次談廣告分級。其實,分級涉及問題不一定是侵犯自由,而可以是規則清楚,反倒對特定群體(如兒童)有合理屏障、不會讓創作者動輒得咎而更能自由創作。中國大陸近年來迭有節目與廣告分級的公民呼籲,其政府並不首肯,原因就在不分級、沒有標準,可以讓主管單位更有空間上下其手,恣意認定。

分級真正問題在它需要有相對應「管制成本」,誰來付費?誰來依據哪些比較寬容或不合理的標準,作篩選與分級?換句話說,通過分級給予創作者更清楚自由範疇,除標準何在,同樣須正視的是,有沒有充分地分級及其認定與處理爭議的「經費」?南韓設有獨立的分級委員會統整廣電、廣告、遊戲(含線上與單機)、舞台表演等內容的分級,經費不知凡幾。

最後是置入行銷問題,這誠然是商品銷售的自由,卻違反新聞傳播的專業,但何以這個現像層出不窮,近年為烈?

置入行銷有兩大原型,一種是人心不足蛇吞象的問題,一種是飢寒起盜心的表現。前者是資本增殖的本能衝動,如好萊塢賺大錢之餘,在其電影與電視節目中,還要拚命欺騙觀眾,甚至由全職公司與人員,安排合適的商品,嵌鑲於相應的場景。後者恐怕是今日若干台灣傳媒因營收短缺,致而不得不壓迫或誘惑其某些部門的人,鋌而走險或競相從事的根源。雖然,到頭來因為廠商的廣告與行銷總額不變,致使傳媒即便從事這些不誠實行為,可能也無法增加收入。於是,置入行銷如同飲鴆止渴,起初有用,最終無濟於事,在此過程卻已經折損傳媒的專業,長期以往,必將使得其最重要的衣食父母,也就是社會大眾減少對於傳媒的信任與接觸。

張佛權的古典著作《自由與人權》說的很清楚,「諸自由即諸人權」,而任何權利的滿足都需要資源投入,即便是所謂免於被搶被偷等人身安全的消極自由,也得政府投入相當的教養與安全維護之成本。上個月美國總統歐巴馬任命的法規與管制改革首長、對於新聞自由與經濟關係頗有鑽研的孫思坦(Sunstein, Cass)教授,數年前更有專著,正是說明自由與權利何以倚賴稅收與公共政策的調節。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的心境,應該尊重,隨時警覺與偵測政府的不當干預,很有必要。但是,我們同時得擺脫陰影的糾纏,至少不能因噎廢食;那麼,眼前必須面對的題目是,如何責成政府的作為,不再是新聞自由的「鬆緊帶」、「管制的鐵鍊」,而是救荒脫困的繩索、是指引新聞自由之康莊大道的路標。(作者為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

2009-02-07

舒國治:別檢討缺錢,檢討生活

又一奇文。

嘖嘖,這文的意思似乎是說,那些人之所以窮苦是因為不夠節儉嗎?那些有錢都很節儉,所以其他人浪費貧窮就正常?不是這樣吧?完全忽略了社會結構是怎樣!模糊了貧富差距的因素是怎樣!這種文章根本安慰不了窮人阿,只會顯示出有錢人真的很爽,不管經濟景氣不景氣,有錢人就是可以完全不管什麼實踐簡樸的生活阿!

看那路上那身上穿滿名牌、花錢不手軟的人(不是說那種沒錢裝闊的喔),還有師大夜市那些惡質房東啦,店租可以從10萬漲成30幾萬...這些人身上我實在感受不到經濟不景氣啦...還簡樸的生活咧。

我們的問題不是不生活,也不是誰不節儉,而是太多這種似是而非的言論,讓許多窮苦的人擺脫不了困境...。






【聯合報╱舒國治】 2009.01.15 03:19 am

近來人人在討論缺錢,進而研究節儉。既然沒什麼錢了,便只好少花了。

主要在於以前花錢的習慣太糟了。現下不但要少花錢,更需用心實踐簡樸的生活。

我們忘了簡樸的生活

什麼是簡樸的生活?四十年前大夥皆自然而然都在過的,只是近二十年來一下子富出一絲假象便霎時忘記了。

譬如家裡用空的玻璃瓶(如雀巢即溶咖啡),洗淨,留著裝酸梅;或只是留著不丟,當有三、兩朋友同乘火車出遊,你自袋中掏出此種有蓋瓶罐,擱茶葉,倒熱水,便是一杯好茶矣。

喝過的茶葉渣,曬乾了,有些包入紗布,置冰箱,可除臭。亦有置衣櫥,除味也吸潮。更有放進枕頭裡,據說可除煩助眠。至於茶葉水,洗碗盤亦能除油膩,可取代化學洗潔精。更了不起的,是以之抹拭塗上新油漆的門板、窗框等,可除卻這惱人的油漆味。

衣服穿舊了,或取來縫縫補補。真破得嚴重了,將鈕扣除下,備用,再將袖子領子等各部分解,有些片面大而方正的,可縫成包便當的方巾,有些細長成條的,可多縫幾層,將之製成布袋的提手。有些質地柔軟如汗衫者,可製成嬰兒的床布。最不濟的,才取來做抹布用。

真正的問題是不生活

真正的問題是「生活」以上所說這些,不是談「省錢的秘訣」,甚至還不是談「簡樸的生活」,而是根本就談生活本身。現在的人,不是不會過簡樸生活,而是,不會生活。

把破舊衣服轉用成別物,不只是圖省錢,亦不是追求簡樸,實在它就是生活原就該是的情態。假如你真正在過日子,你看待茶葉,看待空瓶空罐,看待紙張(還記得大夥把日曆的背面拿來當計算紙嗎?)與看待破衣服(它豈不就是一件另類的布料嗎)等等,必然會呈現真實活用的形樣。

我們的問題,其實就是不生活。

為了逃避生活,我們索性消費。桌上灑出了幾滴水,堂倌居然抽出幾張面紙拭它,而不是以抹布來擦。椅腳有些鬆動,我們不修它、釘它,只是想到換一張新的。刀鈍了,竟然不磨,只想弄一把新的。鞋底有一點脫膠了,不去修鞋攤黏一下,心裏自道:「該換新鞋了吧!」

我們不生活,故而發展出許多「交換」的價值法則。

就像花一點錢,使我們離開現下的不滿狀態。花一點錢,離開舊衣舊鞋包覆下的舊日之我。花一點錢,令我的家變新;君不見,台灣人是最喜歡裝潢的人。

曾經聽過一則很高明的家事心得:極重的硬木櫃子,主婦無法搬得動,便將破舊未丟的拖鞋,墊在櫃子的四隻腳下,如此來拖,便能移位,她也就可以打掃了。這個故事,和前述多例一樣,說的是生活,而不是省錢。

錢少了,固然苦惱;但若只是取錢來完成形式上的一種空泛人生,那麼即使連柴米油鹽這種真實之極的切身每日感受也將得不到矣,其不悲乎。

(本文作者為作家)

【2009/01/15 聯合報】@ http://udn.com/


出處: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469083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