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2012/ 02/09
農曆年前的1月18日,中正大學傳播學者羅世宏和支持媒改的學生,針對公視第4屆董事因朝野黨派鬥爭,延任14個月仍不下台問題,到公視大門靜坐抗議,感念他的用心,我也前往闊別數年的內湖公視坐了4小時。回首這個自己曾經與同事打拼4年的公共媒體,心裡感慨萬千:我見證過公視開台時大家一起打拼,很快建立了良好的節目口碑;我感受到同事們雖然意識形態或政治立場不同,卻能彼此包容的內部民主氣氛。
在這裡,我做出了人生第一部紀錄片──《島國殺人紀事》,參與打造了台灣第一個專業紀錄片節目──《紀錄觀點》,我很感謝公視給予的養分與自由創作空間,更感謝幕後真正的老闆──忠實的公視觀眾及全體納稅人。也因此我特別不捨,目睹這塊原本百花齊放的傳播園地日益枯竭,這個先天體質就不好的公共媒體正在快速流失它有限的競爭力。我擔心日益弱化的公視(或公廣集團),總有一天會面臨解散或賤賣給財團的命運。
身為公視前製作人,我再次敦請睿智的董事長與董事們盡速提出總辭,不要再互相觀望或卸責給行政院、立法院,你們對外強調延任合法,但20年前的萬年國代也一切合法,為什麼人民要逼他們下台?3年來公視董事會的改選紛爭與不當延任雖然是政黨惡鬥所造成,但你們有人若無其事的接受任命,有人引經據典的設法延任,就足以說明你們是自願進入一個不義的共犯結構。
忝為受過4年法律訓練的法律人,我想提醒諸位傳播界先進,法律只是最低限度的道德,你們目前面臨的是倫理問題,不是法律問題。至於你們聲稱一旦下台,會讓公視陷入營運空轉危機,我想再笨的人都看得出來,經過這2年連續劇式的高層鬥爭,公視早就具有豐富的空轉經驗,請你們對我的同事們有信心,就算人事紛爭不斷,基層的員工還是會努力撐在那邊。
目前台灣社會最需要的是你們的「態度」。總辭當然不代表解決公視困境,但各位如能主動請辭要求改選,黨政機關將無從再迴避拖延公視議題,如果完全被動,還要等到媒改團體抗議,傳播學者來拜託你們下台,在我來看,就是戀棧。
身為公視產業工會前常務理事,我也想呼籲代表員工的工會幹部,請挺身出來扮演進步力量,從公視本身啟動改革才符合員工的最大利益,不要本末倒置幫董事找理由,讓外界誤以為你們只是董事會的馬前卒或御林軍。未來如果你們為了員工及公共利益前往新聞局、立法院陳情抗議,相信許多公視之友,包括我在內,都會力挺到底。
內部上演藍綠惡鬥
台灣歷任執政者始終沒有能力提出像樣的傳播政策,對公廣集團的規劃及廣電法規的修正漫無章法,這幾年來還引進藍綠惡鬥的戲碼在公視上演代理人戰爭,不但惡化了公視既有的人事恩怨,撕裂了公視員工的革命情感,更傷害了公共電視累積不易的社會形象。
為了回饋公視的栽培,我只能善用手上的記錄工具,未來將邀請三位獨立紀錄片導演及年輕朋友,展開一項紀錄片拍攝計劃,主題定為:「那些年,他們一起搞垮了公共電視!」深入記錄未來一年公視董事會、行政院新聞局(及即將成立的文化部)及立法院處理公視議題的相關過程,歡迎各大媒體與我們共享影像。
我們當然不希望真的拍到台灣的公視被惡質政客及董事搞垮,但如果你們打算再惡搞下去,我們保證會讓你們的嘴臉在台灣觀眾面前現形,同時你們的言行也將在台灣傳媒歷史上留下無法抹滅的紀錄。 (作者為紀錄片工作者 )
「我們當然不希望真的拍到台灣的公視被惡質政客及董事搞垮,但如果你們打算再惡搞下去,我們保證會讓你們的嘴臉在台灣觀眾面前現形,同時你們的言行也將在台灣傳媒歷史上留下無法抹滅的紀錄。」
回覆刪除2018年,公視前製作人蔡崇隆先生,你在哪裡?
公視前製作人蔡崇隆先生,你在哪裡?
公視前製作人蔡崇隆先生,你在哪裡?
----------
深綠淺綠卡位 手法更跋扈霸道
2018-01-20 中國時報 洪秀瑛/台北報導
公廣集團接連爆人事地震。繼華視總經理郭建宏無預警下台之後,公視副總陳厚裕日前因未通過董事會考評被拔官。老公視人感嘆說,以前外界都認為公視是藍綠之爭,其實早就是深綠、淺綠之爭,奪權手法比藍的時代更跋扈霸道。
陳厚裕被拔官的導火線,外傳主要關鍵在於新聞部採購的K2製播系統裝設以來問題不斷,甚至出現無法上傳新聞帶等狀況層出不窮,導致2000萬設備形同虛設。對此,陳厚裕19日以8個字回擊:「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公視新聞部員工昨議論,「新聞部經理沒事,走的卻是副總?」此次不適任人事案由總經理曹文傑主導。連董事長陳郁秀暗示留人,曹都在所不惜。內部有此一說:陳厚裕和曹文傑力薦的製作部經理不合,也和董事長派的行政部主管吵架,加上出現當機黑畫面事件,陳又把責任推給製作部,日積月累下來,對他不利的話自然傳到曹文傑耳裡。
陳厚裕被指當機頻傳、遇問題沒解決等罪狀,他昨苦笑,「當機要副總負責,我能說什麼?公視每天都在播新聞,有黑畫面怎麼播?不合邏輯嘛。要羅織罪名很容易,因為權力在她(指曹)手上。」
據知日前公視董事會上,陳郁秀曾力保陳厚裕,原來事出有因。陳厚裕去年12月為了公廣集團經營的國會頻道與負責製播的華視開會,當時陳厚裕做3個方案要求華視:「優先」跟民視購買器材,其次華視自己買,最後方案是跟八大買。今年國會頻道被立院凍結1000萬,還有8400萬預算。民視向華視報價4000萬的硬體器材費,華視詢價後才知道其實只要2000萬。
知情人士表示,陳厚裕因國會頻道和民視做連結,難怪陳郁秀要力保。外界以為曹文傑「做掉」陳厚裕,曹和陳因此會有心結,外界又錯了。其實陳郁秀有權無責,公視爭議不斷,又和民視勾勾纏,陳郁秀應負最大責任。
陳雅琳將上任,419後華視悲喜交加?
回覆刪除2021-04-19 愛傳媒 王其/資深媒體人
華視新聞資訊台今天4月19日開始上架中嘉等有線電視系統52頻道,對華視人來說,悲喜交加。
公共化15年後,華視公不公、民不民的模糊定位,讓華視財務惡化到虧損超過資本額;而政黨私心安排不專業的管理階層經營多年,現今的華視營運始終徘徊在末段班。就算這次挖來壹電視主播陳雅琳來當台長,陳雅琳過去有過爭議,對未來的華視新聞資訊台能否加分還很難說!
空頻超過4個月的有線電視52電視頻位,4月19日先由華視新聞資訊台進駐開播。NCC在今年3月31日通過中嘉集團所屬12家系統業者以及聯維、寶福、南國三個獨立系統申請,可以上架華視新聞資訊台,一共大約有124.9萬收視戶,市占率為25.58%。這100多天來,隨著華視新聞資訊台搶進52,第一個段落爭議暫時結束,接下來吵的必是台視新聞台有沒有機會跟進52。
4月19日終於上了52,對華視人來說,真的憂喜参半。喜的是新聞台經營多年,終於擠上了全台灣有線電視最熱門的新聞區塊戰場,讓華視人做的新聞有更多人看到,在新聞界有「我也是一軍」的感覺!憂的是,華視的財務及人才問題,讓大家對新聞台未來都不敢抱太樂觀態度。
外界最關心的一直是華視的財務黑洞好深!也就在上週,立委林亦華在立法院的公廣專案報告中,拿出數據質疑華視連年虧損,2018年虧損2.8億元、2019年虧3.2億元,累積虧本超過18億元,早已超越華視的16億元資本額。林奕華直言「這樣還敢接52台,佩服華視勇氣」,立委並詢問華視今年將虧損多少?華視總經理莊豐嘉坦言,2020年估計虧損2.6億元,不過接手52台後,預計在未來用3年時間「轉虧為盈」,初期估計新聞資訊台每年虧損大約8000萬元至9000萬元。不過,某電視台主管說,他們幫華視評估過,今年華視初估有機會拿到1.5億元以上廣告,但業界不樂觀。一來華視新聞資訊台的全台有線電視上架率要有80%以上,廣告才可能進得來,今年要達到這個上架目標,恐怕也是年底了,因此今年新聞資訊台如有1億元廣告進帳就不錯了。其次,廣告收入與收視率息息相關,從過去華視主頻的收視率來推估,上架率才四分之一的華視新聞資訊台收視率也必然在末段班,哪會有更多廣告收入?
一位老華視人坦言,華視人才流失可能比財務惡化更嚴重。他分析,華視新聞資訊台才說要上架52台,現任新聞部經理黃兆徽就宣布辭職了,她在聲明中說:「任務圓滿達成,另有生涯規劃」。當然有人解讀,這是因為公視高層又另外找了陳雅琳當台長,黃兆徽只好以辭職表達抗議。華視內部人無奈說,他們看着人才來來去去,公廣集團成立15年來,沒有一位新聞部經理留在華視的,但最少都有正面專業評價;現在要來的陳雅琳,過去有過爭議風格 ,讓員工很擔心。
這位員工舉例說,陳雅琳曾經有的採訪爭議,其中一件為2020年4、5月間的小黑熊野放事件。原本政府考量小熊野放安全,婉拒所有媒體採訪,不過卻有壹電視搭上空勤總隊直升機,就近拍攝與報導,引發社會爭論。陳雅琳事後在臉書發文表示,野放小熊的報導,許多關心的朋友指教很多,她受益良多,如果有造成任何人困擾,皆非她的本意、也深感抱歉。但其實這其中還有案外案,就是陳雅琳與媒體觀察基金會間的爭議。
當時媒觀在小熊野放報導爭議發生後,曾與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發出聯合聲明,聲明內容主要針對事件的兩個爭議點:一,內政部對於新聞媒體編採的介入;二,壹電視報導違反新聞倫理。但是之後衛星公會認定壹電視採訪人員沒有違反新聞專業倫理情節,符合新聞自律規範後,媒觀尊重會議結論,並發出道歉聲明。
但在這聲明背後,有世新大學的校友表示,其實媒觀在第一時間聲明僅是在引用措詞文字上出了問題,但陳雅琳卻強硬要求媒觀道歉,並要當時媒觀董事長、前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帶團隊去跟她說明,這過程讓媒觀與壹電視間關係很緊張。這位世新的校友就認為,陳雅琳欠世新ㄧ個道歉,他說,因為不只賴前校長的事,陳雅琳也是世新的博士,世新曾經在她完成博士論文期間所經歷的事,出了一些力,對照她對賴前校長的態度,所以陳雅琳欠世新一個道歉。
媒體業界人士說,陳雅琳也只是其中之一例,華視從2006年併入公視成為公廣集團後,華視總經理甚至新聞部主管的安排,有沒有符合公共價值的商業操作,這才是問題所在,兩黨都逃避不了責任。2006年民進黨還在執政的時候,公視及華視總經理都是對外公開遴選,做到形式上的公開公平;但國民黨執政的時候就沒有公開了,被批評為都是欽定。按理說,這次華視新聞資訊台台長的角色很重要,不會亞於華視總經理,但民進黨的公視高層連形式上的遴選也不用了,直接指派有過爭議的陳雅琳,政治痕跡明顯。
最讓公廣集團員工憂慮的是,民進黨2006年執政推動公視合併華視為公廣集團後,已經過了15年,民進黨也二次執政了,不但華視虧損超過資本額,就連華視的定位都還弄不清楚。管電視的NCC主委陳耀祥公開說要給公廣集團的華視新聞資訊台上52的機會,因為主委認為華視是公共的;但公視的主管機關,還當過公視總經理的文化部長李永得卻說,華視是商業電視台。華視就是在這種公不公、民不民的日子中,虧了15年,那再過15年後呢?
前公廣董事批 公廣集團擴編綠化
回覆刪除藍委指民進黨全面掌控 公共財淪大內宣工具
2023-12-14 中國時報 蔡雯如、楊亞璇、池宗玲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31214000460-260118
民眾黨13日舉行媒體改革政見記者會,前公廣董事、民眾黨不分區立委參選人徐瑞希表示,現在不只是黨政軍應該退出媒體,更應該是黨政「金」退出媒體。她批評,《公視法》是假公媒獨立之名,讓民進黨不避諱地列大筆政府經費,以標案採購、新聞及節目置入性行銷方式,變相控制民營媒體及新聞。
徐瑞希批評,中央社、央廣等政府媒體大幅加碼擴編,鋪天蓋地搞大內宣,扼殺台灣媒體第四權獨立發展空間,假公共之名豢養政媒學幫派,黨政黑手介入,公媒變「民進黨央視」,黨政派系介入公廣高層人事、公器私用介入新聞,TAIWAN PLUS國際頻道還搞大外宣。
徐瑞希指出,新的《公視法》第28條新增公視營運及投資收入,但只是假公媒獨立之名,一手拿人民納稅錢、一手做無本生意,擠壓民間影視空間。而華視資產號稱要活化,但黑影幢幢、搞機密,裡面的弊案還有得瞧。
依據《公視法》第28條規範,公視基金會的經費來源包含文化發展基金核撥、政府編列預算捐贈與補助、公視基金會基金運用孳息、營運收入、投資他事業收入、國內外公私機構、團體或個人捐贈和其他收入。
不過,立法院5月三讀通過《公視法》修正案,刪除《公視法》第二條政府捐贈經費天花板,打破政府每年固定9億元的捐贈預算上限。在野黨質疑,該法是讓公視失去獨立性、流於大內宣,提高補助將成為「假改革真酬庸」。
國民黨立委曾銘宗表示,依照《公視法》規定,公共電視仍是公共財,必須為全民服務。但民進黨主政下,意識形態、政治色彩非常明顯,公視替執政黨服務,就連拿政府補助的華視、央廣、中央社等媒體都被綠化。但只怪國民黨太笨,黨政軍退出媒體後,就讓民進黨全面掌握,選任的獨立性就喪失了。
公視發出新聞稿強調,依法獨立自主經營,除透過董事與監察人會議建立良好治理制度,監督會務運作之外,並秉持透明原則將營運及會議等相關資訊對外公開,供國人檢視。
控公廣集團成「民進黨版央視」 前董事徐瑞希批向國際溝通頻道變大外宣
回覆刪除2023-12-13 風傳媒 鍾秉哲
2024總統與立委選舉倒數31天,民眾黨不分區立委提名人黃國昌今日上午偕同黨籍不分區立委提名人徐瑞希、張啟楷召開媒體改革政見記者會。甫請辭公廣集團董事的徐瑞希指控,民進黨政府執政後帶風向、設議題、洗腦搞共識,把公廣集團變成「民進黨版中央電視台」,將公視朝向「民進黨央視」方向質變,並把本應是台灣向國際溝通的Taiwan Plus頻道變作「民進黨版的環球電視網」。
徐瑞希指出,過去在講的「黨政軍退出媒體」,時至今日已變成「黨政金退出媒體」。從公視與公廣集團來看,帶風向、設議題、洗腦搞共識,這就是民進黨政府執政以來,把公廣集團變成民進黨版中國中央電視台(CCTV)。近年政府加碼大撒幣,以標案採購新聞節目,變相控制民營媒體及新聞,讓政策宣導置入節目。
徐瑞希續指,民進黨不僅大撒幣在民營媒體置入政策宣傳,還加碼擴編政府媒體。相較外界所熟知的多是民營媒體與公廣集團,國人較少知道台灣也有政府媒體,從中央社到中央廣播電台近年都大幅擴編經費。而先前全民歷經蛋荒時,特定政府媒體如《農傳媒》也大力為政府護航。
徐瑞希直指,因為這些政府媒體鋪天蓋地大內宣、設定議題帶風向,不只民營媒體的空間也受到很大擠壓,也扼殺台灣媒體第四權獨立發展的空間。過往台灣在講中國CCTV時,都會說中國的中央電視台是如何為黨喉舌;不料今天台灣的公共媒體,也在朝向「民進黨央視」的方向去質變。
徐瑞希控訴,民進黨派系正在主導公廣高層人士。在第7屆公廣集團董事都還沒選出來、完成成立前,時任行政院長蘇貞昌就已召見現任公視董事長胡元輝,這件事也從未被否認過。而原本應代表社會多元意見的公視,在董事會也應有多元人士;但如今卻因黨政高層介入,逐漸淪為橡皮圖章。
徐瑞希再指,公廣新聞現在慘遭公器私用,而政府成立的Taiwan Plus頻道也變成國際大外宣。她在2016年擔任公廣集團董事時,就曾積極希望能夠推動台灣設有國際影音頻道;但從來沒想過,到了現在,本應是台灣向國際溝通的頻道,竟然變成民進黨版的中國環球電視網(CGTN),向國際進行偏頗式的論述。
徐瑞希質疑,公廣集團旗下的華視現在推動數位轉型,日前卻將綠媒、特定媒體主持人所主持的節目直接上架到網路頻道播出,難道其他陣營的網紅也可以這樣?而全世界又有哪國的公共媒體,竟然可以像Taiwan Plus一樣,直接由數發部長唐鳳主持節目,不避嫌的找自家內閣成員向國際宣傳?
徐瑞希批評,我國新聞台基本上都設有自律準則,需平衡報導各政黨參選人的新聞。但用英語向全球播出的Taiwan Plus,竟可以不必考慮平衡報導、不需考慮各黨候選人露出時間的比例;更不要說在頻道上的有些評論節目,主持人連自己的定位都傻傻搞不清,哪個國家的公共媒體可以直接講「我們的總統」?
對於今年5月通過的《公視法》修正,徐瑞希表示,許多學者專家都很開心、拍手叫好,覺得公視終於擺脫了9億天花板上限。但修正後的《公視法》其實正在合理化公共媒體可以向錢、向政黨傾斜,並向商業靠攏。如在第28條中新增公視營運及投資收入,其實是假公媒獨立之名,一手拿人民納稅錢39億多元,另一手開始做無本生意,擠壓民間影視空間。
徐瑞希提到,過往傳媒學者很愛講,公共媒體要跟政府保持一步之遙;但等修正後的《公視法》上路,公共媒體就不必再跟政治力與商業保持一步之遙,甚至可以直接十指緊扣。而華視資產活化案商談多年,卻連資產活化案的目的與相關細節都在搞機密,被文化部列為極機密資料、沒人看得到。「我連續當了2屆董事,我到今天為止沒有看過任何一個華視資產活化案的評估報告。」
徐瑞希強調,當年在「黨政軍退出媒體」時代,因認為華視應納入公廣集團,所以把華視總部所在地的大片土地提供給華視使用;如今卻因華視經營不善需要拿出來賣,尤其資產活化案評估報告沒人看過,還在今年董事會藉著總經理報告夾帶該案,最後被她當場擋下。「接下來,華視資產活化案這個黑影幢幢的案子,政金黑幕等著瞧,請大家拭目以待。」
寧願改革而輸,也不要輸在不改革
回覆刪除2005-12-01 南方快報 姚人多
民進黨到底是什麼?民進黨要代表誰的利益?台灣人民為什麼會揚棄國民黨而選擇民進黨?民進黨執政這五年多來,一直忘了問自己這些問題。即使偶爾有人想起,比如說羅文嘉的「新民進黨運動」。不過,這個長久以來一直驕傲地宣稱自己最有反省能力的政黨,卻總是在想一個最不該想的問題:如何能繼續執政下去?
這五年來,民進黨一直在談改革,在若干的議題上它也的確取得了一些進展。不過,民進黨一直沒有改掉一個根本的東西,而這個根本的東西卻是台灣人民最殷切期望民進黨做到的:「做」政治的方法。
政治該怎麼「做」?政治是如何運作?如果政治是用一些有才能的人來替眾人決定公共事務,並且這個決定是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那麼民進黨在這一方面明顯地是不及格。
誰都不能否認,國民黨時期留下了一個邪惡的統治結構。在地方上,我們發現,有錢有勢的地方派系大老,這些人在他們的地盤上呼風喚雨,任何與該地有關的事情都必須透過他們來協調。這些人沒有足夠的學養,也沒有對政治的偉大抱負,更沒有為眾人服務的觀念,他們心中只想著利益。不管用什麼角度來檢驗,這些人都不應該出現在政治的領域。不過,國民黨為了維護其政權,大量依賴他們,並且與他們結合成一種共生互利的關係。
五年多前,民進黨執政,很多人期待這些人將永遠從政治領域中消失。不過,實際的情況顯示,民進黨所思考的問題,不是與這些人劃清界限,也不是徹底改變這個結構,而是如何把這個利益結構轉化成對自己有利。因為這個大方向的錯誤,民進黨「做」政治的方法始終是複製以前的國民黨,這裡頭充滿著妥協的、鄉愿的元素。
這也就是為什麼民進黨在改革的時候,每當遇到一點反彈的聲浪,總是因著勝選的考量而調整腳步與節奏。我們只需想想,當一個以前為國民黨服務的地方勢力挾著背後幾萬票的實力與幾億的財力來「投效」民進黨時,民進黨會不會拒絕、有沒有拒絕?民進黨非但沒有拒絕,由於要繼續執政,民進黨大量地接受了這一群人,陳敏賢就是其中一個例子。然而,台灣人民把民進黨送進總統府的原因,難道就是希望看到陳敏賢或陳哲男這樣子的人投靠在民進黨的旗下嗎?錯了。台灣人民選民進黨的原因,是相信該黨會從頭到尾徹底把這五十年來官商勾結、地方中央的利益糾纏全盤瓦解。然而,因著最近高雄捷運弊案的爆發,民進黨讓支持者徹底的失望了。原來事情一點都沒變,民進黨一直延續國民黨「做」政治的方法。
再舉媒體為例。以往國民黨威權統治下緊緊掌控媒體,在電子媒體與平面媒體上都可以找到固定的頻道及報社是在為他們的統治立場辯護。這個現象是錯的,也必須要加以改革。不過,民進黨改了什麼?民進黨看到國民黨有電視頻道,所以他們也想盡辦法弄一個電視頻道;他們看到國民黨有報紙撐腰,他們就想盡辦法來支持一個符合該黨政治立場的報紙。
然而,事實證明,這種做法並不能產生出一個公平客觀的媒體環境;相反的,卻讓台灣的媒體陷入一個各說各話,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的尷尬處境。換句話說,這幾年來,民進黨的民主前輩與後起之秀們對媒體改革的想像是有問題的,他們心裡只想一個問題:如果國民黨用這種方法有效,那麼民進黨就複製這種方法。這就是為什麼民進黨會任用親綠的人馬進駐台視與華視,這也是為什麼公共性的媒體在台灣永遠是一個遙遠的夢想。
所以,是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時候,如果民進黨還對台灣社會存有一點點他們所宣稱的使命感的話。他們應該抱持著以下的信念來做完剩下的執政時間:寧願改革而輸,也不要輸在不改革。
軍公教18%的改革是一個開始,即使台灣的所謂主流媒體非常不捧場地稱這種改革叫做製造社會階級對立,但這是一條正確的路,也是一條早就該走的路。以階級為本位,思考民進黨該代表哪一個階級的利益,應該是民進黨一條可以思考的路線。換句話說,應該藉著這些改革,把傳統奠基在民族主義與族群的政治操作,轉向嚴肅面對台灣目前貧富差距懸殊的階級結構。
全世界沒有一個政黨可以宣稱自己代表所有人民,也沒有一個政黨可以宣稱自己既代表資本家也代表勞工階級。改革的路線應該沿著階級路線而前進。到底民進黨是要代表林文淵、殷琪等大資本家,還是代表九百萬的勞工大眾?如果有任何新民進黨運動,那麼這個從階級來思考改革的方法才是新的,否則我們一直無法擺脫傳統台灣人做政治的方法。
台灣在客觀結構上確實是一個階級高度分化的社會,而這個階級分化的結構也不是某些主流媒體的名嘴或主持人說不要去挑動便不存在。不談階級,我們便不能進入實質的社會議題的討論。台灣的政治之所以無力,之所以每天吵來吵去也看不出來他們到底吵的東西跟人民有啥關係,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台灣政治一直不是在討論社會的問題。人民離政治的理想是遙遠的,建國也不總是人民所思考的目標。不過,人民的利益總是與自己的民生問題有關。閃過階級,便無法碰觸民生問題的真實關鍵。
政治是要解決社會的事情。所謂社會的事情,講到最後便是資源的分配問題。台灣的政治最令人嘆為觀止的,不是政治人物每天爆料,不是立委宣稱如果說謊要全家死光光,也不是有些媒體藉著爆料來支持某個特定的政黨,而是大家在一種省略客觀的階級物質基礎的情況下談資源分配。
所以,把階級帶進來吧,民進黨。大聲地告訴人們你要代表什麼階級發言,然後一切的改革就照著這個方同前進。給我們一個新政治,給我們一個談階級的政治,一個大談特談資源分配的政治。一旦認清了自己政黨的階級屬性,那核心價值還怕找不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