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後,我們才逐漸發現,我們從來就不是正義的一方。正義與邪惡的界線實在非常模糊,而我們從來也不是愈戰愈勇,智慧跟膽量更經常備受質疑。
「无冕」之王節錄自:[閱讀的未來]新聞已死
无从考证出处,但中国一向有将记者喻为「无冕之王」的习惯。显而易见,这尊敬并不真实,但下至普通文字爱好者乐于见到自己的作品「被印成铅字」,上至中国政府对于新闻媒体的重视,倒也不难感知,在外界看来,媒体是有一些独特的权力的。
这权力大概是基于三个方向的:对尽可能多的信息有知情权,对于自己获知的信息有独立表达权,以及向尽可能多的人发布信息的传播权。
它们是新闻业用了大约 200 年的时间一点点争取来的。
媒体这事物,雏形发端于17世纪,只记述英国宫廷轶闻。后来因为革命,成为了带有党派之见的宣传工具。今天大谈言论自由的欧洲当年并非如此开放:有统计说,1650 年之后的一百多年里,仅法国巴士底狱里的犯人,就有 1/6 是跟出版业相关的,而法国大革命末期,1793 至 1794 的一年间,就有 1/6 的记者被革命掉了——必须补上一句,当时的记者还没有「采访」这么个工作环节,采访诞生于 1860 年的美国,南北战争时,纽约的《太阳报》开始派几十名记者深入前线。
大學老師用正義與自由吸引著我們投入這一行(呃,可能只有我被這吸引),汲汲營營於爭權奪利的主管,也整天喊著正義與自由,但我卻愈來愈覺得渾身汙穢。逐漸地,我也不想跟人打交道,褪去自以為正義的假面,學著享受僅有的一絲寫作自由。
报纸和杂志会完蛋的原因在于它们所做的事情和它们赚钱的方法已经没有关系了。事实上,大部分记者或许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习以为常的「新闻」这一概念并非宙斯神一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二十世纪一种很成功的商业模式的直接结果(尽管这一模式处于衰落当中)。節錄自:[閱讀的未來]:一道黑客給新聞人的考題
看到這段話,我都會想到很早以前在大學課堂中,老師說到以前大家就曾經說廣播會完蛋、報紙會完蛋...但是這些東西還是依舊存在著。也許,重點一直不在於甚麼東西可能在何時、何地、因為何種原因、被誰滅亡?也許,關鍵向來在於,我們到底想做些甚麼、做出甚麼?